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得 - 碟·时间 - 桌--刘建文个人展
展览时间:2014/05/15~2014/06/01
展览地点:[香港]-香港铜锣湾加宁街6号地下-(Michael Lau pop-up gallery)
主办单位:Michael Lau pop-up gallery
参展艺术家:刘建文
“于时间里,你应记着甚么? ”
当代时尚人偶教父---Michael Lau刘建文,这次宣告回归原点,以平面画作的创意根源,再配合其立体雕塑技巧,透过他独特之艺术手法去演绎不同谚语。配以”记得 - 碟 ? 时间 - 桌”为题之不同作品,旨在启发我们于倒数的生命中去反思一些他认为值得大家记住的价值。 自言对图像比起对文字敏锐得多的他,有感坊间不同谚语,一时令他好像从一句句子却领悟到如一本书籍的学问,更多时候是能让他体会到几许前人智者从不知多少经验才能累积沉淀下来的智慧。这些谚语,或触动他的心灵、或启发他的气概、或因觉得自己已实现到那境界而感欣喜、或因觉得自己还差远矣而感沮丧。
从过去44年的生活历练当中,Michael感觉现今世人纵横于实体世界与虚拟国度两者之间,很容易失去精神集中力。学习与认识到的新鲜事物,在每天不停增加的同时,脑海里能够忆记得起的事,却愈来愈少。“我们现在像是知道得多了,但记得的反而少了。” 这句话, 深深启发了Michael之余,同时亦是今次展览的原动力。
是次,Michael会以象征着他年纪的44件作品,其中包括标示为用作记录笔触的「碟子」平面创作,同时,亦会以各项立体创作化成等同平台意念的「桌面」,将他从时间及记忆中所解读出来的一些想法,公开与群众分享。并期待透过全新展览,带动我们从一分一秒不断流走的生活时光中,让我们为可能曾有过想法却未有付诸行动的一些愿境作出反思。
刘建文
1970年香港出生 ,1993年于香港艺术中心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但更为人所熟悉的作品为1999年举办的“Gardener”原创人偶展,亦为往后的“Gardener”世界巡回展览掀起序幕。
于90年代末开始,Michael陆续以不同素材及比例模式,以崭新的艺术人偶平台进行广泛创作,大举颠覆了整个原创玩具工业。当中,尤其以造型变化多端的搪胶素材(Vinyl)创制人偶备受认同,更获2008年1月号《福布斯》杂志一篇“20 Trends Sweeping the Globe”的内容中,确认他属当代Vinyl toys原创玩具发展项目的领导者地位。
Michael多年以来作品不单涉及艺术与商业领域,其创意观更包揽着他从玩具丶时装丶运动丶音乐丶街头及流行文化等不同范畴揣摩之语言。当中,最受瞩目而最与公众成功接轨的桥梁,必定是各项兼具艺术价值及观赏趣味的玩具人偶创作。当中代表作品包括Gardener系列丶Crazysmiles搪胶系列丶S.F.C.C.丶Mr. Shoe系列以及多项与世界著名品牌如Nike丶Sony丶Diesel丶Casio丶X-Large等共同合作的联乘作品。
Michael于人物创造之洞悉力配以其独特之绘画及立体雕塑技巧,使其作品灌注着他创意的热情,亦因此令其支持者多年来对他追随不舍。
2.循踪喻怀--洪凌个展
展览时间:2014/05/15~2014/05/22
展览地点:[香港]-香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1期7楼-(保利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保利香港」)、索卡艺术中心
参展艺术家:洪凌
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保利香港」)联同索卡艺术中心,在香港保利艺术空间隆重举行「循踪喻怀-洪凌个展」,这次展览由夏可君博士策展,囊括了14幅著名艺术家洪凌先生的油画及水墨作品,全面呈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山水精神。
洪凌生活在黄山已经有20年,从他的作品上,看到了他丰富的内心与山水的天机之间的契合。「先立其大者,洪凌自觉地让山水画的“精神”进入风景画。他的作品一方面画面看起来如此像传统的设色山水画,但比传统更为丰富,画面上的古绿,灰绿与黛绿,借助油画的色彩,与自然景色有所感应后,被洪凌自己塑造出一种新的诗意;另一方面,又丰富了西方的油画色彩,看起来更为自然,在色彩中融入了时间感,更为富有情韵。
洪凌所绘的山水画,一直有着自然物象的余留,保留了中国艺术“似与不似之间”的那种似像,不断在色彩上丰富,以微妙色差带来呼吸性的美感,有时候也以大片的气感模糊,以及滴洒的“浑点”来营造总体的气氛,尤其当大片的雪花复盖画面时,整个作品被一种内在凝冽的大气所笼罩,森然而庄严。
洪凌喜欢雪景图,从初雪到瑞雪,从凝寒到雪痕,从穹雪到雪霁,从高雪到残雪,洪凌似乎把整个传统山水画的所有雪景图都重新以自己的风格复活了。这次展览的《银波》,雪景图上弥漫着清寒的氛围,拥有一种冰清玉洁的气质,表达着洪凌自己的感受。
保利香港执行董事张益修先生表示:「保利艺术空间自2012年成立至今,致力为公众呈现各种不同的展览及艺文活动。这次我们非常荣幸能和索卡艺术中心合作,带来中国艺术家洪凌的优秀作品。随着保利香港团队日益壮大,我们将继续与世界各地的画廊及艺术团体合作,将保利艺术空间打造成一个亚洲艺术平台。
3.图式与超越--杨尧油画全国巡回顺德展
展览时间:2014/05/17~2014/06/02
展览地点:[广东]-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东堤路7号(广东德胜创意园)-(德胜美术馆)
主办单位:德胜美术馆、东涞艺术中心(主办)、洲际文化、品尚艺术杂志、杏坛书画院(协办)
参展艺术家:杨尧
