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陈韵如的阴暗面,《想见你》的高光点

2020-02-17 08:49:06来源:镜像娱乐    作者:顾贞观

   
虽然在这段故事中,相爱的人从头到尾都是黄雨萱与李子维,即便穿越时空,他们依然可以找到彼此,爱上彼此,完成这段罗曼蒂克之旅,但陈韵如,并不是背景板般的存在。

image.png

  
  或许,陈韵如才是《想见你》这部剧的“真核”。


  虽然在这段故事中,相爱的人从头到尾都是黄雨萱与李子维,即便穿越时空,他们依然可以找到彼此,爱上彼此,完成这段罗曼蒂克之旅,但陈韵如,并不是背景板般的存在。


  《想见你》结局的揭秘,与不少网友所料相差无几。打破剧中莫比乌斯环的关键在于1999年的小年夜,在于陈韵如自身,只有陈韵如不再坚持放弃生命,这个穿越闭环才能终止,所有人才能迎来新命运。


  可以说,在“青少年认同”的主题下,《想见你》讲述的其实也是“陈韵如自我救赎”的故事,但它并非说教式的将“青少年认同”直接搬上台面,而是将其与灵魂穿越、悬疑、爱情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将烂俗偶像剧故事玩出了新意与深度,也为国产青春剧的创作带来了新启示。


  阴影的后面,是光的方向


  “其实我们写的三个青少年主角身上都有一些特别的地方,而他们无法正视自己的特别。” 正如《想见你》编剧林欣慧所言,这部剧想要传达的内核是“青少年认同”,承载这一内核的关键角色,无疑是陈韵如。

image.png

  
  陈韵如17岁的人生,在她自己看来一无所有,没有和睦有爱的家庭、没有交心的朋友、没有甜甜的恋爱,她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在日记中记录下来的也全是悲伤的心情。因此,黄雨萱三穿后,即便知道自己即将被杀,陈韵如仍选择“暂时将眼睛闭起来”,假扮黄雨萱接近李子维,接近她唯一能看见的光芒。


  但是,所谓陈韵如的“黑化”,不是因为她向往变坏,而是错以为伪装就能把握幸福。黄雨萱一穿、二穿扮演陈韵如的过程中,慢慢改善了陈韵如与周围人的关系,不仅包括她爱慕的李子维,还有她的母亲、弟弟以及同学等。所以,陈韵如伪装黄雨萱,不仅是为了得到爱情,在她的认知里,或许只有扮演黄雨萱,才不会失去周围人的爱。

image.png

  
  《想见你》中,编剧花了不少篇幅去呈现陈韵如、谢芝齐等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问题。黄雨萱三穿失败后,陈韵如偶尔通过镜子与被锁在小黑屋的黄雨萱对话,“镜中我”的影像,或许也暗示了陈韵如性格的成因。

image.png

  
  库利在“镜中我”的概念中提到,在社会互动中,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对陈韵如而言,不断被周围人忽视、被告诉以前的自己很讨厌,都在加深陈韵如对自身的厌弃。

image.png

  
  如果站在现代社会及女性对自身的预想上看,黄雨萱这种个性开朗、独立、勇敢的人更容易获得认可,而陈韵如就像是透明人般的存在,很少会有人去聆听、去欣赏她。现实生活中,或许大多数人的处境不会如陈韵如一般极端,但或许,我们在某个时候都是“陈韵如”。

image.png

  
  所以,《想见你》中黄雨萱这个接近完美的角色是承载观众期待的最佳载体,但陈韵如才是一个活生生且具象的个体。在陈韵如这个复杂的角色身上,寄托了编剧对弱势群体及边缘人物的关怀,从陈韵如的结局,观众或许也能领会到编剧的心声:没有必要成为别人,人只要走好属于自己的道路就好了。

微信图片_20200217085447.jpg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青春期身心的巨变会让个体对自己产生陌生感和失衡感,他们不仅难以回答“我是谁”这种哲学性难题,在社会关系中,他们在半成熟的状态下一方面想融入社会,一方面又想退回儿童世界。若不能正确处理青春期的认知障碍,便有可能剑走偏锋,甚至可能患上神经质、厌食症、网络游戏成瘾、自杀倾向等心理疾病。如今,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热门社会议题。


  因此,《想见你》的内核是值得所有青春剧学习的。当下年轻一代的青春里除了甜美的爱情、诗和远方,也存在着许多阴暗面,这不应该被青春剧创作者忽视。“我们很容易忽略青春期少年的烦恼,觉得他们还这么年轻能有什么大不了的烦恼,但其实这个问题很严重。最近演艺圈我们也是看到很多年轻的生命动不动就消逝,我们很喜欢多给这些人一些温暖。”《想见你》编剧道。


  高级内核,类型包装


  用编剧的话来讲,《想见你》是在用偶像爱情剧包装“青少年认同”的敏感议题。


  试想,如果这部剧中陈韵如的身份只是工具人、背景板,那《想见你》还能否在豆瓣拿到9.1的高分?难!如果陈韵如的角色单薄,《想见你》中这段梦幻爱情或许依然完美,但整个故事绝不会如此动人。


