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一周艺术展览(7.21-7.27):起辰--2014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14-07-18 15:59:26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1.情叙·意述--丁虹(Lu Hong) 作品展

  展览名称:情叙·意述--丁虹(Lu Hong) 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07/24~2014/08/03

  展览地点:[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6026号-(关山月美术馆)

  主办单位:关山月美术馆(主办)

  参展艺术家:丁虹

  做为一位旅居国外的中国艺术家,丁虹(Lu Hong)始终面临着一个挑战:如何选择自己的艺术家身份和怎样寻找自己在西方画坛的位置。 同时受过传统东方和西方美术教育,面对名目繁多的当代艺术环境, 他以东方美学意识融汇了西方现代艺术理念,通过独创、兼容的表现手段创造了一个鲜明的个人风格。 他的绘画作品摆脱了传统的区域文化概念,贯通了东、西方艺术表现形式,以独特的个人绘画语言,传达了一个单纯的“西方形式表现和东方意境冥想” 的视觉美。 自从1987年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上,美国西格尔艺术公司第一次展示了他的绘画作品开始,做为东方艺术家的身份不但获得了西方观众的认可,也被舆论媒体誉为西方艺术市场上的一只奇葩。

  1959年,丁虹生于河北省秦皇岛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9年,高中毕业后赴云南昆明跟随叔叔丁绍光学画;1981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1985年,获费城美术学院奖学金,赴美深造;1987年,他在纽约艺术博览会上第一次展示他的绘画作品;同年,洛杉矶的西格尔艺术公司(Segal Fine Arts)与他签约,出版发行他的限量版丝网版画。 由于经纪人西格尔先生同时也是丁绍光先生的经纪人,为了避免在宣传推广过程中造成误会,建议丁虹能够另用一个姓氏做为艺名。 丁虹选用了母亲的姓氏“卢”,构成了 Lu Hong 这个艺名。

  自此,丁虹(Lu Hong)的绘画作品应邀在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 墨西哥,秘鲁, 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以及美国纽约, 波士顿,費城,华盛顿,迈阿密,芝加哥,西雅图, 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各大城市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其中包括:Upstairs Gallery (Beverly hills), Austin Gallery (Laguna Beach), Degenaro gallery (Santa Monica), Studio 47 (New York), Poster Gallery (Houston), Fine Art Collection (Sausalito), Kenneth Alan Fine Art (San Francisco), Nelson/Rovzar Gallery (Kirkland), Buschlen Mowatt Gallery (Vancouver), Richard Warner Gallery (Chicago) 等。

  丁虹的绘画作品曾被《美國艺术 Art in America》,《艺术新闻 Art News》,《艺术财经 Art Business News》,《艺术家 Artist》等多种艺术刊物登载;他的展览曾被《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芝加哥论坛报 Chicago Tribune》,《洛杉矶时报 Los Angeles Time》,《世界日报》等多种报刊评论和报道,並获得一致好評。 1989年,由吉佛瑞?古德伯格 - Jerry Goldberg 和张文光编写的《Lu Hong: Art and Life – 丁虹:艺术与生活》一书,已经在世界各地销售了近十万册。 自1987年起,丁虹(Lu Hong)的原画作品被世界各国诸多企业和个人收藏;由西格尔艺术公司制作的限量版丝网版画,也成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心目的珍品,销受近万张。

  虽然孩提时代的丁虹非常喜爱艺术,由于受到知识分子的家庭环境影响,他高中毕业时,感兴趣的确是历史和心理学。 1989年,在台湾《艺术家》杂志记者对他的一次采访中,他曾经这样说:

  “我高中毕业那年,对绘画并没有什么兴趣,我很想去学心理学,或者考古学,当时我对人存在的方式和人进化的历史极度有兴趣,非常想从事着方面的工作。 可是,由于我的家庭出身问题,很难考入这两类学科。 当我父亲告诉我,他的同学在某大学历史系说:‘不能投考考古专业,也绝对不可能被录取’后,我感到非常沮丧,就没有参加当年的高考。 那年夏天,我父亲与我三叔谈到我没有参加高考的事,我三叔建议我去昆明跟他去学画。 这样,我才被带入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云南是中国艺术家的朝圣的“麦加”,昆明是中国现代艺术的摇篮。 毫不夸张地讲,当年三十岁以上的中国艺术家,十个人里面有八个都去过云南,画过云南,甚至在一段时期内,云南的风土人情是他们唯一的创作题材。 就像九十年代的西藏是中国人的感情和精神“天堂”,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的云南就是中国艺术家的“伊甸园”。 当他谈起在昆明学画时的经历,曾经这样对一位采访他的《世界日报》记者说:

  “当时,我虽然对绘画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我还是很喜欢艺术的。 做为一个后来从事了这个职业的我来说,在昆明学画的这段时间,对我的艺术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我叔叔(丁绍光)和他的同辈艺术家们,当时正处在自己对艺术追求的转折点,中国艺术也面临着历史上一个最大的挑战。 云南地处边陲,少数民族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主流文化,所以艺术观念一直比较开放。 再加上,文革结束后,云南的艺术界是首先开始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和进行这方面的探讨的。 云南的艺术气氛吸引了大批的内陆艺术家,通宵未眠的学术讨论,频繁不断的创作交流,昆明变成了全国各地艺术家们的“不夜城”。 一时间,从没有听说过的新艺术理论,从没有见过的西方现代艺术作品,成了艺术家们追逐的对象。 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运”,很多坐在我叔叔那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客厅中兴奋交谈的人,都是后来大名顶顶的艺术家,譬如:袁运生、吴冠中、祝大年、范曾、姚钟华、蒋铁锋、王晋元、刘巨德、钟蜀珩、郎森等;那些焦灼的思考和喋喋不休的争吵,就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黎明。 再者,在对他们的观察和与他们交流中,不但让我学到了做为一个艺术家的真情率性和纯粹执着,也使我很早、很快地同时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和东方艺术传统思辨,为后来自己的个人艺术追求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心理和信仰基础。”

