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在博客中发文《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引发网友激烈争论。在博文中,丁启阵教授力挺了民意测验中,中学生不喜欢《背影》的主要理由——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随后,丁启阵又先后发表了《名篇与杰作》、《从崇拜者到批评者》等多篇博文,对自己的观点加以巩固。(6月30日《法制晚报》)
此事经媒体报道以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总体来说以批评的声音居多,人们觉得是这位丁副教授吹毛求疵,小题大做。丁副教授似乎也觉得指责朱自清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有些不靠谱,于是换了一种说法,说是朱自清父亲带给人们的感动是“不健康的”,是非理性的,是实用主义的。
我觉得丁副教授实在有些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不过就是出于爱子之情而翻过铁路去帮儿子买了两斤橘子,怎么就“不健康”,非理性,实用主义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是真,但这也不过是一位父亲在情急之下的一种本能反应而已,既非做作,也非作秀,在丁副教授的眼里,怎么就成了非理性的实用主义了呢?
按照丁启阵副教授的意思,好像朱自清的父亲只是为了让儿子感动,所以才冒险翻过铁路去帮儿子买橘子的,所以他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可以推测朱自清的父亲实在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把自己的儿子骗了,儿子还要写文章来怀念和歌颂他。可是请问丁副教授,到底是你了解朱自清的父亲,还是朱自清更了解自己的父亲?
人的情感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彼时彼地的个人情感,换了此时此地的人去推测,是很难推测得准的,或者说根本就是大相径庭,不着边际。但是丁副教授们就觉得自己可以担当朱自清父亲的灵魂代言人,然后用自己的臆测去为别人代言。我倒觉得丁副教授太过“理性”,太过刻薄了。
这里,笔者也不妨刻薄一回:朱自清的父亲感动了无数人,朱自清的《背影》影响了无数人,请问丁副教授,您号称知名学者,著作等身,怎么没人知道您的作品都有些啥啊?
(实习编辑: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