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在中国美院相关人员陪同下查看画展布置 早报记者葛熔金图
今天,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学生”、当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吴冠中,首次以“沧桑入画”为名将其作品带到母校进行展出,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成立8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个展,也被画家自己看成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展览名“沧桑入画”四字也由老人亲自取名并题写。这次共展出了包括《一九七四年·长江》在内的70幅画家各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的总估值超过10亿元。
今天,“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在中国美院开幕,作为画家对于母校华诞的献礼。“因为在偶然机会,参观了当时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图画和雕塑,让我感觉真正的‘美’,让我心甘情愿为她奴役和俘虏。”吴冠中告诉早报记者,他于1919年降生在江苏宜兴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考进了浙大高工的电机科。在一次军训中,他认识了当时在国立艺专就读的朱德群,就是朱德群带吴冠中到国立艺专的参观,改变了他的一生。
随后,在1936年吴冠中改考了国立艺专学习油画与中国画,师从林风眠、潘天寿等大师,从此踏上漫长艰辛的艺术征途。在6年的中国美院求学经历,对他一生的艺术实践和思想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随后,194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选派战后第一批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吴冠中顺利获得了仅有两个的留法学习绘画名额,进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
该展览包括吴冠中文献展和吴冠中作品展两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不倦探索的艺术创作。在本月15日-23日的展览期间,还将举行专门的吴冠中学术研讨活动,同时画家本人也将现身中国美院进行一系列学术讲座。
为了筹备“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中国美院专门组建了一个学术团队,几经周折从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借到了22件吴先生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九七四年·长江》———这幅吴冠中的代表作,去年吴冠中将这幅
另据了解,现已88高龄的吴冠中已不常创作大幅绘画作品,但他的创作灵感一刻都没有停歇。在本次艺术展中展出的其他58幅,都为吴冠中近几年创作的佳作,以注重抽象、内涵的作品为主。
据中国美院相关人士透露,仅《一九七四年·长江》故宫开出来的保价达上亿元,来自上海美术馆的6幅作品也价值不菲。因为今年6月份亮相保利春拍会的吴冠中《交河故城》,以4070万元刷新了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价,而此次展览的画作均为吴冠中捐献各大美术机构的佳作,因此业内人士估计,画展中的70幅画作总估值最起码超过10亿元。
吴冠中说
“学美术要准备好进‘修道院’”
在昨日举行的“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媒体见面会上,画家毫不掩饰对美术教育的担忧,公开呼吁让学生不要刻意报考美术院校,如果真要报考必须要做好进“修道院”的准备。
“现在学生考美术许多都是因为美术专业文化课要求低,可以通过考美术达到上大学的目的,这是我极力反对的。”美术院校现在招的人也越来越多,其实真正适合学美术的人是很少的。“一定要有灵感、想法、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毕竟美术‘手’是靠‘脑子’来指挥的。真正该学美术的人应该是思想成熟,因为手是听从思想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认为,笔墨等于零的原因,没有灵魂、没有灵感的作品,画得再好看,也不会成为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吴冠中表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画家,其实没有那么多艺术家。因为现在艺术市场看上去比较能赚钱,导致现在很多孩子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而“误入歧途”,利用艺术垃圾甚至是假冒伪劣诈钱,再接下去有的可能衣食无着。“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这些学校扩大招生等于无缘无故耗费学生的时间,那样学校行为其实和谋财害命没什么两样。”
吴冠中表示,如果非要学美术,甘愿清贫走美术险途的才有成功的希望。但真正要做到在美术领域的成功必须要进“修道院”,必须能吃苦进行长时间的“修道”,让自己突破“技”与“艺”之间的思想海洋。他通过几十年的“修道”,才悟出绘画是“技”,美术才是“艺”。“不能把绘画混同于美术;掌握了‘技’,你只能是个画匠,有了‘艺’,你才是画家;很多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能掌握‘技’,但唯有一生追求不断,才能具备‘艺’。”
“做成‘家’不是目的,做成‘大家’也不是人生理想,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文艺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但我人生最大的追求其实想当一名作家,在我的余生也会为这一目标努力。”
“鲁迅就是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吴冠中说,他最佩服的作家是鲁迅,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既有思想又有感情,具有唤醒中国人灵魂的震撼性力量。
(编辑:萧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