  不过,如果没有“寻找世界上另外一个你”、“莫比乌斯环”、“双向穿越”这些惊艳设定,《想见你》单纯从陈韵如的视角讲述“青少年认同”这个晦涩的议题,或许走红的几率并不大,毕竟,年轻一代需要创新与新鲜感。

image.png

  
  观看过《蝴蝶效应》《恐怖游轮》《九回时间旅行》等海外影视作品的观众,对《想见你》中平行时空及双向穿越的设定或许比较熟悉,但从国内影视市场来看,穿越如今依然停留在 “初级”阶段。因此,《想见你》中莫比乌斯环的穿越结构对大多数观众而言足够新颖。


  此外,悬疑、穿越与青春题材的融合,在国内青春剧中同样罕见。《想见你》上半段便抛出了一个问题:当时企图强暴陈韵如和在小年夜杀死她的凶手是谁?在片头、片尾及正片里放出的烟雾弹的诱导下,凶手从谢芝齐到莫俊杰再到陈韵如本人高能反转,让观众始料未及。新鲜的同时,《想见你》也足够刺激。

image.png

  
  创新,并非《想见你》被年轻观众欢迎的全部原因。在内核表达上,编剧的聪明之处在于没有选择说教,而是通过角色的命运告诉观众,一切选择权在自己手中,未来取决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直处于自闭状态的陈韵如,原生家庭中有着诸多问题,如父母离异、重男轻女、母亲工作不雅等,这些都是她没有获得足够的爱,不够自信的原因。


  但《想见你》利用黄雨萱的穿越为陈韵如开启了上帝视角,让她看到了身边的爱。弟弟爱她,因为不想让她失去父母的爱选择了离家出走;妈妈爱她,愿意抛下工作把她放在首位,比包容弟弟更包容她;莫俊杰爱她,从始至终都在她看不到的角落里关心着她、支持着她。

image.png

  
  为陈韵如开启上帝视角,其实也是为观众提供新思路,即换个角度看问题,答案或许就会不一样,这是驱使陈韵如实现自我认同的动力,或许也将是戏外的“陈韵如们”与自己和解的动力。


  当然,编剧对“陈韵如想法扭转原因”的处理也很高明。最终黄雨萱四穿打动了陈韵如,因为她选择相信陈韵如,相信她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因此并未强加干预。现实中,相信、鼓励与强行干涉这两种沟通方式,前者也似乎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认可。


  艺恩数据显示,《想见你》的用户画像中,17-24岁的人群占据了40%的比例,可见该剧在年轻群体中受欢迎度之高。偶像剧总会过时,因为观看偶像剧的观众会长大,但《想见你》告诉市场,没有真正过时的题材,只看你如何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找到仍能戳中年轻一代的表达体系。


  无“另类”,不“青春”


  《想见你》是一部将罗曼蒂克与现实主义融合得相对成功的青春剧,虽然只将一半的时间线放在三位主角17岁的人生上,但并不妨碍它为青春剧市场带来新启示。


  国内青春题材作品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以前,市场以《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这种聚焦80后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家庭代际沟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主;2010年后,《夏至未至》《泡沫之夏》这种悬浮向及《匆匆那年》等青春疼痛向作品崛起;2017年前后,《小美好》《最好的我们》《忽而今夏》等“小而美”作品走向大众。

image.png

  
  诚然,“小而美”青春剧的问世代表着国产青春剧的进步,但《你好,旧时光》《小美好》等受到观众认可后,市场上同类型作品开始批量产出,创新不足,国产青春题材创作又从一种定型化陷入了另一种定型化中。满屏怀旧、甜宠向下,青春题材作品的同质化程度日益加深,观众的审美疲劳或许也不远了。


  所以,国产青春剧看似风头正盛,实则危机暗藏。市场确实需要“小而美”,但也需要温度与深度齐具的作品,在展示稚嫩爱恋、升学压力、纯真友谊之外,挖掘青春的更多面,更透彻的解析“我们究竟如何长大成人”这一命题,以更现实的视角关注年轻一代成长中的问题,而并非沉浸于单一类型的循环创作中。


  对比海外作品可以发现,青春题材能承载的容量和可能性是巨大的。《请回答1988》以青春之名,讲述了1988年首尔双门洞居住的五家人的故事,不仅有孩子们的友情与爱情,也有人到中年的幸福与辛酸;泰国电影《天才枪手》通过校园这个小社会,展开了对社会贫富差距、复杂人性、命运不公等议题的讨论……

微信图片_20200217085624.jpg

  
  此次《想见你》的成功,也在于它打开了青春题材的新可能。它用穿越了千万个时间线里男女主依然灵魂相爱的浪漫故事,以及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深度内核,从一众青春剧中脱颖而出,告诉市场青春剧不是只有怀旧、甜宠,也可以将奇幻、悬疑、现实主义融于一体,去展现现实的人性挣扎面。


  《想见你》很另类,但这种另类,正是青春剧市场所需要的。2017年,一部英国青春剧《去他X的世界》在国内走红,豆瓣标记看过人数近20万,这部剧看似离经叛道,但本质上是在讨论原生家庭、爱情、对社会的反抗、灵魂救赎,成长的妥协等议题,末日公路片的风格也独树一帜。另类,并不妨碍《去他X的世界》深深击中年轻人的痛点,就如《想见你》一般。

image.png

  
  国产青春剧在进步,但或许依然难以跟上观众审美提升的步伐。此次《想见你》就证明了观众需要更具新鲜感、更有思想性的作品,创作者不该固守安全区,逐渐让视野窄化,只有不断思索突破与创新之道,才能打开青春剧的新可能。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