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传续&创造—2015万荷春季艺术沙龙
展览时间:2015/05/31-2015/06/3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崔各庄马泉营村北顺白路 万荷艺术1号院-(万荷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万荷美术馆
协办:尚8文化集团、北京东方汉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点形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参展艺术家:姜向东 李文涛 默涵 曾传兴 张绍杰 张学 黄镇 欧鸣 谭丹武 王朝勇 杨光 杨金璋 杨亮 赵磊 郑金 吕鹏等
传续&创造—2015万荷春季艺术沙龙
无论是传统的中国,还是中国的传统,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脉络的传承,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荣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变迁和演进,本身就体现着传承、续接和创造的高度融合。甚至可以说,态度上的传续与方法上的创造,正是中华文明能够历久弥新的至宝。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已是枝繁叶茂。在信息资讯共时分享的今天,来自欧美各国的当代艺术流行风潮席卷全球,中国当代艺术在形态上的变化和发展也多从中有所借鉴。但是发端于上世纪后期的中国当代艺术,一向以西方先锋艺术的样式和理念为圭臬,而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根脉,却或者不屑一顾或者无力辨择。
这样的偏重既是历史性的选择也是历史性的无奈。虽然“西风压倒东风”的借鉴曾经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注入了活力,打破了主流艺术千篇一律的僵局,但也同时造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一味模仿西方样式的畸形发展。因此,面对新时代的文化需要和变革契机,如何再次回向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省察流蓄千年的艺术基因,面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情境,在对传统的再梳理、再研究、再认识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真实的生活感受、推敲全新的创作逻辑、建立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特征的文化秩序,既是中国当代艺术下一阶段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艺术家们必须直面并努力解答的课题。
基于这样的思考,2015万荷春季艺术沙龙选取“传续&创造”作为整体性的主题,通过“时间的诗性——油画作品六人展”、“物性与美学——再造空间系列展2015”、“风·壑——郑金作品展”、“读书时代2——吕鹏个展”、“减法的智慧——中式古典家具展”、“古典的欧洲——收藏8法式家具展”六个主题展板块,以艺术生态的微缩景观方式提出和探讨当代中国在文化艺术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理论问题。
任何的创造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不仅要参照西方当代艺术的形态模式,更要审视自身的艺术传统和价值取向,以对前人成就的尊重、研究、理解为基础,导向具有自身独特价值观系统、方法论延展、艺术语言模式和内在文化逻辑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
就“传续&创造”的主题而言,“传续”意旨对于中西方艺术传统的整体性回望与尊重,并构成中国当代艺术新发展与新创造的起点。进而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尝试各种接续与转化的可能,通过对多元传统的个体化学习、省悟和掌握,以艺术家自身独特的“创造”,开拓中国当代艺术通向未来的路径。
在“时间的诗性——油画作品六人展”中,我们甄选了曾传兴、李文涛、默涵、姜向东、张绍杰、张学六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其中既有以人物为创作主题的经典性写实作品,也有以静物方式来描绘餐具和工具的超写实油画,更有以表现性艺术语言来塑造古长城意象的精神纪念碑。这6位有着扎实学院派绘画基础的艺术家们,在活用学院式绘画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几十甚至上百小时中画笔与画布间的厮磨和推敲,将眼中的物像转化成心中的诗意和笔下的脉脉吟唱,用古典的技法和色调表达出当代化的艺术诉求和文化心声。
