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向左转,向右转—关于歌手转型的分析报告

2007-11-23 23:14:31来源:作者:朱文峰    作者:

   

作者:朱文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型”一词便成了乐坛的热门词汇。“型”字包涵着两层含义——曲风和造型,这两者相辅相成,组成了歌手的“型”。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树挪死,人挪活”,求变成为歌手事业瓶颈期的首要选择。我们经常在一些新闻中看到歌手转型的消息,有人转得成功,柳暗花明时来运转;有人转得失败,鸡飞蛋打得不偿失。所以“转型”并不如“转身”那般简单轻松,也不是每个转型者都能取得成功。在此,我们将诸多代表歌手的分析报告呈现如下,一同探讨“转型”背后的种种。

  转型成功案例分析:风水轮流转

  花儿乐队:由青变红,得失难评


  “花儿”乐队在最初成立之时只有大张伟、王文博和郭阳三人。1998年,在滚石公司的著名摇滚乐合辑《中国火3》中,花儿以一首《放学啦》惊艳出世,同年摩登天空出版的合辑《摩登天空2》中也收录了乐队另一首作品《四季歌》。在当时中国摇滚乐青黄不接、面临更新换代的大环境下,花儿乐队使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国内媒体和乐评人对于花儿乐队给予了很高评价。

  1999年1月,花儿乐队首张专辑《幸福的旁边》发行,当时其经纪人红枫创办的“新蜂音乐”打出了“中国最年轻的摇滚乐队”作为宣传口号,乐队以Pop Punk为曲风,歌曲内容以描述青春期种种体会为主。 
 
    这张唱片发表后创造了中国摇滚乐几年未见的销售奇迹,莫文蔚、杨乃文等港台歌手也纷纷翻唱其中曲目,可谓叫好又叫座。此时的花儿俨然成为中国摇滚乐新希望,他们开始有了频繁露面的机会,并能和崔健一起同台演出。

  但随后评论界和乐评人的口风开始转向,很多老资格乐评人对花儿的技术产生了质疑,认为他们的音乐过于简单,没有技术含量。此时在中国摇滚乐界,朋克热潮已转瞬即逝,乐评人的取向开始向欧美摇滚乐主流曲风靠拢,New Metal和Rap Metal开始成为“玩乐队首选风格”。在这个大环境下,“花儿的音乐毫无技术含量、言辞空洞”等质疑声逐渐成为言论主流,花儿也渐渐失宠。尽管如此,乐队还是在“新蜂唱片”旗下发表了专辑《草莓声明》和EP《平安夜》,但成绩显然不能和第一张相比。

  此时花儿乐队本身也有了退出赖以成名的摇滚圈的想法,2003年与 “新蜂音乐”也产生了经济纠纷,这给了他们更换东家的最佳契机。随即花儿与“步升音乐”(后属EMI)签约,正式朝主流流行音乐界进军。2004年,《我是你的罗密欧》发表,乐队阵容扩充至四人。在《刚刚好》、《我是你的罗密欧》等歌曲中,人们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花儿在曲风上的变化。

  2005年,《花季王朝》发表,成为花儿转型后的代表专辑,其中一曲《嘻唰唰》更是成为当年中国最流行、传唱度最广的歌曲之一。之后花儿又先后发表了专辑《花天喜事》和《花龄盛会》,大走口水歌、舞曲路线,深得听众喜爱。

  如今的花儿早已丢掉了当年赖以成名的流行朋克曲风,演出中的乐器也逐渐成为摆设,擅长插科打诨、上窜下跳的他们已经完全没了当年的青涩模样。这样的转型虽然伤害了很多帮助过他们的人,也让摇滚乐评论界更加不屑,但却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现在在乎的只是勾起别人的购买欲望,其他不在乎。”大张伟在某次采访中如是说道。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但心直口快的花儿显然不在乎得罪更多的人。转型成功与否,当中得失多少,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彭坦:谁叫我生了副偶像的脸

  作为华纳唱片在内地签约的第一支摇滚乐队,达达乐队的主流身份让他们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然而音乐品质上却缺少了专业人士的肯定。他们既不像花儿那样做到全民皆知,也没有在摇滚圈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喜欢他们的人也多不是摇滚乐迷,仅仅是流行乐迷而已。达达乐队的英式流行风格,让他们的作品不像其他非主流乐队的作品那样难以被大众接受,然而和很多歌手纯粹的流行歌曲相比,他们的作品在流行性上又似乎欠缺了一些。提起达达乐队,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名字,要说出几首作品来,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作为主唱的彭坦,像几乎所有乐队的主唱一样,包办了达达乐队绝大部分作品的创作。而他英俊的形象,也为达达乐队后来的知名度奠定了基础。达达乐队的第一张专辑《天使》相对稚嫩,在商业上并不太成功,第二张专辑《黄金时代》有了不小的进步,在商业性上比《天使》强了很多。

