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艺家言论 人物周刊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影视家 摄影家 戏剧家 舞蹈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史晶歆

2013-01-23 10:49:00来源:    作者:

   

  史晶歆,生于兰州,长在上海,12岁进入上海市舞蹈学校,接受专业传统中国舞蹈的学习;17岁时考取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从事中国舞的编排;2005年获得法国文化中心的奖学金远赴法国与编舞家Susan Buirge学习编舞,步入当代舞新领域;2007年被亚欧基金会(Asia Europe Foundation)点名入选“点对点”(Pointe to Point)第五届亚欧舞蹈论坛,并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资助,开始广泛地进行国际舞蹈项目的交流与合作;2008年成为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组最年轻的导演。

  生于兰州,长在上海,学于北京

  漂流经巴黎、柏林、比利时、尼泊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伦敦、纽约、柬埔寨、丹麦、荷兰……12岁进入上海市舞蹈学校,接受专业传统中国舞蹈的学习;17岁时考取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从事中国舞的编排;2005年获得法国文化中心的奖学金远赴法国与编舞家苏珊·伯居(Susan Buirge)学习编舞,步入当代舞新领域;2006年获得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舞剧编创的理论与实践;2007年被亚欧基金会(Asia Europe Foundation)点名入选“点对点”(Pointe to Point)第五届亚欧舞蹈论坛,并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资助,开始广泛地进行国际舞蹈项目的交流与合作;2008年成为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组最年轻的导演;2009年组建了歆舞界-艺术实验室(XIN-ART-LAB),揭开了当代舞蹈与多媒介融合尝试的序幕;2010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成为“国家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首批艺术家,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进行交流,师从美国前卫剧场大师、纽约大学教授理查-谢克纳(Richard Schechter);2011年获得北京舞蹈学院的资助受邀参加美国舞蹈节-国际编舞项目(American Dance Festival-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er Residency)的创作与交流。与人合著出版艺术散文《身体笔记》,分别在中国艺术报-舞蹈专刊上发表特约专栏《纽约访学记》,与广东舞蹈家协会的《舞蹈研究》合作专栏《歆舞界-欲说舞言》。创作《NOTHING IS REAL》、《BOW》、《身体博物馆之人类动物园》、《活着就好》、《霞谐帛瓦:觉、白、梵三部曲》、《面具的世界》、《圆明园》、《空城》、《记忆-时间-碎片》、《夜愿》、《日子》、《水墨游》等一系列先锋作品。

  个人介绍:

  2003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中国舞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研读舞蹈编导的理论与实践,于2006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中国舞剧编创与理论研究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与2006年,连续两年荣获驻北京法国大使馆(法国文化中心)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赴法国巴黎参加由巴黎编舞中心组织的法国当代编舞家苏珊-伯居(Susan Buirge)的编舞工作坊,与各国编导、舞者进行交流与公开演出;2006年毕业留北京舞蹈学院任教至今,在音乐剧系担任讲师和编导的职务,负责本系舞蹈的基础教学与剧目编创,同时进行音乐剧教学与编创的研究;2007-2008年,多次作为独立艺术家参加由亚欧文化协会主办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第五届“点对点”亚欧舞蹈论坛、主题论坛“艺术与气候变化的对话”),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与探讨;2008年加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组,参与并担任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创作工作。2009年,再次获得北京法国大使馆(法国文化中心)的资助,赴日本进行当代舞的研修交流,参与由日本PLATFORM研究中心主办的IWAMI KAGURU神乐与当代舞的研究项目。2009年,受中国舞蹈家协会(China Dancers Association)和亚欧文化基金会(Asia Europe Foundation)的邀请,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代表中国舞蹈家协会参加第五届“点对点”亚欧舞蹈论坛继续发展——“Bowing”舞蹈电影项目,并在泰国曼谷的PATRAVADI THEATRE进行作品的展演与交流。

  2009年初,创建歆舞界-艺术实验室(XIN-ART-LAB)建立对表演概念的思考,提出以肢体语言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同时进行对其他表现媒介的融合,结合声音、影像、戏剧表演、环境空间等元素进行对当代表演艺术的探寻,力求在传统与当代的语境中探寻以肢体为主的表演艺术的多元性。“歆舞界”的艺术家们一同创作了《NOTHING IS REAL》、《BOW》、《身体博物馆之人类动物园》、《活着就好》、《霞谐帛瓦:觉、白、梵三部曲》、《面具的世界》、《圆明园》、《空城》、《记忆-时间-碎片》等一系列先锋作品,在北京、深圳、广州、香港、纽约、日本、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城市进行展演与交流,已参与2011年美国舞蹈节-国际编舞项目ADF-ICR;第二届北京现代舞周;第四届印尼新媒体艺术中心HONF “MICRO-CELLS”艺术交流;第五届亚欧基金会ASEF“点对点”亚欧舞蹈论坛继续发展——“Bowing”舞蹈电影项目;第五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回忆未来-未完成》实验媒体艺术展;第六届广东现代舞周-另类平台;第七届大道艺术节;新加坡艺穗会艺术节;泰国曼谷PATRAVADI THEATRE 2011 FRINGE FESTIVAL艺穗节;美国戴维斯基金会-“和平计划-走进西藏”项目;日本PLATFORM研究中心-日本神乐与当代舞研究项目;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列;798-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舞蹈影像放映专辑;中国影像艺术2010年展-“场· 域· 情感”新影像媒体展;草场地交叉2010艺术节影像单元-“现场· 进行时”影像对话展;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大讲堂”;北京大学2010“新文化”演出季·肢体意象;中国人民大学优米网“创新中国”频道;北京理工大学“第二届北京高校倾向文化节”;纽约大学-Tisch 艺术学院Performance studies ;纽约布鲁克林学院- Brooklyn College“Theatre in Asia”;纽约华美人文学会“人文讲座”系列、纽约皇后学院“Asia Performing Arts”、联合国-中国书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国艺术研究院“开放式讲座”系列等;并独立制作出品当代舞专场《圆明园》、《觉》,分别于北京舞蹈学院实验剧场、北京蓬蒿剧场、香港艺穗会剧场、深圳一渡堂艺术空间演出。 并于2009年末相继展开歆舞界-“点-线-面”(IN -BETWEEN)高校艺术活动系列、歆舞界-“创作留声机”艺术沙龙、歆舞界-“公开彩排”(OPEN REHEARSAL)系列、歆舞界“移动的能量”(MOVING THE CHI)公开课、歆舞界“东—西”(EAST—WEST)艺术对话系列等艺术活动。

