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所幸 韩寒遇到一个娱乐时代

2014-08-25 16:36:57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朱迅垚

   

  “韩寒”几乎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而且无论何时,都能引爆舆论场。近日清华大学肖鹰教授的文章《“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则是一个最新的导火索,它对韩寒厉声批评,直指其“猥琐”、“仿袭”、“反智”。一时间,关于韩寒的“新账旧账”又一次被翻腾出来,辩驳、维护与争论毫不意外地展开。抛开“韩寒作品是否代笔”、“肖鹰教授是否在贴‘大字报’”这样的具体争议,如何从通俗文化现象的层面审视韩寒则是背后更为本源的话题。进而,拨开晦暗的是非迷雾,文化批评该秉持何种原则、选择何种姿态,也是应当深发的议题。

  在每一个节点,韩寒都干着同“规则”相左的事情,然而,这所有的“不接受规则”里有一个共通的规则,那就是摸准了舆论的命脉,怎样容易一鸣惊人怎样来。

  在中国大城市的LED广告牌上,代言某品牌广告的韩寒留着标志性长发,戴着黑框眼镜,面露笑容。当他的广告闪过,接下来是林志玲和黄晓明的广告。

  肖鹰教授批评韩寒是“当代文坛最大丑闻”,即刻引起各种反弹与争论。作为通俗文化的某种符号性代表,将韩寒置于“文坛”之中去审视,显然并不准确,也未能抓住“韩寒现象”的本质。从这层意义上说,说韩寒是“必须清理的反智主义招牌”的确是言重了。

  不管你是否承认,韩寒事实上享受着一线明星的待遇。传统作家与商业力量多数存在紧张关系,然而韩寒并不在乎,他对商业力量不仅不排斥,而且驾驭得游刃有余。

  这就是韩寒现象的特别之处。一个作家,接拍商业广告,至少也是件会引起争议的事,在韩寒身上,却是自然而然。人家多少年前就声称“文坛是个屁”了,不在文化圈混,也就不接受文化圈的规则约束。

  韩寒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韩寒,就在于他一直不接受规则限制。在学校时,他本应该老老实实读书,但他选择“不务正业”写小说;既然退学了写小说,本该遵循小说界的规矩写好自己的小说,获得“主流文学界”的认可,但他乳臭未干就敢对文坛知名评论家白烨开炮;他选择当赛车手,本该将全部精力投入赛车事业,但他又选择写杂文,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当杂文家,赢得了一片喝彩,他却发表“韩三篇”,让一些追捧他的媒体大为失望。

  在每一个节点,韩寒都干着同“规则”相左的事情,然而,这所有的“不接受规则”里有一个共通的“规则”,那就是摸准了舆论的命脉,怎样容易一鸣惊人怎样来。无论是退学,还是骂遍文坛,还是评论时事,都是最容易讨舆论欢心、讨大众喝彩的事情。他似乎对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潜心深造都缺乏耐心:他的小说写得并不算好,几乎不具备一个小说家叙事的基本能力;他的杂文善于抖机灵,但是博客热过去后,他就再也没有写过杂文;他的杂志只办了一期,就归咎于所谓体制原因不再办下去。

  讨论“韩寒现象”的意义,并不在于说韩寒本人如何,而在于探讨是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韩寒。某种程度上,韩寒是时代的一个投影,而且是亦步亦趋的投影。韩寒高中退学时,正是中国应试教育即将走上顶峰之时,“天才”与“退学”之间的张力让韩寒成为反思教育体制的重要符号。文坛则是另一个饱受诟病的地方,僵化的体制以及体制培养出的一些文人面目丑恶,韩寒成为大众宣泄对文坛不满的代言人,但他同样被反精英文化的大众所劫持,加深大众对文学界的误解。让韩寒走向真实社会的是他针砭时事的杂文,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二十一世纪初期,人们长期压抑的政治表达欲暗潮汹涌,而韩寒以意见领袖的姿态引领这一潮流。

  韩寒是时代的投影,但也影响了时代。通过反教育体制,反文坛,反社会政治,韩寒恰恰让教育体制、文坛和社会政治重新回归舆论场。在韩寒之前,在互联网谈论严肃的政治社会议题是一件不讨好的事儿。商业大潮消解了严肃政治,除了愤青之外,人们都在忙着赚钱。韩寒通过耍酷、段子以及俏皮风格的韩式杂文让谈论政治社会议题变成一件时髦的事儿。正是在韩寒之后,人们参与公共讨论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微博时代。

  为什么韩寒能够一直红到现在?从其主观来说,因为他天生具有媒体嗅觉,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从客观来说,韩寒背后有几重力量的支撑。总体上说,韩寒代表的是一种反体制的市场化力量。韩寒即使有媒体嗅觉,这种嗅觉也是针对体制外媒体。他的小说写作是市场化的写作,他从未在文学圈内发表文章,也不会接受主流文学界的“招安”(这是他和郭敬明的本质区别);他的杂文则主要用于取悦大众,批评政府,同样是市场化写作;此外,在各种场合,他的言论都有讽刺体制之意,他本人则将自己打造成阳光、健康、个性的形象,总之,他符合了市场化媒体和某些人士对所谓新一代青年的期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太多人不希望韩寒这面“旗帜”倒下。这就是为什么在“方韩大战”中,很多人无条件地支持韩寒。这也是为什么,韩寒接拍商业广告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因为韩寒与大众、市场靠得越近,他距离体制就越远,他就越符合某些群体的期望。

  这样的韩寒是危险的。这并不是说向体制靠拢才是正道,其实对很多事业来说,体制内外并不重要。韩寒瞧不起的作协、文联里同样产生了很多好作家;即使略显浮躁的大学校园里,同样出了很多大学问家。韩寒剑走偏锋可以占得一时的便宜,但真正要有修为显然不是靠屡屡哗众取宠就能过关。我们总认为韩寒还年轻,以后会出好作品,但至少从目前来看,我们没有看到韩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好作品。韩寒所能做的就是利用他的庞大粉丝,赚一些市场化的钱,比如,出几部评价一般的书,拍一部同样不怎么样的电影。但这种模式能够延续到几时,我表示担忧与怀疑。

  所幸,韩寒遇到的是一个娱乐时代,一个粉丝时代,他在网络上晒几张他女儿的照片都可以成为热门话题。当韩寒真正走进娱乐圈,成为明星的时候,我们倒也就释然了:你玩你的,我们也就不必认真。

  (编辑:张曼)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