姓 名:朱明瑛
性 别:女
生 日:1949年11月20日
籍 贯 地: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原董村乡)大安村
出 生 地:辽宁省沈阳市小河沿
职业机职务:著名歌舞表演艺术家、东方歌舞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特 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歌舞艺术,中国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和钢琴。
特 点:能歌善舞、风格迥异、豪迈奔放、声情并茂的表演艺术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赞赏
1986年被中国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演员”称号。专攻,兼学,1985年由文化部公派自费赴美学习现代音乐和文化产业,填补了中国在此领域中的空白。
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朱明瑛一人连唱了三首歌曲,每首歌都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这对于现在上春节晚会的明星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朱明瑛让观众们最难忘的则是那首经久不衰的《回娘家》。1997年2月6日,朱明瑛再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与歌手孙国庆、 彭羚(香港)等人共同演唱了《公元一九九七》,迎接香港回归之日的到来。
朱明瑛的勤奋好学和她生性中的那种坚韧的毅力,决定了她必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生。“文革”十年,使朱明瑛和同时分到东方歌舞团的学员们荒废了作为舞蹈演员的最宝贵时光。在许多人感到茫然无目标、等待着别人安排自己命运的时候,朱明瑛却决定学外语、练唱歌。她想起了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东方歌舞团演员们说过的话:“你们要好好学外语,要认识到,你们不仅是艺术家,而且是外交家,通过你们,和亚非拉人民交流文化艺术,加强人民之间的友谊。”她在心中早已盘算了很久了:对于吃青春饭的舞蹈演员职业来说,28岁的年龄已经是事业的黄昏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来辅佐,很快就该退役了。她想,亚非拉的艺术是载歌载舞的艺术,东方歌舞团里没有能唱又会跳的演员,自己的嗓子条件不错,如果自己学会了外语和唱歌,就可以填补团里的这个空白。
但是,那时她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再从ABCD开始学英语,谈何容易!而且当时她刚刚从下放农村回到北京,工资仅仅40多元,她不得不常常乘几小时的车,到离家很远的郊区找免费或少收费的老师辅导。许多人都说她是自找苦吃,但朱明瑛可不是听天由命的人,有了奋斗目标,她哪还在乎什么辛苦!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风酷暑,她都坚持去学习,直到掌握了3000个单词后,考入语言学院的外语进修班。
为了学唱歌,朱明瑛曾四处拜师,勤学苦练。她的确具有艺术天赋,乐感好,模仿力强,一段时间后,不仅嗓音练出来了,更学会了许多外国歌曲。她唱得最拿手的扎伊尔歌曲,还是专门到语言学院的外国留学生那里学的呢。
1979年,在东方歌舞团的一次演出审查时,朱明瑛毛遂自荐了自己准备的节目。那次的演出,决定了朱明瑛的命运,也为中国东方歌舞团的演出打开了新局面。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中国大陆百姓,早已听腻了垄断多年的样板戏,当东方歌舞团重新公演,把一台多姿多彩的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整个神州都轰动了。在整整五年里,朱明瑛唱遍了全国,而且还经常为外国来宾和元首演唱,为几十部影视剧配唱了主题曲,那阵势完全可以用大红大紫来形容。可是,80年代初期,中国文艺界还笼罩在“极左”的气氛里,朱明瑛虽然被中国电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却被音乐家协会拒之于门外,原因是有些人认为她演唱的歌曲是低级庸俗不入流的。朱明瑛没有生气,她说,“人哪,往往容易埋怨客观,对别人生气。我是认定一条,与其对别人生气,不如长自己的志气。”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朱明瑛演唱了《回娘家》风靡全国。朱明瑛之所以能屡屡获得成功,应该说就是得力于她天性中最可贵的素质——自觉的反省能力。她觉得自己“半路出家”,的确“先天不足”,若要攀登艺术的高峰,还需要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于是,在前途一片灿烂,身边满是鲜花掌声时,她选择了激流勇退。
朱明瑛走出了国门,留学美国,一切从零开始。为了交付每月750美元的学费,她边读书边打工,有时一天要打四份工,常常干到深夜一、两点钟,洗盘子、当佣人,几乎干遍了所有脏和累的活。可是不管多么累,朱明瑛都坚持去上课,第一学期就读下了10门课程。在进入美国三大著名音乐学府之一的伯克利音乐学院时,朱明瑛是全校年龄最大、成就最多、基础最差的学生。开始时,就她在国内所学的英语基础,流行音乐概论、爵士和摇滚音乐史、黑人音乐、非洲音乐等等课程对她来说几乎就像在听天书。可是朱明瑛有对付任何困难的经验,她采用最实实在在的方法,把老师讲的东西都记下来,晚上回去再下工夫。就这样日拼夜熬,她居然赶了上来,而且最后成了3000多名同学中的佼佼者。8个学期中,她的成绩是全A,成为当年学生中的第一名,而且一直是全额奖学金的保持者。自己学成后,朱明瑛又把儿子王珏接到了美国。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王珏,如今已是现代乐坛的领军人物。
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树立新的奋斗目标,是朱明瑛的人生座右铭。在去国十年后,朱明瑛又选择了回国发展的道路。目前她开创的“明瑛发展有限公司”已在影视、广告、音乐制作、艺术教育等多方面小有名气,朱明瑛正在为实现自己的更大理想不懈地奋斗着。
(编辑:邵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