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霍比特人》难现辉煌

2012-12-28 10:19:26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作者:王晓晶 巩晓莉 张铎

   

  口碑不及《魔戒》三部曲,却在全球公映后登顶票房冠军,在奇幻电影持续发酵十多年并早已长成好莱坞摇钱树的今天,技术狂人彼得·杰克逊重返中土世界的新作《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以下简称《霍比特人》)有这样的表现实属必然。虽然电影的母体小说无论从深度和气势上都逊色于《魔戒》,但彼得·杰克逊还是执意将该系列拍成了三部曲,在他看来,这是一部充满解释和细节的电影,一切有关《魔戒》的细节、《霍比特人》的细节都会从中得到答案,他想通过镜头细致的表现让中土世界由故事传说变成有现实依据的东西。所以只要观众接受了叙事和主题定位低于《魔戒》首部曲这个前提,169分钟的《霍比特人》虽然稍显平淡,还有点迪士尼的合家欢风格,但它仍能满足你对魔幻冒险的期待,更何况彼得大帝还首次挑战了48帧每秒的3D拍摄技术,这种“超高清”的观影体验让人置身于巨幅的绚丽画卷中流连忘返,但在欣赏瀑布溅出的美丽水滴时也可能会令观众分心从而遗漏掉主角的谈话内容,“画面真实得让人出戏”竟然由《霍比特人》开始成为人们广泛争议的问题!不过既然“意外之旅”已经开启,不如静待这群小人族还能在明后年上映的《霍比特人2:史矛革荒漠》和《霍比特人3:去而复归》中鼓捣出哪些惊喜。

  电影

  故事 低幼的剧情?温吞的开篇?

  热爱托尔金、《魔戒》以及彼得·杰克逊的人,把这部《霍比特人》三部曲的开篇看做“大赛”前的热身会比较好,因为它并未像当年《魔戒》一经推出便收获压倒性好评,反而因其低幼的故事以及冗长的节奏被部分人批为“沉闷”和“温吞”。ScreenCrush网站还讽刺称:“除非你梦境中全是中土世界的内容,否则不会对片中一大群角色的对话和各式各样的长途跋涉感到任何兴趣。”当然,如果你安然接受叙事和主题的定位低于同是首部曲的《魔戒现身》这个前提,《霍比特人》还是能够满足你对魔幻冒险片的想象和期待。

  温吞的开篇与原著本身的“先天不足”不无关系。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托尔金于1937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而让托尔金一举成名的《魔戒》及其后续故事均由此书延伸而出。《霍比特人》原著小说只有薄薄的一册,《魔戒》却有三本,并且每一本都要比《霍比特人》的单本内容更丰富。谈到两者区别,彼得·杰克逊也坦承,《魔戒》是一部正邪交锋的冒险史诗,开篇便是蛊惑人心的魔戒现身,黑暗势力蠢蠢欲动,而由霍比特人佛罗多·巴金斯、巫师甘道夫、人王阿拉贡、精灵王子莱古拉斯等组成的9人魔戒远征队身负重任,将魔戒扔进末日火山口销毁,并在艰险历程中建立信任和勇气。但《霍比特人》的原著小说更像是一部带有冒险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 所以彼得·杰克逊做了很多平衡,当然也增加了严肃沉重的元素,如黑暗力量的存在与惊悚的战争厮杀,但或许因为是开篇,要铺陈的东西太多,所以169分钟的该片稍显平淡了些。杰克逊对此回应称:“这是一部解释性和细节性的电影,它并不是故事性的延续,而是一个阐释和说明。一切《魔戒》的细节、《霍比特人》的细节都会从中得到解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细节诠释,一切关于中土世界的故事都只是故事而已,而有了这种解读,这些内容就变成了现实和真实。托尔金生活在一战时期,他撰写的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对世界和战争的反映,是有现实依据和历史价值的。”事实上,给了该片60分的《好莱坞报道》首席影评人托德·麦卡锡就说:“《霍比特人》19章故事的前6章,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可以说被彼得·杰克逊拍出来了。”