“物性与美学——再造空间系列展2015”以赵磊、黄镇、欧鸣、谭丹武、王朝勇、杨光、杨金璋、杨亮、上校等9位年轻的装置、雕塑艺术家的作品为主体,呈现出一种综合性、先锋性、实验性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态度。这些艺术家都来自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系统而专业的训练让他们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但艺术家们并没有止步于常规的雕塑创作,而更倾向于从艺术语言的角度探讨材料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他们努力打破“材料—表现方式—意义”的常规模式,强调对材料自身某种特有文化属性的实验性挖掘,探索该“材料”与该“物性”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从而在材料固有的媒介价值以外,借助意义的陌生化,形成对新型语义空间的再造,并生成独特的美学原点。
“风·壑——郑金作品展”的抽象绘画以丘壑及丘壑间回环不定的风为创作灵感,将西方油画艺术中的机理塑造与中国山水画中对气和势的捕捉融合为一,同时借助透纳水彩画的表现方式,努力使空气的透明感、色彩的轻薄感、画面整体的动感统一在北方冬季山峦的黄褐色调中,创造出一种“风动山原间”的心象风景。
“读书时代2——吕鹏个展”集合了艺术家以《读书时代》为名的装置作品和一些纸本、丙烯作品,形成对艺术家长期创作思路的一次整体性的文本报告。吕鹏关注偏爱研究细小而深入的问题,希望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探究当代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将绘画作品中标志性的红色书籍转制成书的实物形态,并通过红书和端砚的反复、延展、扩散,在空间中形成一种富于仪式感的视觉方阵。闭合的图书和未着墨的砚台,配合绘画作品中艳丽的色彩、混杂的场景、荒诞的情节,形成一种结构复杂而又语义含混的视觉隐喻——它们可以构成视觉性的观看,但却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识别。艺术家通过这种吊诡的方式,一方面颠覆固有知识系统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认知习惯,另一方面又借由这样的颠覆,形成对当代社会中纷繁杂乱的时间秩序、空间秩序、文化秩序的讽喻和警示。
“减法的智慧——中式古典家具展”与“古典的欧洲——收藏8法式家具展”则立意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强调日常起居空间中艺术的融入、装点、升华。借着减法的智慧,古代的中国文人在客厅、书房、卧室等起居空间引入绘画和书法中有无相生、虚实相济的艺术理念,以少为多,使平淡的日常生活变得精致而优雅。而在收藏8所展示的欧洲古典家具中,观者则可以透过这些带有浓厚历史感的古董家私,探视欧洲贵族生活所特有的艳丽和奢华。
本次展览由青年策展人武湛担任策展及学术主持,于5月31日下午3点开幕,至6月30日结束。通过上述6个展览,2015万荷春季艺术沙龙提出“传续&创造”的学术课题,期待获得更多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和热心人士的关注与参与,以万荷美术馆的公共平台,开放性地接纳各种不同意见的引入和探讨,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武湛 2015.5.22)
展览单元:
时间的诗性——油画作品六人展 (姜向东 李文涛 默涵 曾传兴 张绍杰 张学)/ 万荷美术馆
“时间的诗性——油画作品六人展”甄选了曾传兴、李文涛、默涵、姜向东、张绍杰、张学六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艺术家们将耗时长久的精心描绘过程与定格镜头式的画面最终效果统一起来,用细腻的笔触构筑一片静谧而安定的时光,流溢着悠然暗涌的诗意。
其中曾传兴、李文涛、默涵、张学以人物为创作主题,艺术家们通过对人物姿态、所处空间等精细描摹,将写实绘画的技术追求转化成对场景和人物神情的浪漫表达,使画面呈现为一种瞬间的永恒。另一位以静物形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姜向东则着力于用超级写实主义的绘画手法将白色的陶瓷餐具与实用工具拼合起来,使其形成一种观念性的视觉组合,在单纯的彩色背景中,以超出常规观看能力的细节刻画与微妙的光影塑造来结构画面,引领观者进入一种屏息凝神的视觉细读。而张绍杰的《古长城》系列,则将艺术家内心的文化情感寄托于对古长城的意象性描绘上,通过机理、色调、气氛的把握,塑造出一组极具历史感与文化情怀的精神纪念碑。
六位艺术家都有着扎实的学院派绘画基础,而在活用学院式绘画技法的基础上,他们通过几十甚至上百小时中画笔与画布间的厮磨和推敲,将眼中的物像转化成心中的诗意和笔下的吟唱,用古典的技法和色调表达出当代化的艺术诉求与文化心声。
物性与美学——再造空间系列展2015 (黄镇 欧鸣 谭丹武 王朝勇 杨光 杨金璋 杨亮 赵磊)/ 万荷美术馆