杨尧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胡一川研究室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油画学会副主席,全国油画大展艺术评委,2006年入编中央电视台专题片《中国油画人物志》。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杨尧抗战遗址风景油画展”。我们通常说美术作品除了以美学形式感染人之外,更以它的主题、内涵和意境引发人的心灵共鸣。从杨尧教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属于写实性与象征性的叠印,其面貌是明朗、大方、雄强的,但是画面描绘的笔调是轻松、写意的,甚至是率性的,透露出很多感性的、让人咀嚼的细节,透露出诗意的内涵,充满了象征性、情感性、诗意性!杨尧有一段话很值得思考和讨论,他说:通过这些创作,对艺术的“源”和“流”的问题有了更新更深的体悟,“老是在源里面打圈圈就会越搞越空,老是在流里面打圈圈就会提不高,”这样的话是画家朴素的语言!要解决“空”的问题,必须要亲临实地,要现场感受,要有形象依据;要解决“高”的问题,也就是水平的问题,就需要超越、突破和创新,杨尧在实践过程当中很好的把握了这种辩证。看杨尧的画,视觉上的风景马上进入心灵当中的意识。这种处理方式符合当代观众欣赏当代油画的创作。”
4.重读--马晓腾个展
展览时间:2014/05/17~2014/05/27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参展艺术家:马晓腾
艺术家通过探寻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和可能性,呈现出自己的艺术判断和价值立场,来回应纷繁杂芜的各种语境。马晓腾196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并任教于第二画室。从当年毕业作品《鲁迅之死》对历史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到后来一批带有语言摹仿印迹的人物绘画对表现主义心理结构的呈现,他都在诚恳的追问,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如何将艺术这个意识容器中培育的多种精神情境,用来检讨不断加速的物质化生活。对历史文化题材的释读,对表现语言方式的探索,帮助他逐渐明晰和确定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诉求——在当下这个地域意识和文化自主性日益淡薄的时代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绘画表达路径。
2007年伊始,他开始了一系列关于“记忆重读”的创作。作品并没有聚焦于群众性、集体性的生活模式的扑捉,也没有刻意侧重于政治现实的叙述;而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北京城市景观作为叙事载体,通过记忆、图像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将他在这个历史阶段里经历到的困惑、压力、焦虑甚至伤害记忆,用他所处的时代提供给他的资源和方法,以绘画的方式来做一种本土的视觉研究。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他吸收了传统界画和新年画的语言特质,以接近民间的色彩审美系统,通过平涂的方式,弱化了结构的表现,有些类似于绘画中国风的探索和研究。
其实从中国社会的视觉文化逻辑中选择什么经验做艺术,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妨说,马晓腾以“重读”为名,站在个体之存在的层面上对记忆与历史展开思考,从视觉观看和表达的维度聚焦了性别与权力、个体身份与社会认同、历史的再修饰等等话题;通过诉诸于个人视觉与观念变迁所建构起来的微观视角和叙事结构,制造出一幕幕发生在特定空间中的心理叙事,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纽带断裂和接续问题的关注。
文/汤宇
5.吕中元--油画精品展
展览时间:2014/05/17~2014/05/25
展览地点:[山东]- -(远景玉城一号楼 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大学校友书画研究院、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参展艺术家:吕中元
吕中元先生的大山大水油画禅境是运用西方的油画语言,把绘画中形式构成原理和色彩张力融入东方绘画的泼墨技法及空间表现,打破油画传统藩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感染受众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受众超越了物质的表象进入一个心灵的深度空间。
吕中元先生佛缘深厚,心境包容,真纯至善,颇得天人合一的禅宗意境。《大山·大水》是吕中元先生中国画笔墨气韵与西洋油画曼妙洒脱结合的完美力作。其作品时而气势磅礴、咄咄逼人,时而透明清澈、心旷神怡,时而深远浩渺、无我神游,时而光澈云开、醒悟生智,使观者不知梦里人间。
吕中元先生师承吴冠中、张仃、庞薰琹等大师,1987年就读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师从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和东山魁夷先生,在探索油画中国风的同时又进行了新的研究,将油画的材料和装饰性作为新的视觉语言,也将禅宗理念的精神和意境尝试融入他的油画之中。
“中元:你正起帆于艺海舟群中,举步于马拉松竞走中,前途浩渺,青山遥遥在望”。——吴冠中
“从沉静的塑造到意象式的表现,从概括的造型到展开的抽象形式,吕中元的油画创作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但他的艺术最可贵的特征不在于丰富的形式,而在于不断积淀的专注而单纯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真实使他的艺术富有纯正的品质。由此可以让人相信,艺术追求的无边无岸不会削弱他的表现力度,反之,会引导他朝向精神的深度空间”。——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走进海归油画大家、中央美术学院吕中元先生的油画世界,面对他的《大山·大水》系列,顿觉眼前一片澄明,一种纯净至善的视觉清流浸满周身,从自然界山山水水的视觉感悟油然升华为一种禅宗意境……