  但是,达达乐队还是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迫解散。主唱彭坦单飞签约新的唱片公司,推出个人专辑《少年故事》。如果说达达乐队时期的作品,有着乐队的色彩在其中的话,那么在《少年故事》这张专辑里,彭坦的创作则更加个人化。专辑中《孔雀》等几首小品是专辑的一大亮点,多首作品都是彭坦在看完电影后的个人感受。唱片公司对单飞后的彭坦的包装力度也远远大于从前,时尚的专辑宣传照,地铁车窗上的广告,充分放大了彭坦的偶像气质。

  相比达达乐队时期的专辑,《少年故事》没有那么重的摇滚色彩,更多的是彭坦偏爱的民谣小品,这也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可听性。唱片公司力图将彭坦包装成继朴树之后又一个具有偶像气质的男歌手,这是在之前达达乐队时期所不能期望的。专辑上市几个月来,彭坦登上了多本杂志的封面,喜欢他的歌迷相比之前达达乐队时期有增无减。以至于有香港唱片业内人士正在极力运作,希望把彭坦的音乐带到香港市场,这也正是看中了彭坦集创作实力和偶像气质于一身的特点。

  新裤子:裤子旧了,就换条新的

   1998年,由彭磊、刘葆、尚笑三人组成的新裤子乐队发表专辑《新裤子》,与同时出道的清醒乐队、花儿乐队、地下婴儿乐队一起,成为当年“北京新声”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新裤子也主打朋克路线,歌曲大多为三和弦套路,简单动听,被誉为“中国的雷蒙斯”。和花儿乐队在摇滚圈的“遭遇”相似,苛刻的乐评人们对新裤子态度也经历了“由捧到贬”的过程,“没有技术、过于流行”便是当时评论界给他们扣上的大帽子,使得他们在摇滚圈中都略显“小众”。

  2000年专辑《Disco Girl》的发表让人们看到了新裤子在视觉设计范围内展露出的才华,他们凭借《我爱你》的黏土动画MV摘得了当年音乐风云榜“最佳音乐录影带”奖项,同时原为摩登天空工作人员的庞宽也带着他的合成器加入了乐队。2002年,乐队第三张专辑《我们是自动的》也随即发表,与上一张专辑如出一辙,并没有太多突破。

  2005年底,一曲《Bye Bye Disco》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新裤子开创了中国人做复古Disco音乐的先河,同时他们也开始在北京的一些小酒吧频繁演出,复古的造型和动感好玩的音乐吸引到一大批观众,现场演出第一张专辑里的老歌也让歌迷们趋之若鹜。这时第四张专辑《龙虎仁丹》迎来了最好的发片时机。2006年初,这张设计包装别具一格的唱片被摆到了市面上。新裤子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他们也成为这股“复古风潮”的领导者。

  但新裤子的转变与其他转型艺人有两点不一样:一是他们的转变没有经过商业包装,没有任何商业力量在背后做推手,完全属于自发行为。乐队成员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怀念、对于Disco音乐的热爱促成了他们在创作上的改变。二是新裤子由Pop Punk向New Wave、Synth Pop(合成器流行乐)风格的转变也是有迹可循的,New Wave、Synth Pop等风格在创作理念上有很多地方与朋克音乐有相通之处,其倡导的很多精神内核也来自于朋克乐,所以一直被朋克乐队所青睐。很多以此成名的乐队最早都是朋克乐队,而像新裤子的偶像“雷蒙斯”(The Ramones)在乐队后期也赶过一把New Wave的时髦。

  从客观环境来讲,新裤子早期的“不成功”更多要归咎于当时的摇滚乐环境。当时评论界和乐评人作用很大,他们的听觉取向决定了中国摇滚乐的主流风格,影响了很多听众,一贯低调甚至有些腼腆的新裤子不受到重视也算“合情合理”。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开放化,很多乐迷有了自己独立的听觉判断体系,受乐评人影响也越来越小。只要音乐好,即使不招人“待见”也没有关系。而与此同时,在中国飞速的发展环境下,人们开始寻找之前生活年代的美好记忆,“复古风”早已吹遍欧美,再吹到中国也便顺理成章。所以新裤子的转型是一次集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

[NextPage]

  卓文萱:女孩总要变成女人

  六年前的卓文萱凭借《想家》在歌坛留下了一点回响,让一部分人记住了她的名字和这首作品。据说,这首作品后来成为了台湾KTV凌晨时分固定的广告歌,旨在催促那些青少年赶快回家,别让家人担心。而在卓文萱的那张充满青春期简单、幼稚味的专辑《1986》中,只有这首《想家》还算被大家记住了,其他作品则毫无反响。甚至,连卓文萱那张稚气未脱的娃娃脸,也没有几个人能记住。

