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与时逆进——关于第十届全国美展观后的几点思考

2007-10-26 21:50:24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咏清

   

  具有中国特色的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即将谢幕,美术界的人们在不满、疑虑、沮丧等各异的心态下议论这台大剧的收场。从它筹备之初到运作过程及评选和展览的情况不难看出,它带给美术界的将是更大的困惑,以及深刻的思考。

  一、沉重和陈旧的展览语境

  我突发奇想,觉得全国美展应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庞大的体系和复杂的运作模式在世界发展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它不仅具有政府的权力话语和政策导向语言,更体现着计划经济的政治文化。在这种带有霸权意识的特殊美展语境下,全国美展便理所当然地享有了“展霸”的特权。然而,全国美展带给画家的根本不是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更不能给画家提供公平的出场机会,只能是圈子结构式的等级分明的舞台,营造和维护适合自己“发言”的“圈子”语境,包装出极其功利的具有投机性质的所谓少数“精英”。有道是什么样的气候催生出什么样的植被,如同大跃进催生浮夸风一样,全国美展这样极具特色的美展样式,当然也催生出相应的作品,它便是“大画面、大制作、大负担”。

  全国美展理应体现公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感受,代表社会的主流意识和审美评判。在这点上,全国美展已经是美术界最具权威性质的顶级展览,并已形成独特的国家艺术评价体系,但这种权威来自于行政垄断,价值的评判建立在意识形态上。在这种特权意识的语境下,官方的功利主义主导着美展样式,浅层的意识形态文化消解着深层的精神因素,激情被理性取代,品味内涵的精神层面变为说教化的图解,并形成一个程式化的评价标准。艺术作品的上乘和平庸,体现在内容和形式要素的优劣上,图象的大小只能说明该作品的面积以及付出的体力劳动的工作量,它跟作品的艺术优劣毫无关系。可是,全国美展的评选机制导致入闱的图象越来越大,大则醒目变成了大则大气,大气则美的逻辑推理。诚然,在浩如烟海的待选作品中,能跳出群芳引起考官注目的肯定不是小块头的秀气之作,大块头大版面强拉硬拽夺人视线的道理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早已被精明和不精明的商人实践的烂熟,美术作者在作品“选美”中的争宠求胜心态体现在“大”字上,也就顺理成章了。先是国画发挥了宣纸和装裱的长处,一米、两米……甚至几十米的长卷,使国画占尽“大”字的便宜,站在“大”字的顶点一览众山小。油画、版画等众多弟兄也不甘落伍,纷纷丰腰肥臀,甚至诸如连环画、漫画、插图等也厌恶其“瘦小”来,不愿意待在小人国为民了。于是,画幅几乎都成了展墙,满满堵堵地支撑着展厅,艺术的美在这种扩张拥挤中不见了。画面大了,内容少了,气势小了,空洞无物也就在所难免。随之便是令人乏味的制作,无数次的皴染,反复腻歪的涂抹,对肌理细之又细的精心刻画,将作品的艺术性排斥甚远,缺乏了想象力,美术的鲜活生命便走向枯萎。重形式而轻内涵,重创新而轻感悟,重夸张变形而轻审美感受,重创作本身而轻综合修养,使得创作被设计取代,美术给人们莫大的精神呼唤和深层审美慰藉不见了,价值精神与探索精神的丧失,欣赏接受的理性启迪和美的熏陶便在想象力匮乏中难以存在,沉稳单纯的绘画创作被一种焦虑、狂躁甚至是歇斯底里紧张等复杂的动机所取代,对美术特定精神价值的漠视和对形式美追索的误判,直接导致了当今美术在某种程度上的衰落。尤其是画面上的人物,个个成了痴呆患者,不是傻傻呆呆,就是愣愣怔怔,反正没有一个是健全聪明的智者。僵硬得没有了表情,僵直得没有了动作,僵化得没有了头脑。作者对技术层面的过度追求,对非艺术因素以及美展语境的过分注重,导致精神层面的欠缺而使画面的内涵浅薄,表层技术的细腻难掩深层精神内涵的粗劣。为显示分量,将画面堆积成死死板板的黑糊状,空灵、虚实、朦胧之美不见了踪影。“傻、大、粗、黑”成了全国美展作品的最恰当不过的典型写照。