  在昆明学画期间,丁虹并没有像其他准备投考美术学院的年轻人,那样专心致致地学习考试所需的素描和色彩训练,他更热衷于对他所接触到的西方现代艺术表现理念的研习。 在昆明的一年中,他画过“蒙德里安”的抽象风景;搞过“德国表现派”的木刻版画;进行过“印象派”的田野写生,制作过“保尔-克利”式小幅黑白画。 这一切是他对现代艺术的初次接触,对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些“不靠谱”的行为也给他自己当年的高考带来了暂时遗憾—— 以5分之差在素描考试中落榜。 1980年秋,他去了北京,在那里遇到了两位对他艺术生涯有影响的艺术家—— 袁运生和秦元阅。 1981年,他考入了当时“中国三大美院”之一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丁虹逐渐远离了各类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开始注重对东方艺术理念和表现方法的研习。 他是这样介绍,他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那段时间对中国艺术的认识:

  “由于在昆明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了解,我很清楚地知道,艺术的表现与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东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做为一个搞艺术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要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什么,怎么样把自己要表达的说清楚。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基因、性情、思维方式、 文化背景、生活品味,最终都会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流露出来。 所以,我必须为自己开拓一块能够适应我的艺术生存的空间,它应该是一个独特的,开放的个人世界,也是一个可以交流和共享的载体。 它应该是东方的,因为我自己是东方人;但它也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因为我需要通过它与其他人交流。”

  由于个人的性格、年轻人的热情和理想,他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学期间,因为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与校方领导发生冲突,他们决定将他开除学籍。 虽然,经范曾、袁运甫以及装饰绘画系的多为老先生和众教授们联名上书力争,改为“留校查看一年”,但最终还是在1982年底离开了学校。

  回到西安父母的家中,丁虹经过短期的痛苦和抑郁的挣扎,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探讨。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孤独和寂寞,使他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他的艺术理念和表现风格,为他后来在西方画坛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85年初,他叔叔的朋友为他在费城美术学院争取到了奖学金,经过一番努力后,年底成行,远赴美国。 后来,在1989年由西格尔艺术公司出版的《Lu Hong: Art and Life - 卢虹:生活与艺术》一书中,他是这样向采访他的吉佛瑞?古德伯格 - Jerry Goldberg,回忆在西安的那段生活:

  “摆脱了‘被学校开除’的阴影,我开始专注自己的艺术追求。 经过一阵有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我发现现代艺术是,一种艺术理念通过艺术家个人表现方式与观赏者之间的交流。 于是,我开始多方面地研究人类的艺术交流,从原始艺术制作手段到当代艺术表现方式;从东方艺术的“形而上”符号到西方艺术的“精神灵魂”塑造;从中国画的水墨技法到西方纸面艺术的绘画材料,我逐渐地找到了一套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

  1987年夏,画商西格尔(Ron Segal)在洛杉矶第一次看到丁虹的绘画作品,立刻被它们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所吸引。 当时,西格尔已经与丁绍光和另一位中国女画家周菱签约。 为了推广丁虹的作品,他请求艺术家启用一个不同姓氏的艺名(Lu Hong),并专门他成立了一个叫“格里戈限量板(Gregorys Edition)”的分公司。 丁虹(Lu Hong)的作品在当年的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一炮即红,很快受到欧美和日本艺术市场的追捧。 接着,格里戈限量板(Gregorys Edition)为他制作的限量版丝网版画,也成了许多年轻人最时尚的家庭装饰艺术品。 几年里,他的作品应邀在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销售,西格尔制作了32种限量版丝网版画,向全球推广。

  在一次《Sun Storm》艺术杂志的采访中,西格尔对丁虹的艺术风格做了这样的阐述:

  “我在 Lu Hong(丁虹)的画中能够感到一种古老的东方冥想。 做为一个犹太人,它们使我回到了久远的过去,人类文明的初始,同时,作品中的形式美又让我体验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主义。 他鲜明的个人风格,蕴涵着人本主义的单纯和丰富的多元文化符号,让每人都能够找到与他交流的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他做为一个中国艺术家,能够在西方社会获得这么多人理解和欣赏的原因。”

  做为一个艺术家,丁虹是这样谈论自己的绘画艺术:

  “一个艺术家首先要能够找到,自己与欣赏者相互感兴趣的题目和进行交流语言。 然后,艺术家需要给欣赏者在艺术品中提供一个能够共鸣的灵感和一个可以冥想的空间。 好的艺术品应该是人的亲密朋友,一个可以陪你一生的精神伴侣。 有人问我:‘什么画是好画?’ 我说:‘一张挂上了墙就不想摘下来的画,就是好画。’ 做为一个艺术家,我最大的欣慰是常常收到像这样的一封邮件:‘很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你的艺术创作,并且拥有数幅你的作品。 我以前也曾经写过信给你,我只是想告诉你,当我每天看到你的画的时候,都会非常激动,就像我第一次看到它们(它们从1995年就已经挂在那里了)。-- Ive been following your work for many years and own several of your pieces. Ive written to you in the past, but I wanted to let you know that I every day I look at your work is as exciting as the first time I saw it (which may have been in 1995)。’—— Tracy A. Marciano”

