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沙家浜》的精彩往事

2010-11-08 15:57:05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作者:段燕勤

    老舍“最怕”汪曾祺

    我第一次得知汪曾祺的大名,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北京文学”发表他的小说《受戒》。其实,汪曾祺的成功绝非偶然,早年,他是沈从文先生的得意门生,颇有沈先生的风范。在老舍先生任市文联主席时,汪曾祺的才学也同样被老舍所看重。有一次,老舍先生在思想生活会上说:“我在市文联只怕俩人,一个是端木蕻良,另一个就是汪曾祺。他们书读得比我多,学问比我大,今天听了他们的发言,我就放心了……”当然,这是老舍先生的谦和之言。

    汪曾祺五十年代到北京文联工作也与杨毓珉有关。市文联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王松声曾回忆说:“我和汪曾祺、杨毓珉都是西南联大的同学。解放初期我负责北京文委工作。一天,杨毓珉在大街上巧遇同窗汪曾祺,于是把他领到我的办公室介绍给我,并说汪曾祺也愿意来文联工作。我说,那好啊!本来我是一句客套话,没想到,杨毓珉却当真了,他把汪曾祺领到人事科说松声同志已同意汪曾祺来文联工作了,那时的人事制度不健全,原本也没当回事的汪曾祺,就这么简单地成了文联中的一员。”从此便在《北京文艺》和《说说唱唱》当编辑。

    后来,年轻气傲的汪曾祺被划成右派,下放到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马铃薯研究站。在那里,汪曾祺劳动之余,还日复一日地画土豆,后来竟然达到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这也为日后他的文人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民鱼水情的唱词卡壳了

    1960年初秋,由于汪曾祺表现较好,摘掉了右派帽子,第二年调回了北京,并在北京京剧团做专职编剧,参加了改编《芦荡火种》的工作,从编剧到任《沙家浜》主笔,汪杨两人再续前缘。因为最知汪曾祺实力的莫过杨毓珉,他极力向上推荐,可是当时从外地调到北京工作手续繁杂。说来也巧,时任人事局的孙局长也是个京剧迷,所以一提此事便大开绿灯。汪曾祺从塞外重进北京,又是其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我在和杨毓珉相处的日子里,曾怀着敬佩之情,好奇地问及“沙家浜”那些精美的唱词,才得知:“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的妙语是出自汪先生之手,“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则是出自杨先生的笔端。一个把革命者写得大气磅礴,另一个把思念战友之情写得荡气回肠,那时的汪杨也就四十几岁,堪称才华横溢。

    杨先生清晰地记得:1963年接到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后,薛恩厚、肖甲、汪曾祺和他进驻了颐和园的龙王庙,那时已是秋风瑟瑟,落叶飘飞的季节了。改编《芦荡火种》仅用了十天。集体讨论,分头执笔,但其中主要场次如《智斗》、《授计》都是汪曾祺生花妙笔。前几场戏写来还算顺畅,当写到军民鱼水情时卡壳了,戏词不是过于平淡就是落于俗套,又不上口,当时剧组的驻地环境非常优美:湖光山色,清爽怡人。伙食也很好:一日三餐,有鱼有肉,还有虾,吃罢午饭一觉睡到日西斜……这本是一位编剧很随意的打油诗,描绘了当时生活的情景,却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灵感,于是七嘴八舌的一凑,这场唱词便脱颖而出: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精心调理真不差,缝补浆洗不停手,一日三餐有鱼虾……”

    毛主席提出三点建议

    京剧《芦荡火种》在1964年全国现代戏会演中深得好评。毛主席看后提出了三点意见:胡传魁、阿庆嫂、刁德一人物刻画得较好,新四军形象不够;最后可开打,更符合中国人民斗争生活;剧名拗口,可改成《沙家浜》或《芦苇荡》。

    后来京剧《芦荡火种》的剧名就改成了《沙家浜》。

    1965年春,又布置了改编《红岩》的任务。创作人员和演员又到渣滓洞、华蓥山体验生活。当正要动笔写《红岩》剧本时,又来了命令:调肖甲、杨毓珉、李慕良改《沙家浜》剧本。

    在上海也是用了十天改出了剧本,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加强了军民关系,丰富了郭建光的戏份,“斥敌”使阿庆嫂巧妙地掩护了沙奶奶脱险。武装打进沙家浜,既增加了“奔袭”、“突破”、“聚歼”三场戏。李慕良设计好新词句的唱腔,肖甲安排好舞台部位,最后汪先生又通改一遍。4月底,原班人马抵沪开始排练,5月1日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首次公演了,也就是现在被视为红色经典的《沙家浜》。

    时过境迁,汪杨两位长者都已作古。每当听到名家和戏迷朋友合弦而唱 “沙家浜”名段时,悠悠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

  (编辑:郭婧涵)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