“绘画价值在于视觉的感官给思想的启迪。吕中元先生梦幻水域的描绘,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他是在进行一种无岸的思想追寻和探索。还是让我们深深的呼吸塞纳河上的清风,乘着威尼斯思绪飞扬的刚朵拉,穿行和荡漾在用水彩所表现出的圣洁水域和晨曦雨雾的梦幻意境之中。——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诸迪
禅宗把对山水的认识,分为三重境界。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吕中元先生的大山大水给予我们的好像是把这三重境界串在一起,很难分出到底归属哪一种境界。而给观者直观明了的就像是慰籍我们精神的黄钟大吕,震撼我们心灵的圣洁净土。
6.镜花的隐喻--裴安妮个展
展览时间:2014/05/17~2014/05/31
展览地点:[江苏]-江宁区玉树路万裕龙庭别墅区12-103空间-(FFA当代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裴安妮
裴安妮,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现作为加拿大艺术家联合会一员居于南京。12岁时,完成她人生中的第一副作品。自此,开始了绘画之路。一直以来,她是一个自主艺术家。1990年,她的第一个个展在加拿大的贾斯珀市展出并取得了成功,使她更坚定了绘画之路。除此之外, 她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以及3个儿子都很支持她的绘画事业,虽然一家在很多城市生活过,但是每换一个地方,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有新的朋友以及新的环境。 在她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丰富的颜色,音乐,运动影响着她,形成了她独具魅力的绘画风格。安妮的当代艺术作品能把你带进一个充满生气的,异想天开的世界。她说,“我捕捉到画布上的,是跳动在我的孩子眼里充满神奇的花、微风以及光。”
近期个展:
镜花的隐喻 2014年5月17日-5月31日– FFA 当代艺术中心,南京
展览记录:
2013 南京国际学校中心展览区 / 南京 / 联展
2011-2012 莫里斯美术馆 / 维多利亚,加拿大 / 联展
2012 费尔菲尔德艺术家工作室参观展 / 维多利亚,加拿大
2009-2012 莫斯街集体涂画 / 维多利亚,加拿大 / 研讨会展
2011 联盟画廊 / 温哥华,加拿大 / 联展
2010-2011 西区画廊 / 维多利亚,加拿大 / 联展
2010 艾米丽卡尔皇后 / 维多利亚, 加拿大 / 联展
2010-2011 在橡树湾存的画廊 / 维多利亚, 加拿大 / 联展
2009-2011 帝后酒店 / 维多利亚, 加拿大 / 个展
2009 五号画廊 / 维多利亚, 加拿大 / 联展
2008 第25届国际大赛晚会 / 画家与雕塑家的圈子, “前沿形象”荣获银奖 / 魁北克省, 加拿大 / 联展
2008 锐意监狱 / 耶尔布鲁阿格, 法国 / CAPSQ 第29届国际联展
2006-2008 费尔蒙特女王伊丽莎白 / 蒙特利尔, 加拿大 / 个展
2008 平原颜色研讨会 / 亚伯拉罕平原 / 魁北克省,加拿大 / 研讨会展
2005-2008 圣西梅翁金心艺术宫 / 圣西梅翁(奥恩省),加拿大 / 研讨会展
2008 栈桥楼 / 沃德勒伊-多里翁, 加拿大 / 个展
2008 花卉的道路 / 拉瓦尔, 加拿大 / 研讨会展
2008 艺术与激情 / 圣朱莉, 加拿大 / 研讨会展
2007-2008 Cultiv艺术品画廊 / 奥卡,加拿大 / 联展
2005-2007 马赛克画廊 / 蒙克顿市希迪亚克, 加拿大 / 联展
2005-2007 艺术与思考 / 魁北克省里谢堡 / 研讨会展
2003-2006 博塞茹尔画廊 / 蒙克顿市,加拿大 / 个展
2006 麦坚时艺术画廊 / 蒙克顿市,加拿大 / 个展
2006 VIA TVA 电视节目 / 采访
2005-2006 圣约翰市美术馆 / 圣约翰市, 加拿大 / 个展
2006 字的颜色 / 卡拉凯特,加拿大 / 概念展
2006 字的颜色 / 蒙克顿市,加拿大 / 概念展
2006 字的颜色 / 希迪亚克,加拿大 / 概念展
2005 加拿大广播电台竞赛《为安妮》加拿大电台现场采访
2005 鹭湾画廊 / 希迪亚克,加拿大 / 联展
2005 蒙克顿画廊 / 蒙克顿市, 加拿大 / 个展
2005 蒙克顿画廊 / 蒙克顿市,加拿大 / 联展
2005 Passep艺术电视节目, 采访
2005 国会大厦画廊 / 蒙克顿市,加拿大 / 个展
1996-1997 贾思珀原画 / 贾斯珀,加拿大 / 联展
1996-1997 日出画廊 / 贾斯珀, 加拿大 / 联展
7.方力钧新作展
展览时间:2014/05/13~2014/05/06
展览地点:[国外]- -(Art&Public-CabinetP.H.)
主办单位:Art&Public-CabinetP.H.
参展艺术家:方力钧
由Art&Public-Cabinet P.H.主办的方力钧个展The New Body of Work by Mr. Fang Lijun 1963将于2014年5月13日下午7:00在瑞士日内瓦开幕。此次展出作品均为艺术家2013年起创作的陶瓷雕塑。这也是第一次在欧洲展出该类作品。展览将持续到2014年6月6日。
精力无比充沛的方力钧,虽然成名已久,依然满世界展出他不断推出的新作品。最近的这批展览,包括这次瑞士个展,和他在上世纪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的展览有很大的不同。
这次展览作品是方力钧2013年在景德镇所做的陶瓷雕塑。看上去这似乎是方力钧全新的试验,但实际上他是回到了他的老本行。我们都知道方力钧1980年到1983年期间在唐山的河北轻工业学校的陶瓷专业学习。
