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迪·沃霍尔在中国”安迪·沃霍尔授权致敬展
展览时间:2014-10-01 - 2014-10-24
开幕时间:2014.10.01 15:3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宋洋美术
策 展 人:宋洋
参展人员:安迪·沃霍尔
展览介绍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对艺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预示着我们对大众传媒形象的视觉感知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对名望和财富的追求中,沃霍尔把自己也塑造成一个大众传媒的超级明星。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过由Sienna miller主演的电影《factory girl》,其中波普艺术大师ANDYWARHOL安迪·沃霍尔的形象想必深入了每一个观者的心灵。如今,您将有机会亲眼见完全不同的沃霍尔的作品!
——“安迪沃霍尔在中国“开展在即!作为798宋洋美术艺术机构与ANDYWARHOL工作室的首度合作授权,将展出有包括《玛丽莲梦露肖像》及《毛肖像》《钱》[亚洲独版]在内的多达23件的作品在开10月1日当天展出,同时由宋洋老师策划的ANDY WARHOL致敬单元也邀请到了在艺术创作上在中国颇有共鸣的老中青艺术家,用绘画/装置/影像/现成品等众多方式向艺术大师致敬创作。
独特的展览构思,用对波普的结构去挖掘今时今日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生活的关系,策展人尝试以艺术打平大众与精英艺术的思维与理解方式,让你看到不凡的当代艺术。
2.“混沄之往”郝建涛个展
展览时间:2014-10-11 - 2014-11-06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Hi艺术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商务园B36艺术大楼
参展人员:郝建涛
展览介绍
我本科读的是国画系,但现在看来,当时是不懂国画的。研究生读了油画系,也觉得油画离我很远。最后让我梳理出自己的方法是阅读。阅读让我慢慢发现,我的内在还是东方的,近些年的积累让我对中国传统的绘画开始有了些认识和理解,不能说很系统,最直观的发现是渐渐能看得懂了。
与此同时再关注西方的文化发展和艺术史,我会下意识与东方文化进行比较。这种比较逐渐体现在图像的并置上,关于并置最早的基础来自于我选择了文艺复兴的达芬奇和同时期中国明代的陈洪绶作为基点。把同时期艺术家作品并置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前者我关注他的素描和设计草图,属于程式化的写实特性。与陈洪绶的程式化(服务于表意与象征,强调强烈个人个性的造型方式)截然不同。两者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我的绘画里产生了汇合。从艺术史的发展史来看,西方从达芬奇那个时代开始,其艺术更趋于科学与理性。按照一种逻辑的推理进行的归纳与概括,并将其呈现为一种形式。而以陈洪绶为代表的中国画家则强调绘画从属于个性,是对传统留下来的技法和趣味的美术归纳。
研究生毕业后我开始了半临摹性的创作。看幻灯研究局部特写的方法是这个期间展开的,因为很多古画较灰暗,一些细节、局部是很容易被忽略掉的。放大来看就会是一个处处发现惊喜的过程,特别是很多精彩的局部经过放大,俨然已是一幅佳作。这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并不满足于局部特写,试着更深入的挖掘。我有一张画叫《喋喋不休--之思想者慢慢变老》,画了一只忧伤的猴子(源自宋画)。在局部特写的研究过程中,猴子的动作让我想到了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而雕塑本身更触动我的是,对时间的保存和生命的理解。在创作的过程中我运用并置的手法,完整的展现了一只猴子由年轻变老的过程。
在半临摹性创作时李嵩,马远,宋徽宗,赵孟頫等的影响会下意识呈现。他们的作品对我产生影响的不是题材,而是生活经历及学养形成的气质,这种气质在个性的基础上又会有一个共性,它会孕育一种养分,给我滋养!尽可能的理解古画的技法,也是了解他们当时创作心态的途径,希望通过这个途径能和他们有一定的对话。
