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色年代——宿哲个展
展览名称:金色年代——宿哲个展
展览时间:2014/08/09-2014/09/09
展览地点:[浙江]-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延安路37号-(金彩画廊)
主办单位:金彩画廊(主办)
参展艺术家:宿哲
2014年8月9日,北京八零后新锐艺术家宿哲将在杭州延安路37号金彩画廊举办《金色年代》个展。这是宿哲在金彩画廊的首次亮相,十余幅参展作品极具视觉震撼。
宿哲是中国八零后新锐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曾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200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艺术作品传递出一种困惑、迷茫的气息。这种气息既是个人青春体验的显现,也源于自身对时代文化气息的敏感;既是对一个英雄时代的质疑,也源于自我对周遭社会现实生存状态的诘问。
宿哲是一位对青春记忆保持着自省的艺术家,他对自我的体察,不是从形而下的生活层面,而是从自身的文化记忆入手的。他的绘画里无时无处不在闪现着他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个人式精神图解。
宿哲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自我内心世界的那种孤独、忧郁的情愫,把自己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中,这些情境带有浓重的叙事性,如同故事般发生。画面里,更多是想要探讨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他人共同跟周遭的世界发生的关系与碰撞,它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作为八零后艺术家,宿哲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属于他这个时代的影响。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是所处时代下的产物,他们的精神与物质皆来源于那个时代。不管哪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人的主观创造,脱离不了现实生活。
宿哲的《金色时代》系列作品对女性题材巧妙的运用,又为观者营造出一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看似无心,却透露出他内心深处对这个时代的思索。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据悉,宿哲《金色时代》个展将在杭州延安路37号金彩画廊持续一个月。
2.光——迪特尔·格雷夫个展
展览名称:光——迪特尔·格雷夫个展
展览时间:2014/08/10-2014/09/14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朝阳区草场地155号-(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主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主办)
参展艺术家:迪特尔·格雷夫
2014年8月,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合作,迪特尔·M·格雷夫(DieterM.Gr·f)将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光”。此展览亦获得了德国莱茵兰—法耳次州科教文化部的赞助。展览包括近40件摄影作品,以及一个由他和作曲家福尔克?施陶普合作基于三首诗创作的声音装置,随展览还将发行一本画册。展览的德文名称为“Diegro·eChance”(大机遇),取自德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电影,旨在探讨艺术家的身份来历以及战后时期的记忆问题。
我从哪里来?这对于德国战后出生的一代人是一个核心问题,对格雷夫也不例外。2012年,格雷夫的母亲去世后,他就开始通过手机创作摄影作品。他拍摄的他父母留下的空荡荡的房子——位于德国毛达赫(Maudach)市,这是莱茵河畔工业城市路德维希港附近的一个镇子。“我选择用手机创作,是因为相对于照相机,手机这种媒介能够更好地表现我的成长环境及其中的那些物件营造的那种氛围。我可以带着它穿行于不同房间,拍摄时手会不稳,光线也不太充足,但手机照相机的功能及其受限却也正好创造出了一种有些碎片式的、微光下的、敏感的美感。”那些图像与物件使人关注德国战后时期的美学,以及在尸首遍野的战争之后的井井有条。“微光透过屏幕反射出的碎花地毯的影像,使人回忆起童年、过去、历史,回忆起那些曾经说过的以及不曾言说的事情。”
此次展览中展示的作品为格雷夫2012至2014年间拍摄。为了这组照片,他配上了一首名为“旅行轮包——助步轮架”的长诗以及三首有关诗人童年故乡的诗歌,为了三语展览画册的出版,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杨炼将这些诗歌译为中文,海娆以及安德鲁?希尔德斯(AndrewShields)也翻译了部分内容。
