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lass2014”日本当代玻璃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4-12-08 - 2015-02-27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地点:阆风艺术画廊
主办单位:阆风艺术LEVANT ART
展览介绍
阆风艺术自2010年起,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玻璃雕塑艺术。自iGlass 2010国际玻璃雕塑展 - 欧美玻璃雕塑艺术专场开始, 较有针对性的选取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玻璃雕塑家创作的恢弘而细腻的玻璃雕塑作品。在2012至2013年期间,我们推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玻璃雕塑艺术展览。之前前的三场展览,我们把目光和视线都聚焦在欧美地区 - 也就是玻璃艺术的发源地和发展最集中的区域。2014年的今天,我们选择了我们的邻国 - 日本,我们将为大家推出一组由日本顶级艺术家创作的奇妙作品。
此次阆风艺术将日本当代玻璃艺术引入公众的视线,想必也是中国的艺术画廊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展示日本玻璃雕塑。经过与策展人的反复遴选,最终选取了11位不同年龄,并且各自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工艺技术各具特色的艺术家的30件玻璃艺术作品。玻璃艺术虽说在日本的发展历史并不悠久,但却在日本这片土壤里生根发芽,并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和风格。玻璃艺术已成为日本当代艺术领域中不容小觑的一部分。
下面将按照姓名的字母顺序来一一介绍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行武治美 (Harumi Yukutake)
这是一位将空间定义为诗篇的雕塑家。她的艺术作品极富敏感性,然而制作工艺却无特别之处,因此,这些作品很容易走近。镜子的碎片形状各异,但是它们折射出的周围世界却总让你感到奇妙不已,并且让你产生错觉。你在镜子里看到的,不再是你原来看你自己的样子,而是散落在镜子碎片中的你。她用一种异样的方式重新定义你和你的周边世界,让你无从所知自己身处何处。
仲田一志 (Kazushi Nakada)
他的作品属于一个既存在又不存在的虚拟世界。他试图将模糊背后的影像显现出来,把潜意识中意象带进现实的光的世界,与观赏者分享那些与他一再强调的所谓的“下意识”相关的本能体验。有时,就像一粒种子的发芽生长那样,一种特定的工艺渗入了玻璃,他的作品“第十花园”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这种灵感来自于对种子经过每天浇灌后变化生长的观察。
西川慎 (Makoto Nishikawa)
他的作品之所以给我深刻印象是因为它对空间的精确度的感知。他已经完成了不少定制的艺术项目,你所看到的是他的作品与环境完美结合,灵敏而又匀称,突出对环境的敏锐观察。他的艺术作品概念是基于他对于像月亮那样的自然现象观察时产生的直觉。
佐佐木雅弘(Masahiro Nick Sasaki)
玻璃这种材质具有无机物质特性。然而,在融化以后,玻璃就变成一种有机材质的形态。这种特性以及其他特性在他的作品中清晰可见。经过喷砂之后,玻璃被带回到一种基本的元素状态:沙。“我参与了由火和风产生的变型的循环过程,”他说。结果是:看上去脆弱、神奇的物体展示出一种巨大的力量。
小田桥昌代 (Masayo Odahashi)
她的作品围绕着她的小白兔童话故事以及她陪伴父母到伊势神宫旅行的经历,使得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之神往。说实话,我可以把她的作品描述成自省和淡淡的忧伤。她以真实的形象作为她创作对象,好似来自于另一个世界。有趣的是,她的作品中包含了两重元素:女孩,兔子,还有更多的形象,这些沉思冥想的小雕像,虽若即若离,却传达出一种亲密感,给观者以深刻的印象。
涉谷良治 (Ryoji Shibuya)
“玻璃是非常神奇的材质,”涉谷良治说,“这是因为玻璃同时具有内部空间和外部形状。我们不仅看到三维空间形象,而且还能体验内部光线的丰富性。”虽如此,但是其他很多人运用这种技术来创作作品,因此很难保持原创性。不过,涉谷良治反复做到了赋予他作品浓郁的人情味,观者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世界。
野老紫峰 (Shiho Tokoro)
她一直在捕捉的是蒙蒙细雨,雨水是她灵感的源泉,对于如何将雨境转变为雕塑作品,她可谓驾轻就熟。她的作品的材质是周围包裹着透明的绿色的多层耐热玻璃块。在玻璃块里面,可以看到反射在小气泡上的光线,它让我想起日本的木刻板印刷,印出来的雨水有种湿湿的感觉。她能够在极富生命力的雕塑的视角下,创作属于她自己独特诗意世界。