古人怎样理解时间,对待时间的方式是他们艺术创作的关键。我的创作里也是处处体现了我对时间的理解。
在今天,时间往往被我们遗忘!尽管我们生活得忙碌,每天都踩着时刻行进,但是我们并没有时间的概念,只有钟表严格刻度化的模式。太多的浮光掠影,却很难静下来欣赏体味一件东西。我极力回避被钟表概念束缚自己的生活,在我看来人的一辈子相对于花来讲是漫长的,相对一块石头的话,它又像花一样。花和人的一生在石头面前都是渺小短暂的。
我觉得今天的艺术有这样几种方式:第一是表现式的。艺术家注重由内到外的一种情绪和状态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再现。第二是理念式的。艺术家针对某种抽象概念或现实问题的视觉性表达。第三体验式的。艺术家通过制作程序、媒材质感等把艺术、时间、生活体悟、观看方式等内敛于画面中。我更偏向第三种,我希望能带给观者更为深入的观看体验。
不管是制作画底,还是创作的过程,我都会毫不吝啬花时间去达到我的要求。制底时几十遍的反复琢磨, 并不是单纯追求遍数,除了做到真正的长久保存外,我还更加看重触感。手触摸布面时有厚重、紧致的感觉,这样我才觉得这个画底制作完成了。 在完成底子之后,我会放上半年到一年,甚至时间更久一些,在这期间它本身有一个落尘变黄的过程。 然后会用茶叶, 放在框子上面让茶渍渗透下去,渗透的过程一般也是要几个月。 会形成很多层次,这些层次是画不出来的,是时间累积的。经过了几个月的处理之后,底子本身就有时间感了。
我比较喜欢老物件,喜欢那种有了包浆以后的触感。在画面上,我会做很多处理,希望能透出老的感觉,把时间包在画面里。借鉴了一些漆器的制作方式,反复罩染打磨,我希望我的一些小作品可以拿在手里把玩摩挲。这些“包浆”带给我的愉悦,甚至超过了我的题材本身,是我在创作以前没有考虑到的。画面要给观者的启示是和历史有关系的,和时间的流逝有关联。我探访了很多摩崖石刻和唐宋壁画,这些国宝级的艺术品除了本身的艺术性之外,还有时间留下的沧桑的痕迹。在创作过程中我会不自觉的把这些东西融合到里面。
我2011年开始创作的《混沄之往》系列作品 ,源于我对浩瀚的恐惧。
《混沄之往》的大水场景就是我对现实生活的解读,置身其中多数时候是漂泊的,挣扎的、不愿顺从的。生的意识又要搏斗,如张中行先生所言“要有些生的小反抗…”。不管是顺还是逆都存在诸多的偶然和不确定。事实上,在无法到达之时,是完全的寂静,看着混混沄沄的浪,无尽无涯的浩浩穹苍,偶尔飘过的物体,听着自己跳动的部分,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跟所有周边的存在形成了一种直观的密不可分。
在《祥瑞之外》中,身体解剖图是一种身体的思维,而仙鹤则是另一种身体思维。这两种思维映射的是两种文化中对待身体和生命的方式的差异。今天,这两种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交融在一起了,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浩瀚大水。这个大海中,每个个体都会遭遇着身份的困境。从认识上,我们知道各种文化的交融状态已经无法谈论任何一个地区文化的本质,但是,个体在现实中的遭遇似乎又不得不重新思考该如何应对被观看的身份的现实。犹如置身于一座在大海中看到不确定的彼岸。
2014年雨夜于重庆否否斋
3.“遇见你” 李伟 刘知音个展
展览时间:2014-10-11 - 2014-11-06
开幕时间:2014-10-11 16:00-19: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Hi艺术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商务园B36艺术大楼
参展人员:李伟 刘知音
展览介绍
至真 至纯 李伟 刘知音
与李伟和刘知音初次见面,约在798里某个咖啡厅里。采访前做了些功课,关于艺术圈里的夫妻档:他们不同于瞿广慈和向京——在各自领域里保持着独立的思考;也有别于申亮与徐华翎——尝试着不同的创作方式。2006年至今,李伟与刘知音,他们选择在一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一起出小稿、构思与制作。就这样八年过去了,而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遇见