  不过对《魔戒》迷来说,多年后能在大银幕上重温中土旧梦倒也不坏。《霍比特人》算是《魔戒》三部曲的前传,在时间上比它们早了60年,该片解释了《魔戒》主人公霍比特人佛罗多的叔叔比尔博·巴金斯为何拥有魔戒,主体叙事线索是比尔博与甘道夫联同13个矮人在中土世界冒险旅行,寻找被恶龙史矛革夺去的原本属于矮人的珍贵宝物。或许是彼得·杰克逊太过执著于前后风格的统一,看《霍比特人》的感觉就像穿越回了《魔戒》时代,当然与9人魔戒远征队和中土世界各部族辉煌迥异的背景相比,《霍比特人》显得单调了些,格局也变小了。也有观影者反映,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一行15人都在赶路、赶路和赶路,出现频率最高的台词之一则是‘快跑’”,所以看起来有些无趣。倒是一些《魔戒》的老面孔如伊利亚·伍德扮演的佛罗多·巴金斯、伊恩·麦克莱恩饰演的甘道夫、在动作捕捉领域闻名的本片副导演安迪·瑟金斯饰演的咕噜、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精灵女王凯兰崔尔等的短暂亮相令影迷惊喜,而全新登场的主人公、比尔博·巴金斯的扮演者马丁·弗里曼也将霍比特人演绎得颇为喜感,成为“华生”迷眼中的一大亮点。[NextPage]

  视效 前所未有的满足?真实得令人出戏?

  相较故事,《霍比特人》最大的新意是它是好莱坞首部采用高帧率3D技术制作的影片,分为6个版本,包括2D版、3D版和3D IMAX版,每种版本均有24帧和48帧两个版本。通俗一点讲,当全世界大多数电影还在使用每秒24帧频率进行拍摄时,彼得·杰克逊挑战了48帧每秒,24帧技术拍摄的画面都伴有肉眼可觉察的模糊,尤其在镜头快速摇移时,画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抖动和频闪,提高电影的拍摄帧数是为获得更为平滑和流畅的画面效果,尤其能让3D影片看起来更逼真,而研究人员也发现,人眼在注视活动影像时的频率通常为每秒55帧,如将画面变换频率提高到48帧,就能达到与人眼一致的效果,使人身临其境。彼得·杰克逊曾经打比方说:“用这种技术拍摄的《霍比特人》在电影院里看起来就像是在银幕墙上开了一个大洞,你不是通过银幕而是通过这个大洞看到真实的世界。”杰克逊认为,采用这项“魔力”技术能将日益减少的观众重新吸引到影院中来,其意义丝毫不逊于上世纪90年代初激光唱片取代传统黑胶唱片,而据统计,《霍比特人》上映前三天将近一半的收入都来自可播放这一新颖格式的3160家3D影院,并且有1010万美元、相当于总票房的11.9%出自326家IMAX巨幕影院。极力推广这项新技术的还有另一位大人物——詹姆斯·卡梅隆,据说在《阿凡达》续集中他可能使用60帧的技术标准。

  虽然彼得·杰克逊已经屡次强调“不要在48帧和3D的问题上过于纠结”“技术归根结底是为故事服务的”,不过早在今年4月的拉斯维加斯电影商展会上,《霍比特人》发布10分钟片花时,就因每秒48帧画面技术引发争议。无论是美到无法言喻的自然景观还是充满想象力的奇特建筑,或是全新出场、质感十足的半兽人、食人妖们,单从这一点上说,《霍比特人》就值回了票价,但在肯定一幅幅如明信片般的画面同时,人们也提出“过于清晰的影像让画面失去了银幕的质感,光影的层次感全无,看起来就像是专门为电视机准备的电视剧”。而在此前该片面向记者及影评人举行的试映会上,支持者认为“48帧能让观众看到更多细节,在慢镜头和风景镜头上,观影体验更震撼”,反对者则称“48帧真的毁了这部片子,几乎每场戏都得适应一阵,尤其到了动作场面,很难有精力欣赏故事”,并且“48帧对特效的要求更高了,而且在一些特殊的镜头中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眩晕感”。

  为什么“超高清视觉享受”也会成为问题?一位观众称:“因为在48帧技术下,各种细节看得都史无前例地清楚,以往很多被忽略的特效硬伤就变得明显了,至少在整部电影里我随时可以分辨出哪些是实景、哪些是特效。”一位资深娱评人称“真实得令人出戏”是最大感受。比如在一场戏里,画面清晰到“甚至能看到伊恩·麦克莱恩的隐形眼镜”,但显然中土世界没有“强生”;还有一幕是甘道夫和凯兰崔尔在瀑布旁的重要对话,“但我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盯着瀑布看,因为实在太美了,几乎可以看到每一滴喷出来的水,那时我就想喝喝它。”这位娱评人建议技术控可去体验一下新奇感受,但如果不愿观影分心,还是看24帧的比较好。Movieline有一篇关于高帧率的解析则采访到了电影原理讲师James Kerwin,James称人类每秒能看到66幅画面,但实际感知到的只有40幅,所以48帧看起来就像现实,但他认为观众永远不会适应48帧,后者只适用于代表真实的真人秀。