大村俊二 (Shunji Omura)
在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时,我感触很深。他的几个神奇的雕塑,(尽我所知)就已经非常成功和独特。为了这次展览,他创作一件类似刀剑一样的雕塑,他用不锈钢管取料热熔后的玻璃制作而成,并把这件雕塑视作一种和平的象征。这种工艺难度很高,证明了他在处理热熔玻璃方面超乎想象的技艺。他的雕塑富有人性,强大有力,印证了他内心的创新性和敏锐性。
家住敏男(Toshio Iezumi)
他的基本工作就是对层压玻璃板进行切割、打磨和抛光。他对玻璃的光学特性了如指掌,他运用一种反射涂层技术来突出雕塑内部的深度。他用极高的精确度传递光线,创造了“一步一雕塑”的效果。
神代良明(Yoshiaki Kojiro)
在看到他的作品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禅”,还有美丽的日本式园林,美到不知为何物,甚至无法形容,只有去观看它,去感受它,无论“它”是什么。经历这番体验,你才会和我有这样的同感:他的作品极富原创性,格调高雅,材质匀称,强烈的感染力—然而,它素净,它玲珑剔透,这一点怎么说也不过分。
小岛有香子(Yukako Kojima)
她的作品青春而优美。她说她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的美丽。她擅长捕捉光线,尤其是大自然的光线。她的作品不仅有材质美,而且形态匀称、喜庆祥和。
说到日本当代艺术,可能目前在大家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几位耳熟能详的名字,例如草间弥生、村上隆、小泽刚、宫岛达男、奈良美智等艺术家。而事实上,在国际舞台引领着日本当代艺术的先锋人物还远不止这几位。日本当代艺术的起点还要追溯至明治维新时期,而二战后的日本深受到西方经济文化的双重影响,直到六七十年代“物派”的出现成为日本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最好诠释,也成为打破战后日本对欧美诸国一边倾倒的现状的突破口,也可以说是对1960年代后的日本美术现状,对文化和社会展开了一次有力的反驳;才正式将日本的当代艺术逐步推向国际舞台。
玻璃艺术作为一种工艺相对复杂的艺术类型,工艺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日本艺术家们往往是因为研发了新的玻璃工艺,挖掘出玻璃特有的一面,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建立新的艺术风格。为什么玻璃艺术能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发展得如此得心应手?也许这与他们悠久的传统陶瓷发展密不可分,陶瓷与玻璃在工艺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他们的外观截然不同而已。玻璃的魅力世界闻名,但在日本,玻璃艺术非常契合他们对环境的感知。
玻璃具有许多特质,但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它的“四维性”,材料本身具有捕捉内部的光线的能力。材料的该特质,使您能够区分使用颜色,驾驭结构和厚度各不相同的雕塑,以达到自己高超的审美目标。日本艺术家不仅仅掌握了所有的工艺技术,他们也逐渐在挖掘其个人的艺术表达,用玻璃作为雕塑的媒介进行创作。
希望通过这次的展览,把日本玻璃艺术家们各自对玻璃艺术的解读展现给大家。也可以说,这是一场集全面的玻璃工艺技术、自我内在的形成及充分的观念表达、却又不失日本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展览。也希望您喜爱这些美轮美奂的的艺术作品。
“镜像”高波人.体.观念摄影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4-12-09 - 2014-12-15
开幕时间:2014-12-09 15: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当代MOMA空中连廊
主办单位:HIHEY艺术网
参展人员:高波
展览介绍
HIHEY艺术网非常荣幸地在2014年12月9日在北京当代MOMA空中连廊推出《镜像——人.体.观念摄影艺术展》,将展出艺术家高波的人.体.观念摄影作品。
展出作品为以电脑技术进行艺术处理的人.体.艺术摄影。作品以“镜像”为象征,以视觉艺术为载体,向人们暗示了艺术家对人与自然之间独立、对话、融合的深度思考。
高波作品中的现代前卫艺术美学给人以瑰丽美艳的视觉震撼,美学之下深沉的艺术思想耐人寻味:“镜像”本身象征着一种反思与自省。
作品中,真实与虚拟、人.体.与假体、自然与非自然的对立展现了艺术家对于人类文明的赞美、对文明副作用的反思。整个经由镜像处理的大自然,仿佛是有灵魂的图腾,如一面镜子般把问题反射给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如何继续?人类的未来是否如想象中美好?或是狂妄和贪婪改变了未来的种种可能,让美好变得不确定、不可知?
