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打着国产行业剧新标杆旗号的创业题材剧《创业时代》终于开播。这部剧讲述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为背景的创业故事,本身题材新颖,加上飞天奖导演安建,金牌编剧张挺,主演黄轩和周一围,可谓阵容亮眼。可首播0.48之后,收视率便一路下跌,原本新鲜的互联网创业题材,却由于剧情架空悬浮,缺乏最基本的职场逻辑,让人十分失望,更引出了无数人关于行业剧生存和发展现状的探讨:行业剧真的就无法摆脱掉偶像剧内核了吗?
现象
偶像剧披着行业剧外衣观众觉得“狼来了”
《创业时代》是都市创业剧里面的先驱者,但显然,它没能创造一个如同剧情所阐述的新时代。人物为了追求热血而直接悬空,剧情因为刻意制造冲突而戏剧化得可笑,纵然演员再如何努力,也终究无法弥补故事的失真,这不是《创业时代》的问题,而是整个国产行业剧竭泽而渔的通病。
放眼国外,美剧中的行业剧五花八门,以《硅谷》为代表的互联网、《实习生格雷》为代表的医疗,《亿万》中的金融、《傲骨贤妻》与《国土安全》等传统的法律和谍战,这些颇具看点的职业剧层出不穷。每一部剧都有着自己的体系,同时又敏锐捕捉现代社会没有战争但处处可见的硝烟弥漫。在讲述各个行业故事的同时,对行业本身也完成了极高的还原,刑侦就是破案,表现敬业的警察如何对抗残暴的罪犯,律政就是打官司,技术高超的律师给委托人争取权益,医疗就是踏踏实实描绘医疗,展现医生工作环境,刻画他们治病救人的艰辛与不易。
反观国内,所谓的行业,不过是一层孱弱的薄纱。随着越来越多披着行业剧外衣讲偶像剧的作品滥竽充数,观众也逐渐产生“狼来了”的怀疑心态。西装革履参加会议就是职场精英,装模作样说出专业术语就是优秀人才,无脑中二靠热血大吼就能有梦想与成功的简单路数,骗骗还没毕业的学生都有些幼稚可笑,更别说那些每天在职场奋斗深谙职场规则的观众们。
行业剧,顾名思义,是以某个职业为全剧核心内容的电视剧类型。所以,一部合格的行业剧应该着重凸显出三个元素:职业、职场、职人。
职业
行业剧的专业知识要和剧情一样考究
当一部剧打着“行业剧”来宣传时,专业知识就需要和剧情一样考究,这是外行人了解一个行业的好机会。所以,对这个职业要有非常熟稔、专业的认知,即便有夸张的艺术加工,仍要立足于真实情况和现实模型。
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对急诊室医生的群像刻画精彩纷呈,手术场景真实可信,每一集都像一条百科页面。滚动播出心脏瓣膜、十二指肠穿孔、体外循环这些名词解释,如此的专业态度,才有了小女孩因为平日陪母亲观看该剧学到不少医疗常识,关键时刻独自用CPR(心肺复苏术)救了母亲的现实事件发生。可国产剧《急诊科医生》却是通过大量人物的去世、社会边缘人物的病例、一再放大的医患矛盾来强行表达戏剧性,诉说医生这个职业的辛苦。
而号称反映“法语高级翻译”生活状态的国产剧《翻译官》,全剧竟然几乎没有法语翻译的同声传译镜头,剧中不专业的同传训练设备,以及主演们说法语时连口型都对不上,让人实在是哭笑不得。而最让诸多网友接受不了的是,是压根没有“翻译官”这个称谓,因为“按照外国语学院翻译分类,3年工作经验以下的叫翻译,有长期经验的叫高级翻译”,翻译官完全是中国的创作人员硬生生杜撰出来的名词。除此之外,《青年医生》里医生要求护士给他准备9%的生理盐水,这种浓度被戏称“腌咸菜都行”;《心术》里医生只看一眼CT片子就断言脑瘤是良性,而事实是,肿瘤性质不可能仅凭肉眼判断,而需要复杂检测;《离婚律师》中使用录音作为呈堂证供、代理律师在开庭时站起来高喊“我反对!”的情形则明显是在抄袭港剧美剧相关桥段,罔顾我国法庭审判原则。如此的例子数不胜数,殊不知,当观众真的将行业剧的剧情用在了生活之中,还会引起多少不堪设想的后果。
每每看国产医疗剧,都免不了想起港剧《妙手仁心》,剧中医生们穿上白大褂时沉着冷静、下班了相约兰桂坊喝酒谈天,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并且互不耽误,专业上高度职业化、恪守人与人的基本界限、有礼貌、有涵养,共同给社会输出一个正面的中产白领群像。
职人
要反映主角的境遇和变化
行业剧第二个要素是在这个职位的人。所有影视剧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物,行业剧也不例外,且更为重要。因为所有的剧情都需要通过主要人物的境遇、变化和成长来叙述。一方面,行业剧要给观众对这个职业树立准确的认知,不丑化、不美化。另一方面,这个题材的行业剧或许可以激起一部分人对该职业的憧憬、向往和敬佩。
同样的律政剧,美剧《金装律师》是两位职业的离婚律师在一桩桩案件中的唇枪舌剑,斗智斗勇,用一个接一个案子的单元剧形式来表现职场,而案子背后一条更大的主线则关联主角的生活,丰富着人物的离合。而国产剧《离婚律师》是以吴秀波和姚晨两大实力派的三角恋为主体,夹杂着充满奇情的案例,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大打出手,狗血三角恋、家庭伦理戏就成了在任何剧种中都适用的万金油。