  至于48帧新技术的推广,有外媒认为,“这只是一小步,而且从银幕上看没有任何推广和发展的必要”,因为目前全球只有几千家影院有相应设备,高帧率电影一旦广泛推广,将给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带来更多花销。杰克逊称,《霍比特人》会在全世界2.5万家影院正式上映,其中约有1000家可以用来放映采用高帧率3D技术拍摄的影片,不过中国大陆是否放映48帧版本还不得而知。[NextPage]

  原著

  霍比特人的世界 家园已在身后,世界尽在眼前

  电影《霍比特人》在中国大陆的公映日期仍悬而未决,不如先跟随小说提前抵达托尔金架构的神奇世界,目前小说的全新译本已由北京世纪文景出品上市,大陆版《霍比特人》还首次收录了托尔金最初为该书亲自绘制的插画。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让所有熟悉托尔金的人惊呼,这不就是把他的作品原封不动再演一遍吗?开场绿油油的田园风光正像宁静的霍比屯,工业革命的蒸汽盛况恰如半兽人大军整装待发,滚烫的铁水筑成的五环恰似托尔金的魔戒。托尔金粉丝宣称这是组委会有意向他致敬,但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这些重演英国历史的熟悉画面恰恰说明托尔金所展现的正是英伦文化的纯正基因。在托尔金笔下,英国式的理想生活十分具体地体现在“霍比特人”身上:在安宁繁荣的时期,霍比特人是一个欢乐的种族,非常喜欢有人上门做客。霍比特人有着和善的圆脸,眼睛明亮,双颊红润,开口时惯于欢笑。他们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主要是绿色和黄色),肚子上有不少赘肉,不穿鞋子,脚面有浓密温暖的棕色长毛。霍比特人擅长吃喝,一天六餐。他们的家里是不用爬楼梯的:卧室、浴室、酒窖、食品储藏室(每家都有好多个)、衣橱(他们的衣服摆满了整间整间的房间)、厨房、餐厅,全都在同一条走廊的两侧。

  《霍比特人》自1937年首版以来,已被翻译成64种语言,在全世界畅销超过1亿册。主人公比尔博·巴金斯既继承了父亲“巴金斯”家所代表的传统霍比特人的乐天、好安逸、好吃的特点,但同时也继承了母亲“图克”家迥异于常人的勇于冒险的天赋。图克家的这些古怪天性“之所以还没有表露出来,只是因为还没等到合适的机会”。一天清晨,巫师甘道夫打破了比尔博的宁静生活,随他而来的是十三个矮人。矮人们立誓要越过冰冷而又雾蒙蒙的大山,夺回恶龙把守的深埋地下洞穴中的千年宝藏。这个时候,一直习惯于安乐生活的比尔博被唤醒了,他心中升腾起一股冒险的渴望,想要去看看那巍峨的山脉,聆听松树的歌吟和瀑布的轰鸣。其实如果仔细辨认,不难从霍比特人身上发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的影子。热爱生活,但心中也深深埋藏着一种走出家门,奔向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冲动——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一声召唤。

  故事背后 “不只是冒险故事,更教会我如何互动,以及人有善恶。”

  《霍比特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心爱之书。他曾向10岁的小记者推荐:“当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正一头扎进《霍比特人》还有《魔戒》里。它们不只是冒险故事,更教会我如何互动,以及人有善恶。”正如译者吴刚所言:75年来,一代代读者发现,比尔博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徘徊在懦弱与勇敢之间。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英雄,或许只是没有等到我们的甘道夫而已。

  托尔金曾这样介绍他的这部作品,“如果你对去而复返的旅行感兴趣,有意走出舒适的西方世界、跨入荒野再返家,那么你会想看看我们这位平凡的英雄,他带着几分聪慧,些许胆量,以及足够的好运。本书记录的就是这样一段旅程,这样一位旅人。它发生在仙灵时代和人类时代之间。那时著名的黑森林依然耸立,群山间仍充满艰险。如果此前你对这些浑然不知,那么随着这位平凡探险家的不凡旅程,你会和他一道顺便认识食人妖、半兽人、矮人和精灵,也会了解到那个遭到忽视的伟大时代的历史和政治。”[NextPage]