关于艺术家高波
1994年毕业于山西阳泉工业学校工艺美术系,1994年居住北京至今,现为北京DMG娱乐传媒艺术总监,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 纽约摄影学会会员
所获奖项包括MOBIUS AWARDS美国莫比广告银奖,伦敦广告入围奖,欧洲ABBE入围奖,多次获中国广告节金银奖,中国汽车广告奖金银奖。作品多次入选 《ARCHIVE广告档案》《创意情报Greative information》《CAMPAIGNBRIEF意》《adsoftheworld》,2012年开始摄影创作
展览/获奖
2012
第21届奥地利特伦伯超级摄影巡回展金牌
第30届马来西亚国际摄影展psm银牌
第40届纽约摄影学会国际展PSA银牌
2012
平遥国际摄影节个展
“重逢”棉花个人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12-09 - 2015-01-18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地点:嘉里中心B1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静安嘉里中心、法国希罗艺术基金会
协办单位:航美传媒
参展人员:棉花
展览备注:票务合作:格瓦拉@演出
展览介绍
水复山重,因爱相逢。独立艺术家棉花以重逢为主题的个展,12月9日即将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B1艺术空间举行。这是棉花继北京今日美术馆、安徽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多伦现代美术馆个展,法国世界艺术展之后,时隔三年再次回归沪上拉开个展帷幕。本次展览将带来棉花40幅左右的最新作品,同时也呈现她费时几年时间以一组半个多世纪以上的老农具为载体创作的装置作品《踏歌》。
不追随,不模仿,擅用浓烈的原色,倾听自己的内心——多年来,棉花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语言和风格,从来不曾被任何外部因素所影响。正因此,棉花的作品非常具有独创性和辨识度。她的作品虽然抽象但是能让你轻易联想到海洋、天空、宇宙、花朵、河流,生命成长的美和力量,以及深隐其后的甜蜜和忧伤,充满神秘性和未知性,但无一不充满美和力量,让观者内心感受到最直接的触动。
著名美学博士彭锋如此评价:“在老于世故的艺术界,像棉花这么本色和童真的艺术家并不多见。通过棉花的绘画,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力量和神秘,甚至是激情和狂喜。这种审美上的狂喜与宗教上的狂热类似,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棉花的绘画可以被视为一种生命崇拜的宗教。艺术与宗教一样,都是对世俗世界的超越,对终极实在的追求。棉花给我们揭示了与生命有关的终极实在,这是一个纯净的超越的世界,不是尘世的任何部分,对它的静观,可以让我们产生超凡脱俗的喜悦。”
在美国沃顿国际商学院副院长Jeffery先生的眼中,“棉花的艺术作品自成一派,对于世界而言,这种天赋前所未有。它既不是中国的,亦不是西方的,它是‘棉花的’。” 正因此,阅人无数的他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棉花作品的众多藏家之列。
法国希罗艺术基金会主席罗兰·伊桑洛先生以诗意的语言描述道:“棉花对于色彩的运用完美到让人羡慕,她的天赋和这些特质让她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性和运动型。她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灵动和温情,充满音乐性和舞蹈性,似乎隐藏着一种永恒的永不会停歇的神秘力量,一直往前涌动……她的作品所反映出的感受来自于想象,混合着愉悦、轻盈和性感,所体现出的漩涡式的甜蜜和忧伤能唤起你内心最深处关于爱和美的共鸣,唤起与自然的共生,让人联想起中世纪的花园,让人遐想连篇。”
意大利艺术评论家Mimmo先生说:棉花不是那种可以用简单模式定义的艺术家,她作品中的一些元素,可以贯穿艺术史,她的绘画在偶像和反偶像之间,自由无拘束。令人诧异的是,棉花是一个中国艺术家,但却拥有浓厚的西方风格,轻松自如地融汇中西”……
对于自己的作品,棉花本人却并不喜欢借助文字或语言等任何其他辅助手段帮助观众去理解她的作品。她坚持认为一幅作品在完成之时就已完成它的使命,有独立的情感和语言,能够与观者之间产生直接的对话和交流。至于交流的深度和宽度,视观者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而不同,至于一幅作品究竟与观者之间达成怎样的交流,棉花并不强求。如同她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态度:安守内心虔诚交付。她一直坚持认为艺术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无时无处不在。
棉花说:我的作品始终只传递一个信念:爱之伟大与生命之诗性!
