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活在黑胶唱片里的历史

2012-10-22 14:15:42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韩见

   

  展览开幕当天,著名作曲家陈钢下午就来到了位于金桥国际一楼的展场,仔细欣赏了6个展区展出的数百张黑胶唱片。这天晚上,他在开幕演出“陈歌辛、陈钢父子音乐会”中作为嘉宾登台,为王维倩等歌手作钢琴伴奏,并即兴演奏了一曲。比起陈钢在世界巡演中去过的音乐厅,这次演出的场地相当简单,但陈钢对此却非常重视:“25年前,我们就在香港举办过上海老歌的音乐会,中国入世后,海派文化才逐渐苏醒,我们又在美国、德国上演了‘玫瑰与蝴蝶——陈歌辛、陈钢父子音乐会’。今天,在百年唱片的诞生地上海举办这样的音乐会,是一种文化的‘回家’和历史的‘回家’。”

  人们需要音乐

  在“20——40老上海展区”里,周璇、姚莉的老唱片勾起了陈钢许多回忆。“70年前,姚莉唱我父亲写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是百代唱片公司灌录的,后来由美国的著名爵士歌手弗兰克·莱纳和英国国王合唱团翻唱的这首歌曲,也都是用黑胶灌录的。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第二首中文歌在世界范围内那么流行,而它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用黑胶唱片记录和传播的。”因为父亲陈歌辛是作曲家,离不开唱机,所以陈刚的记忆中,从小家里就一直有音乐与老唱机吱吱嘎嘎的声音相伴。那时候,唱机对上海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就像现在的CD机一样普遍,也毋需特别收藏。他们家里最初有一个手摇唱机,用来听78转的唱片,“那个时候用的是粗唱针,有时候也不舍得听,怕唱片磨损”。到陈钢从部队复员后,才用复员费买了一架可以自动翻片的立式唱机。在创作《梁祝》时,还没有密纹唱片, 25分钟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仍然要分5张碟才能听完。有了密纹唱片之后,陈钢每个月领了工资就去外文书店买一张,10块钱左右“,多了买不起”。如果去北京,他也会去旧书店淘些旧唱片,“它们和你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相比古典主义音乐,他更喜欢听现代一些的,比如巴托克和肖斯塔科维奇。

  不过对陈钢来说,最强烈地感受到音乐的重要性,还是在“文革”时期。由于《梁祝》被判定为“大毒草”,他每天都要面对红卫兵的批斗,家里的唱片基本上都上交或者被砸了,“而且还听说云南电视台专门雇人来砸唱片,当时的感受是音乐界完蛋了,人们不需要音乐了”。当他觉得生无所望的时候,是仅剩的马勒《 第四交响曲》将他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陈钢说:“批斗完,我就回家关紧门听马勒,尤其是第二乐章,马勒把一支独奏小提琴调高了一个全音,用这种绷紧的弦造成的特殊音色,好像圣桑的‘骷髅之舞’。”马勒在写这一段曲子时,看见的是一个在天堂的百花园中散步的人,突然堕入地狱般的噩梦,这使陈钢能够把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看成一场终将过去的噩梦。“那个时候,黑胶全被‘黑’了,但是老百姓也需要音乐,于是就有一个奇迹发生了,全中国开始流行小提琴,全民小提琴,上海小提琴厂统计,一年就售出10万把小提琴。”这一方面是心灵的需要,一方面也是生存的需要,因为小提琴拉得好了,可以进文工团甚至样板戏团。这么多年之后,陈钢回想起当时的盛况,仍十分感慨:“当时第一个跳出来拉小提琴给大家听的是潘寅林,39年前,没有曲子拉的时候,他第一个跳了出来。那时候我刚刚从牛棚出来不久,潘寅林鼓励我说让我写,他来拉。他把我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里拉了出来。潘寅林当时的知名度非常高,《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苗岭的早晨》影响了一代人,交警看见他骑车经过,都会为他开绿灯。”

  为什么不建立黑胶博物馆?

  陈钢很喜欢“黑胶进行时”这个名字:“黑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它代表的是历史,‘进行时’就说明黑胶没有停滞在历史上,它还活着,而且正在复兴。”在他看来,百年上海见证了中国黑胶唱片的历史。1921年,东方百代购下徐家汇路1434 号地皮 (现徐汇区衡山路811号)设立唱片制造公司,建起上海第一座录音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是国内最好的一个录音棚。“从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到我父亲的《玫瑰玫瑰我爱你》,都是在那灌的。”1986年,那里还诞生了中国第一本流行音乐杂志《音像世界》。2004年,这块地皮划归园林局管理,录音棚被拆掉了,只留下了后来被称为“小红楼”的办公楼,现在用来开了咖啡馆。陈钢说,当时包括梅葆玖在内的一批人都对此很有意见,后来大家反映了这个情况,有关部门也承诺在2007年要把小红楼变成唱片博物馆,但是都没有实行。“在这样一个商业广场举行黑胶展览,是值得上海人骄傲的事情。为什么不恢复建立黑胶博物馆,而要把地租给马来西亚咖啡馆?这是在建造文化的过程中丢失了文化。”[NextPage]

  如今,数字录音早已取代黑胶时代的模拟录音,不过陈钢认为黑胶的高保真音质是数字录音所不能比的:“它的音场的宽,声音很温暖很真实,还有播放时的那种感觉,那种吱吱嘎嘎的感觉,包括放下唱针的动作,是一种立体的感受,从视觉、听觉到记忆,勾勒出一整个时代。”那个黑胶唱片时代,在陈钢的记忆里不仅精致、有情调,而且纯洁可爱,值得铭记。就像他父亲写给母亲的情歌《永远的微笑》,“心上的人儿,有笑的脸庞,她曾在深秋,给我春光”。他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不光罗大佑在演唱会上常常唱这首歌,龙应台还告诉他,她小的时候拉着妈妈的裙边过马路的时候,妈妈唱的是这首歌,现在妈妈老了,她们拉着手走路的时候还唱这首歌。“当时设备那么简陋,音乐的传播力却那么大,现在大家天天听音乐,却没有几首记得住的歌。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开始收藏黑胶了?因为快速前进过后,人们一站定,开始想要慢慢享受生活,慢慢把历史找回来了。”

  (实习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