  但出人意料的是,正是这样一部作品,灵感却来自托尔金教授在批改试卷的间隙。有一个久为流传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传说托尔金教授在一次百无聊赖的批改学生试卷时,顺手在卷子的空白边缘上写下这样一个句子“在地底的洞府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写完他眼睛一亮,开始想象这背后的故事。源于无意与好奇心的《霍比特人》,最初只是托尔金讲给自己孩子的炉边故事。托尔金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深爱着他们。在他们小的时候,托尔金每年都会亲手绘制“圣诞老爸的来信”并寄给他们。每一年都会有新的角色登场,如北极熊(圣诞老爸的助手)、雪人(他的园丁)、精灵伊尔博莱斯以及各种其他的小角色。

  那时,富于爱心和童趣的托尔金,经常在晚饭后给孩子们朗诵当天创作的《霍比特人》。孩子们常常听得入了神,央求他快写快讲。后来成为托尔金文学遗产继承人和执行人的小儿子克里斯托弗还常常会指出托尔金讲述中与先前不一样的地方:“那个矮人的胡子原来不是这个颜色的。”托尔金就是在这样的催促和激励下完成了写作。

  后托尔金时代 “从来没有想过去追托尔金,他是真正的大师。”

  绘画是托尔金的第二爱好,甚至可以说托尔金从语言和绘画两个世界创造了中洲。作品插图都由他自己一手包办。他最擅长画平原和树木,认为马是最高贵的动物,而树是最高贵的植物。公开场合,托尔金总说自己没有绘画天分,而后来很多为托老画过插画的著名插画师都感叹自己永远无法超越原作。

  托尔金的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以一己之力为英语世界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神话体系,也即发生在阿尔达这片虚构的瑰丽世界里的可歌可泣的史诗与传奇故事。深谙古典神话体系的托尔金,通过数以万计的笺释为阿尔达世界塑造了完整而传承有序的编年历史,壮阔而富于细节的地理面貌,精确而各司其职的神明系统。这里的精灵、人类、霍比特人、矮人、恩特树人等诸多种族,以及他们的语言、传统、生活风俗,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笔带过的一草一木、一歌一叹,背后都有着托尔金精心谱写的篇篇故事与传奇在身后作为支撑。这种庞大的世界观,奠定了托尔金作为“现代奇幻文学之父”的地位,并直接影响了后来者的基本写作模式。

  J.K. 罗琳曾经说过,“直到《哈利·波特》写到最后一卷的时候,我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会超越托尔金,他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语言和神话,而我的魔幻世界里没有这些东西。”如果我们将罗琳与托尔金的作品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托尔金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托尔金的主角比尔博和弗罗多都是爱好和平的霍比特人,他们的外表像小孩一样大小,与通常意义上的英雄不同,他们都是被动地接受了将世界从邪恶中拯救出来的重任。哈利·波特最初只是一个11岁的孤儿,也是逐渐才了解到了自己的使命。托尔金作品中的大恶人索隆失去了自己的力量,需要找回魔戒才能重新控制世界。罗琳的伏地魔同样需要找回灵器才能重振雄风。而魔戒和灵器都是主角需要尽全力使之免于落入至恶者魔爪的关键器物。如果我们再看托尔金的甘道夫与罗琳的邓布利多校长,更是惊人地同样扮演着保护者与导师的角色,以至于某些不太细心的影迷一直以为这两位来自不同电影的角色是同一人所扮演的。

  斯蒂芬·金曾经坦言他的《黑暗塔》系列是直接受到托尔金的影响,“我对托尔金的想象力的广度深为折服,是相当动情的全身心的折服,对他的故事所具有的那种抱负,我心领神会。感谢托尔金先生,20世纪拥有了它所需要的所有的精灵和魔法师。”《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马丁每出一卷新书,就会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您不明白等待是多么的痛苦!”马丁说:“他们错了,我懂,我很清楚这种感觉,那就是我读完《魔戒》第一卷之后要等待后面两卷时的心情。”马丁还坦陈:“直到今天,虽然我还有很多年可以继续努力,但我认为我最多也就是罗伯特·霍华德的级别,我从来没有想过去追托尔金,他是真正的大师。”

  正是在托尔金的作品之后,西方严肃奇幻文学的走向被重新定义了。它不再是只有打打杀杀和天花乱坠魔法的通俗读物,而是可以容纳关于人性、黑暗、权力、友谊、想象力的更深层次思考与探讨的文学作品。几乎所有托尔金之后的有抱负的奇幻作家,都选择了大部头多卷次的创作方式,并且无一例外地试图走出大师的阴影,梦想着创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