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剧照
国庆档的电影市场,最大赢家无疑是徐克导演的影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以下简称《狄仁杰2》)。截至10月7日,该片票房接近5亿元。
该片上映之前,内地电影市场已经陷入长达一个月的低迷状态,很多业内人士将其归咎于大片的缺席。而《狄仁杰2》的投资高达2亿元,堪称今年国产片之最,因此早在上映之前就被业界寄予厚望。该片也的确不负众望,上映后单日票房就达到了此前电影市场两天的票房总和。有业内人士因此得出结论:中国电影市场,不能没有大片。
大片缺席,小片难撑大市场
业界把《狄仁杰2》视作“久违的国产大片”是有道理的。有人做过统计:自《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之后,国产大片消失在中国电影银幕上已经长达9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中,中小成本影片成为国产电影的主流。不久前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就透露说,近半年拿到的剧本几乎都是小片。
必须承认,近年来不少国产大片纷纷遭遇票房滑铁卢,是中国电影在今年从大片时代迈入无大片时代的重要原因。但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电影市场陷入低迷。不是所有中小成本影片都能像《北京遇上西雅图》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样创造票房神话。就拿刚刚过去的9月来说,包括中秋档在内,虽然上映的国产影片众多,但没有一部是大制作,市场表现不佳,有一周内地票房仅为2.5亿元,创下了历史同期最低。小片撑不起大市场,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大片归来,有利观众与产业
中国电影市场真的不能没有大片?答案是肯定的。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葛颖表示,尽管很多大片最终沦为票房毒药,但不能因此否定大片存在的价值。日益壮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更不能“因小失大”。
电影工业需要大片。“大片就是一个资本集合体。而大资本的介入可以全方位盘活电影的制片、发行和放映环节,让整个产业链都兴奋起来。”葛颖这样表示。而电影观众也需要大片,因为大片从各方面谋求突破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在技术上。葛颖以《狄仁杰2》为例说,尽管该片在题材上没有创新,但大多数观众对此不会介意,因为该片在技术上达到的新高度填补了题材上的不足。“要知道,电影的开端就是一种奇技淫巧,视觉奇观是它与生俱来的因子。而观众对于视觉奇观的渴望,也是他们看电影的天然驱动力之一。”
双线并进,电影角力新趋势
所以,重点在于我们要怎样的大片。用葛颖的话来说:“大片受到市场冷遇,往往出于两个原因:要么题材陈旧,比如今年的一些好莱坞大片;要么是技术粗糙,比如很多国产大片。”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两年大片的起起落落,中国电影人应该认识到,无论大片还是小片,都不足以独立支撑起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因为今天的世界舞台上,电影的角力在两个层面同时展开。一是由资本主导的市场话语权,中国能否成为与北美相抗衡的电影市场,就取决于有没有大量的资本环绕;二是通过获得一些重要奖项来实现艺术发言权,前两年国产电影一味追求大片,就直接导致在世界影坛丧失了艺术发言权。“前者由商业大片占领,后者由观念先锋的中小成本影片主导。而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应该同时有这两类影片的生存空间。”葛颖这样表示。
(编辑: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