  2000年初,西格尔告老还乡,退出了艺术生意圈,也结束了他与艺术家长达十四年的合作。 丁虹开始减少了他的商业展览活动,安心从事自己的绘画创作。 十多年来,他的绘画作品只是通过几个交往多年的艺术圈的朋友,直接出售给私人收藏。 同时,他也终止了限量版丝网版画的制作和销售,直到2010年,西格尔向他推荐了一位年轻的艺术经纪人艾利?瓦瑟门(Eli Weisman),他才开始考虑如何重新面对大众艺术市场,怎样与这位年轻的艺术经纪人一起创造和制作新的限量版艺术产品。

  俄勒冈州的一位收藏家拥有十多幅丁虹的原画作品,并为它们盖了一个小收藏厅。 他的艺术经纪人罗德?艾杰斯(Rod Agius) 告诉艺术家,这位收藏家已经与波特兰美术馆接恰,准备日后将这些绘画作品全部捐献给该美术馆。

  在芝加哥举办的一次个展上,《芝加哥论坛报》的艺术专栏作家哈维尔?莫汉姆(Howell Malham) 问:“怎么样才算是艺术家?”

  丁虹是这样回答的:

  “艺术家是一种生活方式。 真正的艺术家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有“知名”的,很少有“出名”的。 因为艺术创作是一个孤独的、枯燥的个人行为。 如果一个艺术家要保持自己艺术创作的生命,就必须保持一个绝对个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搞艺术与搞娱乐不一样,目的不是为了出名,是为了能够安心搞创作。 演员是为了观众活着,名人是为了社会活着,艺术家是为自己的作品活着。 当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死掉了,他也就不存在了。 就像一个演员在观众心目中死掉了,他的舞台生涯就结束了;一个名人社会不需要他了,他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了。”

  [本文摘译自艺术经纪人格里戈?桑克维奇(Greg Sankovich) 在日本东京 “普罗瓦画廊 Galleria Prova” 为艺术家个展撰写的一篇介绍文章:“Lu Hong,Whom I knew”,以及其他艺术刊物对艺术家的介绍和访谈]

  2.介面--庞智卿 孙旭双个展

  展览名称:介面--庞智卿 孙旭双个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8/17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中一街D05-(圣点空间)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庞智卿、孙旭

  圣点艺术空间将于7月26日推出庞智卿,孙旭双个展“介面”,展览由青年策展人张红雷策划,持续至8月17日。本次展览将精心展示两位艺术家近年来潜心创作的绘画和装置作品。

  庞智卿的作品中,情绪的爆发点是所有呈现本身的结合体,他将一种生硬的视觉感受添加情感,用看似不真实的形态从"面"本身的阶层中被升华。空间和作品的相应所能感受到的呼吸便是他在过程中凝聚的所有情绪。

  孙旭则是将真实的立体物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创作,他将真实虚化,将空间融化,只停留在一个“面”,与其说是停留“面”,倒更像是借一个“面”字将所有已存打散,进行再改造,他在反思自己的认知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映射,是真实世界的联想,也更是他内心对世界的独白。

  3.夏季群展

  展览名称:夏季群展

  展览时间:2014/07/24~2014/09/24

  展览地点:[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30 号娱乐行15 楼-(佩斯香港)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艾格尼丝-马丁、阿尔弗雷德-延森、杉本博司、洪浩、李松松、刘建华、罗伯特-欧文、尹秀珍、张洹

  佩斯香港将于7月24日推出夏季群展,此展览将包含艾格尼丝?马丁,阿尔弗雷德?延森,杉本博司,洪浩,李松松,刘建华,罗伯特?欧文,尹秀珍,张洹,并将持续到9月4日结束。以其抽象作品而饱受好评的阿尔弗雷德?延森(Alfred Jensen)将在本展带来一件融合了西方与东方智慧的独特作品,一件创作于七零年代的仿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本是源自中国河洛文化时期流传下来的古老的汉族数学系统,艺术家借鉴了其形式智能,通过对数字和对称性的强调打造出一种介于抽象与波普艺术之间的独特风格。同延森严谨的抽象理性形式不同,张洹则是以其独特的、集结了强烈视觉冲突的艺术语言,来诠释已成为艺术家标志的以香灰为媒介的历史题材绘画, 更引人注目的艺术家的油画新作中,来自西藏宗教和文化的灵感为画面带来了表现力超凡的幻象与狂乱之景。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九零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大师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的作品,她的风格简单纯粹,受到中国道教与东方哲学影响。其作品里常见的“网格”代表道教的静心思考。她认为这些作品所关注的人类内心的感情世界,表现一种虽然具备完美表像,但却无法真正得到平静与满足的心理状态。而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此次展出的闪电与海景作品中,则包含东方文化的禅意,在看似永恒静止的画面背后,是一种平静却饱含力量,指向寂灭与永恒的时间长度。