遇见对的人,是幸运的。也许那就意味着,无论外界生活带来了多少的历练,你的身边总会有人陪伴。透过李伟和刘知音的目光里,我看到了“珍惜”二字。言谈之间,对方不经意地回忆起经历的点点滴滴:“刘知音学习的是服装设计,她曾经获得过全国服装新人奖。”“每当我们找到了创作灵感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今年暑假,我们两人在制作工厂40多度的高温下,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多时候,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字即可传达出我所有的想法。”既是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又是生活里的精神伴侣,正是这份默契,将他(她)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
“一天,刚巧从公交车窗往外看,一位青涩的女生将藏在身后的鲜花送给了刚下车的母亲。”这个画面在李伟的脑海里,停留了许久,直至单纯的只剩下感动。这个时候,刘知音的敏感总能将过于理性的李伟抽离出来,脱去复杂的外衣,回归至微毫的细节。从小样开始力求精准,赋予作品双倍的标准,直至制作完成,他(她)们的心同时在思考着一件事情。这是作品《遇见你》背后的故事。类似这样的生活细节有很多,你是否记得那份定格在一瞬间的感动?李伟和刘知音用他们对待生活的细腻,赋予着作品流淌至内心的感动。
彼此
近两年,李伟和刘知音除了各自的本职工作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创作和发现他们眼中的生活。他们说比你刚起步的那几年,现在的他们终于能够将积攒了多年的想法,落实在每一件作品身上。这股创作的热情背后,终将伴随着反复的推敲,去繁就简的过程。李伟扎实的雕塑功底,研究生阶段对于经典图式研究的学习,无不体现在他(她)们的作品之中。将古罗马雕塑对于人物细腻的处理手法,转换至卡通与具象之间的人物形象,形成着他(她)们独特的风格。学习服装设计的刘知音,来自天生对于美的事物的喜好,在人物塑造上,倔强的嘴唇,放大的瞳孔以及极简肢体语言里,无不结合着古典与时尚的气息。
在一起13年的李伟和刘知音,将近8年的合作伙伴。一路走来,他(她)们总是在彼此最为迷茫和徘徊的时候,给予着对方支持和安慰。他(她)们说:“直到老了的那一天,一起看着摆放在家里的这些作品,那就是幸福。”就是这份相互的陪伴和理解,他(她)们一同度过了最开始的拮据。共同创作给他(她)们带来的满足感远大于生活的压力。同是鲁迅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的两人,随着视野的开阔,阅历所带来的自信,让他(她)们笃定在大连这座城市里,也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没有内容的诗
从《独自等待》、《月光下的小秘密》、《夜来香》、《看上去很美》、《水蜜桃儿》等等的作品名字中,静静地去回忆每件作品的形象。就像是一首没有内容的诗,它只告诉了你开头,结尾就随着你的心去创造。这也许就是艺术所独有的诠释方式。李伟和刘知音在创作每件作品之前,更多地是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在人群中去搜寻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气质和内心世界,进而自我分析,结合自我的感受来创作。如果单独将其中的一件作品放置在展厅之中,等待灯光透射在作品之上所产生的流线,你仿佛可以看见创作时每一次双手触摸它们的动作。在这些看似卡通形象的作品中,似乎总能感受到一股流露着哀伤情绪的孩子在寻找着什么。
来自山西的李伟,给人的第一印象——壮实而憨厚,有点像“功夫熊猫”。来自辽宁的刘知音,有一种知性的美,她话不多,声音透露着温柔。李伟时常用“理性与感性”来形容着彼此的关系。但当理性的李伟遇到动画时,他便无法自控,反复数遍的播放这是最为正常的状态,直至最后把所有的剧情烂熟于心。每当这个时刻,刘知音都会给足李伟空间和时间,让他独自享受着。听到这里,我也就不难想象李伟的内心,其实一直都住着一位长不大的小孩。三年前,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身为母亲的刘知音,总会用她的温柔体贴,去照顾着她最爱的两个“孩子”。
孩子的那份童真是他们想要守护的。找到属于他(她)们的世界,为之努力的方向。在静谧中守心,远离首都的繁华,找寻着那片宁静,这是他们作品背后想要传递的。以孩子般的视角去雕刻现代人的那份心灵之境。有人说:“这份纯净,只有在你放下城市的铅华和内心的污垢后,才有可能被你发现。”坐在我对面的李伟和刘知音,美好的一点不做作。透过他们的眼睛,我看到了他(她)们彼此。“这13年来,你们是如何守护着彼此的这份小天地呢?”我好奇的问着,“这么多年来,我们也经历了很多,但每次只要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那份累似乎可以被调整成享受。”
