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台下的戏比台上热闹

2010-02-24 21:05:19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过去看戏,基本都是赠票,有自己单位发的,也有外单位送的,总之,坐在剧场里的观众,戏剧圈内人居多,大家一本正经看戏。进入商业化时代以后,“蹭戏”越来越难,我亦愈发不好意思问人要票,便掏钱买票,图个心安理得。

  原以为买票看戏的人,应该最懂戏、最爱戏,谁知,良莠不齐。最惊愕的一回,是看昆曲《西厢记》时,有观众提出要打上白话文字幕,不知尊驾到底是因为喜欢昆曲进剧场,还是附庸风雅?确切地说,看戏应该叫“听戏”,压根就不应该有字幕,听的就是那金石妙韵,人间百味。

  通常说来,话剧观众以知识分子为主,剧场秩序井然;戏曲观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鱼龙混杂。有一回,看荀派京剧《晴雯》,我身边坐着两位市井老妪。当剧中的王夫人带着两个丑角儿扮演的老妈子上场,准备轰赶晴雯时,座中老妪乐呵呵道:“刘姥姥来了!”刘姥姥什么时候成了王夫人跟班?还两个“刘姥姥”?

  相对于昆曲来说,京剧已经是市民化的成果。我对京剧剧场的喧哗,见怪不怪,但看昆曲时,旁边有一丁点儿动静,都让我“出离愤怒”。近日,看昆曲《牡丹亭》,如此典雅华丽的一出戏,生生就让我边上的观众破坏。我的后面,两个母亲带着两个小男孩,二母的样子,像是有知识有学历的文学女中年,大约想带儿子出来接受高雅艺术熏陶。两小儿从落座那一刻起,就手足并用,调皮捣蛋,一会儿用脚踢椅子,一会儿互相撩打,要不就“碎碎念”……我从来没见过两个男孩那么能唠嗑的,不得不感叹当今小儿“雌性化”严重。即使我偶尔回头瞪他们几眼,他们依旧嬉皮笑脸,两位母亲也不管教。

  我不得不起身,换到后面的座位去。这下,两小儿的“表演”彻底无顾忌,人家柳梦梅在台上“拾画”、“叫画”,深情款款,感人肺腑,两小儿逡巡在走道玩得不亦乐乎……而我座位右侧的一位80后时髦女郎,每两三分钟就发一次短信,或者拍照,那手机屏幕的光,映得我眼睛发花……原本应该在静谧、清幽环境中欣赏完的《牡丹亭》,最后在这台下戏比台上还热闹的氛围中结束,我心实憾!

  北京的大剧场尚且如此,外地更不堪。我随单位去外地高校演出,尽管观众是名校大学生,但一排排嗑瓜子的那叫香,还有抱着哺乳期婴儿进剧场的……无知小儿一声惊叫,令导演抓狂恼怒。说到底,国人在公共意识上仍需加强。

 

    (编辑:黄云  实习生:张亚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