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瞿婧宇
除了陈绮贞之外,还有一批歌手也深得80后的欢心——张震岳、杨乃文、陈珊妮、张悬、苏打绿、1998年以后的范晓萱……基本上,人们会把喜欢这批人的群体叫做“文艺青年”。但不管你是真文艺还是伪文艺,这些歌手身上至少还是反映了一些80后的精神需求。对于明星的选择,80后有着独特的标准。
标准1
够有才——会创作的纯歌手
上个世纪的明星中间流行“影视歌三栖”,不过要得到80后的欢心,“三栖”是个大忌,其潜台词是“不务正业”。对音乐的执著,有时候比音乐本身更能打动人,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选秀舞台上最流行的一句自我推销语就是“我只是想专心做我自己的音乐”。不过真执著和伪执著,还是很容易分辨的。陈绮贞小时候学的是古典音乐,但是因为家境不好,陈绮贞就开始在民歌餐厅继续自己的唱歌生涯。2002年她所在的唱片公司倒闭,陈绮贞自己成立了工作室,全部自己来。
在80后的受众眼里,一个歌手若是以会创作、会乐器的形象出道,会比长得好看加更多分。陈绮贞一抱起吉他,范儿就出来了。1996年,陈绮贞参加当地的一个选秀节目,评委伍佰坚持要给她第一名,给出的理由是“自己弹自己作品的女生,实在不多”。
标准2
够细腻——歌词诗意十足
《两只蝴蝶》在彩铃市场上赚的钱对于那些小众歌手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不过,这样直白、没有诗意的歌词是80后彻底不能接受的。也许跟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有关,80后对个人感觉的捕捉和体会,那种细腻、敏感和多愁善感是前一辈人所没有的。
一篇名为《我为什么喜欢陈绮贞》的博客中的文字是这样的:“失眠的午夜/只有磁带反复转动/A到BB到A/那个声音不停安抚我的失落/是谁家的姑娘/穿着白净的衣裳/有小小的歇斯底里症/在每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在每个雨丝轻舞的傍晚/在每个狂奔后安静下来的深夜/像一道温暖却不刺眼的光”。在文艺青年眼里,冒险是华丽的,花是有姿态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而思念,那是一种病。所以陈绮贞们如此深入人心。而在曲风上,清新的、安静的永远是文艺青年的偏爱。
标准3
够脱俗——少露面淡泊名利
要让“文艺青年”们喜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得淡泊名利,姿态脱俗。在媒体上的露面一定得适当,不能上娱乐节目搞笑,不能有无聊的炒作,不泡夜店,出门不戴墨镜,过着清淡的生活,看看书写写字旅旅行,出门最好坐公车,要是是个“宅女”就最好了。
这么说似乎有点故作姿态,事实上,这些歌手讨人喜欢的根本,是因为她们有一种独立的姿态,一种不被名利左右的姿态。
张震岳脸上总是带着一种不屑的神情,这却变成了他的一个让人着迷的部分。陈绮贞的唱片制作是这样完成的,自己录唱片——在家里的床头录下自己的歌声,自己发行——抱着CD送往一家家唱片公司,甚至还自理仓储———用自家阳台囤积还没卖出去的CD。除此之外,陈绮贞还要自己跟政府拿执照;自己申请条形码;封面设计出来自己跟印刷厂联络;唱片出来后,自己跟卖唱片的老板谈几月几日开始卖……
标准4
够彪悍——得有适当的叛逆
追求个性,这一直是公认的80后的特征。对于歌手,80后同样有着“有个性”的要求。陈绮贞这样的歌手大多数看上去安静又清新,但如果在这样的外表下能有一丝丝的叛逆,反而能给她们加上不少分。
陈绮贞最被歌迷津津乐道的一件往事,莫过于“为读哲学系绝食”的段子了。陈绮贞在大学时一意孤行要念哲学系,母亲非常反对,陈绮贞却很坚持,甚至到母女冷战不说话,为了坚持自己的选择,陈绮贞一整天不吃不喝,抗争到了母亲妥协为止。而总是反戴鸭舌帽的张震岳,更是个性的符号。演唱会中途停电,张震岳摆着一副臭脸,不插电地唱完全场。一年在香港演出,张震岳一开场就爆粗口、抽烟,因此被封杀了几年,可张震岳却满不在乎。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