守护这份“动力”
著名策展人陆蓉之女士,在2009年成为他(她)们作品的第一位藏家,她用“美到天真无邪”来形容着,更是毫不吝啬的叙述着她的喜爱之情。来自金融人士的藏家,从其作品中面找到了得以栖息的安慰。类似的回馈还有好多好多,每每收到这些感动的李伟和刘知音,就又多积攒了一份动力。他(她)们知道这份感动来之不易,换来的压力也顺势增多。他(她)们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忘了回家的时间,酷暑也要拿起手中的火枪的工作……“等忙完这阵子,我们去一趟旅行吧?”刘知音心疼的对李伟说着。也正是这份执着与为双方坚守的艺术事业打拼的辛劳,让他(她)们看见彼此在这一路走来的关爱与付出,也让他(她)们在这13年里的时光里,不曾发生过争吵。
平静的心,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自性”里,只是我们暂时将它遗忘在了角落里。它就好像是你每天看见的太阳,不需要去“相信”有个太阳存在。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减法的李伟和刘知音,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着那份“自性”。他(她)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坚持,找寻着那份最为纯真的形象,透过它们,再次提醒着我们“太阳”的存在。在李伟和刘知音的作品里,随着彼此的成长,赋予作品中的内心世界也愈加的成熟。跟随着创作者逐渐长大的孩子,你会看见少年的形象已经出现。在不同的阶段里,李伟和刘知音不断的为自己的创作带来着各种惊喜。随着创作材质的减法,在他们的手下创作的形象也不再仅限于一个人物的表达,它有可能会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一束瀑布,女孩头顶上的蝴蝶结。愈加单纯的不锈钢材质,容纳进身边环境的景物,这也为他们的未来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思维。
直到采访即将结束,刘知音都是静静的坐在李伟的身边,只有在特意问到她的时候,她才会补充几句。就像她在工作中,每当遇到许多进展不下去的阶段,他(她)们都会选择把这个烦恼放下,直到把问题想的够透彻为止。每当看到一件作品完成的时候,总有另一个人在与你一起分享着这份喜悦。他(她)们说:“只要有对方在,就有了坚持的理由。”走在回去的路上,李伟和刘知音给我的感动远远大于作品带来的意义。从他(她)们身上,我提醒着自己莫忘初心,那份至真至纯的力量是最为可贵的。
4.“20140302-20141005” 吴昊个展
展览时间:2014-10-11 - 2014-11-23
开幕时间:2014-10-11 16:00-18: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魔金石空间
地址:北京-朝阳-798
参展人员:吴昊
展览介绍
魔金石空间很荣幸地带来武汉艺术家吴昊的首次个展。本次展览通过艺术家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作品集中探索了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的表达边界。吴昊以他对绘画的控制力预估了如温度(社会性或物理性的)、偶然性时间性的外在影响,从而展现了他对瞬息与永恒的持续性探究。目前仍在进行的《水痕》系列作品,是将溶于水的颜料倒入不同的器皿之中,随着水的蒸发,容器内壁便留下了颜料存在的痕迹。在之后的《水痕计划》中,作品分别在武汉、上海和香港进行制作,而城市之间独有的气候、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创造了不同的水痕形态。延续这一概
念,吴昊还邀请了当地民众参与到《水痕》的制作中,将这种互动的偶然性带入作品之中,艺术家因此“收集”到了来自大家的时间。展览同时将展示另一不同版本的《水痕》作品。《水痕计划》主要就平常物件它们外在环境之间的关联建立了一个标准,而这一版本的《水痕》系列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艺术家对环境等
外在因素的把控。在将透明玻璃板浸入颜料的制作过程中,对尺度与时间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通过这种需经年累月制作方式,吴昊早已练就对尺度与空间的控制力以继续探索抽象绘画的更多语汇——越控制,越带来更多不可预测的偶然。