  去年,卓文萱回到歌坛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习惯》。当年那个唱歌都不理解歌词意思的小女生,摇身一变,变为了成熟的小女人。除了外形上的改变,音乐风格上,唱片公司也根据卓文萱的成长进行了准确定位,融合了可爱、性感的音乐风格成为新专辑的主导。与曹格对唱的《梁山伯与朱丽叶》成为了去年KTV点播率最高的情侣合唱歌曲,而他们俩的情侣形象甚至还被北京公交公司看中,专门为其发行了情人节版公交卡。翻唱苏慧伦的经典曲目《爱我好吗》,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卓文萱从当年那个淘气叛逆的少女到如今温柔知性的小女人的转变。《习惯》也随之成为了去年台湾最畅销的唱片之一。

  范晓萱:百变小魔女的一大变

  “百变小魔女”范晓萱尝试过很多风格的音乐,每一次的转变都会让大家感觉到惊喜。说到成功的转型,可以说有两次。

  在《绝世名伶》之前,范晓萱基本上还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主流歌手,《消失》、《Darling》等作品也让人们正在改变对她“小魔女”的固有印象。但对范晓萱来说,这样的改变速度无疑慢了点儿,她需要迅速地作出改变,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于是,出于对爵士乐的喜爱,范晓萱找来很多经验丰富的音乐人一同制作出《绝世名伶》这张流行爵士专辑。流行与爵士恰到好处的结合,让范晓萱在专辑出来后很快就受到了专业的肯定。大众对她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小魔女转身变成了才女。从那时起,范晓萱的名字总是作为创作才女的代表,和陈珊妮、陈绮贞等人相提并论。

  前不久,范晓萱率领100%乐队推出EP《突破》。这次,范晓萱终于走上摇滚之路,可以说是一次众所期待的转型。范晓萱表示,尝试了这么多风格之后,发现还是摇滚乐最适合自己的表达。其实歌迷们早已把范晓萱视为自己心中的摇滚女王。因为从范晓萱以往的作品中,大家可以感受到她内心其实有很强大的力量要爆发,而之前尝试的流行、爵士、电子都不能完全地让她得到释放,只有摇滚乐最适合现在的范晓萱。EP中的《属于》、《那种女孩》曝光后,大家很快将范晓萱与日本摇滚女王椎名林檎联系起来,这次转型后的不俗反响由此可见。

  赵薇:当小燕子不再唧唧喳喳

  《爱情大魔咒》时的赵薇走不出“小燕子”的阴影,所以唱片公司也给她找来和“小燕子”一样动感的歌曲唱,像《爱情大魔咒》就是翻唱自国际著名组合Aqua的作品。而赵薇在歌曲中传递给人的印象仍是和“小燕子”一样,活泼、可爱。

  随着《环珠格格》时期的渐渐远去,赵薇不论是在影视上,还是在音乐上都极力想摆脱“小燕子”留给大家的固有印象,这一点和当年的范晓萱有些相似。在专辑《双》中,赵薇开始慢慢转型,《我和上官燕》为赵薇塑造了都市独立女性的形象,《微小的部分》则为赵薇塑造了成熟女人的形象,让大家知道赵薇不再是《环珠格格》里那个活泼好动的假小子,她也有非常女人的一面。而在今年推出的专辑《天使旅行箱》中,李泉作为音乐总监为这张专辑加入了Jazz、Bossanova、电子等很多时尚的音乐元素,试图将赵薇的音乐形象变得更加时髦一些。这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名主打歌《天使旅行箱》推出后获得了各界好评,从创作、到制作、再到赵薇的演唱都相当精致。

  蔡依林:咸鱼翻生的最佳范本

  流行乐坛有着很多“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但如果把蔡依林归到“丑小鸭”一类,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同意。10年前,正在上大学一年级、脸上还有些许雀斑的蔡依林在某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来自环球唱片的一纸合约,便开始了歌手生涯。

  应该说刚出道时的蔡依林只不过是唱片公司“乱枪打鸟”其中的一枪,1999年的同名专辑便是一张试水之作,如果成绩不好,那下一张也便遥遥无期。但好在蔡依林很争气,依靠环球为其打造的“清纯路线”俘虏了大批少男少女的心,成为当年台湾乐坛的“少男杀手”。但“少男杀手”不仅仅只她一个,蔡依林在外形上并没有压倒性优势,接下来的几张专辑也如过江之鲫,没有留下一首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2001年,蔡依林与原经纪公司因经济纠纷对簿公堂,之后很快不欢而散。找到新经纪公司的她也将唱片合约交给了SONY,事后证明这一决定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决定之一。与此同时,她与当时的新晋小天王周杰伦的感情绯闻也被媒体曝光,并一度成为热炒的焦点话题,为她新专辑的发行揽足了人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03年初,《看我72变》发表,蔡依林以此一跃成为华语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女歌手之一。这张专辑由如日中天的周杰伦亲自操刀助阵,《布拉格广场》、《看我72变》、《骑士精神》等歌曲一下便成为全亚洲最流行的曲目,专辑在销量排行榜的头名停留了9周之久。蔡依林也随即获得了“百变天后”的美誉,跻身一线女歌手行列,得以与孙燕姿、萧亚轩等人平起平坐。而随后的专辑《城堡》巩固了这种地位,《爱情三十六计》又成为金曲。此时蔡依林的外型也成为潮流符号,时尚甜美,动感可人。

