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看不见的青春——中国新锐艺术家联展前言

2008-09-03 19:11:32来源:    作者:

   

作者:夏彦国

    中国当代艺术在全世界的迅速崛起不是偶然,是经济文化地位在全世界的提升使得中国的当代艺术有了生命的土壤。但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已然到了一个瓶颈。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符号型艺术”已经很难再适合艺术生态的发展,当初的艺术思潮现在已经沦落为艺术发展的绊脚石,中国当下新锐批评家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将符号上升到图像学进行批评阐释。当然也不乏一些艺术混子“贼喊捉贼”,站在批评的角度侧面吹捧一些生命力有限的艺术家。说到学术,我们无法跳过那些为中国当代艺术付出心血的前辈艺术家们,是他们让世界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但是从客观来说,每个艺术探索固定模式后都是下一步发展的障碍,于是新锐艺术家目前成了中国当代艺术投资者追逐的对象,但是谁是下一批可以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色艺术家,目前各方说法不一。而我觉得现在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候。中国的政治波普和艳俗艺术已经成了当代艺术的过去,从90年代以来的那些“新生代”艺术家目前已经青春不再。从那时候开始艺术家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个人情感的诉求并没有在美术史上得到很好的发展,这跟不断攀升的艺术市场兴起有很大关系。下一个五年或者十年,肯定是70后,还有80后的天下,这些年轻艺术家有的虽然搭上了艺术市场繁荣的顺风车,或许有了一些商业上的成功,也有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依然挣扎在生活的边缘,艺术的中心。中国当代艺术未来探索的方向在哪里,没有人会有定论,但是艺术创作媒介朝着多元化发展将会成为一个趋势。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然到了一个高度,“天价”作品进入一个休整期。市场的繁荣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市场主体的更迭也是时代的必然。从去年中国几大拍卖公司的秋拍已经显露了一些迹象,再到今年伦敦和纽约的索斯比拍卖,香港拍卖,已经让中国艺术界开始了很多思考。当然任何一个艺术界的收藏家或者投资人,都不能操控整个艺术生态的发展。但是无疑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跟当下的世界金融系统一样,在每个小的单元总有几个人在把控着局势。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越南的房产崩盘使很多人痛苦不堪,但是总还是有人获得巨大的利润。这个时候投资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投注不会停止,中国毕竟是个大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总有后继者跟上来,这就是我要说的中国70后或者80后的艺术家,他们正在以旺盛的生命力逐步取代老一代艺术家的市场主体地位。

    从两个角度来看,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一个过渡期。不管如何,新锐艺术家将成为下一轮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我所谓的新锐艺术家不只是说的年龄上的新锐,更主要的是说的创作上的新锐。而这部分人更多的是年轻人,他们会从文化的角度,从自身出发,进行新艺术创作。艺术没有年龄,唯有创新的思想才会有伟大的艺术。

    此次展览我选择了7个艺术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艺术的形式作出了对这个时代的回应。从绘画到雕塑,装置,摄影还有新媒体,他们的作品出发点不同,但是都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了折射这个时代的一些现象和思考。

[NextPage]

    “看不到的青春”这个题目本身就是逻辑和反逻辑的悖论关系。他们都处于青春的路上,无论从生命还是艺术创作来看,青春时候的苦闷和怀疑无疑构成了他们艺术杀伤力的源泉。雷本本的作品《我的头发不见了》,是从生活中截取了一个片段变成了艺术创作,《瑜珈》是她对生命起始到最后天人合一的追问,我从她的第一个作品看到青春的消失似乎是一瞬间,而第二个作品却告诉我们成熟是个作茧的过程,这些在她的作品中也是“瞬间”完成的,短短的几分钟短片却串联起了生命的始终。她的作品基本上是从生活出发,用女性细腻的观察对生活进行艺术阐释。这次参展作品中,蒋华君作品是属于比较直白的,他用平面绘画再现了年轻时候的孤独和思考,年轻总是在追问中消逝。刘文涛的抽象艺术作品,每个作品都是折射着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和叩问,在看似平静的画面上却彰显着艺术生命的张力,重复交叉的线条中再现了新的图像,解构了过去绘画的图示再现,重构了平面艺术的立体力量。康海涛的作品大多是描述傍晚时分的场景,黄昏是白天和黑夜的分水岭,此时也是一个人心境进入平静状态的时候,为什么不去看白天的一切,而把目光抛向傍晚的昏暗,他的作品细腻的让人感动,房子,树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在这里艺术家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赋予了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耿雪是个很出色的女性艺术家,即使艺术家可能不会同意艺术的性别判断,但是我还是坚持把她的作品划入到女性艺术范畴。她的这些作品用细腻柔情刻画了她内心对生活的无奈和孤独,但是每个作品中人物形态的美妙却散发出艺术家对生活的坚定和执着。张巍是个很有才气但是淳朴的艺术家,他用最简单的傻瓜相机去拍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然后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用他的话说“我只是觉得这些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生活在其中”,他用相机拍出了的摄影作品就好像他自己的一面镜子一样,从别人的生活中折射自己的生活轨迹。梁硕是个怪才型艺术家,写到他的作品,经常会觉得没有什么固定的理论可以阐释。他的艺术创作是一种偶然的必然。此次他参展的作品中《给老婆的信和给恋人的信》是一个年轻时期情感的无奈和真诚。从自我到自我跟外界,艺术家都以特别的形式将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认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他们的作品虽然以不同的形式,有着不同的文化诉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在青春的路上对生活和自身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说“看不到的青春”。这些艺术家青春期的怀疑和判断可能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一个方向。而遗憾的是青春总是在追问中消逝,生命终究被时间消耗。这几个艺术家都是思考型的艺术家,他们对当下的艺术市场和艺术形态都有着自己的个人判断,也跟老一代艺术的精神指向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看不到的时间中,青春会渐渐的离我们远去。但是这些艺术家从各自的角度深层的挖掘出了生活的另一面和生活的私密处。这种挖掘是出自内心的,同时也是从青年文化出发的。潜意识中对青春的追问和对眼前这个世界的怀疑、判断、再怀疑构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

    青春总是在看不见的时候消失,但是在这些艺术家身上,我们会看到青春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随着时间的逝去,会显得越来越清晰。

    此次展览旨在介绍中国年轻的艺术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新锐艺术家的思考所在。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