颜料的“物性”和它在城市中无所不在的特质同样体现在《卷门》这件作品中。这些从武汉的大街小巷收集来的布满小广告的金属卷门,有些被城管部门进行了美化与覆盖。当这些现成品被放置于展厅时,它所蕴含的有意识与无意识层面的绘画性昭然若揭,不期地成为了衡量社会温度和划分有序或无序的量尺。
除此之外,展览也将呈现吴昊的一系列人物绘画。作品的画面取材自电影的截图,而画面中的肖像原型也源自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她们的形象因表演的姿态和伪装的哀伤而显得饱满,充斥着感伤的基调。吴昊的绘画人为地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可以与电影作品中的经典角色相互凝视的空间,一个更具有亲密感的氛围。
5.“后未来主义宣言”2014年度青年油画十人展
展览时间:2014-10-10 - 2014-10-16
开幕时间:2014-10-10 15: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北京皇城艺术馆
电话:8511511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菖蒲河沿9
策 展 人:贺疆
参展人员:蔡富军陈凌杰刘辉卢杰吕岩宋红楠吴洁吴志鹏谢璐威朱岩
展览介绍
谁没有青春?青春,不仅仅是一段时光,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谁没有未来?就艺术而言,艺术青春,艺术更要未来。“后未来主义宣言”就是这样一群年龄和艺术上都正值青春的青年人对艺术的未来进行的青春的思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艺术走过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两个阶段,经历了三十年的时间和空间的调整、观念和概念的梳理,在中西文化社会关系和艺术市场的介入之后的今天,当代艺术已经疲软。是时候宣告后未来主义时代来临了。
2014年度“后未来主义宣言”展,展出的十个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具有扎实的功底、敏锐的视角,站在文化和历史的高度,对艺术和人文发出自己的呐喊——
后未来主义,我们来了!
后未来主义,我们就在这里!
6.“向左看--向右看”捷妮亚·豪斯纳个展
展览时间:2014-10-12 - 2014-10-27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
电话:010-587606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
策 展 人:梁克刚
参展人员:捷妮亚·豪斯纳
展览介绍
西方与东方之间:奥地利画家捷妮亚·豪斯纳(Xenia Hausner)在全球化的当代世界一直探索着这个激动人心的地带。在19幅从中等尺寸到大尺寸不等的作品里,她玩味了东西交互的感知,其手法既深邃又微妙。乍看似是日常生活快照的作品,实则多重地折射并映照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
这个新展览“看左——看右”把焦点放在东西方对于彼此怀有的好奇与吸引上。与她常用的富于表现力的技法相适,这里并没有明显写实场景的端倪。她偏爱运用取自多个文化环境的元素,以创造一种新的碎片化现实:身穿校服的一个亚洲女孩和一个欧洲女孩,因一个资本主义的全球符号而连结;一幅政治宣传画前的三个西洋女子;置身电缆线与霓虹灯之间、大自然与城市文明之间的人们。
她的作品《生存》呈现了一个朴素的中年女性——也许她就住在北京——坐在一堵墙前伤悼。她被各种日常生活物品所包围。在这种日常规律中间,一个人物从上空闯入图画。我们不知道这属于突发状况,抑或是我们目睹着一次精心策划的进攻。无论如何,这场景是看似矛盾的。这些画在讲述故事,反映着真实生活,却又回避着确定的解读。
“看左——看右”是东西方艺术界相互感知的持续对话之中的最新贡献。通过在自己画室搭台而让不同文化相遇的独特艺术手段,捷妮亚·豪斯纳将这种对话推上了新的高度。
7.“自然之中”杨春当代图像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4-10-11 - 2014-10-22
开幕时间:2014-10-11 16: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央美国际画廊
地址:朝阳区草场地红一号院B3
学术主持:张国龙
主办单位:央美国际画廊