  李松松则是透过解构后再次重建原先带有政治、时事、历史色彩的公共图像,来追寻一种新的社会文化诠释,将图像的现实内涵与抽象语言进行互为表里的转换和重置。而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在他的装置艺术中充分发挥了灯光与抽象形式的美学,这位长期致力于探索感知和体验主题的艺术家,通过质疑现实和幻觉的界限,来改变观众对于方向的先见,模糊了错觉与现实之间的分界。与欧文的“简”相对的,艺术家洪浩则透过将对象扫描并进行平面转化和提炼的过程,颠覆物质本身所被赋予的社会价值,为日常物赋予美学的转化。

  专注于陶瓷媒介的艺术家刘建华则是发挥了瓷器所蕴含的抽象和纯粹的潜质,着手进行一种东方“极简”美学的尝试,通过颠覆传统的“器”的概念,将物品的文化意涵与现实功能性进行充满智能的倒转。女性艺术家尹秀珍则通过亲自收集的二手衣物来表现一种具体的人类身体、温度乃至经验的存在,通过脆弱温暖的织物拼出一个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们的切肤体验。

  4.妻有物语--荣荣&映里双人展

  展览名称:妻有物语--荣荣&映里双人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10/26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朝阳区草场地155号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荣荣、映里

  2012年,荣荣&映里受邀参加日本越后妻有三年展。一是为了此次大地艺术祭策划“亚洲写真影像馆”,其二是以艺术家的身份在当地创作新的作品。初来到妻有,荣荣&映里立刻被那里自然的力量所震慑,而他们的作品一直以来是围绕“生命环”的主题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自此,两位艺术家便开始了“妻有物语”的创作。

  那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已成立5年,荣荣&映里在这5年间一直忙碌于北京的工作,鲜有时间拍摄创作。当他们有机会暂时远离摄影中心的工作,接触原始生态的大自然,荣荣&映里终于在越后妻有回归自由纯粹的艺术家身份。无论是春夏茂盛浓郁的绿景,还是漫长冬日里那白皑皑凄美残酷的冰天雪地,都给他们带来无限灵感。借此契机,映里于2012年底带着他们的三个小孩一同搬到了日本生活,而荣荣开始了频繁往返于北京与东京的生活。

  自2012年年初“妻有物语”开始拍摄延续至今,荣荣&映里多次来到越后创作。他们感受了那里的四季,也常常带着他们的小孩一同前往并参与拍摄。2012年夏天,荣荣&映里把当地一家废弃小学校改造为展厅,将“妻有物语”的作品首次展出。2014年6月,荣荣&映里在东京的三潴画廊展出这个系列,被“The Culture Trip”评为东京今夏十大不可错过的艺术展览之一。终于,在2014年夏天,荣荣&映里带着他们的“妻有物语”来到三影堂,这也是“妻有物语”系列在中国的首展。

  常常有人问他们,“妻有物语”的作品是否完结。虽然两位艺术家原计划拍摄过四季之后便可完成,但每次回到妻有,大自然总是带给他们更多的惊喜,好像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或许这个故事就不断继续下去……

  5.自我关系--我们是乌托邦有机体展

  展览名称:自我关系--我们是乌托邦有机体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8/26

  展览地点:[海南]-中国海南省三亚市凤凰路155号红树林度假世界菩提酒店今日艺术汇展厅-(三亚今日艺术汇)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陈欣、董文静、冯推才、哈夫、韩富红、贺荆鑫、黄学斌、李燕、吉昆、林文、潘毅、庞博仁、唐浩多、王雪郡、文武、吴明儒、徐燕飞、许建明、孙鹏程、马杰、翁奋、蒋浩、黄河、李博、拆了旅行社

  参展艺术家来自北京、广州、海南等地的20位当代艺术家,包括海南籍居住和工作在外地的艺术家,生活和工作在海南的艺术家以及在海南接受艺术教育的艺术家,他们是海南当代艺术国际化发展的新力量。这是个长期的本土当代艺术国际化推动计划,将会在三亚、海口、及全国和国际进行展示。今年三亚展览后将在9月在海口新的艺术中心展出。

  此次展览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敬请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海南当代艺术新力量的推动与发展。

  6.起辰--2014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展览名称:起辰--2014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8/10

  展览地点:[上海]-嘉定区大治路18号-(嘉源海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嘉源海艺术中心(主办)、上海马陆葡萄文化艺术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参展艺术家:丁文卿、胡建波、梁敬达、汤柏华、王海龙、刘通、翟轩弘、张钊瀛、周杰、苑曾

  在后现代艺术的创作中,艺术语境的多元化,似乎也以一种常态出现,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和知识接受层面的不同,这种形势在中国尤为突出。多种元素相互融合到关注文化现象、社会生态变迁及自我意识下的救赎,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尽管很多方面都是极其本能的反应,却表现出丰富和活力的创造状态。正是这种状态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不管是在视觉方面还是在更为隐秘的内心深处,这是不能忽视的一种现象。

  不管是从个人的主观情感出发还是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作为主体创作者的话语似乎延续着对当下文化、精神救赎的探寻轨迹,这种发问的方式是青年人在对自我认知和生存状态的反省。对艺术而言,这是很可贵的一种探索。当经历这种嬗变式的过程后,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最为直接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丁文卿、胡建波、梁敬达、汤柏华、刘通、王海龙、翟轩弘、张钊瀛、周杰、苑曾这十位艺术家的不同表现,感受到艺术家心灵的真诚,他们从艺术语言的探索过程所获得的喜悦,到现场、材料、艺术创作手法的多样性方面演绎着他们关注人性本体在社会中的存在状态;艺术家没有脱离生活的现场,而是将自己的审视与感性敏锐的链接在一起,通过艺术表现出包容和自由的一面。

