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不朽的风景》

2014-04-21 14:19:32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不朽的风景:中西美学殊途同归的一种表现形式
 
  展览艺术家:尚扬、周春芽、刘野、罗荃木、韦嘉、屠宏涛、贾蔼力
 
  策展人:夏季风
 
  开幕时间:2014年4月26日16:00
 
  展览时间:2014年4月26日至2014年5月26日
 
  以风景作为创作主体的绘画,如果不纠葛于词汇之间特定的概念,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基本上同属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人类艺术史中,风景画的创作一向是个不朽的主题。但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种描绘生活环境中“它者”的形式,出现的时间似乎都略晚于对于自身表达的肖像画。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在东晋时期就创作山水画,从流传下来的后人摹本《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中,我们可以大致领略到他笔下山水画的概貌。而西方中世纪早期的绘画形态与顾恺之处理的方式近乎一致,风景也仅仅是充当了主体人物的衬托和点缀,概念化处理的山水树石,更多的是出于画面的平衡以及装饰效果的需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既是早期风景画状况的准确描述,或许也可以看作社会学层面的某种佐证,在艺术蹒跚起步的童年时期,人类对于自身的关注显然远远大于对环境的感知和移情。
 
  尽管中西风景画的起源近乎相似,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方向。除了在工具和材料上使用有别之外,最为重要的差异是不同文化的美学基础和美学思想,导致了中西风景画在创作上分道扬镳,理念相差之大甚至称得上背道而驰。简而言之,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重“心”略“物”,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而西方的画家则以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作为依据,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基于对造物主的敬畏和赞颂,艺术家追求更多的是对“物”外型准确与完美的体现。正如林风眠所说,“西方艺术是以摹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向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向于写意一方面。”
 
  西方艺术进入中国后曾经在二十世纪引起旷久纷争,其根本性问题实则是不同美学体系的优劣之争。对于以西方概念成立的风景画也不例外,但相比这个主题本身的广泛性而言,这样的争论难免显现出时代的局限和封闭。事实上西方的风景画最终快速地融入了与传统山水画并置的中国艺术创作序列,除了工具和材料上的差异,没人再去谈论是写意还是写实的表现形式。虽然很多艺术家一直到现在,依然和中国初期的风景油画家一样,延续着西方风景画古老而程式化的创作模式。
 
  受邀参加此次展览的七位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架上绘画中不同年龄段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风景并不是其中一些艺术家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们无一例外对风景的感受呈现出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东方艺术悠久的美学线索,完美地贯穿在西方的材料和表现手法之中,再一次为不朽的风景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种可能性。
 
  在这个数字时代重新探讨风景画,或许不合时宜,或许正是时候。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