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国内博物馆“借展”发展

2013-02-26 10:01:12来源:艺术银行    作者:JoJo

   


毕加索《赤足的红裙少女》作为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2011年来华与观众见面。


中国美术馆2007年“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展览现场。

  2004年,中国美术馆的一场展览引起了全城的轰动,这就是当时中法文化年的重要艺术项目——“法国印象派珍品绘画展”。从这个展览开始,国内美术馆级别的机构逐渐开始放宽自己的眼界,加强与国外美术馆之间的交流,将更多的国外艺术精品带到中国来。

  艺术品借展蔚然成风

  2004年之后,几乎每年都有几个大型的国外艺术品展览在中国的美术馆级机构举行。比如2007年,借西班牙文化年的机会,中国美术馆为观众献上了古典的盛宴“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这次展览作为西班牙国立博物馆在中国的第一次亮相,严选普拉多国立博物馆藏的52件名画,作者始自16世纪威尼斯画派巅峰人物提香,止于19世纪西班牙传统绘画大师戈雅。这批作品也让观众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了当年的西班牙王室与民间的生活,趣味十足。

  2012年,上海博物馆为了庆祝自己建馆60周年举办了“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此次展览首次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的中国古代书画珍品聚集到一起,共计60件展品,涵盖了五代、宋、元四百多年的时间跨度,旨在向观众展示这一段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建立各种典范风格及各种技法形式达到成熟、精湛的辉煌时期。

  除了这两个展览,几乎每年美术馆级机构都会各自举办几个大型的国外作品展,他们颇费心思,不只是举办展览,而且利用文化年或者馆庆等活动与多方协力合作,将国外甚至是国内散落于国外的艺术精品带到国内来展出。展出作品的形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外油画等类别,随着近几年交流力度的加大,也使得很多过去只能出现在美术史课本上的中国古代艺术精华重现于我们的眼前。

  展览频繁背后的原因

  目前国外艺术品大型展览进军中国已是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但这种力量为何在近十年来才出现,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利益驱动?

  首先,这种趋势的出现跟国内外的经济状况有关。我们观察最近几年的国外作品来华展览,可以发现大部分甚至是90%的作品均来自欧洲诸国,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美洲大陆或其他地方。近些年来欧洲经济下滑是一种不可抑制的趋势,大部分国家均在削减文化等方面的经费拨款,而大部分名作等都是存放在各个欧洲著名博物馆中。馆长们如果需要对外募款筹集经费,那么出借作品到其他国家做展览来赚取高昂的借展费用就成了优先考虑的一种方案,毕竟如今欧洲的经济所使,从私人手中募集到的博物馆捐款也在日益减少中。

  国内状况则正好相反,随着文化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力度的加大,美术馆方面开始更加注重为观众提供多方面艺术熏陶的机会,从国外引进作品或者展览就变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并且国家资金支持的大额投入以及民营企业的文化社会责任感加强等,也使得美术馆方面在展览的选择上自由度更大,可以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去承接国外作品来华的昂贵借展费用与保险费用。对于欧洲博物馆来讲,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中国这个广袤的尚未完全开发的文化消费市场是非常值得利用和研究的。

  另外,过去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发展缓慢,国家型美术馆依托于政府生存,不存在经费压力等问题,而现在美术馆体制有所改革,民营美术馆数量激增,美术馆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形成,不再是过去几家独大的天下。文化部和财政部在2011年出台的要求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政策,更使得部分美术馆失去了重要的一项经费来源,建立自我形象,赢得国家项目拨款成为很多美术馆的“生财之道”。因此举办各种高质量展览,提升美术馆名气,变为美术馆吸引目光并赢得各方捐赠及政府补助资金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切迫使美术馆开始利用自身的力量积极转型,不再拘泥于各种本土化展览,利用国民渴望不出国门即可见到国外大师真迹的需求,充分配合推出各种国外大型展览也变得顺理成章。[NextPage]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曾多次引进国外当代艺术家的个展2011年为透纳奖获得者托尼·克拉格举办的个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过程中不断探寻新方向

  随着“借展”这种形式在国内美术馆的逐步推广,除了给民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飨宴外,同时也在展览经费、自主性及内容等方面暴露出多方机构的各种不足。当然,每一个问题的出现也都有其解决的方法,而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国内各类美术馆都在不断地探寻新方向,拓宽新思路,化阻力为动力,其未来的发展之势可谓是不可估量。

  首先,对于国内美术馆尤其是民营美术馆来讲,经费短缺的确是个问题。尽管举办大型展览是赢得国家文化事业项目拨款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作为一种宣传方式,需要投入的财力也相当大,如果碰到特别大型的展览,显然麻烦就会很多,面对超高数额的预算,公立美术馆就会心生退意。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国内不少企业都有志于建立民营美术馆来发展国内的艺术事业,这些企业大都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建立美术馆目标清晰明确,投入资金比较稳定,随着这类美术馆的增多,其探索也为美术馆业的整体发展提出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

  其次,国内美术馆将作品从国外借来之后,也存在着缺乏策划及管理能力的问题。这种类似问题的出现,更多的是与我们的教育背景及技术方面的欠缺有关,不过,相信只要通过相应的员工培训等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现在很多美术馆都相当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像是中国美术馆等实力比较雄厚的美术馆就经常安排员工去国外接受最新技术的培训,这一点相当值得民营美术馆等机构学习。

  此外,纵观近10年来的大型外展,可以发现,大部分展览的内容与“古典、大师”等有关,都旨在展示历史性作品,即使是毕加索大展,也仍是在展出一些已经被艺术史所极度肯定的作品。似乎国内现在看到已去世大师的作品很容易,却很少看到国外在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而作为美术馆方面来讲,尤其是作为专业的展览及研究机构,提供给公众的不应该仅仅是“再教育”的展览,而更应该有“新传授”的展览。为此,目前国内已经有美术馆针对这种状况做出了敏锐的判断,从国外引进当代展览试水,比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每年都会将国外艺术大师的作品引进馆内做个人大型展览,去年就曾推出英国著名雕塑家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等,为业内其他美术馆做出了极好的表率。

  不难看出,中国美术馆事业的井喷式发展已经迫使他们做出新的尝试与选择。倘若他们能够就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断探寻美术馆立场、经营方式及拓展的新方向,从各个方面与国际上相对成熟的美术馆体系接轨,“借展”势必会成为未来几年美术馆主流的展览形式。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