  但蜜月总会过去,与周杰伦的绯闻以“周侯恋”画上了句号,与SONY的合作也开始出现种种问题。当随后的两张专辑《特务J》与《野蛮游戏》发表后,反响大不如前,人们也能隐约感觉到蔡依林身上的疲惫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蔡依林的事业曲线势必会滑落,但她显然不想这么早就过气,便又将几年前那场小咸鱼大翻身的好戏重演了一遍。

  此时百代公司的老板陈泽衫刚从华纳跳槽而来,他便是昔日“华纳天后宫”的幕后制造者,擅长包装女歌手。此番跳槽,他带去了打造“百代天后宫”的计划。与蔡依林的结合便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双方纯属两情相悦、一拍即合。蔡依林再度更换东家之后再度转型,由之前的时尚“百变天后”摇身成为“性感女王”,走起了国际化十足的性感路线。新专辑《舞娘》质量出色,叫好叫座,成为蔡依林歌手事业的又一高峰。

  纵观蔡依林的歌手生涯,两次转型都称得上大获全胜,“树挪死,人挪活”的定理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蔡依林的转型成功更大原因来自唱片公司,一个适应当时环境的市场定位是歌手转型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在这方面蔡依林的两个东家都做得很出色。而她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也称得上是一个“聪明的偶像”。这种歌手,想不红都难。

  其他成功案例逐个数:不顺则求变,这在中国古代是聪明的做法,如今也是一样。歌手转型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像陈琳尝试英伦吉他流行风格,《爱就爱了》红极一时;汪峰告别了鲍家街43号时期的嘶吼,如今俨然成为中国主流摇滚乐形象大使,主旋律歌曲都不忘掺和一道;蔡健雅沿着前辈陶晶莹的轨迹,邻家少女成功转型成熟小女人,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其实,评判歌手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准很模糊,但大多以市场反响、也就是唱片成绩来做衡量,同时兼顾听众接受程度,叫好又叫座自然是转型的最佳结果。但“转型”这个东西就像赌博,高风险才有高回报,如果押错了宝,那苦果只有自己吞了,并不是所有寻求转型的歌手都能成功。

    转型失败案例分析:空有梦难圆

  徐怀钰:平民天后变欲女心经

  徐怀钰当年是少女们的偶像,《怪兽》、《我是女生》等作品深得少女们的喜爱,而她亲切的邻家少女形象也让她有了“平民天后”的称号。
 
 
 
徐怀钰早期的作品多是快歌加上可爱风,歌词上情窦初开,旋律上流行轻快,这样的风格正是中学女生们的最爱。准确、独特的定位让徐怀钰在当时的歌坛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如果说同期的范晓萱当年是主打儿童市场,那么徐怀钰无疑则是初中女生的最佳代言人。尤其是那首《我是女生》,不知被多少女生当作自白,唱给喜欢或不喜欢的男生听。

  2001年,徐怀钰加盟魔岩唱片推出《Miss Right》,专辑由林(日韦)哲担当制作人,并找来陈珊妮等人为其创作歌曲,风格以电子、舞曲为主,而形象已经开始变得成熟和性感,而这样的改变后,随之而来的市场反响则远不如之前。随后的几年,徐怀钰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她已经渐渐变成了大家的回忆。今年,徐怀钰选择再次复出,以超性感的形象和复古舞曲示人,力图变成东方的麦当娜。这次的专辑封面,徐怀钰一改当年的可爱模样,性感程度与蔡依林有一比,以至于后来也有媒体指出,徐怀钰此次的复出就是为了挑战蔡依林。

  尽管为了此次的复出,徐怀钰表示自己还可以露得更多,但是,如今的音乐市场并非露得多就能卖得多。面对徐怀钰这张确实已经老了不少的容颜,她那呼之欲出的胸部和超短裙也没能帮上太多忙。关键是,大家对她的美好印象都停留在《我是女生》的时代,而今看见她为了歌坛地位,不惜如此暴露走性感路线,一来觉得心酸,二来觉得别扭。当年少女心中的知心大姐姐,如今已年过30,可还又是露又是跳的,对她有点感情的人会替她难过,对她没感情的人更多的是不屑。何况,在华语歌坛,用舞曲这种风格当作主打,除非你已经是天后,否则都不会有好结果。在R&B和嘻哈当道的今天,舞曲只能在舞厅得到它应有的追捧,在主流歌坛,则很难。[NextPage]

  王蓉:谁记得她是创作歌手出身?