  二、劳民伤财的运作体系

  现时,美术家群体(不包括极少数功成名就者)无论其经济地位,还是政治地位,均属于弱势群体,这无庸置疑。可这样的弱势群体,不仅得不到政府任何部门的关爱,甚至得不到自己的组织——各级美协的资助,进而成了其榨取利益的对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创作出了作品,不但毫无利益回报,还得付各种过关费,以及装裱费、装框费、运输费等等,钱的价值在这个既缺钱又无势的弱势群体里处处体现,真应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老话。作品如此这般地在鬼开道神折腾的“难产”环境里面世露了脸,幸运儿尚且如此,而占90%以上的绝大多数冤大头,尽管遭此煎熬,最终却是水中捞月瞎折腾,付了费,交了款,回头落得个心烦意乱。当然,事物永远在辨证中发展,物质不灭是永恒的定律。绝大多数送件者愁眉不展之际,正是各级美协“它在丛中笑”的时候,颇有点土财主大把点银票,乐得合不拢嘴。仅以河北省为例,全省收取一千多件,按中国美协收费标准计算,(不包括各地市另加收费)雕塑300元,油画、壁画200元,国画、漆画160元,其他100元,取其平均值200元,这一千多件作品,就给美协送来20多万元。全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加上解放军、港澳台等,这将是个什么数字!如再算上每个作者的创作和其他费用,这又将是个什么数字!这是何等的浪费!不能不说,这样的全国美展,劳民伤财!这种多数人受累,少数人得利的“政绩工程”,尽管仍具有中国特色,但这种计划经济权力意志的产物,在这市场经济的时代显得多么的不合时宜。

[NextPage]

  三、外行评委乱点鸳鸯谱

  在《古今奇观》里有个乔太公,他以乱治乱顺水推舟地乱点鸳鸯谱,使纷乱如麻的情感闹剧幻化成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这等好事喜剧当然多多益善,然而,现时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全国美展的省级评委却似另一种性质的乔太公,乱评乱选乱投票,千里良驹绑住腿,骡子毛驴推上台。这些乔太公具有中国美协“任命”的“合法”身份,肩负着伯乐的使命,只因佛不识道,道不认佛,门户的偏见,使这些南山的道人北山的和尚站在五花八门的作品面前,不懂装懂地乱投“神圣”的一票,充当“南郭先生”的角色,因此形成了全国美展的省级“瓶颈”现象,设置了一道专卡创新作品的平庸门槛。从十届全国美展各省评委构成来看,装模作样的成分甚浓。评委的构成首先应满足各画种的均衡,而不能仅考虑评委的知名度,熟不知,外行评委的知名度越大越易犯包办代替的毛病。如果说,专制独裁是艺术的天然大敌,那么,越俎代庖则是艺术发展的严重桎梏。据了解,在多数省份,国画、油画家构成了评委的绝对主力,甚至在个别美术大省,竟没有版画、雕塑及别的画种评委,这种有失公允的评委构成,怎么能指望评出公平的结果呢?假如齐白石、黄宾虹,甚至石涛等大师还健在,聘请他们出山当这种综合评委,谁也不会怀疑大师们的认真敬业精神,当他们严肃而有点颤抖地投版画、油画、雕塑等除国画之外画种的票时,谁也有权力怀疑大师们投出结果的公平公道性,“是识也,非人也。”隔行如隔山这句老话至今仍然有着合理性和极强的说服力。而今,各个画种都是井水不犯河水清晰地圈定着边界,划定着各自的区域和地盘,与时俱进地挖掘着各自的深度,尤其在技法领域的进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不在该画种下一番功夫,仅凭一点点感觉,恐怕连皮毛都认识不清。如同国画家、油画家评选版画作品,在他们粗浅的视觉印象里,版画永远是体现刀味、木味、黑白灰的画面,指望他们给版画作品投出好结果来,那才是非分之想。北方有一个省,全国美展的15个评委中,仅有一位版画家,所以在这个省的版画评选中,仅十五分之一的票具有公平合理性。据说,版画评委对一件不受外行评委认同的有新形式感的版画作品提出复议,按说,这唯一的版画评委的意见对版画作品应具有权威性,谁知,那些不懂装懂的版画外行们硬要打肿脸充胖子,就是不给这件版画投票,使这件有可能带来视觉新效应的探索作品半途夭折。而被这些多数评委投中的几乎都是圈子里的本地区的反正是有各种各样关系的一些老掉牙的80年代也难入选的作品。令人无法理解的是,美协制定的票数过半的评选尺度,貌似公平,实则荒唐,就似种下一地冬瓜,非让它长出西瓜,是根本结构性问题。更令人尴尬的是,作品不论多么优秀,一旦被这些具有“合法”身份的评委,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方式,将其“公正”地淘汰后,你将哑巴吃黄莲,落下个劣等作品的冤枉罪名。