协办单位:绘通当代画廊
策 展 人:杨大伟
参展人员:杨春
展览介绍
“中”字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中不偏,庸不易。
“中”字表示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也指中正、平和。
选择“中”字为展览命名,源于杨春作品呈现出极致对称的形式,还有“中”字“内,里面”的这层含义,心中的景,景中的心。
通过作品可以看出,记录和虚幻的交织、反复实验在杨春的作品中持续不变。这种方式看起来似乎荒诞,然而它分明就是现实世界的影子。杨春的艺术创作把“真实”放在“真实”之中,两者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互为存在的整体,“真实”成为自以为是的“真实”。
但是,无论是单纯的“真实”还是众人理解的“真实”,其实质都是某种形象出现的强迫性意象。在这种先行到来的意象关系中,所谓“真实”在伪认同的想象关系中被建立起来。同时,在历史与世界的双重维度交织下,我们还发现,关于过往经典和时下潮流的某些范式,在杨春的作品中无迹可寻。或许,作为当代图像艺术的一个微观组成部分,本次展览仍然能够以极为有限的片断呈现出图像艺术中根本的问题。
杨春敬畏时间,将时间视为一种动态历史沉淀中的静态表达。而这种敬畏,并非人在时间中的脆弱,而是以一种“中庸”即“合度”的心态,呈现出柔韧的心性。
总之,“中”可以被看作是关于图像学术理念的一次拓展和推进,希望通过图像史的认识来构建一种重新理解当下生活的观看方式。
杨春用图像留下了自己内心的风景,也在风景里找到了内心。
8.“美丽新世界”当代视觉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4-10-10 - 2014-10-30
开幕时间:2014-10-10 15: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宋庄艺术区
参展人员:南方 严超 颜石林 任宏伟 孟柏伸 许静宇 张静 庞少贤 邱雨玫 窦付坤 南超 蔡富军 王永生 吴以强 刘涛 陈睿 李昱昱 刘水洋 任俊华 吴梁焰 宋娇 朱枭 刘治 刘正勇 许 峰 陈旭 高宏 胡 觉 胡志伟 黄 黎 李宝荀 张利平 李满金 杨文萍 潘舒 牛玉河 余世民 蒋佑胜 钟照 何富 陈琳 刘波 史力如 王永学 周海广 苏梓寒 王胜利 崔白 张烨 王适 曹喜丰 吴志鹏 毛新国 黄子益 曲 音 张向明 于林未 于重文 于世涛 王焱 张耒 张文彬 周行 周源 刘新歌 魏尚河 庄卫美 路 赛 刘景弘 Alvaro
展览备注:宋庄艺术区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村环岛以西圆领部落艺术区)
展览介绍
关注中国当代艺术青年就是关注艺术的下一个十年。
未来既想象的思维,魔幻的创作,是虚拟生活的灵性体验,是天马行空异类生活的全新境界,是特立孤行的争鲜一代,是创意与科技的未来语录。是记录理想态度的一种启迪与突破。创造明天的是今天,创造将来的是眼前,因为文明总不是静态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尽的探索未来。现实已经充满幻想。未来已经走在我们现实中间。因为今天比任何时代都需要幻想,这是一个梦想和预言并存的虚拟时代。亦真亦幻的时间总是真实、正义、永恒、伟大、正确、天才的最终获胜者。世界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激发着人类的进步,艺术的变化每秒都在发生,我们正关注着谁是中国的艺术未来。
思想是一种艺术,艺术思想是把双刃剑”。
我们在思想上可以游走于任何世界,可以成为上帝,成为撒旦,成为天使。但是现实世界是有界限的,因为世界是无界的,我们可以对世界进行虚幻的想象,而虚拟后的世界分成不同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规则和尺度。我们不能轻易把它的界限打破。如果打破,回到混沌状态,就没有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未来领域。让我们继续将艺术在生活中“神奇的蔓延”!艺术可以游离于世界的边界。
人们的思想一直都在寻找着另一个世界、更好的社会,一个崭新想象的世界。人们曾希望未来世纪能够步入一个崭新的纪元。我们将用艺术的方式带你进入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那是一个逃离现实世界的地方。在人类历史中,循环不止,在历史的艺术不断追问中:“人类世界,究竟如何才能变得更加美丽、绝妙且神秘崭新呢?”