  作为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毕业生,王蓉也算是歌坛里比较有文化的女歌手之一。最初,王蓉还是个能抱着吉它写歌唱歌的创作女生,首张专辑《非想非非想》中的《请说出来》、《完美》都是值得称道的作品。她给人的印象也是充满了知性,在人才匮乏的内地女歌手阵营里,王蓉的出现算是当年的一个惊喜,让大家觉得内地女声其实还是有希望的。

  也许知性歌手的形象向来不是香港唱片公司喜欢的套路,所以在王蓉的第二张专辑中,我们听到了《我不是黄蓉》这样的作品,连专辑也取名为《我不是黄蓉》,风格也更多地转为舞曲。让一个本来很知性的抱着吉它唱歌的创作女生去唱《我不是黄蓉》这么一首和网络歌曲品位相似的作品,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唱片公司的决定——当然,我们也宁愿相信这是唱片公司的决定,而不是王蓉的创意。大家以为王蓉在一首《我不是黄蓉》后会适可而止,不再这么毁自己之前的知性形象,然而没多久,王蓉又给大家带来了惊喜——《芙蓉姐夫》面世。另外,走上舞曲之路的王蓉也理所当然的越穿越少,越露越多,人们已经很难把她和当年那个抱着吉它唱歌的女生再联系在一起。

  不可否认,王蓉能有今天的知名度和《我不是黄蓉》、《芙蓉姐夫》等歌曲有着很大关系。这些作品的走红,让王蓉变得家喻户晓,这远比当年《请说出来》等作品的影响力来得大,随之而来的经济利益也远比最初多。可是,知名度的大小是衡量一个歌手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吗?如果真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炮轰一些低级趣味的网络音乐了。如果说《我不是黄蓉》还算只是在描写爱情态度的话,那么《芙蓉姐夫》这首歌纯粹就是在哗众取宠,和芙蓉姐姐一样的哗众取宠,甚至比芙蓉姐姐还要严重。至少芙蓉姐姐只是在展现自我,并不抨击他人,而王蓉则是选择通过讽刺芙蓉姐姐来吸引大家的目光,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某个网络歌手的身上,大家也许还能接受,就当是言论自由吧。但发生在王蓉这么一个主流歌手的身上,让人很难接受,尽管这首歌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但这并没有为王蓉赢得更多的赞誉,大家更多的只是把这首歌当成一个笑话在听而已。尽管后来的专辑里也有像《爸爸妈妈》这样的亲情作品,但在王蓉今年推出的新歌《加倍》中,她已经彻底变身成为一个性感的舞女,看来她再也不会抱着吉它唱歌了。试想,要是哪天陈绮贞、张悬们也都变成了王蓉这样,大家还会不会觉得这样的转型是成功的?

  满文军:让我们真的不懂你

  2001年左右,当解小东、毛宁等一批内地男歌手相对沉寂的时候,满文军唱红了《懂你》、《望乡》这两首表达亲情、乡情的歌曲。这两首作品的走红和当年的《中华民谣》有些类似,虽然不是什么“我爱你,你爱我”的情歌,但动听的旋律以及满文军扎实的演唱功力,还是让这两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而满文军身上那份农村子弟的淳朴也为他赢得了大众的偏爱。

  从进入SONY唱片到后来加盟太合麦田,满文军逐渐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和音乐风格。唱片公司极力地将满文军包装得更加时尚,像一个真正的流行歌手;而音乐风格上,也渐渐丢弃了当年的乡情风格,以流行风格为主。

  不管是在SONY唱片,还是太合麦田,这几年满文军远没有最初红遍大江南北时那么有影响力。大家对他的记忆,仍然还停留在《等你》的阶段。除了后来为电视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演唱的主题曲《我需要你》还算有点名气以外,其他作品几乎没取得什么不错的市场反响,而《我需要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得感谢电视剧的热播。在满文军加盟SONY、太合麦田这样大的唱片公司之后,唱片公司极力想把满文军打造成为一位为流行音乐市场主力消费群体年轻人服务的流行歌手,所以他开始穿时髦的衣服,留时髦的发型,可惜满文军天生憨厚的形象在这种包装下,不但没有显得时尚,反而让人感觉有些别扭和不适。而公司为满文军找来的歌,也都是些不太可能获得很好市场反响的流行歌曲。哪怕满文军的嗓音条件再好,歌曲平凡的旋律也不可能获得肯定。这也很正常,像满文军这样的歌手,在大唱片公司中肯定不会拥有一哥的地位,唱片公司必然会把好的作品留给那些比满文军有更大商业价值的歌手们,剩给满文军的只能是一些听一遍就忘的作品。像《懂你》、《望乡》这样的作品又是那么的难得。满文军转型后的处境和他的音乐风格一样尴尬。

  水木年华:丢了校园民谣,还剩下什么?