一直保持独立艺术家的身份,但在各大知名美术馆每年一次个展的节奏,让别人对棉花颇为好奇。辗转不同城市,经历欢喜悲忧,静观人生百态,棉花依然保持着一颗柔软的内心。画画,写诗,棉花的绘画里多了一种诗意的表达,这亦是她的作品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也许正是诗意的文字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让棉花的画作在瑰丽的色彩、流动的笔触、奇崛的构图、自由的表达之外,别有一番柔美深邃的意境,让她的作品里有阳光的温度、花朵的芬芳、青草的气息、有世界投射在她身上又反射回世界的光芒——爱与生命的光芒。缘于此,她的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深层的心理疗愈作用,能碰触到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隐秘之处,你可以任由自己漫游其中,放下所有的戒备,那些柔美曼妙的线条和充满能量的色彩,似一位相知多年的旧友,静静听你诉说,轻轻将你环绕,你会从中得到一种奇妙的温暖力量。
2014年12月9日—2015年1月18日,在静安嘉里中心B1艺术空间,让我们一起在棉花充满爱和美的作品里,与自己与棉花的作品与有缘之人,因爱相逢!
“未来就是过去-寻找中国的肖像”中国当代艺术群展
展览时间:2014-12-10 - 2014-11-20
开幕时间:2014年11月20号下午7点
展览城市:奥地利 - 维也纳
展览地点:欧洲时报文化中心
主办单位:尧山艺术
策 展 人:魏星
参展人员:蔡东东尘光郭伟黄敏蒋志李小诗李占洋娄申义马军缪晓春琴嘎任波王刚王轶琼温普林吴建军无人生还小组张文荣庄辉
展览介绍
“未来就是过去 - 寻找中国的肖像”作为奥地利维也纳国际艺术周的一个项目之一,将于11月20号在欧洲时报文化中心开幕。该展览由魏星策划,尧山艺术基金发起支持,邀请了19位中国艺术家参加。该展览致力于在欧洲观众面前呈现一个由不同层面和肌理构成的现当代中国的肖像,作品涵盖架上、雕塑、行为、装置、摄影和录像等不同的媒介,来建构起一个多面立体的中国。在上下三层的展览空间里,观众将体验到一种时间和空间的重叠与穿梭,从历史与现实、现实和未来相互交织相互存在的展览语境里去体会中国社会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景观等各个层面上发生的深刻变化。
李丝云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12-11 - 2014-12-14
展览城市:法国 - 巴黎
展览地点:卢浮宫
参展人员:李丝云
展览介绍
“2014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展”于12月11日至14日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展厅举行。“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展”又称“卢浮宫沙龙展”,被誉为“世界美术之窗”,该展览由法国国家美术协会举办。起始于1890年,已经有124年的历史,是国际美术界最具权威的艺术展之一,集中展示了全世界美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是集学术性与国际性为一体的艺术大展,也是全球美术界的盛典之一。
本次展览在来自世界各国众多的艺术珍品中,其中李丝云先生有十五幅作品入选本次展览,将集中展示他多年来创作的油画精品。从《红颜》、《梦里花落知多少》、《罗绮生香》到《春梦》等都是李丝云先生油画作品中的精品,体现了李丝云先生油画创作的总体风格,画家融汇了中西绘画之精髓,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当代意识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画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及高度的审美取向中颇具诗意的画面呈现出极致之美。《人民日报》文章评价:“李丝云绘画大都以人物为主题,平实恬淡的色彩与凝重冷峻的色调,细腻具体而完整逼真地挖掘出他们的神态、情态、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中鸣奏出他抒情诗一般的审美主调。”
法国国家美术协会主席米歇尔-金为李丝云先生撰文写道:“李丝云是孤独的诗人。……雪域西藏严冬旷野中牧羊人的孤独,沉思中年轻女子的孤独。他以专注的精神将孤独的模特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于画布之上,使其成为极具说服力的现实主义画作。色调淡雅而层次丰富、灵动自如的笔法、细致入微的勾勒、大手笔的罩染,画家以这些娴熟的技法成就了令人惊叹的写实效果.