虽然陶瓷是老本行,让方力钧再次接触陶瓷却不是因为怀旧感。他在景德镇所用的工艺是他自己独创的,恰恰犯了陶瓷行业的大忌。在几千年的工匠技艺积累下来的景德镇瓷器制造过程中,晾干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如果湿的陶泥进炉去烧,最后的产品一定会变形。晾干的天数和进炉前的储存都有定规,随便更改不得。而在景德镇,方力钧的工艺流程是先将小块的聚丙烯方块抹上陶泥,上釉,堆成各种形状,然后直接进炉子去烧。这样烧制的结果当然就是形状大变。湿的陶泥在加热过程中膨胀,聚丙烯方块熔化,将所有的小方块粘合起来,而变成空心的陶瓷小块则开裂、变形,整个雕塑会在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区间缓慢地倒塌、变形、定形在某一个变化的瞬间。
我们之所以喜欢和需要陶瓷制品,是因为它们光滑的表面、完美无缺的形状、以及多种使用的可能。通过泥质、釉彩、炉温、工匠精雕细琢的工艺等一系列因素的均衡调节,陶瓷将一瞬间的完美永恒地凝固起来。在很多层面上,陶瓷本身就是一个时间的寓言。而方力钧则打破了这种完美,凝固起来的不是瞬间的完美,而是坍塌的过程。他的这些大大小小的陶瓷作品,有的像坍塌的城堡,有的像阴沉沉的棺材,有的是肉色的积压,有的是乳白色的滴漏,歪歪斜斜,却可以看出各种自然的力量在纠结、拉动,从而破坏掉完美。这不再是寓言,而是过程的直观的层层凝固,也就是方力钧所说的“零碎的经验串起来后的质感”
选自徐钢“方力钧:先锋与媚俗之间的质感”
8.艺术·当代江西--江西画店邀请展
展览时间:2014/05/17~2014/06/30
展览地点:[江西]-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榕门路367号-(江西画店)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白明 邓国源 方力钧 李津 李广明 雷子人 严智龙 周春芽
此次展览是栗宪庭先生挂帅,以民间资助的形式举办的学术性活动。强调高规格、小规模、重传播。其意义在于推动江西区域性文化发展,促进江西艺术向当代性转型,改变江西的艺术生态。此活动是由江西画店为推动方,南昌大学参与举办的集讲座、展览、考察、访谈多种方式同时进行的一次艺术家聚会。旨在最大可能的影响江西文化教育界向现代文明提升。
展览期间活动安排:
5月12日下午,信息发布会
5月17日下午3点开幕式
晚上19:30栗宪庭讲座《关于当代艺术》
地点:江西画店(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榕门路367号)
出席:特邀嘉宾
20:30,沙龙交流活动、艺术家笔会活动
地点:江西画店
出席:特邀嘉宾
6月30日展览结束
9.无限--毛栗子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05/17~2014/05/28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多伦路27号-(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毛栗子
由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中展德美(北京)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无限──毛栗子作品展”将于2014年5月17日下午四点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次画展集中展示了毛栗子先生近5年创作的约30余幅精品力作。
无限——黄笃
众所周知,毛栗子以照相写实绘画而着称。然而,近来,他表现出了另一绘画形式的雄心,即把自己熟谙的写实绘画放弃,转投半抽象和抽象的画。这或许就是他不断挑战个人创造性的无限吧。无论如何,他最终带给我们的是令人惊叹的半抽象和抽象之作,其鲜明的个性语言和独特风格,反映了他对自然与抽象、诗意与暗喻的美学思考及表现。
毛栗子在绘画方法论上表现得无拘无束,他作画尽量在偶然与自然、过程和结果相遇时保持其连贯性和完整性,并巧妙把握住了炳稀材料在画布上类似于墨色的那种深与浅、多与少、动与静的尺度,在理性与感性、松弛与张力、控制和自由之间建构的诗境般的画面,流露出一种含蓄之美、诗意之美、运动之美、自然之美。
在绘画的细微之处,毛栗子将线条之于整体看作是抽象绘画的本质。他从传统中国画和书法的美学中获得启示,将书法线条的解体和韵律融入抽象性中,其绘画的流动线条和随意泼洒之间处理得当,在省略与隐没、聚合与收敛、色晕与线条的拿捏中形成了出时现时隐,含蓄而韵律的形式,让人从中能感悟到一种自然而诗境的抽象意象。显然,毛栗子绘画的简洁性是其最显着的特征:画面形式以少胜多,表现出探之茫茫、索之渺渺的虚空感。有的画面处理的简洁、轻柔和优雅,有的画面则富有韵律的音乐感,有的画面则表现的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值得注意的是,毛栗子在创作中牢牢抓住了抽象绘画的不确定性,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蕴涵了偶然性、神秘性、自然性和不可预知性,他才会在“否定”形象中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并构成了抽象绘画的无限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他在绘画中发现了某种韵味和结构,即某种毫无雕琢的“静”。
“闲寂”的境界——是个人心灵安祥的隐入,是个人经验的感悟。显然,他感趣的是人对事物的体验,这种心灵体验是通过超越二元论达到的。而客观的物只是凭借,传达的是非物,而是个体的主观心灵。从这一角度出发,他在视觉哲理上传达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状态,而这种自我与宇宙紧密相联的有机整体就是毛栗子追求的抽象绘画的美学核心。
10.差异与反复--钟曦抽象艺术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4/05/16~2014/05/25
展览地点:[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6026号-(关山月美术馆)
主办单位:关山月美术馆(主办)、深圳大学美术馆(协办)
参展艺术家:钟曦
差异与反复——钟曦抽象艺术作品展
陈向兵