  四、荒唐的随意性

  这届全国美展出现了一个怪事,那就是金奖设置的随意性。作为美术四大支柱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尽管目前发展的并不均衡,仍然是我国美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这次评奖中,版画、雕塑竟没有评出一件金奖作品,真是天大的怪事。是什么原因呢?是版画、雕塑没有金奖指标,非也,制度化了的全国美展不会出此瑕疵。是版画、雕塑质量问题,显然说服力不强,因为谁也不敢说别的画种没有问题,(当然,有人利用美协赋予的特权大言不惭地说要使中国成为当代架上油画的中心,本人对此懒得发表评论)如果说这届版画、雕塑作品的质量不高,那么,哪个画种的质量高?怎么个比较法?一件国画,一件油画,一件版画,一件雕塑,它们之间该是怎样的评价标准和审美尺度。更为可笑的是,竟一下子给了设计7块金牌,你说多大方?金牌在这里竟变得如此的廉价,这简直可以说评价尺度儿戏的疯狂!设计跟哪个画种比较能占据如此的优势?无庸讳言,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均离不开设计,他的实用性决定了他与人们生活的密切性。但这并不等于说实用性的设计已经成为我们当代视觉审美的主要部分,当代社会主流意识的审美评判远没有将设计视作跟传统美术具有相同辈分的心理准备和融进正统美术的语境,如此变脸似的让这个具有异族血脉的家伙喧宾夺主地占据了半个美术展示舞台,不管从哪方面说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作为具有政府行为的权威美术大展,令人难以置信地蜕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大杂烩。当你在国家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观看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时,每位观者都会发出疑问:这就是当今中国画坛五年来的最佳成果吗?这就是美术的钦差们极力标榜的辉煌战果吗?当包装、服装、纤维艺术、布艺、玻璃艺术、综合材料、多媒体等等都冠以画种的名义出现在全国美展的阵容中,当马桶堂而皇之地作为美术获奖作品展示在中国美术馆的时候,那些曾经抑或是现在还假扮清高蔑视行为艺术和歪论杜尚小便池的审美价值的美术官僚们,还能用什么词语自圆其说呢?允许自己放火,不许别人点灯,明明自己偷了汉子,提起裤子却反骂别人当婊子,横竖自己有理的霸道体现的是什么?纯粹是一种腐朽愚昧的专制。当一件事物无限延展没有了边界疆域时,它的属性也就要发生质变,原来的属性就消解不复存在了。当绘画的种类无限发展时,这个美展的性质必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导致解体、重组、直至消失。所以说,十届全国美展是一些自做聪明的美协权威们给全国美展自掘坟墓的一次创举。

[NextPage]

  版画这个唯一能够在国际美术舞台给国人争得荣誉的画种,在这届全国美展中却出人意料地被剥夺了金牌,给这届丑闻不断的全国美展又添加了浓重的一笔,致使这届全国美展成了丑恶行为的展览。据了解,在成都展区对版画评奖过程中,中国美协派出的两名工作人员,竟颐指气使地干扰评委们的投票,结果导致版画评委无法正常行使投票权,仅投出了两个银奖便停止了。本来这件事情可在以后进行的北京总评委会上加以解决,谁知中国美协在召开总评委会时,竟不让版画总评委参加,也就使版画无金奖的怪现象铁定成了事实。试问,是谁赋予了那两位美协工作人员这么大的权力?竟干扰起评选工作来;中国美协在京召开的总评委会议为何不通知版画总评委?美协这个最该体现民主程序的民间群团组织怎么专制独裁到如此荒谬的程度?这还是我们国家的美术家协会吗?控制了中国美协话语权并屡耍霸权的人,跟个体企业老板的作风又有什么两样?!

