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一系列“头部IP+流量明星”作品的播出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于是出现了“IP失灵”等说法。但于今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亲爱的,热爱的》等几部IP剧的热播,则让业内人士重新看到了IP的潜质。
但同时,IP剧经文本到视觉语言的转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原著粉对“忠于原著”的要求与编剧改编需求之间的矛盾。
近期正在播出中的IP剧《山月不知心底事》,从一部灰暗文学到献礼剧,它的改编方向及方法就有值得参考的地方。以下借由此剧探讨IP改编的得失。
抛开宿命论,让主线亮起来
《山月不知心底事》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小说的底色是灰暗的,冰冷的、封存在记忆里的山月,残酷的、成为黑白影像的死亡,僵持着的、绝望的现实生活……
改编这样的一部小说,难度是不小的。
为了抽离出小说的灰暗底色,电视剧首先丰富了主线故事。
原作的主线是女主向远与叶骞泽的虐恋故事,向远求而不得,叶骞泽懦弱徘徊。而剧集的海报上赫然写着八个字“拥抱时代,不负青春”,可见剧集将两人的爱情故事与时代背景联系了起来,主角的奋斗经历也成为了主线之一。由此,冲淡了文本的悲情气质,让主题变得阳光。
小说有着很深刻的宿命感。不论是算命先生对向远“一生富贵,却孤独终老”的论断,向远卖给董灵(原作为叶灵)的断颈观音,还是叶骞泽的一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承诺,成为了向远的执念……
原作处处充斥“明知是寒潭,也硬要往里跳”的宿命感,读者清楚地看到前面无路,也只能无奈地为角色的命运倒数。
原作里有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它把我们的一颗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是梦境,右岸是生活。”以此来映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碰撞。
但原作的宿命感要大于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向远与董灵的执念,叶骞泽的不敢面对,都成就了原作的悲剧性。而剧集反而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在男女主身上“发扬光大”起来。
向远务实,很早当家将妹妹带大,懂得了金钱的重要性。更因叶骞泽“二世祖”身份的转变,为了追求爱情平等,向远将生活重心放在了赚钱上。这也为她之后在事业上的打拼埋下了线索。
原作中的向远是命运使然,随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离开她,她认定只有钱才是最可靠的东西,甚至有每天晚上点一遍钱的习惯。改编之后稀释了这一点,也让向远的爱财更贴近现实矛盾。
叶骞泽是理想主义者。剧中的他有些恋爱脑,情绪驱使行动力,刚开始的时候处于“谁对我好我对谁好,其他人的感受我不care”的中二性格,爱憎分明。改编后的叶骞泽颇为吸粉,对不喜欢的人的“直男式开怼”为其增添了魅力,不怀好意、存心挑拨的人在他面前占不到任何便宜。
原作中叶骞泽的篇幅要少于叶昀,甚至被质疑主角身份。但既然叶骞泽是向远绕不开的心理第一动力,也就难以撼动他的男主身份,修改其人设就避免不了了。毕竟懦弱无用,对感情摇摆不定,还习惯逃避责任的老好人男主不够受市场欢迎。
女主强势、男主懦弱的求爱不得注定是场悲剧,那么,女主刚硬、男主坚决的艰难恋爱故事,在可看性和大众性上就容易操作了。
弱化支线人物,让主角长起来
原作的很多人物都有很复杂的性格与情愫,支线故事众多。
比如叶昀对向远的不离不弃,半是亲情半是爱情的守护,向远因弟弟的死亡,对叶昀有依赖也有芥蒂的心情;
董灵在叶骞泽心中如同白月光般的存在,又因为似是而非的亲情关系而逃避,董灵对叶骞泽病态的依恋;
叶骞泽对向远友情上的依赖与爱情上的不确定,对所有人都好唯独亏欠向远的另一种占有性,向远把心中唯一的不理智都给了叶骞泽,为了他一再打破原则,最终却由爱渐生恨意;
向遥对姐姐向远一面想靠近又一面害怕,对叶昀一面喜欢又一面排斥嫌弃的矛盾心理……
原作在人性上的挣扎与矛盾在众多支线中展现了出来,但改编剧将这些复杂的支线故事都剪掉了,主线变得明朗,配角也都围绕着主角的故事转,为主角的成长线服务。
比如向遥、叶昀等人的性格与情感线都变得简单了。另外,还着重刻画了向远的几个室友,七喜、小花与章粤,这几个人物的添加很有意思。
最开始与向远有实际冲突的是章粤,冲突爆发激烈,直接上手泼水的那种;七喜专注学习,后来因向远的赚钱计划打扰到了自己学习,背地里去宿管那给向远告了一状,算是隐忍后的冲突,不激烈但是容易生根;最后在面临实习这种社会利益,小花出卖了自己,也算是间接背叛了向远,这种冲突决绝,情谊一去不复返。
三个室友都给向远上了一课,让向远懂得识人、也懂得不轻易断定人。原本应该在后面才出场的章粤提前成为向远室友,给了两人的友谊以铺垫。
几位配角出现得当,分别刺激着向远和叶骞泽的成长,且让叶骞泽的成长路线明显慢于向远,给了两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发生冲突的空间与合理性。
两人不断分分合合的时间节点,同样刺激着主角的成长。两人一个在广州一个在家乡时,被老师阻挠下的艰难通信;两人吵架后深处异国,从冷战到慢慢和好后的视频通话……不仅给予感情发展设置恰到好处的关卡,既虐又甜,并且可以跟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在那个年代,男女主能联系到都是高糖。
总体来说,《山月不知心底事》改变了剧作气质,拆除了支线故事,难免会损耗IP的独特价值性,缺失了原作对于人性的挖掘与无奈命运的探讨有些可惜,使原作故事成为了可以替换的外衣。
其实做一个有悲剧底色的故事也未尝不可,说不定可以创造出类似《金粉世家》《玉观音》等经典作品。但这无疑增添了改编的困难与风险,如今呈现的《山月不知心底事》,已经算得上是带有诚意的不俗的改编剧了。
近期几部IP的成功,使市场出现了一系列跟风现象,比如《陈情令》的成功,就让大量耽美IP开始售出版权、确立项目。没有成功套路可以复制,惯吃“原耽”红利,说不定会被其反噬。IP剧与原作说到底是两种创作模式,IP剧的价值更多在于改编,若是心有诚意,何需硬凑“半遮半掩”的cp吸粉呢?耽美IP并非不可改编,只不过,任何拿到手里IP都应当一视同仁,不该当作捷径来消耗IP价值。
IP剧到底有没有价值,问题不在于IP,而在于对待IP的态度。一流的小说拿到手里就觉得可以一劳永逸了,如此只能改编成三四流的苍白作品;坚持质量为先,带有理念与创造性的改编,找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推出好作品,甚至将三流文本改编成一流影视作品。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