  卢庚戌单打独斗的时候,《未来的未来》中浓郁的人文气息,让他成为了后校园民谣时代大家最欣赏的拥有校园气质的歌手之一。《蝴蝶花》甚至成为了当年可以与朴树的《那些花儿》、《白桦林》相提并论的歌曲。那时的卢庚戌还显得十分腼腆,专辑内页中也不愿露出他那张不太帅气的脸。在和李健合组水木年华时,卢庚戌表示李健可以弥补自己在外貌上的不足。李健时期的水木年华的作品中,民谣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一生有你》、《轻舞飞扬》等作品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而像《迷乡》、《天使街》等比较轻快的歌曲,同样具有不错的流行性。当时,两人的着装虽谈不上时髦,但都属于正常,至少不与他们的人文气息相违背。

  随着李健的退出,缪杰的加入,水木年华渐渐开始转型。在音乐风格上,随着具有民谣偏好的李健的离去,水木年华的作品中摇滚的成分逐渐加重,随后的音乐做得也是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华丽。相继找来李延亮、高旗、严仲坤等摇滚音乐人,以及弦乐团和女高音等不同音乐类型的音乐人合作。而当初最受人喜爱的民谣歌曲,在水木年华后期的专辑中所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小。与音乐风格一同改变的,是水木年华的造型。以往的书生气在水木年华的后期已经不复存在;与其华丽音乐风格相呼应,水木年华的造型也开始走华丽风。卢庚戌从此摘掉了眼镜,穿上了巴洛克风格的服装,在专辑中摆着各种POSE。

  水木年华后期的作品,虽然音乐中融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编曲也越来越细致华丽,但作品都无法超越《一生有你》、《在他乡》当年的成绩。那些作品气势虽然磅礴,但很难像《一生有你》这样的作品一样,让人能静下心来连续听上几遍,而往往是一遍之后就不愿再多听。提到水木年华,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一生有你》这样的民谣作品,而不是后期庞大华丽的作品。其实,音乐风格的改变还不至于将水木年华的转型带到失败的行列。关键是造型上的改变,让很多人看着觉得别扭。虽然卢庚戌的外貌不够出众,但原先他的腼腆和朴素将大众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他极有文艺气质的音乐上,对他的外形,大众更多是包容的态度。可在水木年华的后期,卢庚戌和缪杰变化多端的造型,本来是想让自己在外型上加分,可惜他们过于自信地估计了自己的审美眼光。本来服装是挺漂亮,但是漂亮的服装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这华丽的衣服套在卢庚戌和缪杰的身上,让很多人感觉有些不合适。其实,卢庚戌和缪杰保持简单、朴素的穿着风格,才是最适合他们的。在音乐上,玩够了各种大编制的作品,也该用心写两首简单但确实能打动人的作品。[NextPage]

  其他失败案例逐个数:“倒霉”的不止这么多

  其实歌手转型后,反响不好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范晓萱、张震岳都曾经推出过电子音乐的专辑,但专辑出来后,市场反响平平,远不如他们的流行音乐专辑。好在他们都仅仅是把这当作一次尝试,随后还是继续做流行音乐的专辑,并取得不俗的成绩。而像林依轮,当年凭借《爱情鸟》等动感歌曲成为内地最早的男生偶像歌手,可前两年推出了一张将古典音乐流行化的专辑《信仰》,由于嗓音条件的限制,林依轮演绎起来则显得十分的不伦不类。今年,林依轮“再接再厉”推出一张传递亲情和怀旧情绪的专辑《欢乐音雄》,专辑里林依轮变身成熟男人,可仍未引起大的反响,反而是随碟赠送的烹饪书籍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林依轮如今甚至主持上了某电视台的烹饪节目。当年许美静在《静电》专辑中的改变,同样也未能取得好的结果。大量电子成分的加入遮盖了许美静声音的魅力,冷酷的电子音乐远不能像《都是夜归人》那样的歌曲一样和许美静的声音有完美的搭配。可能也正是因为那张专辑的失败,许美静才渐渐淡出歌坛。很多“晚会歌手”在不再受晚会青睐后也纷纷转型,解晓东便是其中一个。近年他转型“魅力成熟男人”,但可能因为之前的“晚会歌手”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转型后的他成绩大不如前,如今早已鲜有动态。 

 推荐转型案例:花无百日红

  许巍:如果第三天是真的温暖

  要说许巍没“转型”过,很多人都不信——许巍的歌手生涯像极了他发表的第一首歌的名字:《两天》。 
 
    在2000年第二张专辑《那一年》发行之前,许巍在他的歌迷心中是忧郁的、低调的、凄美的,甚至是绝望的。那时的他凭借粗糙的专辑《在别处》,成为中国摇滚乐坛一块特立独行的招牌。而在众人翘首期盼的《那一年》之后,许巍的“铁托”们发现他变了,他的歌里已经没有往日让人迷恋的绝望气质,取而代之的是温暖、淡定。而之后的《时光·漫步》、《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更将许巍推向大众歌手行列,他不仅在网络上被追捧,更是频繁出没于各种晚会、商演、访谈节目,俨然一位“浪子回头”的歌手形象。