在《书写与差异》一书中,德里达运用解构的思想分析集中阐明了延异这一他自造的概念的内涵,它标志着一种各自差异的运动—迂回、间隔、代表、分裂、失衡、距离—的纯粹统一。所谓“延异”,即延缓的踪迹,它与代表着稳定的语言--思想对应关系的逻格斯中心主义针锋相对,代表着意义的不断消解。德里达认为,语言无法准确指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只能指涉与之相关的概念,不断由它与其他意义的差异而得到标志,从而使意义得到延缓。因此,意义永远是相互关联的,却不是可以自我完成的。
在我看来,钟曦的绘画更多的指向一种哲学思考,以他精心的艺术构建将抽象艺术引向了哲学的推演,他早就敏锐地看到抽象艺术的形而上的批判背后,存在着对于外在形式符号依赖性的指责与抽象艺术转向更本质的寄望。在这一点上,他与其他的抽象艺术家有着根本的差异。事实上,他从未放弃对于抽象绘画的某种本质的东西的思考,他认为如果抽象艺术缺少了一种直觉的基础,我们就会失去抽象的某种内质,就会滑向被遗弃的危险,那么,抽象的一切就会成为一个问题。而反反复复的差异性追逐与他要解构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形而上的形象阐述,语言的模糊性与未定向的明晰性实验,为其抽象世界的建构打开了一扇差异与反复之门。
具体来看,在钟曦的绘画中延异作为一种观念,包含着直觉性和间距化的双重意味,不仅将有关符号的任意性和差别化的意义上从根本上取消了直觉性的质疑,并通过差别异化的时间性痕迹的嬉戏,使得抽象性的指涉被“历史性”地构成为差异的编织物,表达了对意义构成的感性追求。他不断地去打破既有的规定性,不受任何限制,试图超越抽象语言的传统痕迹,并在超越中针对书写的封闭性结构,反复进行线与形的有限性游戏,一方面希翼彻底打破传统抽象语言的形式结构和意义结构,另一方面希望在差异的构成关系中扩大创作的自由维度——解构传统符号结构受传统形而上学束缚的本质特征和形式表现,寻找破坏和超越传统符号结构而达到实现符号无限差异化的途径;以类比化的符号形象结构,建构解读式的 “类符号”书写与言说。这些表面上各异的抽象图形在精神上却一致突出了差异化、异质性、多样性,突出了对同一性的形而上学思维的超越和拆解,在本质上与传统的抽象思维习惯相对抗。
一切感性显现物都包含了其内在的本质内容,这种内在的本质规定性一旦被思想意识到,这就是精神。钟曦认为,感性的显现只有通过差异化的反复才能在类符号的游戏中找到当下的根本性开启。因为,要想让抽象超越为一种实存,就必须让人意识到反复就是差异,差异就是反复,于是寻求抽象意义的行为就和寻求世界的内在结构的活动一样,和一种生存体验相关,与我们眼睛可见的或不可见的相关。也就是说,可感的现象是不实在的,而通过我们思想所把握到的东西才是稳定的、普遍的——可感知的世界才是本质的世界。
钟曦的抽象绘画,明显地向我们展示了对诗与思的话语存在——话语的多重隐喻与书写的反反复复,让感性生命活动自由地流淌,任性而为,这或许是最终所追求的生命境界。语言传达的瞬时性以一种物化的方式固定下来,在体验的知觉和内在体验的记忆中让符号的意义永不固定,在时间的延宕和空间的分延中形成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这种语言游戏并不只限于符号的领域,也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差异化的转换形成不同向度的流动或静止——线与线的每个交织与构造、反复标记的边缘与节点都无限延伸,在自我的延宕与分延中不断自我生成。空白与间隔、覆盖与保留、边缘与踪迹等等都可以是双重的表示与书写。事实上,这样的绘画作品如按照传统的解读模式去解读是难以做到的,但借用德里达的延异概念来解释就可以,这种非确定性的书写模式即多样性的相互交叉的模式。在反复和差异之中,是和多种语言游戏相关联的一种自我生成式的书写,凝固在书写中的各种可能性,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文化生命体。以书写的特定行为而产生的无限可能的差异性,不仅是空间上的也是时间上的延异,表达了某种欲望的张力——由内而外、重复替代、对调转换,形式被预设又被拆解,结构被固定又被解构,非确定性的知觉似乎总是被纳入到某种历史的意义之中,寻求意义的自我呈现又独立于语言之外。如果我们通过试图从某种传统的角度去思考其作品中对符号的意指是难以理解的。
钟曦所要寻求的抽象本质是一种想象中的流动,即在语言空间的变化中摆脱结构主义的限制,延异和撒播混沌不清、偶然又必然、同一又差异的世界感观,呈现彼此的差别与自身的存在。他的抽象书写是一种创发和变异的书写,迥异于传统和当代抽象创作的各种进路 ,即有一种散漫无序的感觉,却又是一种思想困难的书写。他的书写的方式是在幻象的变异中从“物—象”,到“形—象”、再到“语—象”、直至“幻—象”的延异。“幻—象”是可见之中的不可见,交错重叠在万象之中。用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的“显隐”理论来看,即幻象具有显现的维度和隐性的维度的两重性,幻像与幻象的交错和重叠不能理解为表象化的对峙。在笔者看来,钟曦的幻像世界总是在消解和转化,只有通过幻像的变异踪迹体味幻像。钟曦不断以“反复的迹线”进入幻象书写的追寻。经过书写的变异,转化为变异的书写——变异的书写是不被书写的书写——随时涂抹、逆转着书写的对象,但同时又尽可能地紧贴着所呈现的历史和文化、踪迹和结构的限性,以及对自我立场的消解。书写的这种游离状态也表现为从一个“幻像”到另一个“幻像”的链接,如同人生的反复书写,回应中止的命运,构成自我的境界的生命共通体。这是一种真实的状态,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这种主观的感觉因反世俗的内心执着而显得宝贵——一次次反复的涂抹,不仅消解了经典的意义;甚至消解了涂抹的彻底性,只剩下涂抹本身——消除了个体生命书写中的变异,或者说,变异的书写是形成生命个体书写——不可能书写的书写,并以此质疑变异中的异质性。正如德里达在《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导引》一书中所说“只有在不懈地自我延异中才能成为当下”。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说,钟曦的抽象世界已然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域,并提供了一个可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视界与平台。
