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诒和
不久前我到日本,收获颇丰。其中之一,是有幸欣赏到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主演的昆曲《牡丹亭》。演出是在有名的京都四条南座,进入剧场,只见水红色的灯光洒满了水红色的丝绒沙发,一派华艳;观众衣冠楚楚且举止端庄,气氛安谧。待坂东玉三郎半场演下来,我已是眼泪汪汪,惊叹他把一个中国古代的青春少女杜丽娘从活唱到了死;感叹他把已死的梅兰芳精神复活在东瀛。
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经过无数艺人的不断塑造,已经趋向稳定。我想,坂东玉三郎扮演杜丽娘的成功,完全是他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和表现。他的唱词是地地道道的汉语,剧场的字幕才是对应的日文。全剧从头至尾、举手投足皆可看出坂东玉三郎对《牡丹亭》心存虔肃。这虔肃不仅使一个名伶在进入角色时能恪守规则、兢兢业业,也使得他在创作的前前后后保持着自制与谦恭。当他一次次向观众鞠躬致谢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坂东多么像当年的梅兰芳。是的,当艺人对传统文化的虔肃完全凝聚于心,敬诚和崇拜也就成了自觉。所以,我对朋友说:“梅兰芳的精神在日本,梅兰芳的精神在坂东!”
数百年的时间里,中国戏曲由孕育形成到蔚然大观,这期间仿佛有个无形的力量在那里不断地推动、调和,使中国戏曲按照时代的眼光和观众的情趣和美的规律去丰富、完善。清末,代表着中国戏曲最高水平的京剧被这个无形的力量“制造”了出来。民初,既代表着舞台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又代表着中国戏曲体系的梅兰芳被这个无形的力量“推举”出来。这种无形的“制造”和“推举”包含着多种因素,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无数能人高手无条件地把自己的眼光、智慧和财力输送给梅兰芳,恰逢梅兰芳本人又是个绝世天才。在这个天地里,梅兰芳是艺术的主宰。台上是中心,台下也是中心。而现在,这个无形的力量明显地体现在坂东玉三郎的身上了。
看坂东,想梅郎。无论是梅兰芳还是坂东玉三郎,之所以享有永久性的艺术声誉,就在于他们能极大地保留传统艺术的古典精神和美学形态,在审慎的变异中寻求与现代人的情感沟通。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