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何以》小说简单画蛇乱添足

2015-01-28 15:09:0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聆君

   

  《何以笙箫默》播出后毫无意外地在第一时间成为了话题热点,收视火爆,初期口碑也不算太糟,网上抨击者有之,但总体来说大多数预期观众还是在找到原著的感觉后饶有兴趣地继续围观。但随着剧集进入后期,纯爱慢慢走了味儿,国产剧狗血套路渐露端倪,其前期在观众中建立的好感随之流失,据小浪观测,《何以》在某网站的评分自搅局的第三者出现后便开始了下降的趋势,而观众吐槽的乐趣也愈发盖过了观剧本身。
 
  《何以笙箫默》并不是一部适合于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品。首先较短的篇幅便决定了它很难独自承担起国产剧黏黏糊糊叙事的重任,而抒情性散文化的行文方式也让它在以讲故事见长的电视剧面前相形见绌。另外,经典且在时间流逝中被尊崇成神一样的角色本身就很难被影像化,何以琛这种曾入无数少女闺梦的人物,如果不能将其成就,就会被其拖垮,演员选择,何其艰难!同样不能忽视的是,《何以笙箫默》毕竟是一部十年前的作品,它今日的地位更多的是来自它问世的时机,而不是内容本身,十年前的感情认知被拿到今天郑重其事地剖析,除了当年的铁杆书迷,新观众还能认同这种明明一分钟就能解释明白的误会却偏要不清不楚互虐地拉扯大半本书的爱情定义吗?
 
  《何以笙箫默》是个烫手的山芋,未免被灼伤,剧方找来了能镇得住场面的人气演员,顾漫亲任编辑更是能挡住悠悠众口的不少质疑之声。但是这样的配备并没有从根底上解决上述改编缺陷,小浪觉得,受原著所限,《何以笙箫默》总体来讲情节较空,后期竟转入狗血的三角撕逼,新加入的线索收尾仓促,任性的剪辑编排更是最大限度地拖沓了节奏;部分角色虽掀起了观众的疯狂追捧,但其魅力却主要在于演员和角色塑造本身,而不是剧情赋予。十年之后的顾漫,对这个故事的新解读并没耳目一新之感,不免有几分遗憾。但考虑到这是一部被各种利益捆绑的人气电视剧,想必也有诸多无力之处吧。可以说,这是一部话题营造上成功,制作方面却颇为粗糙的电视剧。
 
  《何以笙箫默》前半部分还是比较贴近原著,以小说中的桥段为生发点,剧版尽可能地将其润色得丰满有趣,尤其那些经典场景更是做了重点还原,部分场景打造得也很是唯美。能看到记忆中无数次午夜梦回闪现的想象画面跃然于荧屏之上,倒也足够原著党先感激涕零一番。
 
  但是,和许多小说改编剧一样,《何以笙箫默》着重于场景的重现,却忽略了剧作本身整体的布局考量,似乎只要能把小说中的段落演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至于剧集的节奏、前后剧情的衔接,都可以无关紧要。《何以笙箫默》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一种叙事滞缓的格调,当然许多人也把这种带着淡淡忧伤的“慢”当做独树一帜的风格。
 
  而在对具体段落的重现上,《何以笙箫默》有时也有点“偷懒儿”,场景对话虽都照搬原著且还原地十分认真,人物起伏的内心却没有想办法去呈现,核心情节虽有,前期铺垫却不够,以致许多场戏看起来十分干瘪。最能激起观众吐槽的还有细节上的机械还原,明明环境已经变了,却还要按照小说中所写去推进,譬如何以琛对向恒说着“你撬了我办公室的门”时,可还记得剧组已经费心地给三位大律师搭了一个现代style、根本就没有门的办公室?类似级别的错漏之处在剧中并不少见,诸如忽而黑夜转瞬白天的混乱时序、“美国”飞往上海的航班播报(应该是具体城市)、用房卡开家门等等。虽有《何以》的盛名,却也沾染上国产剧粗糙的陋习,还真把观众的找茬当娱乐了?
 