  2010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成为“国家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首批艺术家,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进行交流,师从美国前卫剧场大师、纽约大学教授理查-谢克纳(Richard Schechter)。

  2011年,获得北京舞蹈学院的资助,受邀参加美国舞蹈节-国际编舞项目(American Dance Festival-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er Residency)的创作与交流。

  最新活动:2011年12月30日、31日,得到北京舞蹈学院的支持,推出歆舞界-艺术实验室的第二台当代舞专场-《觉》访学归来-史晶歆作品发表,创作并演出当代舞《NOTING IS REAL》、当代舞蹈剧场《霞谐帛瓦:觉、白、梵三部曲》、环境戏剧-舞蹈《面具的世界》。

  出版书籍:2005年8月与人合著艺术散文《身体笔记》,正式出版。

  特约专栏:2010-2011年中国艺术报-舞蹈专刊特约专栏《纽约访学记》。2011年开始与广东舞蹈家协会的《舞蹈研究》合作专栏《歆舞界-欲说舞言》。

  获奖作品:《BOW》(躬)、《日子》、《水墨游》、《路遥遥》、《足球宝贝》、《欢乐花园》、《空城》、《霞谐帛瓦-觉》、《霞谐帛瓦-白》等,曾在第39届纽约舞蹈影像艺术节“最佳舞蹈影像”比赛、第六届全国独、双、三舞蹈大赛,第三届、第五届“荷花杯”舞蹈比赛,第二届“CCTV舞蹈电视大赛”,第二届河北省舞蹈比赛,第三届华北五省市(区)舞蹈比赛,第三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比赛,上海市金孔雀少儿舞蹈比赛,首届、第三届北京舞蹈学院“学院奖”舞蹈比赛中分别荣获创作一、二、三等奖。

  获奖论文:《中国舞剧叙事媒介与叙事策略初探》、《从<日子>的创作谈对当代舞的理解》、《中国舞剧身体语言的叙事初探》,曾获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学术论文比赛金奖、北京市文联举办的第五届“文艺评论”学术论文比赛-论文创作一等奖等。

  创作-表演作品:《十二份记忆》、《DUET》、《TRIO》、《魇》、《圆》、《未完成的婚礼》、《墙上的KAGURA》、《远方》、《夜愿》、《圆明园》、《空城》、《记忆-时间-碎片》、《面具的世界》、《霞谐帛瓦:觉、白、梵三部曲》、《身体博物馆之人类动物园》、《活着就好》、《BOW》、《NOTING IS REAL》等,曾在美国舞蹈节、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法国巴黎ROYAUMONT艺术中心、新加坡电力站实验剧场、泰国曼谷PATRAVADI THEATRE、日本-益田Japan Masuda Civic Cultural Center、香港艺穗会、广东现代舞周、北京现代舞周、北京草场地、北京9个剧场、798艺术区、北京舞蹈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演出。

  学术讲座:《不同的身体语言》、《关于身体的思考》、《空间的设计与情感的身体化》、《身体的记忆-舞者的肢体语言》、《MOVING THE CHI 气》、《何为中国当代舞?》、《DANCE COMPOSITION》、《中国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从飞天到奥运会到歆舞界》、《文化形象的演变-从奥运会到歆舞界》、《游走在东西方多元化的语境中——探寻以传统为根基的当代表演艺术》,分别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印度尼西亚新媒体艺术中心HONF、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歌剧院、优米网创新中国、纽约大学-Tisch 艺术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柬埔寨当代舞团AMRITA Performance Arts、柬埔寨古典舞团KHMER ARTS ENSEMBLE、北卡罗兰纳大学、纽约华美人文学会、纽约皇后学院、联合国-中国书会、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美国舞蹈节、北京舞蹈学院、中华女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进行交流。

  展览放映:中国宋庄国际艺术节-“回忆未来。 未完成”实验媒体艺术展;中国影像艺术2010年展-“场· 域· 情感”新影像媒体展;草场地交叉2010艺术节影像单元-“现场· 进行时”影像对话展;光影与哲学之交响:“首届中国先锋电影展”。

  同时,多次参与国内大型文艺表演的编创工作,并在舞剧《陈白露》、《空城》,多媒体舞剧《舞者》,歌剧《刘邦大帝》,话剧《远方》、《仲夏夜之梦》、《倾城之恋》,《高加索灰阑记》,音乐会《我爱这土地》,音乐剧电影《爱我就给我跳支舞》,音乐剧《狮子王》等艺术形式中进行不同的尝试与创新。

  (编辑:闫伟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