  青年时代是人生中最好的阶段,这十位艺术家正处于这个创作的丰富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艺术探索的道路,是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新发起的一项青年艺术家计划,为优秀青年艺术家提供扶持与帮助;这次参加“起辰——2014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的十位艺术家是在 “新星星艺术节”、“青年艺术100”等大奖赛和展览中脱颖而出的艺术才俊,他们也已获得过各种艺术嘉奖并得到业界专家认可和观众认知的青年艺术家。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推出的青年艺术家计划也将是一项长期的项目,在这个平台上将来会进一步推荐和发掘更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艺术家的成长就像人生的过程一样,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最终结果,但开始启航就会有它的意义,这将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展览。

  古冰

  2014年7月9日

  7.林科个展

  展览名称:林科个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7/31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创意广场东侧20库 -(杨画廊(北京))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林科

  在网络世界里我们总是自己的主角,我们导演着自我在里面穿梭,试图在里面寻找到有别于平常生活的奇遇。事实上,在他者看来,我们只是钉在座椅上的皮囊,座椅成为我们的王座,也成为我们类似于佛家莲花落般的宝座。当然,这是一种浪漫性的幻想,可能事实比这残酷地多,但在残酷当中我们仍能享受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乐趣。在这种自我封闭与自我探索的宇宙中,时间与空间都发生了扭曲,叙事与谎言同时成为了我们的座上宾。而林科的作品意图在这些微弱的缝隙里揭露出我们存在的实体命运。那些看似无聊的拖拽与复杂粘贴、放大缩小等习惯性语言当中,艺术家发现到了生命欲望的真实面貌,林科以一种戏虐而幽默的口吻叙述着自我存在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并不是以一种固定不变的形态存在,而是随着时间的流转而逐渐地在变换他的面貌,所以艺术家尽可能地利用时间所造成的压迫感来强调生命所承受的压迫。这里,三维世界的肉体坍塌为二元世界的符号,在这种坍塌当中,人是不知不觉地构成了一种对幻象和快感的依赖,而这种依赖也是人性所不能避免的东西。如此看来,林科的作品虽然看上去轻松幽默,骨子里却还是带着一种悲剧化的叙事情结的。这种叙事情结映照在今天逐渐呈蜂窝状封闭的都市结构里面是特别具有诗意的,当人类越离了自然,远离了对肉身经验的探寻,在这种二手经验泛滥的世界里面,我们又寻回到了久违的伊甸园,是这样吗?]

  8.心树--阎沙子安个展

  展览名称:心树--阎沙子安个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8/30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38号天安中心102室 -(龙门雅集)

  主办单位:龙门雅集(主办)

  参展艺术家:阎沙子安

  9.Memory记忆--中国当代艺术联展

  展览名称:Memory记忆--中国当代艺术联展

  展览时间:2014/07/25~2014/08/06

  展览地点:[国外]-新加坡乌节路Ion购物中心4层Ion Art Space-(杨国际艺术中心新加坡)

  主办单位:杨国际艺术中心新加坡(主办)

  参展艺术家:吕岩军、沈敬东、赵利民

  10.本墨志--青年新水墨推介展(第一回)

  展览名称:本墨志--青年新水墨推介展(第一回)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8/31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6号楼101 -(玉衡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玉衡艺术中心(主办)

  参展艺术家:程保忠、黄岑、李娜、刘辉、鹿野骋、单鼎凯、宋忠山、杨士奎、张富军、赵方方

  玉衡艺术中心将在2014年7月26日推出“本墨志——青年新水墨推介展(第一回)”。策展人孙磊以“本墨志”为主题,展开对青年新水墨实践状态的探讨。展览邀请了共十位青年艺术家,包含程保忠、黄岑、李娜、刘辉、鹿野骋、单鼎凯、宋忠山、杨士奎、张富军、赵方方,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向度上做出了自己对新水墨的表达尝试。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新水墨概念强调了“新”的生成方式、态度、语言结构等,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水墨”的本体质地。新,意味着在当代语境下,如何从水墨的角度建构一种与当代文化进程相关的自我意识、开放理念、社会认知的具有创研性的当下艺术形态。水墨,本质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艺术方式,更是一种文化方式和精神方式。因此,在关于“新水墨”实践中,对于“新”的具体展开与拓展和对本质的唤醒与重建越来越有强烈的迫切性。

  在策展人孙磊看来,“本墨就是对水墨本质的直观要求,建立一种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思维意识与立场态度,用多重变化的视觉认识来拓展原有过于程序化的水墨视觉程式,让语言的张力渗透到水墨精神的细枝末节,以激发新的欲求和唤醒旧的活力”。本墨志是一个关于青年水墨艺术家自我生成的机制,它需要新的“本”与“墨”,历史的“本”是不断进化的,今天的新即是明日的“本”,因此,“本”的新与“墨”的根构建出一个相对具有现代性自我反驳自我建构的机制,这个机制也当然属于新一代水墨艺术家。对此次展览的十位艺术家而言,新