  当小说本就精简的情节被讲得差不多后,被严重抻长的《何以笙箫默》终于暴露了剧情空洞的先天软肋。已经出现过许多遍的追忆继续似水年华地重复,强撑时间的用心太过昭然若揭。编剧急急需要新的矛盾点来延长故事寿命,可惜找来的续命灵丹竟是碗狗血。应晖的加入是《何以笙箫默》后期最大的改编败笔,用尽机关胡搅蛮缠的感情争夺并不符合剧集本身的风格,滥俗的桥段也严重违背了《何以》观众群的情感审美。虽有不时放出的粉红刺激着观众的眼球,但没有情节推动,再甜的吻吻抱抱也失去了附着,就好像这只有一把白砂糖,却没有食物供它去调味。
 
  《何以笙箫默》新加入的几条线索其实不乏看点,路远风和萧筱,甚至包括最后何以玫和张续,这两段感情线在保证不喧宾夺主的情况下适当展开,应该会比应晖的阴谋使坏好看很多,几段感情线各自推进,至少也不用让剧集结尾像现在这般潦草,该有的交待都没有落实。
 
  关于演技观众各有说辞
 
  表演:演得好是福利,演不好是权利
 
  偶像剧是否有颜就行?
 
  其实有时判断一部偶像剧好坏的最快捷方式就是,试想一下该剧如果换掉演员,你是否还有兴趣继续观看。《何以笙箫默》恰好可用这个方法来检验,天知道钟汉良和唐嫣的个人号召力稳住了多少极有可能在中途流失的粉丝的心。
 
  《何以笙箫默》中,钟汉良依旧是稳定的演技和吻技,在并不大的角色发挥空间中,赢得了粉丝一边倒的赞美,这是钟汉良通过既往角色所积累下的人气使然,何以琛反倒是要借了演员的光。很多人将钟汉良的角色称作“钟以琛”,虽有粉丝的抬爱心理,却也并不是毫无道理,钟汉良为这个人物赋予了很多温暖的色彩,虽然这可能不是小说中所描写的样子。唐嫣的赵默笙从播出以来便饱受争议,那些为其维护尊严的发声也显得十分无力。唐嫣这次好像并不是在演一个浑圆的人物,而只是依据每场戏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表情反应,对角色的处理着实有些单一片面。不过,对于国产偶像剧来说,演技似乎也并不是必不可少,和许多国产电影一样,有闪亮的演员带着脸来撑场,似乎就能满足观众的“卑微”要求,演得好是演员的责任心,演不好,那也是人家的权利,反正时装偶像剧的品质,一直就是这样被透支的。
 
  唐嫣校园猛追钟汉良
 
  商业:过度消费,是作品还是产品?
 
  广告泛滥,校园恋双版
 
  《何以笙箫默》是一部被过度消费的电视剧,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其作为一部作品的艺术独立性。向恒为了事务所聚会拿来的珍藏多年的好酒竟然是XXX尾酒,还特地为某车来一句“我这车自带XX功能节油又环保”……满屏满眼不分时代、场合、可用性与否的广告乱入,让人不停出戏,甚至已干扰到了正常叙事的可信性。
 
  而在资本之外,粉丝的呼声似乎也对剧集形成了绑架,一场校园恋折腾出了两个版本,为了长度达标还要一个都不能少,电视台不想浪费素材(或者说不想损失长度),在编排上也只以“量大”为尊,新人的故事过于集中造成跳戏,最后两天额外播放哇糖版校园恋更是个尴尬的举措,如此榨取最大价值,创作者本身的诉求又体现在哪?
 
  结语
 
  在国产时装偶像剧普遍不争气的当下,曾经希望《何以笙箫默》能为其振奋下精神,但没有跳出以往制作思路的它终究还是难以承担如此重任,旧派言情的故事也注定不能抓住时下女性最迫切的情感欲望。《何以笙箫默》也许本就不该被改编,它最好的宿命或者是一直待在记忆中的那个地方被人追念,无奈这个世界总是有不甘心。
 
  (编辑:张曼)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