迪特尔·格雷夫于1960年出生于德国的路德维希港。2013年秋,作为歌德学院发起的“城市诗人”项目奖学金获得者在北京驻留。此前,他曾获得包括多项奖学金和文学奖项,包括达姆施塔特市颁发的“莱昂斯和莱娜”文学奖,并曾在柏林文学基金会、洛杉矶奥罗拉别墅、印度“德国节”、罗马马西莫别墅以及纽约德国之家等地驻留。他曾在德国著名的文学出版社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过诗集《醉之研究:父与子》(Rauschstudie:Vater+Sohn)(1994年)、《忙碌的大脑》(TreibenderKopf)(1997年)和《西部边界》(Westrand)(2002年),在法兰克福出版社出版过《四书》(BuchVier)(2008年)等。2012年至2013年,在德意志莱比锡文学院担任客座教授,1996年以来一直为德国作家团体“笔会”的成员。德国媒体对他的作品频频报道。对于格雷夫最近的一部诗集,德国著名出版人迈克尔·布朗(MichaelBraun)在《法兰克福评论报》上评论道:“这些诗歌尝试表达一些本质性的、核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深深挑战我们对于‘文学创作’这一概念的理解,还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于世界的认知。”德国作家阿内·劳滕贝格(ArneRautenberg)曾在《德国之声》电台讲道:“当前德国诗歌界的蓬勃发展源自90年代的觉醒,那时曾涌现出一批极具个人风格的年轻诗人,其中包括格林杜尔斯·拜恩(DursGrünbein)、托马斯·克凌(ThomasKling)以及迪特尔·格雷夫。他们赋予了诗歌这种稍显陈旧的体裁新的力量,并给予了接下来的一代作家勇气去为之奋斗。”展览“光”标志着迪特尔·格雷夫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他将与建筑师妮娜?茨洛尼基紧密合作,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摄影进行表达。
3.1984宿哲个展
展览名称:1984宿哲个展
展览时间:2014/08/10-2014/09/21
展览地点:[北京]-通州区宋庄艺术区东区-(北京子桐画廊)
主办单位:子桐画廊(主办)
参展艺术家:宿哲
子桐画廊北京将于2014年8月10日举办中国青年艺术家宿哲个人作品展,展览名称为《1984》,是作者的一幅自画像,也是作者的出生年代。这是一个典型的“80后”年轻艺术家独特的内心独白。
开幕酒会将于2014年8月10日周日下午3点在北京子桐画廊举行,展览将持续到9月21日。
子桐画廊于2011年在卢森堡大公国由寻雁女士与荷内?雷米先生共同创立,同年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中国分部,2013年与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在厦门合作建立“外国艺术家厦门驻地创作工作室”。
子桐画廊旨在中法、中欧之间架起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积极地同欧洲各文化组织、基金会、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并多次被邀请参加入选资质严格的欧洲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
画廊至成立以来,已数次举办中国艺术家在法国巴黎、卢森堡、巴塞尔等国家与城市的高品质个人作品展及联展。同时,还将欧洲艺术家的作品带到北京、上海和厦门,成功举办过多次欧洲艺术家在中国的作品展。
2014年3月13日至5月23日卢森堡子桐画廊同法国戴高乐基金会、法国2012彩虹基金会以及巴黎17区市政府在巴黎17区市政厅成功的举办了《1964-2014法中相交相知五十载-中国当代,五十位中国艺术家作品巴黎邀请展》,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和好评。
子桐画廊借2014年中国和法国建交50周年之契机,已经在巴黎17区市政厅、北京子桐画廊、厦门美术馆为中国和法国的艺术家举办了多次艺术作品展,成功推广艺术家的作品。子桐画廊立足于发现和挖掘独具个性的优秀的艺术家,并将他们对现实的经历、理解、透析和感受所表现的作品,在子桐画廊各地的以及全球合作机构的空间进行展示,以此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沉思和艺术上的无限遐想。
4.和风拂面——许固令荷花脸谱艺术展
展览名称:和风拂面——许固令荷花脸谱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4/08/06-2014/08/17
展览地点:[广东]-广州麓湖路13号-(广州艺术博物院)
主办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
参展艺术家:许固令
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
许固令,字白父,1943年生,广东汕尾人。曾任职于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等机构,1980年移居海外。1989年起作为职业画家,游艺于香港、台湾、东南亚、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作品为多地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许固令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传统戏曲十分热爱。上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脸谱画的创作。1972年,他参加广东省美展,参展作品中就包括了他的第一件脸谱画。1980年,他移居香港后,创作主题以花卉为主。其间,他拜访了当时寓居香港的一代宗师林风眠,得到了林风眠的鼓励和启迪。1989年,他在香港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林风眠对其作品十分赞赏。1986年后,他又到台湾发展,创作主题以风景居多。为了追求艺术上的突破与自由,从90年代起,他游历了各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或观摩,或交流,或讲学,或展览,反响甚大。
