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翔
导读:《商业周刊》网络版今天载文称,唱片产业的互联网策略又遇到了新问题:尽管将音乐许可给了许多网络音乐服务,并吸引了大量听众,但唱片产业却遭遇了“丰产不丰收”的尴尬。
5年前,纽约图形设计师吉他姆巴·塞拉-恩吉他(Gitamba Saila-Ngita)每月用于购买CD和下载音乐的支出约为100美元,现在他每月在这方面的支出还不足10美元,原因何在?现在,他听的几乎全部音乐都来自Imeem和Last.fm等服务。
通过这些服务,他能够免费或以极低的价格听大量音乐,“我现在听的音乐绝对远远超过过去,我几乎不停地在听音乐。”
唱片产业遭遇了新的互联网问题。10年前,各大唱片公司对通过Napster、LimeWire等P2P网络传播的盗版音乐忧心忡忡。为了应对盗版音乐的威胁和CD销售滑坡,唱片公司开始尝试着将音乐许可给新的互联网服务。
唱片公司的“如意算盘”是,Imeem、Last.fm和Pandora等服务让用户通过PC、移动设备和家用立体声音响听音乐,通过向用户收取低廉的费用和广告获得收入,并与唱片公司和歌手分成收入。音乐粉丝将不再听盗版音乐,华纳、索尼、环球、百代四大唱片公司的销售将会增长。
但事情并没有像唱片公司想象的那样发展。分析师和业界顾问表示,越来越多的音乐粉丝通过网络音乐服务听音乐而不再购买音乐,网络音乐服务没有成为促进音乐销售的催化剂。塞拉-恩吉他的经历表明,网络音乐服务帮助音乐粉丝节省了购买音乐的支出。全美音乐出版商协会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杰·罗森塔尔(Jay Rosenthal)说,“人们通过互联网听音乐,而不再购买唱片。”
音乐销售额仍然在持续萎缩。美国唱片业协会的资料显示,唱片业销售额由2000年的140亿美元下滑到了去年的约100亿美元。尽管苹果iTunes和Amazon MP3等音乐下载服务的营收增长相当强劲,但却不足以弥补CD销售锐减造成的损失。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最近在一份报告中预测,2013年底前,音乐总支出将萎缩4%。
人们听音乐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新的网络音乐服务,用户无需在立体声音响中播放CD或在iPod中下载音乐,他们的音乐存储在服务器上,通过能够访问互联网的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听音乐。
Lala的商业模式
创办于2007年的创业公司Lala可以说明缘何唱片业无法受益于新的音乐模式。用户可以以每首99美分的价格从Lala下载音乐,而购买一首Web托管音乐的价格只有10美分。用户每次可以免费听一首音乐,网络专辑中最多只能存储50首音乐。
在Lala向用户传输的每1000首音乐中,用户以99美分的价格付费下载的音乐数量为72首,以10美分的价格购买的Web托管音乐的数量为108首,其余的820首全是免费音乐。
格雷格·斯库尼斯(Greg Schnese)的硬盘去年12月出了故障,丢失了存储的数千首音乐。现在,他通过音乐博客聚合服务The Hype Machine、YouTube、Lala等网站免费听音乐。他不愿意在Lala上购买音乐彰显出了Lala商业模式存在的一个问题:如果用户在Lala购买了2000美元的音乐,而Lala下个月倒闭了,谁来弥补用户的损失?
跟踪用户数据
Lala CEO杰夫·拉尔斯顿(Geoff Ralston)表示,Lala的服务与基于Web的电子邮件服务相似。用户最初对RocketMail等服务的信任使得它们能够发展成向数以亿计用户提供服务的可靠平台。RocketMail是雅虎电子邮件服务的前身,拉尔斯顿帮助创办了RocketMail。
一些唱片公司开始考虑其他方式,希望能受益于流式音乐强劲增长的趋势。独立唱片公司The Orchard总裁格雷格·斯库尔(Greg Scholl)表示,“通过这些服务,我们可以掌握大量实时数据,对听众的年龄、地理区域进行分析,更好地开展营销活动。”
大多数业界专家都同意这种看法:不能靠一种方法利用网络音乐赚钱。Imeem CEO道尔顿·考德威尔(Dalton Caldwell)表示,“我们利用互联网上的音乐和其他产品赚钱的方法是,先让用户产生兴趣,然后通过数种不同的商业模式获取收入。例如,Imeem主要依靠广告营收,但下载音乐、手机铃音、音乐会入场券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尽管独立用户超过了1亿,但Imeem尚未盈利。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