  美协作为民间群团组织,竟也死皮赖脸地耍起专制霸道来,何德何能?来了个死活不退位,比政府的官僚还霸道,比公务员岗位还牛气,这不就是他腐朽的真正根源吗?不管怎么定位,美协无疑属于社团群体,尽管目前在我们这块缺乏民主的特殊土壤中弄成这个官非官民非民的模样,但它始终改变不了民间的性质,也就是更应体现民主自由的色彩。从这次评选情况来看,到处充满着霸字:霸气的评委,霸道的美协,促成了垄断展览的霸权。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被剥夺了金牌的版画,连银奖都少得可怜(仅2件银奖,而且还出现在一个主办省里),大有取消版画画种之势,究竟是什么因素使版画获此大难,不能不令美术界深思。从这次打压版画、雕塑的现象中,不难看出美协主要负责人的良苦用心,先是在确定省级评委名单中减少版画、雕塑评委,让外行评委乱点鸳鸯谱,借此淘汰掉一大批优秀版画、雕塑作品,再者利用集中总评之机,使用了行政官威,武断地不给在世界美术舞台具有相当地位的中国版画金奖,给事故不断的中国画坛又制造了一个大事件。恰似田径赛场,裁判官一时心血来潮,让参赛的百米选手人人兴高采烈地挂上了金牌,而他看不上眼的百米跨栏仅跑出了银牌和铜牌,理由当然他会解释成后者的成绩不如前者。实则是本裁判官不喜欢这个项目,谁让你好好的平地不跑,非要加上个栏杆一跑一跳呢?在我们美展领导和评委看来,你版画家好好的国画、油画不画,非要在木版上吭哧吭哧干那个吃力的木匠活,当然我就不让你拿金牌了。

  这次版画、雕塑无金牌事件,彻底暴露了美协领导和评委的圈子思想和山大王的心态,什么章程、规则,在我这里统统都可以儿戏,我可以随时制订,又可以随意撕毁。审美的标准没有了,评判的规则随意了,公平、公正、合理、透明也随之失去载体,严格的界定和民主的程序也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行政化干预,权威式武断,圈子式狭隘,为自己为小团体而明争暗斗。惟我独尊的老大派头,惟圈子独优的江湖门派思潮在画界泛滥成灾,美协成了造就山大王们特权的水泊梁山,全国美展给山大王们搭建了一个招安授官的舞台。这个舞台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推理公式:美协行政领导===评委===专家权威===名士学者===价值的资格证书。这些人成了全国美展的最大赢家,拿了不菲的评审费,自己的作品免费上了展览,更因当评委而成了画坛的知名人士,使自己身价倍增,这身后的好处和利益将源源不断。这种眼前和潜在的利益诱惑,是当代中国画坛美术行政化、官美术猖獗的主要根源。在如此恶劣的全国美展语境下,特权阶层霸道作风,一些掌握话语权的重量级人物对版画的歧视,甚至是嫉妒,加上无知和愚昧,便出现了导致版画毁灭性的结果。

  五、难以信服的获奖作品

  反观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如果说都是垃圾劣作,确实言过其实,毕竟大都出于作者辛劳的汗水凝结而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缺少精品就是不争的事实。不是内容上的重复,就是绘画语言的陈旧,似曾相识的感觉几乎充斥着整个绘画作品的展厅。尽管评出了一大堆金、银、铜奖,只能说是有其名而无其实。通过以下获奖作品就可见一斑:

  金奖《嫩绿轻红》(国画)。画面处处显示一个“稚嫩”:稚嫩而松散的线条,圈出稚气的人物脸蛋以及稚气的表情和苍白的人物整体形象,加上散乱的人物组合和稚嫩十足的润色,虚而空泛的画面晕染效果,暴露出笔墨技巧和绘画功力的稚嫩。

  金奖《早点》(油画)。绘画语言了无新意,仅是在反映市民世俗生活的题材内容上占了便宜。

  金奖《渔歌》(水彩)。刻画得逼真细腻,尽显其语言的琐碎繁杂,使强调明快和透明的水彩色表现出了空间、厚重的素描效果,舍长求短,“工夫”极大。

[NextPage]

  银奖《轮》(油画)。一张大的宣纸上涂抹了几笔水墨,粘贴一片皱纸,刷上清漆,抹上石膏,并在一个灰色人体剪影上钉上一块透明有机玻璃,弄成一幅不伦不类的作品。你站在5米以内观看,画面尽显其粗制滥造,色调灰脏,形象怪诞、混乱,毫无美感。但是,如果你站在5米以外浏览观望,在灯光的映照下,就出现了另一种效果,劣等效果已被灯光朦胧了。故而,这件作品的获奖应具备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展厅丰富的灯光效果,二是评委们要远视。