许固令作品题材广泛,手法多样,时而水墨,时而油彩,而脸谱画则是他最重要的一个主题。由于他从小热爱中国戏曲,对各剧种十分熟悉,因而对戏曲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笔下的脸谱虽然脱胎于戏曲脸谱,但却与传统的戏曲人物画不同。他以戏曲脸谱作为素材,再对戏曲脸谱加以抽象、夸张和变形,舍其形而求其神。故而他的脸谱画已经超越了戏曲脸谱的艺术界限,绚丽斑斓,淋漓尽致,呈现出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景象,追求的是趣、险、巧,出其不意又意在其中,深得戏曲艺术的精髓,却不再是戏曲舞台的附属品,而成为他对人生百态的一种自然的表述方式,也是他对个人情绪进行宣泄的一种途径。他以脸谱作为表达人生情感和意识的方式,作为表达个人思考、感受和美学追求的载体,其中既有中国文化的熏陶,又体现了中西融合的气象。他逍遥的游走于东西方之间,游走于现实与梦幻之间,取西方的构成和色彩之长,表达东方的意境和内涵。其作品既脱俗新潮,又满足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走的是一条书画一体、中西融通的大道。
除了脸谱之外,许固令还擅画风景和花卉,尤其是荷花,其大写意荷花作品用画笔定格生命的美好瞬间,展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图景,已经成为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他笔下的荷花在纸上纵情地绽放,追逐着阳光,吞吐着生命,在淋漓的墨晕和重彩中载歌载舞,色彩浓艳绚烂,气质清逸典雅,生机勃勃,淋漓酣畅,充满了梦幻感,画面迷离、美妙、神秘,兴之所至,情深意长。肆意张扬的花瓣占据着画面的主体,而铺陈在花朵后面的沉滞的荷叶也同样不可忽视,两者相依相偎,成就了至始至终的生命欢歌。荷花既是他心境的呈现,也是他自我的另一种阐释。他通过中西杂糅的艺术表现手法,使画面充盈着强烈的音乐律动感,彰显着纯粹的视觉感受。
许固令凭借一枝不辍的彩笔,用他的心力和能量创造出一系列极具个性的现代彩墨画。他将彩墨语言的可能性无限地扩张,将中西绘画精神和绘画技巧神奇地融汇在自己的笔墨之中,并很好地把握住传统意境与现代手法之间的分寸。其作品横涂纵抹,得意忘象,通过狂乱的线条和色块,描绘出人生的丰富性和人心深处的风景,体现出一种新的视野,从而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浪漫、自由、清新、充满喜悦而又亲切的艺术境界,使人在其间徜徉而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是次展览以许固令的两个重要艺术符号——脸谱与荷花绘画为主题,辅以同样独具许氏风格的书法,102件作品简洁清逸、磅礴现代、赋彩气韵兼而有之,且均为近年新作。展览何以为名?脸谱、荷花、盛夏,我说“和风拂面”如何?白父兄台拊掌称妙!
二零一四年七月
5.不远处——孙莹2014个人作品展
展览名称:不远处——孙莹2014个人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08/09-2014/08/31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商务园B36艺术大楼-(Hi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孙莹
6.异常——吴允铁个展
展览名称:异常——吴允铁个展
展览时间:2014/08/06-2014/09/04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院798艺术区内-(卓越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吴允铁
形象的虚构与事物的视野
尽管表面上未必都承认,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悄悄在内心供奉着自己的神明,无论它名称是什么。20世纪的人类科学,带来一系列重大发现。人们现在知道,大到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小到人体、胚胎、细胞、基因,无处不存在着依深奥数学定理而被精妙设计构造的痕迹。这种机械式的构造想法,既带给人某种自我说服式的宽慰,也带给人某种发自内心更深处的不安。我们不知道,我们离终极答案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这种异样的说不出来的感觉,也隐隐地渗透在了吴允铁现在北京七九八卓越艺术空间所展出的作品当中。
吴允铁的作品以水墨为主要创作材料,同时又使用了诸多其他的绘画材料,属于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中在探索新语言形式方面比较成功的一位。吴允铁正式接受系统的绘画训练是在90年代中期,他于200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2004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马瑞斯?派斯特奈克教授美柔汀高研班。对写实技巧的充分掌握、对形式语言的长期摸索以及对完美细节的苛求,都使他的画面充满精致谐趣意味,给人以功底扎实和技巧完善的印象。
吴允铁的笔下,人物形象和社会场景是被异化和虚构的,其间有一种艺术家独特的观看视角,介于梦幻与现实、实相与虚构之间,介于有信与无信、有神与无神之间,总处于某种游离、漂浮与不安的状态中,叶映出世纪之交中国先锋青年沈重而深刻思想面貌之一斑。
对于人性的关注、对于社会的体悟乃至对于终极关怀的思考,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均未予直接表达,而是把这些现象与问题,放置在一种自己创造的境域中加以重新审视,这便形成了吴允铁作品的基本形式:既有现实社会带给他的晦涩不安的忧暗体验,又有着艺术家自身热切的人性希冀及某种神秘的皈依向往。通过早期对于工业时代的探究到现在对于个人、自我和情感的思考,吴允铁一直在试图解决生命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体验问题;这种围绕人本人观概念的创作,将人类能力和行动基础、自我的观念以及情感表达方式进行综合整理,将不同时代背景对人造成的影响加以呈现,亦特别有助于揭示社会生活的制度形式问题。所以,吴允铁在作品的文化构建上俨然也跨进了实质性的入世阶段。艺术创作的现实目标,离不开人与社会自身的问题,并总要依附汲养于具体而现实的社会背景,才可将人性描述得清晰而全面;这,既是艺术创作的特权与便利,也是艺术创作在当下不可旁卸的责任与使命。
