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年末真情封箱戏

2010-01-23 17:06:50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

   

刘万江

  历史上津城艺人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年的农历腊月下旬,再忙再累也要演几场“封箱戏”。“封箱戏”有两重意义,一是年终停演休息,把盛放服装、道具、乐器等的箱子封起来不动,也不上台活动;二是穷苦出身的名角们,重亲情、讲义气,相互主动搭台补戏“义演”,然后将全部收入捐给没名没钱的同行,接济他们因停演造成的生活困难。

  那时名角们封箱,最早的腊月二十四开始,较晚的最多推迟两三天。名角们可以封箱,他们已经有了丰厚的积蓄,但是撂地的艺人,不唱就没有饭吃。所以为了生活,即使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还在奔命。尽管如此,也不会招来多少主顾,收入寥寥。老艺人们说那时演出班主们无论封箱早晚,总要有三五天的停演时间。撂地停演,则意味着断了一家老小的口粮。为了让贫困的同行过年歇台的几天不至于受冻挨饿,名角们义演时多采取各路大合作和大反串的形式,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1944年的旧历年前,南市几家园子献艺的京津曲艺名角,打算筹办两场搭桌戏。操办人相声名家郭荣启考虑到他的拿手段子《法门寺》有唱、有做、有哏,且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于是决定反串这出戏。大家商量着派了角色:郭荣启这段相声说得好,戏里的重头人物郿坞县赵廉就由他演;梅花鼓王金万昌演刘瑾;贾桂,由相声名家马三立饰演;傅朋,由京韵名角小映霞扮演;太后角色是单弦名流石慧儒的;刘媒婆、刘彪,分别由京韵名流于兰凤和相声名家朱相臣扮演;宋巧姣,由唐山大鼓名角魏喜奎扮演;孙玉姣,由京韵名流孙书筠演。太监和衙役,则由金万昌、白云鹏、骆玉笙、石慧儒、魏喜奎等各位名角的弦师扮演,一共八人。

  角色派定之后,大家心气儿都挺高,唯独金万昌摇头:“你们都知道我唱京戏不成,让我唱大花脸,这不是拿我开心吗?”郭荣启随机应变出了个主意:“金大爷,您别急!这回咱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愿意唱‘西皮’‘二黄’的,就唱‘西皮’‘二黄’。不愿意唱的,自由发挥。您的梅花大鼓是本工,您就给来几句梅花大鼓。石慧儒的单弦好,她就唱几句单弦。这么办,您瞧怎么样?”金万昌说:“那不成了姜太公的坐骑——四不像了吗?让听众说咱们在台上开搅可不好!”大家纷纷劝说这位曲坛前辈:“咱们唱搭桌戏,不就是为了招人儿嘛!再者,咱们唱大鼓的、说相声的,唱‘西皮’‘二黄’,唱得过人家京戏演员吗?隔行如隔山。”角色和演出形式定好,对于这些天天说、唱的曲艺演员,练唱费不了什么事,过排也简单。主要是租、借服装、道具的事。那个时候,处在社会底层的人,都很讲义气,听说曲艺演员唱搭桌戏,久占劝业场天华景戏院的稽古社京戏班,慷慨地借给主要角色上好的服装。