对比国外的行业剧,欧美的场面相对而言宏大,而日韩则侧重逻辑推理之余还意在映射出冷峻哲思的人生主题,使得行业剧在行业本身的坎坷境遇故事之上,又多了一层表现社会阴暗、人性丑恶的高度。可将国产行业剧的人物换一个职业,似乎对剧情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它们的核心架构是情感关系而非行业概貌,所谓“行业剧”更多只是片方宣传推广的噱头而已,其本质还是偶像剧、都市言情剧。当故事内核与具体职业貌合神离,行业剧便犹如隔靴搔痒的魔术戏码,一一穿帮。
职场
现实素材丰富但剧集仍是偶像爱情
行业剧的第三要素是职场。这不光可以给很多未涉职场的人一个指引,也能给身在职场的人以启示,甚至是给陷入职场危机的人解决办法的可能性。行业剧是展现职场生态——职场中人与人如何相处,面对利益冲突时如何化解,这些在职场上是可以共通的。
美剧《亿万》第一集的主角原型是以前常年雄踞对冲基金业绩榜最前列,被称为对冲基金界的“乔丹”的Steve Cohen。第三集中,男主角用尽各种手段强行进入零食公司的董事会,挤掉CEO,要求公司换回曾经的配方,削减开支,简直是另一位基金大佬Carl Icahn的原型。可以说《亿万》剧中发生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把公司名字、人物场景变换了一下。相比之下,中国职场之中的温情、欲望、权势、竞争、背叛,迷茫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费尽心力却功亏一篑、机关算尽终一无所有、从发生到变化再到解决职场危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职场成功之道……我们有如此丰富的现实素材,在国产行业剧《创业时代》中却一直游荡在过家家一般的偶像爱情里停滞不前,让人叹息。
编剧
要挖掘人的故事和精神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国内电视剧市场热钱涌动,更加注重的是数量而非质量。导演一年拍三四个剧,根本没有时间体验生活。编剧也没有时间沉入到行业基层,于是就开始凭着自身经验闭门造车。演员更是同一阶段连拍几部大戏应接不暇……整个影视圈都陷入了一种功利浮躁的状态。
多数情况下,行业剧的关键在于编剧的功底。这里不是指写作技巧,而是对这个行业的熟稔。多数西方的行业剧编剧常常本人就曾在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有的剧组还雇请专门顾问为拍摄提供建议,为专业性保驾护航。比如,《傲骨贤妻》的编剧毕业于哈佛法学院,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提及的各种高深物理知识,也都有专家坐镇把关。可国内行业剧的编剧可能从来就没有过类似经历,对一个行业是完全陌生的,他们要书写这个行业,要么是靠闭门造车和“想象力”,要么是找一些二手资料,好一点的下点工夫采访一些业内人士。编剧六六已经算是足够用心足够合格的金牌编剧了,可为撰写《女不强大天不容》,她也只是亲自到媒体行业实习1年,如此只能对行业有有限了解。因为,当你真正浸淫在某个行业中,你一定会被行业深深影响,言谈方式、作息规律、精神面貌、爱情观等都会受影响,没有其中体验的人很难准确把握住个中细节。
如果说,行业剧的瓶颈在于真实,很多涉及行业内情,但这绝对不是国内编剧说写不好行业剧的借口。如今,国产的行业剧已经过了最初的起步阶段,虽然《创业时代》等最近的行业剧并未如预期那般成功,但侧面表明对于行业细节的呈现正在助推我国的行业剧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也不难显露出行业剧本身正面临的空前创作空间和投资机遇。曾经,《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这类把剧中的核心人物、核心事件、主要矛盾冲突都建置于职场之上的创业方向行业剧也不是没有。是以,要想使得行业剧成熟,方向和落点终究逃不出在一定行业规则下的“人的故事”,挖掘出不同行业的职业精神,体现出对行业的敬意,这才是创作者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乐观一点去分析,现阶段行业剧的崛起,背后实际上是新生行业的涌现和人群的分化。关注个体,关照人物命运浮沉,从而反映现实生活,反观时代变迁,才是行业剧发力的方向。扎实与接地气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同每一个行业,没有哪一个是随随便便一天入行便可站在高位搅动风云的。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