李丝云绘画中寂然的诗意游走在画笔与颜料的涂抹之间。他颂扬中国式的婉约、清丽、优雅和青春。丝绸服装衬托出女性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生动,她们甚至可以凝固时空让我们体会愉悦。李丝云呈现了了静态的梦幻形象。黑暗中温暖的烛光、被束缚的鸽子、反射的镜面都具有象征意义,这些象征让他的作品从现实主义笔触中幻生出浪漫主义的情怀。李丝云是梦幻现实的诗人。”
李丝云简介:
李丝云,北京油画学会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中国名人名家画院副院长。
作品先后在太平洋、荣宝斋、保利、嘉德、瀚海、朵云轩等多家拍卖公司拍卖。大量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艺术基金,收藏家,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收藏。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型画展与艺术博览会的金奖,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
1996年、1997年作品两次选印为中国邮政明信片全国发行。先后多次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直播采访。1997年12月北京电视台摄制并播放了李丝云绘画作品专题片。1999年李丝云与其业绩收编于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主编的《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多部人物辞典。2001年美国“World Artist Association”授予荣誉奖。2013年荣获“影响中国2013年度媒体关注的油画家”。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典范解读大系.李丝云》,《中国当代油画家作品集---李丝云作品集》,马来西亚出版:《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李丝云油画精品集》,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李丝云》等多部专著。
大量作品和个人专题介绍发表于:《美术观察》、《中国艺术》、《文化月刊》、《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日报》、《北京周末》(英文版)、《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国质量报》、《民航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影友报》、《星洲日报》、《光华日报》、《中国报》、《STAR》等国内外众多报刊。
“心遇”2014刘明才书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12-11 - 2014-12-16
开幕时间:12月11日 下午三点
展览城市:四川 - 四川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四川博物院
协办单位:境上美术馆
策 展 人:罗正燕
参展人员:刘明才
展览介绍
做为油画家,明才最难得的是他从未间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近年来,他以书法为根基,转入对水墨画的进一步探索。这种交汇通融让我们看到,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出现了浓墨重彩式的个性和铿锵有力的笔触,也看到他在水墨画尚写意、重气韵的基础上着意地将一些西画元素引入,明才的画就在这样互补式的追求中逐渐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貌。 明才在书法上尤其注重行草书的学习与创作。近来,他更突出了书写自作诗文的尝试。这即展现了他较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标志着他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展览中,或诗或画或书,皆是他以心去观赏自然,从而产生创作欲望的鲜明体现。 相信明才以他的勤奋踏实,在这个方向上持续努力,一定会取得更佳成绩!
——徐 庆 平
“一朵、两朵、三朵”颜石林雕塑展
展览时间:2014-12-12 - 2015-01-12
开幕时间:2014-12-12 15:00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
参展人员:颜石林
展览介绍
颜石林的雕塑常常聚焦于年轻人青春和成长相关的心理和感受议题。80后一代早已没有笼罩其成长的宏大政治叙事,而是生活在一种稳定的新型社会中。虽然他们早已无政治意识形态的约束,但又不得不面对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压力,以及造成其心理彷徨、孤独和忧伤的阴影。像许多80后的艺术家一样,颜石林也只好无奈地逃避那种纷杂的现实,而直接返回到自我心理世界。
然而,与80后一代盛行那种清新可爱的艺术趣味不同,颜石林虽在其雕塑创作中保留了些许可爱的美学要素,但又主观地赋予了作品更多精神性,即迷茫、彷徨、磨难、孤寂、忧伤的内涵。尤其是忧伤与不安早早地在颜石林心理植入了对生命的凝重心态,即使儿时难忘的记忆渐渐淡出,我们都会从他的作品中感到,孤寂而伤感成为了他挥之不去的内心痕迹,作品反复强化了这样的脆弱感。