历路:语言的转向。钟曦从《失落的羽毛》到《远方》再到《夏季的风》《远古与未来:落差系列》,从《净地》到最近的一系列作品,语言不断发生转变,追求越来越纯粹化的个性语言,在反复和差异化的多种语言游戏中,以一种自我生成式的书写方式,书写各种可能性的抽象表达,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文化生命体。
延异:一种哲学的思考。德里达的延异这一概念,标志着一种各自差异的运动—迂回、间隔、代表、分裂、失衡、距离—的纯粹统一。代表着意义的不断消解。钟曦的抽象艺术更多的指向这一种哲学思考,其艺术的形而上的批判背后,存在着对于外在形式符号依赖性的指责与抽象艺术转向更本质的寄望。
书写:差异与反复。钟曦的抽象绘画,明显地向我们展示了对诗与思的话语存在——话语的多重隐喻与书写的反反复复,让感性生命活动自由地流淌。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差异化的转换形成不同向度的流动或静止——线与线的每个交织与构造、反复标记的边缘与节点都无限延伸,在自我的延宕与分延中不断自我生成。空白与间隔、覆盖与保留、边缘与踪迹等等都可以是双重的表示与书写。
本质:变异的书写。钟曦所要寻求的抽象本质是一种想象中的流动,即在语言空间的变化中摆脱结构主义的限制,延异和撒播混沌不清、偶然又必然、同一又差异的世界感观,呈现彼此的差别与自身的存在。经过书写的变异,转化为变异的书写——变异的书写是不被书写的书写——随时涂抹、逆转着书写的对象,他的书写的方式是在幻象的变异中从“物—象”,到“形—象”、再到“语—象”、直至“幻—象”的延异。一次次反复的涂抹,不仅消解了经典的意义;甚至消解了涂抹的彻底性,只剩下涂抹本身——消除了个体生命书写中的变异,或者说,变异的书写是形成生命个体书写——不可能书写的书写,并以此质疑变异中的异质性。
11.画时代--黄红涛个展
展览时间:2014/05/18~2014/10/05
展览地点:[山东]- -(天承美术馆)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黄红涛
石涛有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时代一词实在是意义非凡。今天的笔墨如何走入时代,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笔墨,正是“画时代”黄红涛个展所呈现的思索。
划时代
传统文人画可谓“曲高和寡”。当传统文化与当代人们日渐隔膜,外来文化大批涌入之际,值得欣喜的是艺术家们经过一系列的触碰、迷茫、接纳、思索、融合等艰苦的蜕变过程,陆续出现了一批让人称道的青年艺术家,这是划时代的艺术转变。
黄红涛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中,或癫、或喜、或悲、或狂、或痴想、或思念,真正是内心的表达与情感的倾诉。黄红涛的作品“出世系列”是他面对自然、体悟自然时真情实感的流露,并将之换化成一种精神境界。这一系列中的《无名山》,在家乡山水的面貌、气质描绘里,承载了作者宁静致远、虚怀若谷的情怀。
“以心求道”“以艺合道”,书画之妙就在于它不仅可以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了艺术家的秉赋、情怀和人格境界之美。黄红涛的“出世系列”就完美的传达出这一诠释。
跨时代
中国画始终带着浓重的历史性、民族性的印记。在今天,中国画的时代走向,无疑让当代中国画画家肩负了新的使命,即立足当下,表现所见、所为、所感。
黄红涛的作品“入世系列”就带有强烈的时代感。作为80后画家,作者在跨跃时代的同时,更是利用天生的敏锐,接受着新鲜的事物,承接着传统的文化,并进行整合、吸纳,从而使他的作品面目一新。在这一系列中,强烈的表现了作者的“我存在”,以当代人的眼光去看、去思索、去表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已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界,而是画面中的“汽车轰鸣”、“热闹繁华”、“林立的现代建筑中寻求碧水涤心”的世界。画面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触动观者,也许你的身影就在他的“入世”之中。
画时代
“出世修心,入世修身,本无出入,何必认真”,这是黄红涛画册里的一句话,也是黄红涛两个绘画系列的观点总结。看似简单,却直指主题。本无出世,亦无入世,出入之间,存乎一心,黄红涛就在出世、入世之间不停的游走。出世中,游离于“无名山”;入世中,静卧“看风景”。黄红涛说:“出世也好,入世也好,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既是局外人,又是当局者?”
黄红涛,1983年生于黑龙江克山县,现为美术学博士,中国美协会员。先后参加“2007全国中国画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美术家代表作品邀请展”“第七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2011全国中国画展”“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第三届全国工笔山水画展”,以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等重要的学术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各级美术馆及私人藏家收藏。
2012年3月北京个展“渴”,2013年6月青州个展“看风景”,2014年5月18日淄博个展“画时代”,2014年8月新加坡个展,2014年9月香港个展……这一系列动作证明,黄红涛属于他自己的画时代已然来临。
陈传席先生说:“我们的时代更需要的是汉唐的豪气、猛气、大气、厚气、健气,需要阳刚的正气。”黄红涛以及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们一起,肩负艺术使命,延续传统,表现当下,放眼未来,共同描绘辉煌的“画时代”!
敬请关注黄红涛个展“画时代”!