  水墨是一种新传统,新水墨是一种新态度,新水墨是一种新视角,新水墨是一种新方法,新水墨是一种新精神。程宝忠、杨士奎的风景画重建了我们对自然主义绘画的精神性介入,他们努力尝试用写实反写实的方法,试图再次恢复某种精神的驱动力,他们的风景中有一种无人的冷冽,他们刻意审视的一切都有一种事实的绝对性;张富军、宋忠山、黄岑建构着各自的情景之谜:张富军营造的各种关系沉重,富有哑寂般的疼痛感,黄岑温和的水墨语言使她对事物的审视有着难以名状的亲切感,直接将秘密置于生活的最近处,宋忠山的空间意味与意象符号尤为迷人;李娜、鹿野骋、单鼎凯三人在审物观上有其内在的一致性,他们从对昆虫动物的审视中获得了一种人性的危机感,而决绝的审视实际上是新水墨语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式。李娜语法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景物置放式的逻辑,其工笔语言的能力将这种逻辑强制性地引入悖论的现场;鹿野骋更进一步的将视觉焦距调至到几乎夸张的地步,微距中被放大的生命有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单鼎凯用充满解构意味的扭曲琐碎的笔墨来建构一个坚实的形体,然后再用审视意象的眼光直视这种存在的形态,造成一种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反观意味;赵方方与刘辉的花鸟画对应来看,实际上有一种相互自证的需求,既是一种现代形式与传统模式的对应,也是当代精神与血脉情节的对应,他们走向了各自的极致性:刘辉守诚洁净,功力深厚,造境明晰,色彩鲜亮;赵方方造型独特,语言新颖,带有观念介入的痕迹,具有强烈的当代意味,这实际上是一种新水墨思考辩证的结构性结果。

  作为致力于当代水墨推广与发展的平台,此次通过“本墨志”将新水墨这样的话题推介成一个展览机制,玉衡艺术中心呈现了对当代意识表达在水墨领域中的信心,希望能为更新一代水墨艺术家的实践有所帮助,展览同期主办方还将举办相关的艺术对谈活动,为观众提供更多理解当代水墨的可能性。

  11.魔幻时刻--颜鹏峻摄影个展

  展览名称:魔幻时刻--颜鹏峻摄影个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8/24

  展览地点:[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双城街19巷21号8楼-(八楼当代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八楼当代艺术空间

  参展艺术家:颜鹏峻

  文 / 颜鹏峻

  现实中,狂妄地找寻虚实交替的美好时刻,一切都是自以为是的理所当然,真实中的违和、不合逻辑的狂想、混屯之际却在虚实界点找到一丝的清醒,真实变得有些嫌恶,我擅自抽离了自体,在属于我的魔幻时刻游移,这是我,更是我。

  办公室里有一个容量不小的鱼缸,旁边转角的饮水机是我每日工作空闲的地方,有时倒茶时顺便看看鱼缸里的生态,鱼缸虽大却没有任何的人造装饰,见不到假凉亭、也看不见假山、若用鱼的视点、他终其一生都仅能在这透明的鱼缸里回游,他可以看到鱼缸外的美,却无法跃出到外界囚困,一生中就是要与四周的强化玻璃为伍,残忍的养鱼方式。而我就像这些鱼缸里的鱼,我也幻想着飞翔,想悠游于光点,甚至从火苗里孕育而出,总之我无法也不想顺着自然法则,即便是我认知的逻辑不再存在,但鱼就是我、我创造我的魔幻时刻。

  颜鹏峻

  2008 台湾工银堤顶风华摄影,优选奖

  2010 台北国际摄影大赛入选奖

  2012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Awards,美国国际摄影比赛,五项荣誉入选

  2013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Awards,美国国际摄影比赛,Non-Professional-Fine Art第二名,六项荣誉入选

  2013 台北国际摄影节e世代新锐,入围

  2014 高雄奖,入围奖、观察员奖

  12.《翼》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第二季巡展

  展览名称:《翼》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第二季巡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8/24

  展览地点:[江苏]-常熟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雕塑学会(主办)、常熟美术馆(主办)、雅昌艺术网(主办)、南通中心美术馆(协办)

  参展艺术家:景晓雷、徐升、邓筱、付一、刘金龙

  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第二季的巡展终于要再次起航了。一个字的展览名字要有价值的延续,是件困难的事情。胡子开始变白的唐尧老师和头发已经变白的我,在手机上进行着头脑风暴。回望这几年,从在中国雕塑学会年会间隙,潘松老师提出再次推动雕塑沙龙的工作,到“构”、“质”、“身”、“灵”、“戏”、“浓”、 “启”以及第二季的 “呈”、“朴”、“写”、“形”、“爻”一系列的群展与个展,四年来我们与“青推计划”中的年轻艺术家一起日渐成长,他们的作品获奖、被关注、被收藏,颇为可喜。同时“青推计划”本身也备受关注,成为中国雕塑学会拿到2012年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大奖的重要理由。这个以精神为起点的项目,既然已然开启,就不仅仅是“助跑”,而应该真的飞起来。因此,唐尧老师在“风暴”的最后写出了如此浪漫而激动人心的句子:“庄子有鲲鹏之翼,或者是扇动飓风的蝴蝶翅膀, ‘启’是打开,‘翼’是飞起来,飞远去,甚好!”