他的作品样式反映自己的内心记忆和真实感受,那种独特的形象叙事似乎把自我从喧嚣的现实中抽离出来,变成了一个审视繁杂世界的旁观者,用雕塑表现自我内心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落差,更多挖掘的是自我的心理感受。在颜石林的雕塑中,我们难以识别小孩或少年的背景和身份,更多感受到的是类似自传体的想像和自我内心的表达。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他把个人心理与他者感受融入形象之中,捏造出既可爱又孤寂的伤感气息,观者会为之动情和思索。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他的雕塑起到了艺术疗伤之功效。
“归-谧”李强作品沙龙
展览时间:2014-12-12 - 2014-12-28
展览城市:江苏 - 南京
展览地点:垠坤创意中央
主办单位:《收藏与投资》杂志社
承办单位:南京品映社
参展人员:李强
展览介绍
由《收藏与投资》杂志社主办,南京品映社承办的“归·谧——李强作品沙龙”,将于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在中央路302号创意中央6A举行。此次展览时间将从12月12日持续到12月28日。
李强,1965年1月生于南京。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同年8月进入南京书画院任专业画家。曾任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常务副院长、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归·谧——李强作品沙龙”将展出19幅笔精妙墨之作,均选自李强非洲、德国写生系列。此系列作品用色瑰丽大胆,且在传统水墨基础上融入水彩、摄影等元素与现代绘画艺术中的拼贴、构成等手法,可谓传统水墨与西方艺术相结合的不可多得的臻品。届时现场观众可以亲身领略李强作品中的“归·谧” 万象, 并可与众多艺术藏家及艺术爱好者进行面对面交流。
“刘小东在印度尼西亚”个展
展览时间:2014-12-13 - 2015-01-18
开幕时间:2014-12-13(六)14:00
展览城市:台湾 - 台北
展览地点:诚品画廊
参展人员:刘小东
展览备注:地点:台湾11073台北市信义区松高路11号5楼(诚品信义店5楼) 开放时间:週二~週日早上11点~晚上7点
展览介绍
诚品画廊将于2014年12月13日-2015年1月18日举办「刘小东在印度尼西亚」,展出今年二月刘小东在印尼(印度尼西亚)的创作,包括油画和纸上作品等二十多件绘画。刘小东用颜色、画笔交代著他眼中的现实世界,长江三峡大坝建设时期的拆迁工人、泰国的性工作者、汶川地震后的倖存者、两岸的年轻军人等都是他绘画的对象。这次刘小东来到印尼,面对一个陌生而又複杂的城市,他尝试著去瞭解印尼与华人的历史,以一个中立而又冷静的视角述说一处地域的过去与现在。
约莫七、八年前刘小东造访印尼,在一名华侨举办的豪华家宴中看到女人顶著高高的头髮、身穿窈窕的旗袍,跟著一名舞蹈老师学习麦可杰克逊的舞步,男人则在一旁走来走去,喝著酒,这是非常七十年代派对的景象,印尼华人像是凝结在过去的那个时代。在印尼,华人掌握经济,但不太和当地人往来,刘小东观察到他们「像生活在汪洋大海的超级豪华游轮裡,出门有车,从不在戒备紧张的街道上閒逛。」华人在印尼历经磨难,包括十九世纪荷兰人为镇压华人独立,大量屠杀五十万华人;二十世纪六○年代印尼虐杀百万华人;一九九八年排华大开杀戒,当时尸体扔进位于雅加达市中心的红溪河,河水染成了红色。「人也许不会忘记过去,也许也没那麽上心,许多事是否树木植物能够有所记忆。」于是,刘小东画出印尼华侨贵妇人空抱舞伴的姿势,也画了一张散满地像骷髅一般的椰子,以及水中插著一盏路灯的红溪河景象,他称这一系列作品为「记忆树」。
另外展览期间每週六下午也将放映大陆青年导演杨波所拍摄的纪录片《刘小东在印度尼西亚》。纪录片中,摄影机像是第三隻眼,捕捉到刘小东在绘画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2014年12月14日(日)则有《刘小东在印度尼西亚》、《刘小东在和田》纪录片的特映会与艺术家、导演讲座。
刘小东1963年生,现在母校北京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三画室任教。刘小东是中国最杰出的当代画家,在有人说「绘画已死」的现在,他带著自有架上绘画以来最简单的工具──笔、色和布,足迹遍及中、台、日、泰、美、义、古巴、西藏等地,踏踏实实的现地写生。他鹰般敏锐的双眼搜索著当下现实中的个体生活型态,笔下的每一个寻常人都是他对生命的深意凝视,他们述说著人类延续至今而且势必将永远延续下去的最简单的情感和关係,并反映出青春的稍纵即逝、都市化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变革、大时代的变迁。刘小东也涉猎电影,所主演的《冬春的日子》入选英国BBC的世界电影百年百部经典影片,策划的《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东》获欧洲艺术协会及义大利纪录片协会大奖、《金城小子》获第48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心眼”何曦个展
展览时间:2014-12-13 - 2015-02-28
开幕时间:2014年12月13日(星期六)16:00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地点:原曲画廊
主办单位:上海原曲画廊
策 展 人:聂洪
参展人员:何曦
“陈荫罴”个展
展览时间:2014-12-13 - 2015-01-04
开幕时间:2014-12-13 16: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大未来林舍画廊
