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吧!大象》上映第5天,票房3568万,排片占比4.6%,豆瓣评分5.6。
影片讲述了芭蕾舞少女黎春夏因遭遇车祸陷入昏迷,十五年后醒来,为了完成当年错失的表演,从而不顾一切地重组“四小天鹅”,并在毒导师皮鲍十的带领下重返舞台的故事。
不过,这个片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类似《胖子行动队》一样,有种潜在消费“胖子”这一类弱势群体的不好预感。
事实证明,确实同样恶俗,不过《跳舞吧!大象》走的是鸡汤励志路线。
有个网友的一句话影评让人非常认同——200斤的女孩最后在威亚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的一跳,让我想起了我侄子常年考试不及格,小学毕业时终于在小抄的帮助下一举逆袭成了年级第一。
从《跳舞吧!大象》,到今年春节档的《飞驰人生》,再到去年的《羞羞的铁拳》《缝纫机乐队》《西虹市首富》,喜剧电影融入舞蹈、赛车、拳击、乐队、足球等运动/竞技类“燃”元素,成为一种推陈出新的创作取向,让原本通俗的类型喜剧焕发了不同的生机。
不过翻车的居多。
今天就来聊聊,《跳舞吧!大象》为什么翻车。
过度消耗“屌丝逆袭”
讲述励志故事的喜剧电影,往往会选择一个底层小人物作为主人公。
比如《跳舞吧!大象》中黎春夏,十五年前是芭蕾少女,而今超级肥胖身材不能恢复,医药费使家里债台高筑,父亲的工作也丢了。
《羞羞的铁拳》中堕落沉沦的MMA选手艾迪生,依靠打假拳浑浑度日。
《飞驰人生》中的赛车手张驰,因私自赛车而被禁赛,从天堂跌落谷底。
《缝纫机乐队》中的修车行小老板胡亮、从北京被请来的“破吉他”乐队的经纪人程宫,《西虹市首富》中因比赛失利被教练开除的丙级球队大翔队的守门员王多鱼……
喜剧电影或者说电影中的主人公设置为底层loser,后来随着剧情慢慢转变、励志,完全改变了自我和生活,是一种非常常规的叙事套路,也是类型电影最基本的一种人物设置和叙事的经验,屡试不爽。因为这样的人物可以拉近观众的亲近感,容易让他们处在“心理优势”的角度认同和接受人物。
但在喜剧电影中,这样的人物设置容易产生一个风险。如果电影本身的假定性不强,主人公又是个弱势群体,那么故事讲述可能产生“用弱势群体百般出丑来换取观众笑声”的反效果。
《羞羞的铁拳》和《西虹市首富》的戏剧情境的假定性较强,主要创造了一种较为极端的戏剧情境。一个要跟拳王比赛,一个要通过花钱的方式来争取巨额遗产。《飞驰人生》《缝纫机乐队》虽然更为生活化,但这几部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没有设置为胖子这样的弱势群体,而只是生活中的普通loser,在这样的主人公身上制造笑点,较为合情合理,不会产生类似歧视的反感。
但《跳舞吧!大象》全部的喜剧要素都是对胖子、社会底层人、同性恋者的耻笑和无情的嘲讽,用百般出丑来换取观众的笑声,变了味道。
兜售梦想,却沦为鸡汤
小人物逆袭的励志片,最忌讳的是鸡汤、说教、讲大道理。
《跳舞吧!大象》中有两处自认为很经典的台词,安排主人公黎春夏重复了很多次:一是“我们这些被生活揍趴下的人”,另一处是“跳舞改变不了命运,不择手段才可以。”
本来故事的设定是要讲述反抗不择手段取得成功的方式,但剧情却翻车了。
黎春夏们的初赛其实并没有刻苦训练,现场表现也很差,但却靠赖在舞台上不走进入了决赛。决赛的时候,她们也是强行上场,整个故事都是这群底层的落寞的芭蕾舞“四小天鹅”们到处给自己加戏的感觉。
表面上很励志,实际上是用心灵鸡汤自我催眠。
如果没有刻苦训练,讲故事卖惨博同情而晋级不也是不择手段吗?
这种鸡汤真应了一句话:没有贩卖,就没有伤害。
缺乏竞技价值观
《跳舞吧!大象》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给出一种竞技的价值判断。
片中,艾伦饰演的舞蹈老师皮鲍十,一个诞生在工人阶级之家的男孩,却爱上了跳芭蕾,遭到父亲的反对和毒打。
这样的设置在《跳出我天地》(2000)如此相似。《跳出我天地》中比利的家人是英国的一个底层矿工。他们参加罢工,挣扎在贫困的生活中,并认为比利应该学些男人的拳术。比利本来每周都去一回拳击班,偶然的机会却让他走上了不一样的路途。因为一个小意外,比利发现了潜意识中对芭蕾的热爱,可是比利的家庭全然不理解儿子为何爱上女生的玩意。
《跳出我天地》
本来是比较有深度的一个话题,但在《跳舞吧!大象》却比较恶俗地蹭了LGBT的擦边球,把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给消解掉了。
融入竞技元素的电影,一般都要体现一种价值观。
比如《摔跤吧!爸爸》中大女儿吉塔的竞技价值观是靠父亲来引导的。吉塔经历了从消极对待—积极面对—轻视战局—重新重视—战胜自我等阶段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背后是吉塔对自我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因而,在《摔跤吧!爸爸》的高潮处,设计了父亲的缺席。只有父亲的放手,才能成就吉塔的真正成长。
《摔跤吧!爸爸》
在《百元之恋》中女主角发现了拳击的爱好,并从一个底层的loser、啃老族彻底改头换面,每天都充满了激情。尽管在赛场上依然被打肿了脸,依然毫无惊喜地输掉了比赛,但她赢得了自己的生活。
这都是一种竞技价值观的传达。只有在这种价值传达背后才是人物真正的成长,才是真正的励志。
而《跳舞吧!大象》呈现的竞技价值是一种煽情式的。透过诉说人物肥胖的弱势,在综艺真人秀舞台上喊出来的,实际上是非常空洞的,就像影片中小象的特效一样突兀。
整个故事背后没有一个正面的价值支撑,所有的东西都像那句“我们这些被生活揍趴下的人”一样试图讨好焦虑的观众,却如此疲软无力。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