“美丽新世界:当代视觉艺术展”的举行,将展出70位创意人士的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动漫以及当代艺术诸多领域。这次主要综合呈现未来时代的当代视觉文化的展览之一。总体表达美丽的现实世界与未来世界探索与实践。基于 “现实世界”与“未来世界”,本次展览将展现多层面的视觉表达,并从多个不同角度探索当代与未来世界。每当世界各国面临诸多复杂的社会议题时,提出对于人类创新而更加美丽的世界的可能性的探索时,或许可以领导一种跨越国家与文化性的全球话语。如果本次展览,能够提供一次用艺术去分享更美好的未来而进行美丽新世界的思考机会,我们的展览将提供一次与未知世界的思想与视觉之旅。
9.“我的灵魂睡在祢的脚旁”岛子圣水墨展
展览时间:2014-09-27 - 2014-10-16
开幕时间:2014-09-27 14: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89号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89艺术空间
策 展 人:郝青松
参展人员:岛子
展览介绍
2014年9月27日下午14时,“我的灵魂睡在祢的脚旁——岛子圣水墨展”在北京宋庄艺术区89艺术空间隆重开幕。展览由郝青松策划,展出岛子先生的水墨近作三十余幅。展览将持续至10月16日。
岛子先生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任西安市文联《长安》文艺月刊副主编,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系主任,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美学学会会员。
岛子先生以多年诗歌创作与艺术批评写作之深厚学养,切入水墨创作,以灵性注入其中,喻为“圣水墨”。圣水墨以基督信仰为根基,希求唤醒水墨的神学意义、形上意义。岛子毕生省察,先天下之忧而忧,面对废墟一般的世界垃圾场,充满了救世情怀。他以灵为祭,信仰为宗,笔墨为用。他视艺术为精神之维、信仰之维。他关切人世忧患,又敬畏冥冥神意。
今日世界复杂而熙攘,充斥着太多欲望和规则,艺术史也在历史的进化中几乎穷尽了所有创造的想象力,但是当代艺术以及艺术对世界的表达越来越陷入琐碎、任意、虚妄的深渊。这是一个灵魂虚无的世界,也是一个需要拯救的世界。艺术同样需要拯救,重新建立与精神世界的关系。超验的上帝之城与现世的地上之城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世界。但人类在地上之城的征伐日久,早已迷失在物质与欲望的现世逻辑之中。重建艺术的精神世界,意味着唤醒源自上帝之城的灵性。艺术的灵性维度,成为当代艺术目下最为迫切的需要。当代艺术如此,当代水墨亦如是。
岛子以基督精神注入水墨艺术,在当代艺术批评和创作中独树一帜。圣水墨通过挖掘灵性的根本,唤醒和激发了笔墨的生命能量和精神潜力,并在当代处境化生存现实中实践水墨的现代转型,参与到当代精神生活的构建中。水墨的笔意、笔法、书写性,本身就蕴含了形上的、超验的、苦难感的、灵魂的灵性。笔墨在黑白、虚实、浓淡、干湿之间,寄寓圣道、彰显灵性。笔在纸上的书写和运动,寄寓了精神性的崇高和建构。
当代基督教艺术重在表现基督精神,而不只是解释教义或神学观念,也并非限制于描绘或制作神圣图像。基督精神敬畏终极存在,又能道成肉身,关怀现实处境。它普爱众生,无谓中西。处境化之中的现实生存和艺术状况,都需要基督精神的观照,感受爱与救赎,在废墟中重生希望。2014年岛子获得德国米苏尔社会发展基金会2014—2015年度艺术创作基金,这是全球征稿的唯一入选者,他应邀赴德国创作《上帝·黄金》,以基督精神观照和反思消费社会的肉身物欲。作品将被印刷和制作成三千多件巨幅幕布,于五旬大斋期悬挂于德语国家及欧洲三千多个教堂的祭坛,用以祷思冥想。这件作品在德国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和关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和艺术意义。基督教本非洋教,其缘起中东,由东方而逶迤西方,又由西而东,泽被全地万邦。中国一直是基督本土化的承受者,但在当代消费社会语境中,这块土地上的种种现实景观反而成为最生动的见证,激发了基督宗教的思想实践和能量再生。如今,这种思想再生通过岛子的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回到欧洲,再对基督原乡之地产生影响。