参展人员:陈荫罴
展览介绍
“陈荫罴”个展将于2014年12月13日至2015年1月4日在大未来林舍画廊·台北举办。
“对话视觉”李永铨与设计二十年展
展览时间:2014-12-13 - 2015-02-28
展览城市:广东 - 深圳
展览地点:华·美术馆
主办单位:华·美术馆
参展人员:李永铨
展览介绍
2014年12月13日至2015年2月28日,由华·美术馆主办的“对话视觉——李永铨与设计二十年展”将在深圳展出。本展览是华·美术馆“历程展”系列中的第二个项目,该系列关注中国当代设计师的个体经验和历程展示。本次将呈现被誉为“品牌医生”的香港设计师李永铨从业20余年的创作历程及设计观点,其中包括他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作品、2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设计案例和海报创作,及香港与内地百余位设计师创作的《Hi, Tommy》主题作品邀请展。期间,华·美术馆D-Talk系列设计论坛将再度开启,李永铨将分别与日本设计师杉崎真之助、高桥善丸、香港设计师陈幼坚、毛灼然以及台湾的聂永真,围绕日本眼中的中国设计、新一代设计师何去何从以及和前辈好友的同台竞技这三大主题,举行三场跨年对谈。
“i”顾长卫当代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4-12-13 - 2015-03-31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馆
主办单位:上海当代艺术馆
策 展 人:孔长安
参展人员:顾长卫
展览介绍
电影艺术家顾长卫早年习画。78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进入电影行业。有关他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却从未被外界知晓。此次“ i ”顾长卫当代艺术展,就是他积淀已久的一次呈现。
展览中艺术家的表现方式包含视频、平面影像及装置作品。每件作品都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以超乎寻常的美艳姿态重现。面对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正、反观自己的内心,又能延伸出各异的解答,其背后也隐藏了艺术家对于当代社会价值的解读,及对当下物质存在的思考。
此次个人展览,并非是艺术家对于过往的总结和延续,而是一个独具视角且充满冷静思考和饱满激情表述的新开始。届时,我们将看到一位熟悉的老朋友,向人们开启他奇妙的“ i ”的新世界。
顾长卫引用杜尚的话解释了他艺术创作的动机:“艺术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我们给它带来的关注。”(Art is not about itself, but the attention we bring to it.)
“艺钵·相传”魏奎仲 魏静绘画作品联展
展览时间:2014-12-13 - 2014-12-21
开幕时间:2014-12-13 15: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
参展人员:魏奎仲魏静
展览介绍
以“艺钵·相传”命名的魏奎仲、魏静绘画作品联展将于2014年12月13下午三点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举办隆重的开幕仪式,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1日。
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两位画家各自艺术生涯的代表作品,生动展现了这对在中国画坛享有佳誉的父女画家独具魅力的艺术创造,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脉相承的艺术语言却又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用各自的绘画语言展现对艺术执着追求。
魏奎仲,1940年3月出生,河北深州人。现为河北画院专业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协会理事,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其作品有中西交融之美,笔端凝聚着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不拘于画种、绘画材料的限制,他在保持中国传统水墨画对笔墨韵味审美追求的同时,吸收了西画在造型、色彩、光影等方面的手法,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可谓中西合璧,雅俗共赏。他刻画风景、静物、花卉等,创造出中西贯通的艺术语言。
作为著名画家魏奎仲的女儿魏静,1972年出生,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学习绘画,2010年至2012年还专程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研习写实主义油画,回国后潜心进行着自己的油画创作,虽子承父业,但却有别于父亲的风格,她画的古代雕塑油画人物作品,花卉静物和风景作品则是把中国画的元素和西方审美趣味融入油画中,画面单纯而厚重,准确地表现了画家的艺术情感。不断积累下来,成绩斐然。2012年油画作品《如兰》在彼得堡“华人艺术大展”中荣获优秀奖。2012年作品《甘肃的风景》参展“风景画大展”,此后,又创作了《末法时代》等系列油画作品,2012年11月在北京舞蹈学院举办个人作品展。