  有趣的是,这个名字在中国雕塑学会沙龙的微信群中一经公布,就有了发散式的解读“‘翼’难道要飞吗?”,“目测是‘小心翼翼’的意思”(此解读源于何岩青先生关于展览包装要求C:作品犹如自己的孩子,包裹精致,包装结实,安全运抵,按时开展!)最经典的解读还是源于此次巡展的统筹何岩青:让作品飞一会儿!有人评价是: “这个解说靠谱!” 。这就是“青推计划”的伙伴们,他们有个性的理念表达方式,无论是展翅高飞抑或是如履薄冰,我在此也不想用更多的套话来武装这一展览,反正她会很生动、很诱人!

  还有,必须说的!要特别感谢中国雕塑学会的领导曾成钢老师、孙振华老师、殷双喜老师给予我们的信任与帮助,感谢南通中心美术馆馆长陈晓炜女士、常熟美术馆馆长吴文雄先生以及雅昌艺术网的诸位同仁,由于你们的倾心支持,“青推计划”才有可能“飞得更高”!

  所以,最后从网上拷贝了汪峰的歌词,仅当“翼”之歌,希望展览和艺术家们上头条!

  飞得更高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

  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现实就像一把枷锁

  把我捆住无法挣脱

  这谜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飞得更高

  一直在飞一直在找

  可我发现无法找到

  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

  要先剪碎这有过的往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吴洪亮

  2014年7月8日于望京

  13.广场·张大力个展

  展览名称:广场·张大力个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7/31

  展览地点:[四川]-成都高新区芳沁街87号附3-4号 -(k空间)

  主办单位:k空间(主办)

  参展艺术家:张大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大力就以街头涂鸦的作品“对话”而闻名——作为中国第一位涂鸦艺术家,他对于“公共性”的理解,从来就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张力。

  尽管他的作品,多次被MOMA等国内外知名博物、以及诸如“迪奥”这样的时尚奢侈品牌所青睐,但张大力从未在他的作品中,放弃对公众、公共空间和公共话语的思考和批判。

  2014年7月26日,成都K空间将带来批评家俞可策划的“广场-张大力个展”。

  本次展览是张大力从2010年至今,对“现实主义”这个关键词理解的再次更新,在对中国现实进行了极致的反思和批判之后,艺术家开始了对内心世界的挖掘。他以一种社会学的角度,涉及到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尖锐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广场”正是用互动的方式与展览的观看者就这一命题展开讨论。

  透过《广场》这个重新设计的虚拟现场,张大力的目的是将艺术当作社会的催化剂,并希望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变革。而这个公共性的话题,也正好对应了张大力就中国现实主义艺术所进行的长期研究,也是他对今天意识形态所做出的迅速反映。

  如策展人俞可所言:“现实主义”——这个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反复出现的单词,对每个中国人而言并不十分陌生,从十九世纪法国的库尔贝、杜米埃,俄罗斯的巡回画派到意大利的社会现实主义,以及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伤痕艺术、魔幻现实主义、玩世现实主义和今天张大力所代表的极端现实主义。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线性的文化逻辑,它也再次证明了艺术与社会之间必须存在的联系,也反映出当代艺术在文化改良过程中持有的真实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文化陷入一种悲观世界的认识论中——消解文化、追求享乐、描述失败,艺术使我们感受到人类不完善的一面。张大力正是对这一文化现象表示出怀疑,并以积极的视角对这一现象做出另一种诠释。

  此外,艺术家还有意将本次的展览放置于大洋彼岸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成都与纽约,以一种比较的方式来重新评估当代艺术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强调出每个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人们,应该遵循共同价值观,并希望通过当代艺术中的自由观念来摒弃“权力”这个无所不在的幽灵。

  14.让艺术重新在场--沈阳天地当代艺术展

  展览名称:让艺术重新在场--沈阳天地当代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4/07/25~2014/09/25

  展览地点:[辽宁]-沈阳天地位于皇姑区北陵大街17号(省公安厅东侧)-(沈阳天地)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王易罡、霍波洋、殷小烽、鲍海宁、李纲、常徐功、马军、李孝萱、朱尚熹、李占洋、唐勇、梁明玉、孙国娟、熊宇、高瑀、刘佳、郝巍、熊莉钧、杨纳、惠欣、廖文超、张翔、程涛、谢阔

  《拆掉那堵墙——沈阳天地当代艺术现场展》是当代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构,也是当代艺术对市民生活场所的介入。

  当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无论是生态的或环境的、社会的或文化的、现实的或精神的——都集结于城市。问题意识是当代艺术观念化的核心。问题的揭示使艺术以否定性的方式重启生活,成为对精神向往的自由召唤。在艺术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问题的直面者,从而也会成为问题的反省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并非游离于问题之外而是属于种种问题的组成部分。

  当代艺术与城市生活休戚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艺术乃是对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和城市心态的美学提炼。然而,大多数市民与当代艺术的距离和隔膜,往往因为博物馆系统的体制化而加剧,如此状况于中国尤甚。因此,如何将当代艺术创作重新植入城市空间,重新介入市民生活之中,便成为当代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城市空间不仅是生产艺术的空间,市民也不仅是收藏艺术的人群,城市空间应该成为艺术的生产空间,市民应该成为艺术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意味着不是简单地把当代艺术作品摆放到城市商业空间和其他空间中去,而是要根据城市生活空间的不同环境和不同场域,在创作倾向和场所要求的关系中去进行重组和再创,使艺术作品和城市空间交融互动,刷新并改变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使当代艺术在日常化城市生活中产生出新的意义。

