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艺超群 三年辛酸心无悔
东方文化的魅力最典型的体现在文字上,诗人字里行间的欲说还休像柔水一般缓缓流淌在心田,让人心里泛起阵阵涟漪。而影视艺术的魅力最直接表现则是镜头,说起这镜头语言,那也是一门大学门。若要问我们该向谁去取经,去找李耀宗准没错!李耀宗除了是东方闻樱的丈夫,还是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的摄像师。当年的李耀宗才31岁,而立之年的他何德何能能够得到王导的青睐,这要说起来,还是那个道理,技艺在手,咱就凭真本事吃饭呗。
上大学的那会儿,李耀宗是北京广播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演过话剧,电视剧,广播剧等,但李耀宗多年来唯独钟爱摄影。因为喜欢摄影,热情极高,单位领导很快把李宗耀送去进修学习摄影,一朝入学堂,修得一技长,经过专业学习之后,李宗耀尝试着独立拍摄了几部电视剧,真本事,没话说,他拍摄的大部分作品都获奖了。
如《走进暴风雨》获金鹰奖一等奖,飞天奖二等奖:《能媳妇》,获飞天奖三等奖。就在1983年拍完潘霞导演、达式常主演的电视剧《走进暴风雨》后,《红楼梦》导演王扶林托人找到李耀宗,问他愿不愿意进剧组参加拍摄,李耀宗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就这样,在一九八三年七月底,李耀宗进了《红楼梦》剧组。
《红楼梦》正式开拍之前,李耀宗和剧组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的选景工作。先后到了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上海等十多个省、直辖市的40多个地区去选景。直到十一月才在苏州古色古香的角直镇开机,开始拍摄《红楼梦》的序集。?
?在拍摄时,摄像师经常背着摄像机跋山涉水,有时还要忍饥挨渴,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有一次在黄山拍摄时,李耀宗背着摄像机爬上山去拍了十天。不巧,摄像助理在协助抱摄像机时,把取景器掉进山涧里去了。当时把李耀宗给急得不行了,一来这些配件十分贵重,二来一时半会儿买不着。
李耀宗和编剧之一的周岭,向当地群众借来攀山用的绳子,系住自己,下到黄山鳄龟咀下二百多米的地方,狭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立。经过搜寻,终于找到了摔得七零八落的取景器。李耀宗用橡皮膏把取最器粘好,一直坚持用到拍完《红楼梦》。现在观众看到的片头,就是当时在黄山拍摄的。实在不容易啊!
作为一个专业的摄像师,李耀宗不仅要选好拍摄角度,而且还要把人物拍得合乎剧情需要,在拍摄中要做到用镜头去弥补演员形象的不足。之前说到邓婕个子不高,除了化妆师和服装设计师在头饰化妆和服装上做些弥补外,李耀宗也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不然怎么让观众感受到她那居高临下的气势,还有她在贾府中咄咄逼人、颐指气使的身份呢。
《红楼梦》从1984年7月开拍到1986年10月停机,前后拍摄了两年零四个月,全剧一万多个镜头,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李耀宗的心血。虽然《红楼梦》整个基调是悲剧,但是李耀宗认为悲也可以用美的方式来展现,他不仅要把环境拍得很美,还要把人物拍得更美。如黛玉葬花那场戏是在苏州香雪海的梅林拍摄的。
那里原是一片农田,经过美工师的加工,加上小桥,石凳和蜿蜒的小路,装饰成大观园中的园林。拍摄中,把如绯云似白雪的簇簇梅花和落花飘零、落红成阵的景象,反复渲染,衬托出凄凉的意境,在拍摄角度上,把黛玉拍得有压抑感。黛玉心中那份“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黯然神伤,谁又能熟视无睹呢。
李耀宗希望用镜头的推拉摇移,将《红楼梦》这幅清代社会生活风俗的长卷画,缓缓的呈现给观众,所以在剧中大量运用长镜头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在黛玉进府那场戏,李耀宗用轨道车随着黛玉进行横移跟拍,展现了贾府的规模和气势;元妃省亲与贾母见面那场戏,他用长镜头缓缓移动,表现了元春与贾母,王夫人及众姐妹的扯不断的骨肉亲情。
探春远嫁那场戏,他运用了后拉式长镜头,造成一种探春三步一回首、难舍难分的氛围,让观众也感到生离死别的哀愁与惆怅;宝玉和黛玉在沁芳桥畔呕气的那场戏,李耀宗运用了两分多钟的长镜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俩人若即若离的情感纠结,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由于电视的屏幕小,通常清晰度都比电影差很多,而大特写镜头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如果构图尽量去繁就简,使画面饱满,让观众看到的是演员眼神的流动,领略到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意境,就可以实现充分展现剧中人物丰富的感情和内心活动,这也是当年李耀宗常用的拍摄手法。
还记得在无锡寄畅园拍摄的宝黛读《西厢记》那场戏,那是宝玉和黛玉在张君瑞和崔莺莺热烈追求爱情的启蒙下,爱情的萌动与感情的交流,李耀宗用大特写镜头,通过黛玉和宝玉在看《西厢记》时顾盼传情的微妙心理,把俩人此时的心境充分表现出来。
还有宝钗过生日那场戏,当湘云说出小戏子扮相象黛玉时,李耀宗用面部特写镜头,把黛玉的恼怒、宝钗的沉默、宝玉的顾虑、湘云的得意、熙凤的开心等一个个表现出来,不仅揭示了每个人物的性格,还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收到了“意在不言之中”的艺术效果。
正如前面所说,镜头语言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里面蕴含的学问可多了,就简单的色调都大有学问,而李耀宗在这里面可都是高手。在剧中,要表现出贾府的兴衰和时代大环境下形形色色的人物,色调在很多大场景里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色调的变化不仅能渲染气氛,而且还能揭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
在黛玉之死那场戏中,李耀宗用的冷色调,黛玉身穿雪白的裙衣,床上挂着雪白的幔帐,配上绿色的茜纱窗,点染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主题以及青春毁灭的悲剧意境。在元妃省亲那场戏中,李耀宗则用了暖色调,基本是黄、红的颜色,着意渲染热烈、火爆、显赫的气氛,显示贾家炙手可热的势力。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当年迫于实现的局限,李耀宗没有得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精湛技艺,但是我相信,这些遗憾就像是那些遗落在海边的珍珠,总是闪闪发光的,路过海边的人,总会惊叹它的那份干净明亮。
(实习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