  “看透了一些事,转变了人生观”的改变完全是许巍的个人行为,是否成功也没有评判标准,但这个转变在商业意义上说是非常成功的。按理说许巍应该被归到“转型成功”之列,但我们之所以将他列为“推荐转型”,还是从他的作品出发。

  如果说《我的秋天》、《在别处》里的忧郁伤感气质带来的非主流审美观大获人心,那么在许巍转变成大众歌手之后,虽然号称“温暖”,但他俘虏人心的还是那种忧郁气质。从《那一年》里的初露端倪,到后面两张专辑,许巍一直在塑造自己的城市人文歌手形象,而其中所运用到的手段也是重复再重复。如果把他所有的歌词都放到一起,你会发现“自由、迷茫、风、彷徨”等空洞的单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而且几乎所有的歌都在极力用这种词汇堆砌来营造氛围。不仅如此,歌曲的套路、构架也都千篇一律,只是在配器和细节处理上稍微改换。怪不得有网友笑称:“听过许巍一首歌,就等于听了他所有的歌”。

  而如今许巍似乎也再次遇到了创作瓶颈,距上一张专辑发表已经过去了3年之久。这三年期间他只参与过几首单曲的制作,另外还曾发表过一张精选,将以前卖给别人的歌拿回来自己再唱一遍。虽然许巍表现出淡定、坦然的心态,但歌迷显然不能满足,希望在这么久的准备后他能给大家带来真正的“温暖”之作。

  建议转型方向:拓宽创作视野,尝试更多音乐类型,创作出与自己资历相符合的大器之作。

  孙燕姿:谁比谁好,能差到多少

 
  孙燕姿如今还是“天后”吗?相信客观的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当昔日的辉煌已不再时,孙燕姿也想到了求变,方式和大多数人一样——换东家。巧的是她也换到了百代,成为蔡依林的“师妹”。但俩人境遇各不同,蔡依林又一次成功转型,孙燕姿却只能靠制造“埃及勒索事件”来宣传新专辑。这次明显带着预谋痕迹的事件被大家一眼看穿,孙燕姿逃回了新加坡。说句实话,孙燕姿的粉丝不少,唱功不错,姿色过得去,年龄不算太大,但她实在不是那种能轻易在人群中发光发亮的人。在人才辈出的娱乐圈,审美很容易就疲劳了,你再是淳朴干净,大家也有厌倦的一天。更何况孙燕姿数年来不变的唱腔和曲风,我们实在很难再满心期待她酝酿已久的新专辑。

  于是就有了这出好戏,她像是一个小丑,乐在其中,我们都是看客,看了一笑,却不肯掏钱买票。曾经高高在上的天后,要做这样的傻事,谁会愿意?可这是加盟百代的第一张专辑,蔡依林《舞娘》的年度销量冠军珠玉在前,如果她的销量无法与之抗衡,那会是多么不堪。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孙燕姿一直都是个绯闻绝缘体,只要不是在唱片的宣传期,她就销声匿迹不再出现了。比起蔡依林高密度天天见报的曝光率,再怎么心如止水,想来也挡不住现实中声势下滑的残酷。

  等这张名为《逆光》的专辑出来,孙燕姿的成绩单实在无法让人满意。和所有推荐转型的歌手一样,对于之前成功模式的过分复制使得听众们审美疲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新意和创意便没有成功。孙燕姿若想在事业上继续有所突破,转型势在必行。

  建议转型方向:孙燕姿有着较高的音乐素养,所以转型为创作型歌手会较为简单。而以前一直以来略显中庸的形象显然已经让人审美疲劳,不如彻底改头换面,朝摇滚方向、转型“坏女人”未尝不是一个选择。[NextPage]

  周杰伦:先等他不忙了再说吧

  周杰伦对于华语流行乐坛的意义有多大?这恐怕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但有一点不能否认,他引导了乐坛R&B风潮,促使很多歌手朝向R&B风格转型,他本人也亲自参与了蔡依林的首次转型事件。在蔡依林案例成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周董邀歌,以求能自我突破,顺带沾沾他的“红火”。那周杰伦本人需要转型吗?