12.守住那一刻美好--张汝蕙油画创作个展
展览时间:2014/05/17~2014/07/06
展览地点:[台湾]-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号4楼-(金车艺文中心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金车艺文中心艺术空间
参展艺术家:张汝蕙
艺术家张汝蕙自幼就喜欢涂鸦,求学时代却意外地与艺术擦身而过,因为当时的求学环境都是以升学为主,直到就读商专时,她在学校社团中担任美工的工作,经常为社团活动做海报文宣,进而察觉自己对于美术的兴趣,也奠定了日后走向艺术之路的基础。毕业后终于决定转换方向,从卡通开始走往艺术的方面迈进。
艺术家张汝蕙从卡通动画开始,因为对宫崎骏制作的动画心生向往:于是就到台湾的卡通公司应徵动画员,初期从学徒开始做起:当时学画动画时很辛苦,到后期论件计酬时得到了成就感,画了两年的动画之后,原本打算从原画方向去发展,却误打误撞考上空服员;只好放弃动画之路。多年后,发觉自己还是最喜爱艺术的张汝蕙,从此努力自学电脑;从平面设计这一块重新出发。
目前为平面设计工作者、同时也身兼艺术创作者身份的张汝蕙,自2007年起跟随当代艺术家潘钰老师学习油画,然因家庭与工作繁忙因素,学习的过程中断断续续,直到了2010年才全心投入学习与创作,2012年起,除持续于潘钰老师画室习画外,又跟随沉东荣老师学习,来吸收更多不同的绘画技巧。
「要完成一幅油画,总会经历过许多过程,将这些丰富的痕迹累积成的东西,就叫做『生活』」,在创作方式上,她嚐试将设计经验与色彩意象结合,融入平面设计构图和色块切割的方式,创作具象但又脱离部份写实;与现实空间的抽离、跳脱传统框架的情境。对张汝蕙而言,创作时的灵感—取材多来自日常所看见、体会的感受印象记录, 也喜欢抓住动感中的刹那瞬间,将凝静的刹那意象,转换为色彩、形意。
13.爱·疗愈--周美娟油画创作个展
展览时间:2014/05/17~2014/07/06
展览地点:[台湾]-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号4楼-(金车艺文中心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金车艺术空间
参展艺术家:周美娟
(伯朗咖啡楼上) 「我的童年和一般小孩一样,总喜欢画啊画的涂满墙壁,却也让我的父母头痛极了!」来自宜兰的艺术家周美娟,从小就展现对艺术的浓浓兴趣,剪剪贴贴、东涂西涂可说是家常便饭,更别说是贴满整张墙壁的画作墙了!「当时的专业美术课程很少!没有想过,更别说有机会去学习美术。」即使没有机会学习艺术,周美娟选择善用自己可以增进练习机会的高中美术课,「因为我很喜欢画画,每次老师说要交一张画,我就努力画:一次就交了两张、三张画!」如此的热情也延续到今日,从此也奠定她日后走向艺术创作的旅程。 大学毕业后的周美娟投入了文字工作,工作忙碌时也无暇关注一直埋藏在自己内心最爱的兴趣—画画,也许是和艺术的缘份不浅吧,她经由同样爱好艺术的同事张汝蕙引荐,于2008年前后跟随画家潘钰老师开始学画,并于近期《缤纷14》2014潘钰师生画展中展出作品。 「艺术是一种治疗,让绘画创作能够疗愈人心!」她表示:一幅能够带给观画者愉悦感受的画作就是成功的作品,因此这次展出主角设定可爱有趣的动物、令人赏心悦目的花卉,就是希望能将她从画布堆中找寻到的快乐与被疗愈的感受,传达给所有的观画者。「我特别喜欢猫科动物,因为他们其实很人性!」主打作品「雪狮」是传说中的神兽,能为人带来幸运,希望能为大家带来镇静心灵的疗愈。
14.情凝厚土--曹新林油画展
展览时间:2014/05/16~2014/05/27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参展艺术家:曹新林
曹新林是河南省书画院专业画家,退休前曾任院长。
他出生于湖南长沙,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即扎根中原大地,以底层苍生作为描绘对象,创作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展览由厚土苍生、守护家园、历炼图谱三部分组成。“厚土苍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的作品,是展览的主体,其中包括成名作《粉笔生涯》;“守护家园”是曹新林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当代思潮洗礼之后的选择,他依然描述了当代农民的生存状态,但也在现实主义的手法中融入了当代绘画的元素;“ 历炼图谱”,是揭示曹新林近六十年艺术实践中苦心探索的心路历程。
15.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
展览时间:2014/05/15~2014/08/24
展览地点:[广东]-广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学旧址-(广东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广东省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
伊特鲁里亚,被认为是伊特拉斯坎人的国家,是处于现代意大利中部的古代城邦国家。伊特鲁里亚文明是距今2000至3000年前伊特拉斯坎人创造的古老文明,分布在亚平宁半岛的中北部。伊特拉斯坎人在半岛上建立起兴盛先进的文明,于公元前6世纪达到巅峰,在习俗、文化和建筑等诸多方面对古罗马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前1世纪,伊特鲁里亚被罗马吞并,随后在历史中湮没。
《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由广东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考古博物馆、卡拉雷兹博物馆合作,于2014年5月15日至8月24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展出。展览将展示来自意大利伊特鲁里亚文明的陶器、青铜器、金器、兵器、建筑装饰构件、宗教用品、陪葬品等共311件/组,全面展现了伊特鲁里亚文明的历史和艺术精华。
16.张晓刚--纸上油画
展览时间:2014/05/13~2014/07/12
展览地点:[香港]- 香港皇后大道中30号娱乐行15楼C 佩斯香港空间-(香港空间)
主办单位:佩斯画廊
参展艺术家:张晓刚
张晓刚的绘画以个人经历和记忆为基础,以叙述性的场景表达人的经验、故事与情感。他将来自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社会、集体记忆和私人回忆的典型意象进行重组与并臵,并在画面中融入抒情性及超现实的色彩,将一代中国人的历史经验予以普遍化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张晓刚是最早为海外所认识和熟悉的亚洲当代艺术家之一,早在1995年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张晓刚展出了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血缘:大家庭》系列。这些带有纪念碑性质的作品,以中国家庭中常见的老照片为蓝本,其中心人物通常身着具有典型毛泽东时代印记的衣服,身体上带有胎记般的般痕,并以纤细的红色血线相连在一起,喻示着家庭成员之间的血脉关联。张晓刚将记忆视作一个不断被修正的过程,在他此后的系列创作中,对记忆、书写、私人情感与公共叙事的探索成为持续的主题。他的另一经典系列《绿墙》引入了绿色油漆墙围这一中国特殊历史时期中普遍存在的符号, 将人物与静物、场景相结合,重新探讨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个人经验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吊诡之处。而在他最新的油画创作中,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关系的体认与细察,将血缘的细线复杂化和具体化为人物视线的交互与穿插,以及家庭角色各自的心理投射和自我认知,并用精妙的构图与气氛营造将种种语言无法穷尽的微细脉动展现于画幅之上,创造出理想、幻境、联想和欲望的多重维度交织在一起的全新空间。