水墨陈腐已久,但文脉内蕴。近百年来,写实或形式主义都曾介入水墨的改造,但也相继陷入工具化和形式化的困境。岛子先生深入精神本源,以基督精神观照当代水墨,独辟蹊径,唤醒水墨作为精神性艺术的本质,功莫大焉。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葛鹏仁,艺术家王川、刘彦等嘉宾亲临展览现场祝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郭雅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牛宏宝,独立学者帅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晓峰,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尹丹、邱敏、艾蕾尔,博士后刘军平等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在开幕式后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学术座谈会,就岛子先生的艺术创作与思想、当代艺术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辩驳。
晚间还特别邀请韩涛、徐家玲、赵成帅、魏薇、邱启轩、李浩、李林寒等诗人参与诗歌朗诵活动,岛子先生在此刻恢复了他的诗人身份,活动在他慷慨激昂地朗诵声中直抵高潮。
展览主办方“89艺术空间”持续关注精神性艺术的创作活动,鼎力支持当代艺术展览。此时此地,“我的灵魂睡在祢的脚旁——岛子圣水墨展”与89艺术空间一起见证精神性艺术的再生和希望。
10.“我,我们”意识的七重世界
展览时间:2014-10-11 - 2014-10-22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
电话:010-587606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
策 展 人:高鹏
参展人员:李爽
展览介绍
宇宙的天时地利人和大概就像一幅拼贴作品——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质地、来自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偶然又绝非偶然地在特定环境下重叠在一起。
30年前李爽初到法国,当地的市民像欢迎明星一样欢迎李爽的到来,并且给她送来了大量的礼物。对于来到一个全新世界的爽来说,这些色彩鲜艳的包装纸成为了爽当时唯一的精神支柱。在初到法国的两年间,李爽创作了大量的拼贴作品,对她来说,法国对她最热情的怀抱都包含在了她的百余副拼贴作品中。
30年后,李爽带着她的拼贴还有最新的集体实验艺术回归中国。本次展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法国文化交流中心展出的30年前的拼贴艺术展,第二部分为今日美术馆展出的集体实验艺术。
所有来的嘉宾都是量子世界里的一颗的细胞,如千年古道所显阳为红,阴为蓝。一起唱诵,让身体放松,让心灵回归质朴,所有的参与者,偶然又绝非偶然地聚集、吟唱、分散,享受见或者不再见的玄微!
11.“日常记忆”群展
展览时间:2014-09-26 - 2014-10-26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久画廊
地区:北京-朝阳-798
参展人员:郭玲廖曼田园汪子博许果
展览介绍
2014已然开始了她的秋冬之季,随着半载的耕耘劳作,我们的生命中也又有了些许经历值得忆想。适时,久画廊也推出了青年艺术家群展《日常记忆》。他们通过画笔记录了日常生活中那些陪伴着他们的物件和望眼所及的楼屋,或经纬交织,或断壁残垣。它们静默无声,却是陪伴了青年一代的成长,无声中记录着也流露了作者们的心境。推出佳作的几位艺术家分别是:郭玲,廖曼,田园,汪子博和许果。不同的学习履历,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们精彩的画幅。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