  演出当晚,南市群英戏院座无虚席。戏开场了,马三立、金万昌两位扮的贾桂、刘瑾最先出场。观众先是叫好儿,随后就出了笑声。原来金万昌的蟒袍太短,底摆在脚脖子上面,显得穷困潦倒。在戏里,凡是穿蟒袍的,大部分属于有身份的人,所穿的服装,都得盖过脚面,底摆下面顶多露着靴子底,看起来才大方。这时台下可就有人喊上了:“刘瑾那件蟒袍,八成(赌钱)输出去了,这件是借的吧?”观众哄堂大笑。原来,金万昌个头高,郭荣启他们连租带借,也没给他找到件合身的蟒袍。演出当晚,金万昌从进后台到勾脸当中,就多次催问:“我穿的那件蟒袍找着没有?”郭荣启一再说:“找着了,您放心。”临到金先生要上场的时候,那件蟒袍才不得不拿出来。郭荣启帮忙往金先生身上一穿,老爷子往底下一瞧,就“蹿儿”了:“喂,租来借去的,怎么还是这么短的?”郭荣启假装纳闷,“哎,这件怎么还显着短点儿?”一旁的马三立已经穿戴齐整,过来帮腔:“老爷子不是穿上靴子了吗,要不穿靴子,倒是合适。”郭荣启假装又问:“是不是还有一件长的?”马三立说,“赶紧找找,”接着把话题一转:“哟,来不及啦。老爷子,您先这么上一场,下来再换,下来再换!”郭荣启跟着说:“对啦,您先上一场,下来再换吧!”俩人一搭一合,把金先生哄上台去。临上场前,老爷子明白了:“噢,你们俩这是哄秃姑娘上轿啊!”

  刘瑾、贾桂上场之后,跟着上石慧儒的太后,再就该魏喜奎的宋巧姣上了。魏喜奎出场就得唱,她心中不免紧张:“天津观众口味最高,我的唱不比荣启大哥少,我要是在京剧里唱唐山大鼓,观众能答应吗?非挨一茶碗不可!”马上要上场了,她还没拿定主意到底唱京剧还是唐山大鼓?小声对弦师、她的哥哥魏宝华说:“我先唱几句京戏,你要听着不是味儿,赶紧给我暗号,后边那个大段儿,我就唱唐山大鼓!”这出《法门寺》,宋巧姣头一个开唱,上场就有四句[西皮散板]:“霎时间好一似鹰拿雀燕,吓得我魂灵儿飞上九天。猛然间睁开了昏迷两眼,战兢兢跪至在大佛殿前!”这四句唱出来,连魏喜奎自己都觉着不像京戏的味儿。台下没有叫好儿的,倒有笑声和议论声。她偷偷跟她哥哥对了个眼光儿,魏宝华冲她做了个手势,让她改唱唐山大鼓。这时候贾桂已经说道:“有什么冤枉朝上诉,别害怕,都有咱家我哪!”扮贾桂的马三立把“别害怕”三字说得声音挺大,后头还找补一句:“该唱什么只管唱你的,有漏子,我给你顶着!”这可给了魏喜奎勇气,她一声叫板,乐队伴奏起了唐山大鼓的过门。没想到,台下反而安静下来。魏喜奎把头一句[西皮摇板] “宋巧姣跪至在大佛宝殿”乍着胆子用唐山大鼓唱,没想到这一句还没落音,台底下就响起“满堂好”。这下魏喜奎心里踏实了许多,把整个一大段全用唐山大鼓唱了下来。台下热烈非常,有位听众扯着嗓门用天津话高喊:“这么唱就算对啦!要听京腔大戏,就不听你们啦!”

  魏喜奎之后,郭荣启的郿坞县赵廉,仍然唱京剧,他是说相声的,唱什么都不是本行,况且他的京戏唱得有滋有味儿,也得到热烈喝彩。金万昌跟魏喜奎一样,他那“好一个胆大的郿坞知县,孙家庄人命案审问倒颠,限三天将人犯一齐带见,少一名将人头悬挂高竿”四句,全唱的是梅花大鼓,末了在“高竿”的“竿”字上还来了一个大甩腔儿。台底下炸了窝,喊好声不绝于耳。有观众大声喊:“好哇——,刘瑾唱上梅花大鼓啦,真哏呀!”台下这么一叫好,后边于兰凤的刘媒婆也唱上京韵大鼓了。这出戏里,太后本来没有唱,为了发挥个人的特长,石慧儒也编了一段,是按岔曲唱的,这两位也都得到一阵一阵的掌声。

  那天的戏,听众全是听曲艺的熟主顾,抱着好奇的心情来,所以连那几位扮太监、衙役的弦师都得了无数的好儿。这出大反串《法门寺》唱红了!

 

    (编辑:黄云  实习生:张亚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