张晓刚是一位不断进行自我突破的艺术家。他的早期阶段汲取德国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精髓,采用富有宗教及哲学意义的意象,强调绘画的精神属性。自1993年后则发展出家喻户晓的血缘系列,进一步强调了人物造型的实验。至2010年则开始了将二维的绘画平面转化为三维的雕塑的试验。他以不锈钢为画布创作带有浅浮雕特徵的综合媒材作品,同时将书写这一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典型的标志引入了当代绘画,将丝网印刷同手书结合,将自己在创作时产生的大量思想和感受以文字的方式书写在画面之上。,这个实验的另一条脉络是将他绘画中的典型静物及人物形象立体化为三维的雕塑,这集中体现为艺术家2013年于纽约创作的一系列广受欢迎的铸铜着色雕像。在佩斯香港的本次新作展览中,艺术家以纸上油画的形式,结合西方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和中国古典艺术的意象,以充满想像力和神秘感的场景塑造,将纸上艺术微妙及空灵的特性发挥到极致。
关于佩斯香港
佩斯画廊是一间是世界闻名的顶尖当代艺术画廊,在国际艺术圈扮演领衔角色。画廊代理了众多享誉国际的20世纪与21世纪艺术名家与及作品。佩斯画廊于1960年由阿尼〃格里姆彻于美国波士顿创立,在国际艺坛上以常青树的姿态,不断向公众推出知名艺术家重要展览作品。在过去54年的历史中,画廊已经成功
举办逾700多场展览,其中包括有美术馆推出的学术性与大型回顾展览;并出版发行了近400多本画册。现今,佩斯已经在全球建立了7间画廊与2个展览空间,其中包括纽约四间画廊、伦敦两间画廊、北京一间,及于瑞士楚奥茨与香港的展览空间。将于五月首次开幕的佩斯香港空间由佩斯亚洲合伙人冷林直接管理,该空间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娱乐行15楼,大众开放时间为周二到周六,自上午11时至下午7时。佩斯画廊自2008年在北京设立第一家分支机构之后,步伐稳健地在亚洲持续发展,不遗余力地促进亚洲当代与西方当代艺术的交融,同时也以在地的文化角色来推动亚洲当代艺术繁荣。2010年起至今的常设年度策展项目“北京之声”,以本土角度来回顾每年度的艺术现象与问题,在亚洲引发广泛关注和影响。佩斯画廊在今年度正式迈入香港,以亚洲当代领衔艺术家张晓刚的最新创作为首展,旨在宣告佩斯的亚洲战略与视野。
关于艺术家张晓刚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十八岁时,张晓刚开始下乡插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于197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1982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张晓刚于2007年受聘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艺术家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从1989年至今,张晓刚共举办了19次个展,参加了150余次群展,其中包括2013年在纽约佩斯画从1989年至今,张晓刚共举办了19次个展,参加了150余次群展,其中包括2013年在纽约佩斯画廊举办的“张晓刚”,2009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美术馆举办的“张晓刚:灵魂上的影子”,2008在纽约佩斯维尔登斯坦画廊举办的“修正”,2007年在芬兰坦佩雷的萨拉〃希尔顿美术馆举办的“张晓刚”以及2004年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时代的脐带——张晓刚绘画”等。张晓刚的作品如今已被全世界私人与美术馆广泛收藏。
17.双瞳记--党震个展
展览时间:2014/05/17~2014/05/20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主办)、北京大道融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上海玉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无为逸品艺术策展工作室(协办)
参展艺术家:党震
2014年5月17日,著名当代水墨画家党震“双瞳记—党震个展”将在北京今日美术馆3号馆1、2层开幕。展览将集中展示党震近期在当代水墨创作领域中的近60幅作品,展出内容以人物、风景为主要题材,是其个人多年画作的又一集中展示,相对全面的呈现了他近几年的创作思路变迁和最新的学术探索精髓。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杨建国先生策划,杭春晓先生担纲学术主持,自5月16日持续到20日。
本次展览将拉开党震新作全国巡展的帷幕,北京站是此次全国巡展的第一站,为使更多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党震的作品,后续巡展还将在上海玉衡艺术中心、南京映禾美术馆以及山东等地陆续展开。
新作:用水墨揭示当代生存经验
此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人物画以《灰色寓言》系列作品为主体,表现了艺术家以水墨方式探讨当下都市生活中与信仰、情欲有关的内心矛盾与质疑,既是关乎个体生存经验的独白,又隐喻了某种具有整体时代气质的生存现状危机;风景部分侧重于表现党震在视觉形式层面的多种探索。既有依托写实技法、以呈现自然朴素深沉感受为主的的写实作品,也有构图开张、气魄逼人富有表现主义倾向的大幅创作。通过另一种观看方式,党震在人物画冷峻凝重的反面构建了另外一个自由流畅的水墨风景画新世界。
党震透露新作相比之前有着更为“粗放的笔触与更为猛烈的状态”,“随着年龄与阅历的丰富,我越来越感到艺术本体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与艺术家个体的人生体悟紧密相连的那个东西,艺术作品包括艺术创作过程所反映的那一点点让人感动的东西应该是与艺术家自身血肉相连的一种体现。”学术主持杭春晓认为“双瞳记”这个主题以“瞳(孔)”作为观看方式的代名词,揭示党震多年以来创作理念中的多重思维共生共存的存在样态,并引申出观者与作者对于作品呈现方式多重性的再思考。
展览:新水墨发展路径的再思考
党震是新水墨代表性艺术家,1973年生于山东济南,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田黎明工作室,获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其绘画题材涉及彩墨风景和人物创作,笔下的作品具备丰富的笔墨元素并融合了当代视觉艺术多元艺术语言和形式,在绘画语言形式上的抽象表现和色彩开拓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和生命体验的表达,是当代中国画坛典型的具有探索意识的学术型艺术家之一。
此次个展由今日美术馆主办,展览将持续到5月20日,展览同期将举办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艺术家画册,邀请10位学术批评家深入探讨当代水墨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价值,充分体现本次展览强烈的文化思考深度和学术探索意识,画册全面呈现了党震最新的创作成果以及长期以来的艺术思考,更加丰富观众对于艺术家的了解。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