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
作为一个一直对文革历史感兴趣的九零后,有幸在UCLA电影双年展上看到《闯入者》的北美首映。
由于只大致看过故事梗概,也没有看过含剧透的影评,看电影之前只知道大概这是关于家庭、并且有提到文革的故事,所以中途的悬念没解开之前数次很想拿出手机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中途也有很多猜测,但最后空旷的窗户伴随着工业区一声一声的机器运行声,冷冰冰的画面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不是一个关于施害者自我救赎的故事,而是出乎我意料的讲述了关于沉重历史如何影响并给予从历史中走过的人持续伤害的故事。
她们从历史中走来,也许曾经是受害者,也许曾经是施害者。老太太通过揭发老赵,和自己曾经一起伤害别人的同僚,争取到了唯一的机会回到北京。陷害别人在那个年代似乎是一个你死我活、明哲保身的only choice,我们可以无限地指责她,但老太太这四十年心灵的枷锁似乎又让人无力去责怪她。我不知道王小帅导演有没有设想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看这部电影的感受,我想他最怕的结果是观众的麻木。
从高中关注文革历史以来,并不是想批判什么,而是很想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那段互相伤害、人际交往没有道德底线的历史。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很多都已经逝去,然而很多故事都还没有记录就已经消失。我想知道这些人有多少去向自己伤害过的人忏悔?有多少人带着愧疚活了几十年?又有多少人以时代的牺牲品为借口让自己麻木不仁地好好生活着?
历史的悲剧,普通人确实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历史不应当被尘封,如果没有反思,而是一味的逃避,沉重的历史可能还会影响现在和未来。
相比闯入者,更喜欢英文名Red Amnesia。集体失忆不仅是对过去的亵渎,更是对现在和将来的逃避。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集体失语或者彻底遗忘。
同类的电影《活着》《蓝风筝》《美丽上海》,《闯入者》和后两部电影在感情上的表达都很克制内敛,关于压在老太太心底的往事通过大儿子的略带心酸的叙述、以及《美丽上海》中王祖贤在阳光中和母亲对话的掩面痛哭。也许是因为带着镣铐跳舞,关于那段历史无法把更多的情绪宣泄出来;然而可能更是一种想要发声却被残酷历史扼住咽喉的无力感。没有直接的鞭挞,却又从侧面让稍微对文革有了解的人能够感受到文革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打击。有时,一点点刺痛可以让人更加清醒地活着。《归来》这部打着文革旗号的爱情电影,极简主义的主题表达,不知道如果中国电影有分级制度,张艺谋的剧本会有多少修改。
吕中老师影后级的表演已然让人热泪盈眶,很多在座的九零后都说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自己想到同样生于三四十年代的外婆。对儿孙的关心、和子女的代沟、有些偏执的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不愿给儿女添麻烦……以及一些关于空巢老人寂寞生活的描写、对二儿子性取向的侧面带过,都让我觉得这是一部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电影。而目前被光鲜亮丽的脑残片包围的中国影坛,不就缺少这类电影吗?在之后的问答环节,王小帅导演自己也说这部剧本是有自己在中国的三线城市生活的成长回忆和对老一辈人艰难生活的回顾和记录的。艺术尽管高于生活,却始终源于生活。影像的堆砌,特效的炫目,迎合的是市场,失掉的是对电影艺术的尊重。
关于中国的城市,很多生活化的镜头让人很想念北京,即使有脏乱的地方,但我们还是无比的爱她。而对贵州工地老楼镜头的缓慢推进,伴着苏联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老太太慢慢地走着,流着泪;那是我最喜欢的镜头。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留白艺术,但看着那些红色的砖墙,残破的园区,联想到那段给太多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混乱历史,我是有种流泪的冲动。“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有的时候,我们想要一个答案,这些都怪谁呢?那些悲剧都是谁造成的呢?当导火索被点燃,谁都可能成为刽子手。与其愤怒地指责和控诉,不如冷静的反思和总结;与其一味的逃避和遮掩,不如坦荡的公开以不让更多的人曲解历史。
希望历史不被遗忘,而怨恨,会在了解和反思中被宽容。
最后,希望这部电影在中国四个月后顺利公映。也期待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真正的进步。
(实习编辑:纪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