远看,是五彩斑斓的山水风光;近观,竟是被精心安置的碎铜烂铁。谁,能允准我们,去看到更深的面目、更真的真相呢?生命,也许不只是一堆终究会锈朽残破的机械装置;也许,有一种本质,就在那儿,历久而弥新,永不褪色。
7.繁华市景——刘伟光个展
展览名称:繁华市景——刘伟光个展
展览时间:2014/08/07-2014/08/31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
主办单位:南希艺术画廊(主办)
参展艺术家:刘伟光
8.齐鲁行——丁杰山水画展
展览名称:齐鲁行——丁杰山水画展
展览时间:2014/08/09-2014/08/25
展览地点:[北京]-济南市历下区青年东路10号-(山东省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山东省美术馆(主办)
参展艺术家:丁杰
8月9日,“齐鲁行——丁杰山水画展”将在山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协、山东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支持。
丁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兼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爱国拥军书画院秘书长、人民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安徽省博物馆、南通博物院、湖南博物馆等地举办个展,在俄罗斯、法国、泰国、古巴、日本等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举办联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展览并获奖。1997年出席第十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荣获“杰出艺术家奖”。
丁杰的山水作品既有墨色的丰富与深厚,更有用笔的潇洒与灵动,笔笔清疏,景随心动,富有节奏与韵律感。他的作品传统功力深厚,又见现代构成,师古而不泥古,既有山水情怀,又有文化大气象。丁杰非常重视写生,此次展览展出的近百幅作品里面有不少来源于写生创作出的优秀作品。著名理论家、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评价道:丁杰的写生观超越了“写实派”山水的“写生”之义,更接近古典山水的写生观,即更注重“目识心记”,体察、感悟自然万物的生命特征及规律,“并记在心”,而不是依样画葫芦;虽已“写实”派山水入手,却不为以焦点透视为核心的空间观所囿,在画面结构中,多采用古典绘画空间的“以大观小”法和“游目骋怀”的移动性视点,再辅之理性构成之法,大大突破了西方单一的视网膜成像的“真山水”藩篱,同时又拓展了中国古典山水的表现空间,是丁杰式的新山水图式。
丁杰的艺术道路寻求的是传统、生活、修养、变革、创新之路,他的山水画集南北两派风格,既有北派山水的雄健浑厚,又有南派山水的清气滋润,在浓淡干湿间挥洒自如。其代表作《石魂》、《凝聚》等,富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内含与革新精神,笔力阳刚强劲,飞动的震撼力和磅礴的激情显示着民族气魄。其近年新作《大地旋律》系列,将秀美的中国梯田用黑白彩墨,挥洒出一篇篇“祖国山河无处不美”的乐章。他的作品将传统理法精华与现代意识相结合,涵古纳今,拓展了中国当代山水画属于他的新貌。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当下艺术发展相关的语言,将传统绘画艺术进行视觉形式意义上的创新,体现了当代山水画家的人文情怀和理想诉求。展览将展出至8月25日。
9.悠久的中国百景——美仑美术馆版画藏品展
“悠久的中国百景”此组版画为新中国老一辈优秀版画家陆放、司马汉、黄丕漠、陈聿强、路青、田心、陆放、俞砚藏、蒋陈阡、陈川、陈国贵、龚铮如、张尊宁、张白波、莫测等在20世纪80年代应日本东京造型中心之约,由中国文化部及其文物进出口公司组织,在日本造型艺术中心举办“悠久的中国百景”展(1988年)中的作品。当时日本方面主理此事者为造型中心社长藤山纯一先生。藤山纯一先生为日本著名实业家,由于长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在日本多次组织举办了多位中国油画家、版画家的展览,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组版画的题材多为描绘中国的风景、人文、古典艺术为主,全部为作者自刻、自刷印,并亲笔签名、编号,并由日本协荣制本株式会社于1988年以展览同名出版。
此组包括“丝绸之路十景”、“续丝绸之路十景”、“北京十景”、“长城十景”、“黄河十景”、“长江十景”、“东北十景”、“江南十景”、“上海十景”、“桂林十景”的版画统一呈现“抒情性与精致性”的风格。因为新中国的版画发展史中,1954年至1966年版画在总体上向抒情的方向转换,并走向精致,其中的显著变化是风景题材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形成与新中国成立之前版画主要以人物为主的不同面貌,而创作“百景图”的版画家正好是1954年至1966年抒情性风景版画的代表。
有幸的是,我们在2013年的“深圳文博会”上有缘遇见此组从日本回流的版画精品,购入为我社美仑美术馆的藏品。“悠久的中国百景”共计100幅,以十个“十景”成独立单元,作为美仑美术馆藏品展,向湖湘的公众呈现悠久而优美的艺术,以体现美仑美术馆公益性的办馆理念。
陈荣义
美仑美术馆馆长
2014年7月26日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