作品之为作品,离不开构成其灵魂的“意义”,“意义”的生成离不开构成作品的“表现方式”,而“表现方式”的确立有赖于对“材料”的研究和运用。因此,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生成,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对特定材料自身物理或化学属性的合理运用,比如水墨艺术中的水和墨,油画艺术中的油和彩等。
通常情况下,材料很难直接构成意义,然而当“对材料自身某种特性的挖掘”被极端强化时,“该材料”与“该特性”的对应便具有了唯一性,亦即“该特性”必须而且只有依托于“该材料”才能够得以发挥。这时,在理论意义上,我们将“该材料”视为独特的“物”,而将“该特性”视为“该材料”独特的“物性”。
本次“再造空间”的展览,以赵磊、黄镇、欧鸣、谭丹武、王朝勇、杨光、杨金璋、杨亮、上校等9位年轻的装置、雕塑艺术家的作品为主体,他们大胆选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并对材料所具有的特殊“物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灵活的运用,以多元化的创作探索,呈现出一种综合性、先锋性、实验性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态度。
这些艺术家都来自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系统而专业的训练让他们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但艺术家们并没有止步于常规的雕塑创作,而更倾向于从艺术语言的角度探讨材料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他们努力打破“材料—表现方式—意义”的常规模式,强调对材料自身某种特有属性的实验性挖掘,探索该“材料”与该“物性”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从而在材料固有的媒介价值以外,借助意义的陌生化,形成对新型语义空间的再造,建构起独特的美学原点。
任何创造性的探索都是困难重重的,同时也是令人异常兴奋和惊喜的。虽然这些实验性作品或许还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空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新的创作道路上披荆斩棘的艺术家们,必将在“物性与美学”课题的研究推进中,不断开拓自身艺术创作的疆界,建构新时代的材料美学。
风·壑——郑金作品展 (郑金) / 万荷艺术·VAVA画廊
艺术家郑金为人低调而光芒内敛,面对艺术圈内的各种流行风潮,郑金选择了内省式的回避,他的作品往往并不刻意呼应社会性的公共议题,也不跟随此起彼伏的艺术策略,他关注内心深处的生命感受,关注艺术语言的提炼与纯化。无论是在巨幅宣纸上将植物的纹理和铁网的记忆转化成的繁密线条图腾,还是在画布上将山峦丘壑的观感表现为心绪起伏的抽象画面,郑金都试图以真诚的初心来面对艺术,面对这个世界带给他的最本真的创作冲动。因此,相对于一般的以“表征时代”为主旨的当代艺术,郑金的作品更像是一种内化的艺术修行,一种对自我精神家园的文化建构。
本次展出的抽象作品中,郑金以丘壑及丘壑间回环不定的风为创作灵感,将西方油画艺术中的机理塑造与中国山水画中对气和势的捕捉融合为一,同时借助透纳水彩画的表现方式,努力使空气的透明感、色彩的轻薄感、画面整体的动感统一在北方冬季山峦的黄褐色调中,创造出一种“风动山原间”的心象风景。
读书时代2——吕鹏个展 (吕鹏) / 万荷艺术·山水之间画廊
“读书时代2——吕鹏作品展”集合了艺术家以《读书时代》为名的装置作品和一些纸本、丙烯作品,形成对艺术家长期创作思路的一次整体性的文本报告。吕鹏关注偏爱研究细小而深入的问题,希望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探究当代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将绘画作品中标志性的红色书籍转制成书的实物形态,并通过红书和端砚的反复、延展、扩散,在空间中形成一种富于仪式感的视觉方阵。闭合的图书和未着墨的砚台,配合绘画作品中艳丽的色彩、混杂的场景、荒诞的情节,形成一种结构复杂而又语义含混的视觉隐喻——它们可以构成视觉性的观看,但却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识别。艺术家通过这种吊诡的方式,一方面颠覆固有知识系统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认知习惯,另一方面又借由这样的颠覆,形成对当代社会中纷繁杂乱的时间秩序、空间秩序、文化秩序的讽喻和警示。
减法的智慧——中式古典家具展 / 万荷艺术·VAVA茶馆
古典的欧洲——收藏8法式家具展 / 万荷艺术会所
“减法的智慧——中式古典家具展”与“古典的欧洲——收藏8法式家具展”则立意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强调日常起居空间中艺术的融入、装点、升华。借着减法的智慧,古代的中国文人在客厅、书房、卧室等起居空间引入绘画和书法中有无相生、虚实相济的艺术理念,以少为多,使平淡的日常生活变得精致而优雅。而在收藏8所展示的欧洲古典家具中,观者则可以透过这些带有浓厚历史感的古董家私,探视欧洲贵族生活所特有的艳丽和奢华。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