  问题意识的在场性和创作意识的在地性是合二为一的。当展示场地本身就是商业——生活现场的时候,不仅需要艺术家根据环境形态、氛围等等,调整自己惯常的创作思路,让作品适应新的创作条件,而且需要艺术家改变居高临下的精英化艺术倾向,从一个普通人、一个市民的角度重新进入艺术现场。以当代艺术介入性重获艺术作品的在场性,即让普通市民存在于商业——生活场景的同时存在于美学——精神场景之中,两者并存且相互促成。

  沈阳天地当代艺术现场展就是来自全国20多位艺术家的一次尝试,拆掉博物馆艺术体制权力话语及既得利益那堵墙,使当代艺术进入到真实的城市空间,于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之中,令人不无意外却又合乎情理的重新在场,其对于艺术创作本身和对市民审美意识的双重改变,正是当代艺术充满活力的表达,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充满挑战性的具体体现。

  在沈阳天地当代艺术现场展中,没有策展人和市民、艺术家和观众的根本区别。在这里,德国艺术家博伊斯的名言是有效的:

  “人人都是艺术家”,而艺术正是雕塑社会的“社会雕塑”。

  15.悦·色--刘庆和个人新作展

  展览名称:悦·色--刘庆和个人新作展

  展览时间:2014/07/26~2014/08/02

  展览地点:[山东]-山东日照济南路156号锦绣前程沿街 -(天大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主办)

  参展艺术家:刘庆和

  刘庆和,1961年生于天津1983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后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现为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系主任。

  16.为爱犬而设计的建筑展

  展览名称:为爱犬而设计的建筑展

  展览时间:2014/07/21~2014/09/20

  展览地点:[四川]-知·美术馆-(知·美术馆)

  主办单位:知·美术馆(主办)

  参展艺术家:内藤广、康士坦丁·葛切齐、MVRDV、RUR建筑设计公司、Torafu、坂茂、妹岛和世、藤本壮介、隈研吾、伊东丰雄、原研哉

  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于2011年发起策划,邀请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原研哉设计事务所(hara design)、内藤广、康士坦丁·葛切齐、MVRDV、RUR建筑设计公司、Torafu、坂茂、妹岛和世、藤本壮介、隈研吾、伊东丰雄及原研哉本人共13位明星建筑师、产品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根据不同品种的狗狗为其设计居所的项目“为爱犬而设计的建筑”展(Architecture for Dogs)即将于7月21日-9月20日来到中国,成为地处西部的成都新津知·美术馆开馆展。

  尽管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为爱犬而设计的建筑”展吸引了大量犬迷的关注,但是原研哉表示,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动物”的建筑,它不是为了建造一个狗的房子或者狗舍。“狗”代表的是一种广义的平台,“因为我们大家都对狗非常熟悉,而且很多人都喜欢狗。”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环境是根据狗的尺寸而形成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所以这一创意项目意在为宠物狗建造一个新家的同时,“我们可以借由重新观察狗而重新观察自身及周边环境。”

  为爱犬设计建筑的想法在原研哉脑子里曾经“萦绕十余年”,后来得到一家美国投资公司的支持,得以成型。这一项目最早是在2012年12月迈阿密的艺术巴塞尔周期间进行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展示,之后在2013年的年中(6月21日-9月1日)移师洛杉矶的长滩美术馆。2013年9月,原研哉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第一次向中国听众当面介绍了这一有趣而又特别的项目,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展览即已落户中国,这是它继美国迈阿密,洛杉矶,东京(2013.10.25-12.21)之后的全球第四站,显示出目前国内艺术、建筑、设计界与国际业界潮流几近“零时差”的态势。

  引人注目的是,“为爱犬而设计的建筑”展将成为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总建筑面积约2500平米的知·美术馆开馆展。据悉,这也是目前隈研吾在中国所设计的唯一的美术馆建筑,这一地处成都新津县千年老君山下的四层建筑的外立面是由用特殊材料的绳线串联悬挂,从而“漂浮”在空中的瓦片构成,这些瓦片用当地材料和传统工法制作,表达对地方文脉的尊崇,并强调自然和平衡。这栋仿佛能透气会呼吸的建筑,低调地与周围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最妙的是,从二楼开始即可享受到窗外美不胜收的老君山景观。美术馆VI主形象,则由原研哉担任董事长的日本设计中心设计,主要是将外立面的瓦片加以变形设计而成。

  17.创意图像-2014香港·深圳创意艺术双周--当代优秀海报作品展

  展览名称:创意图像-2014香港·深圳创意艺术双周--当代优秀海报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07/23~2014/07/30

  展览地点:[香港]-香港文化中心展览馆-(香港文化中心展览馆)

  主办单位:关山月美术馆(主办)

  参展艺术家:董毅、蒋华、余秉楠、韩湛宁、潘沁、陈粤阳、张达利、何见平、赵健、黄扬、陈飞波、广煜、王敏、杨志麟、王粤飞、陈绍华、沈浩鹏、韩绪、韩家英、杭海、吕敬人、陈平波、毕学锋、黑一烊、吴中昊、刘永清、刘小康、李永铨、靳埭强、陈超宏

  这次展览以中国现代设计与国际接轨最紧密的平面设计领域为主体,挑选关山月美术馆馆藏精品海报设计作品30馀件,这些作品可以呈现出内地和香港在平面海报设计发展的水准与特色。观众更可以感受图案、文字、印刷、纸张等带给我们的设计美感。展览包括内地艺术家董毅、蒋华、沈浩鹏和香港艺术家靳埭强、李永铨、刘小康等作品。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