  银奖《奶奶》(版画)。版画语言陈旧,表现力单调苍白,除了画幅大之外,看不出有何可取之处。

  银奖《秋日里》(漆画)。画面呆板僵硬得死气,植物枝叶纷乱如麻而毫无变化地似团蛇相互穿绕,令观者心堵;黄色的条带交叉出众多相似的红色几何体块,颜色火而单调,乏味至极。

  银奖《金色年华》(水彩)。是一幅水粉效果的画面,平而满的构图里,黄色的葵花满满当当添满画面,与4个“花”味十足平排而坐的少年组成一前一后的一组平行线,并行成火味十足的色彩氛围,构图上的犹如未成熟的平板形式结合内涵浅薄的内容表现,毫无意境可言。甜、腻、俗,甚至俗不可奈。

  银奖《掠影》(国画)。一大画幅上,一只鸟与一大块太湖石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平板、呆滞,没有丝毫的韵味,缺少变化的构图,给观者的视觉带来的印象除了没有审美要素外,就是对银奖的不可思议。

  银奖《开垦》(油画)。松散的山坡构图,以及很不讲究散乱点画的众多人物,更令画面平添了死板的视觉效果。用笔的僵硬使你读不出笔触之美,颜色的脏灰和单调乏味更使画面惨不忍睹。

  限于观看的时间仓促,以及篇幅的限止,不能将展览的“精品”一一略说出来。

  六、背离艺术发展规律

  综观艺术发展史,艺术大师的产生无不是伟大变革令人振奋激动的时代,那些经典撼世之作也无不是大师们激情四溢情感的喷薄而出。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激励下,为反映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创作的。他用尽善尽美的艺术形式将一个受尽中世纪束缚的妇人,显露出自然、纯朴、甜美和自信的微笑。西斯庭教堂壁画《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在一部分嫉妒他的人怂恿教皇命令他画的。他十分清楚这是嫉妒者们想使他这个雕刻家在绘画面前丢脸难堪,他不服输的倔强个性使他将愤怒变成巨大的创作动力,毅然决然接受了这项陌生而艰巨的任务,在四年半漫长如囚徒般的生活中,凭着他对艺术的痴迷和顽强不屈的秉性日复一日地创作,终将这件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珍品奉献给了社会。

  世界绘画大师们的创作事例足以证明,自由反叛精神是艺术创作永恒动力,更是创作激情生发的前提条件。看一下我们十届全国美展的“通知”和“实施细则”,一要“献礼”,二要“服务”,三要“贯彻”。这哪里还像已进入21世纪市场化的当代中国美术作品展,这种延用了半个世纪老掉牙的政治术语,显然不是在与时俱进。意识形态和权力话语的强化,严重束缚作者的创造性,带有霸权意识的语境禁锢着画家的想象,极其功利地为命题展览进行创作成了艺术创作的原初目的。艺术是一种表达,通过这种表达,艺术家的想象和情感被转化为艺术形式。但这种情感必须是在主动自觉状态下才能激发创造的欲望,如果这种创造建立在被动地接受指令的情况下,那就变成了一种毫无激情的制作。

  前卫性、自由性、多变性和反叛性是艺术的天性,集权性的计划模式显然与其相悖。一成不变的思维观念,导致了固定僵化的操作模式,长期重复陈旧的美术展览评选方式,严重制约着新形式新语言的产生,指令性和计划性的送件、入选件数导致了作品在省级难产的“瓶颈”现象。在旧的思维和价值模式下,全国美展被拔高成至高无上的权威展览,获得此等奖项或入选就成了含金量最高的荣誉,这已在美术界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入选了这个展览,作品如同镀了层金而被罩上一层光环,于是便有了“美术贵族”的地位,按照文件政策套上一些待遇,评上个什么职称,甚至提拔个处长馆长的风光一番。所以,这个展览对画家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为了使作品入选,作者们可谓绞尽脑汁,揣摩评委的口味,使尽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纷纷亮相登场,有的押题材,有的赶形式,跟着风向,忽一会儿朝东,忽一会儿往西,疲惫地追来赶去,艺术早被丢弃的一干二净。全国美展成了具有极大诱惑力的鱼饵,吸引着众多可怜的画家(特别是新手)倾全力拼在这根独木桥上,你挤我拥,绝大多数人被无情地挤入河中,有的甚至几挤几掉,失魂落魄者将不仅是财物的损失,更是时间青春的极大浪费。这种使画者功利的展览对中国美术家的误导和浪费将是我国产生美术大师和经典之作的最大障碍。

(实习编辑:郭明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