  11月几乎成了周杰伦一年一度的固定发片期,今年也没能例外。伴着和蔡依林口水战的唾沫星,《我很忙》隆重上市了,这是周董的第8张个人专辑。纵向比较下来,这8张专辑有很多共同点:方文山招牌歌词必备;“中国风”歌曲必备;天马行空的“超现实”歌曲必备;R&B深情钢琴弹唱必备;“亲情牌”必备(《我很忙》除外,因为他已经唱遍了几乎身边所有亲人)……周杰伦的每张专辑都是由以上这些元素拼合成为一张唱片,如果说前几年还能给人新鲜感的话,那《十一月的萧邦》之后就略显乏味了,更何况最近几张专辑的完整性也大不如前。

  “炒冷饭”是很多人对周杰伦新专辑的评价,每次他出新专辑,人们都会担心这个天才即将“江郎才尽”。但周董不是没有做过新尝试。《依然范特西》的主打曲《千里之外》便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而这个活他完成得相当漂亮,同张专辑中尝试Bossa Nova的《红磨坊》也颇有几分姿色。在《我很忙》里,他又拿《牛仔很忙》来尝试乡村音乐和R&B的结合、拿《阳光宅男》挑战乐队形式的吉他流行乐,甚至还在《甜甜的》里边试了试时下台湾流行的Indie Pop曲风。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是专辑的主打。周杰伦做专辑的概念,还是停留在将前文中提到的种种元素糅合到一起这个老套路上。

  周董是聪明人,虽然他看起来有些呆,但已然身为唱片公司老板的他不可能不知道时下市场的需求。如果硬要揣测他的心理,我们认为他还是很想有所突破的,以他的才华和音乐素养,不该一直停留在现阶段上。有些足球教练被人们嘲笑呆板——什么时间换人、换什么人都是固定的,这样的教练必定成不了大师,而周董显然是奔着大师的方向去的。制约周杰伦转型的因素无非还是来自唱片公司。之前的专辑太过成功,唱片公司自然会惯性地按照这种既定成功模式操作;而当自己开了公司做了老板,他就更不能拿销量开玩笑了,缩手缩脚便在所难免,保险的赚钱方式才是王道。

  但周杰伦迟早会转变,因为他是创作天才,天才是不会拘泥于某一种或几种固定形式的。《我很忙》的口碑已不如前,聪明的周董势必会有所动作。至于他会怎么转,还是请各位看官擦亮眼吧。

  建议转型方向:在不破坏专辑整体性的情况下,多尝试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曲风,毕竟R&B已经快落伍了。试试吉他流行乐也未尝不可,以周董的才华,做出来不会比五月天差。——当然这些,都先等他不忙了再说吧。

 到底谁来掌舵转向?

  前几日采访某歌手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任何一个歌手的音乐品味如果只局限在他自己的风格里,那他的创作只有死路一条。”同样的,很少有歌手能在其整个演艺生涯里只尝试一种音乐风格。“转型”这个词对嗅觉灵敏的媒体来说很敏感,也经常被当作歌手炒作新闻的一块好料。转得好就等于抽到了上上签,事业发展再攀高峰;转不好就等于进了死胡同,碰了壁还得调头重来。

  这样的赌博游戏有着高风险,但却引得众人纷纷试水——原因很简单,谁都有瓶颈期,转型则是度过瓶颈期的最佳方案。大洋彼岸的例子比比皆是:远点的有保罗·安卡,他曾是加拿大国宝级歌手,出道之初走偶像路线,后来却转型创作者、作曲家,创作了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近点的有罗比·威廉姆斯、贾斯汀·蒂姆伯雷克,全是偶像团体成员转型唱作人的成功案例。再有一种转型是换汤不换药,你看克里斯汀娜·阿奎莱拉,俨然转成了梦露再世,还以此再度染指格莱美呢。

  有了转型的想法,话题便回到“怎么转”上来。除去那部分依自我意愿自主转型的艺人(多为创作型),剩下的便大多属于被动了。唱片公司可不像艺人那般浪漫,也不像歌迷那般宽容,销量是他们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如果唱片销量不好,一套转型方案便摆在你面前了。

  许多大唱片公司运作新人时,大多采取投石问路的做法——他们同时推出10个各不相同的艺人,如果其中一人获得成功,便证明这种风格是市场所需。在对待转型问题上,唱片公司的做法也有些许类似.歌手的新风格新形象能否被公众接受,是一个答案各占50%的命题。转对了,钱大家赚;转错了,公司损失钱,而歌手呢?损失的不仅仅是形象,更是他们最在乎的人气。但市场总是变幻莫测的,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信息量的增加,歌迷们对于音乐的需求也不再如往日般简单,没有一种风格能保证风行很长时间。在这种前提下,再厉害的唱片公司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每一步棋都走得正确,猜硬币的反正面,便成了永恒的谜题。

  而对于一些还没有想到“转”的歌手和唱片公司来说,安于现状是最差选择。没有任何一位歌手能靠一种风格一种形象一吃到老。即便是天王天后,也迟早有被拉下神坛的一天。要想在那个位子上坐得久一点,就赶紧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吧,然后再好好考虑,到底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编辑:全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