展览将在同一个空间里,为我们创造一种新奇的视觉途径,同时欣赏到来自同一个家庭的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感受到他们之间密不可分又风格迥异的联系,体验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共同求索、相互支持的独特艺术历程。
“寓意 / 物质” 群展
展览时间:2014-12-13 - 2015-01-10
开幕时间:2014年12月13日至1月10日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地点:MD画廊
参展人员:李洪波姜吉安黄锐
展览介绍
MD画廊将为您呈现一场由三位著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带来的艺术群展:黄锐,李洪波和姜吉安。本次三位艺术家的展览作品将呈现他们对于“寓意”和“物质”的独到见解,每一件作品都在诉说着独特而富有诗意的故事。寓意从另一个角度诠释物质的特性, 它让人类通过文字阐述, 赋予事物特殊的意义, 能将文字与图像连结, 共同融入一种语言、一个无形的现实中。 本次展览在于探索“寓意”和“物质”这两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揭示了黄锐, 李洪波和姜吉安和这三位艺术家和两种元素之间的关联, 以及他们的艺术作品和这两种元素所产生的共鸣。
“幻想的剧”梁曼琪个人项目暨Big Space开幕展
展览时间:2014-12-13 - 2015-01-12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地点:Big Space
参展人员:梁曼琪
展览备注:开幕时间:2014/12/13下午15:00—18:00 展览地点:上海长宁区兴国路354号(兴国路泰安路交叉口)
展览介绍
“不是我入驻某地,而是公众入驻了我的艺术作品。” -梁曼琪
幻想的剧。
一个房间剧场。
两位被观看的主体。
时空穿梭机,钝角的光,时间隧道。
一本关于斐波那切数列的图像笔记。
Big Space开幕展为空间同名展“BIG,BIG,BIG!幻想的剧——梁曼琪个人项目”,是根据空间在未来展览方式上的一次排演与探索。此次特意邀请艺术家梁曼琪结合Big Space的属性和空间呈现来进行创作,将体现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及Big Space对待艺术的态度与责任。
梁曼琪将在Big Space执行她的最新项目, 她把平日的思考以剧场的方式进行呈现。一个空间、一位艺术家、一系列作品,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未知感受的世界。“开放的空间项目”是由艺术家梁曼琪自2013年发起的独立艺术项目,初衷是探讨年轻艺术家生活方式和独立思考持续发展的实验项目。选择在不同的城市实施,发现特殊情感的建筑空间建立自己无时限的工作室,在里面活动及创作。艺术家重视个人的心理体验以及作品的视觉表达,从而完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自我完善的艺术过程。其过程及最后作品将通过图片、影片、草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与保留。
此次Big Space项目艺术家将于开幕前一个星期入驻空间进行创作、布展,在此期间空间是对外开放的,欢迎观众前来参观。公众,在这开放型的创作过程中角色的变化。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者。艺术家放下过去某些既定熟成的观念,例如“这是我自己独立完成之物”,到欣然接受公众开始“入驻”作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同时会激发公众的创作欲望,也许他们会给艺术家提建议,也许会亲自动手与艺术家一起完成作品,也许就冷眼旁观。正如梁曼琪说,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是我入驻某地,而是公众入驻我的艺术作品。”
“几何与自然”徐升雕塑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12-14 - 2014-12-31
开幕时间:2014年12月14日下午3点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红鼎艺术空间
学术主持:吕品昌
主办单位:红鼎艺术画廊
策 展 人:刘礼宾
参展人员:徐升
展览介绍
本次展览呈现徐升央美毕业之后持续的思考和创作,他坚持用雕塑本体语言来 尝试把自然中存在的人 ,物, 关系,高度概括凝练在几何化的形体中,努力的用形态学去把自然的关系统一起来,这种关系像一种建筑语汇,构建自然中的每一个关系,每一条线和曲面都是现实中高度的对应物,嵌入的圆石是自然中长时间冲刷的有机产物,其中却蕴含十分内敛的无机能量,这种有机态与几何切面因材质相同而统一,却因本质成因不用(人为与自然)在时间与时空上,传递着强有力的对话关系,在自然面前我们都不在,我们无力描摹自然,却可以暗示转化自然,体会着自然的力量与关系, 给予我们感同身受的观感和冲击, 纯粹就是一种极限,几何最接近本质。
徐升做事谨慎 理性 有能量一直保持积极的创作态度和自我反省的思考方式,他在雕塑的概念中很早就放下的对“形象”的揣摩,对结构学、几何学、材料学、文本概念感兴趣,进而思考对“空间”的理解,坚持雕塑的形式和哲学是来自雕塑的本体语言的思考,无论在多方向的寻找雕塑的突破口还是沉迷于雕塑自身的逻辑中,我都看到他的独立的选择和强烈的吸纳,我希望即使是抽象雕塑也是根植在他成长和体验的生命过程,像叶脉一样越来越清晰。
-吕品昌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