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盛宴》
如果说李仁港版《鸿门宴》是项刘两大黑帮阵营的斗智和角力,张良和范增在没有一杯酒和一道菜的饭局上完成了一部商业片昭然若揭的野心,那么陆川版《王的盛宴》显然不屑于此,在“The Last Supper”里,它有关阴谋、背叛、欺骗和权力,一介草民因为欲望,背叛了最初的梦想,从小混混到皇帝,暗喻了古今每一个成功男人的俗世成长史。陆川在时空交错的讲述中,试图解构每个参与盛宴的人面对生存、欲望和权力时步步深陷的轨迹,通篇压抑、特写,似一部大胆的寓言,亦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人性。
莎士比亚味儿的鸿门宴
“很多人都说我的命运是从鸿门宴开始的,他们错了,我的一生都是鸿门宴。”在《王的盛宴》结尾,站在权力之巅的老年刘邦用李尔王式的内心独白总结自己的一生。从青壮年时期的阳光草莽到中年深陷险境的心机暗藏、欲望疯涨,再到风烛残年的孤独惶恐,在刘邦的权欲之路上从未有过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王的盛宴》正是通过刘邦的视角讲述了从秦末起义到汉初平定的一段大历史,刘邦、项羽、韩信、吕雉、萧何、张良等十余位历史人物都参与到楚汉那场王者的较量中,而每一个参加盛宴的“食客”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杀人或者被杀的命运。正如导演陆川所说,那是一群乱世英雄的角逐和一场古代生存者的游戏,人性和欲望、信任和背叛、自由与集权、历史的轮回都被隐约藏于深邃、狐疑和心机背后。电影从始至终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压抑和悲凉。
两千年前的中国,秦王暴政,诸侯起义,在血雨腥风的战场厮杀之外,散落的是密林深处的大小城邦。西楚霸王项羽,拥有最年轻有力的身体、英武的相貌、将士的拥戴和美人入怀,而彼时还只能在远处仰望项羽的刘邦已是一个48岁的男人,他来自一个叫沛县的小地方,或许这一介草民最初的理想只是摆脱贫穷和压迫,他带着一群潦倒的兄弟投奔了项羽。于是两个反对秦王暴政的起义领袖带领各自的势力,为自由与安乐一路厮杀,同时也在向那座象征着无上权力与财富的王朝核心——秦王宫步步逼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被辉煌宫殿开启欲望之门的刘邦大声喊着,不过随着项羽大军的压进,刘邦也只能恭敬战栗地将秦王玉玺献给项王,并不得不身处杀机四伏的鸿门宴。可无论范增怎样绝望地惊叫“你们将来都是他的阶下囚”,刚烈而冲动的项羽还是在鸿门宴上错失了杀掉刘邦的机会,刘邦在荒原上跑啊跑啊,为另一个全新人生而战斗的厮杀也开始了。已经转投刘邦的韩信率军点燃了两位王者之间的终极对决——垓下之战,霸王别姬、自刎乌江,项羽的一腔热血最终只能以遗憾告终。而成为辉煌宫殿主人的刘邦和吕后也开始用低沉的嗓音缓缓道出兔死狗烹的疯狂,萧何和张良,一个选择愚忠主上,一个选择明哲保身,而坚守最初理想的韩信,他只有死。另一段血腥杀戮开始在帝国高墙内无声蔓延,大汉王朝的历史被统治者书写。
一种叫欲望的荷尔蒙
如果说李仁港导演的《鸿门宴》只是披着楚汉争霸的外衣,内里却做着近乎两大黑帮阵营敌我角力、步步惊心的商业片“勾当”,那么陆川的野心显然要大得多。在李仁港看来,历史不是教科书,而是当下人的解读,项刘两大阵营的斗智和博弈才是最有新意的故事和痛快的解读。[NextPage]
但在《王的盛宴》中,导演陆川似乎重在借助逝去的历史背景,试图从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中挖掘最本真的人性和历史轮回,无论是刘邦从市井小民到一代君王的心理变化,还是吕后从贤妻良母到千年一后的心路历程,片中每个人物都从某个侧面投射出人们在面对生存、欲望和权力时,步步深陷的轨迹。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也导致了陆川与最初投资方的分道扬镳以及两部“鸿门宴”题材的撞车。
陆川也曾经屡次解释说:“《王的盛宴》不是鸿门宴,它是讲一个时代的命运,讲一批人的命运,完全不是一顿饭。但这顿饭我也拍了,完全按照《史记》里边的记载,同时又在《史记》的字缝里找到了鸿门宴的秘密去重拍了这场戏,你会看到跟《史记》描述非常逼近的鸿门宴,又是在《史记》的字缝里边找到那个时候隐秘的、司马迁不能去写的东西。”
对片中无处不在的欲望,陆川称,欲望既是人性中永恒的核心,也是历史永恒的核心。“历史是流动的,也是不断重复的。民族性、人性都是一脉相承的,所有的历史人物不是说自然的生命消亡了,就不会再出现了。刘邦死了,但他后来做的许多事情,几乎每个开国皇帝都做过。那么你可以往四周看看,其实在自己的公司里就能发现有韩信这样的人,你的竞争对手里有项羽这样的人,你或许还认识一个娶了吕雉当老婆但又找了戚夫人当小三的人。他们没有随着历史的车轮而死去,那是因为人类的欲望不死。”
而在《王的盛宴》中,陆川也如他之前所说,试图用影像探寻历史的真相。刘邦到底是怎样在鸿门宴上脱身的?韩信投奔刘邦的动机在哪儿?后来他是否意图谋反?项羽为何屡次对刘邦手下留情?他是妇人之仁?历史该由谁书写?掌权者书写的历史一定真实?
陆川说:“我想展现给观众一些他们可以相信的东西。以前很多中国古装史诗大片都有着豪华的场景和鲜艳的服饰,但其实真正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历史和其中的人物并不是那个样子。我想表现真实,尤其是人们在面对诡谲的政治命运时所表现出的真正状态。”
或许看完《王的盛宴》,你仍疑窦重重,电影里有句台词,大意是很多真相都隐藏在黑暗深处,陆川这部《王的盛宴》也只是试图与人们分享他对历史疑点和谜团的推理结果,而所谓的“真相”,大概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番不同的演绎和解读。
“项王”吴彦祖盛宴中的精神贵族
逐一解剖《王的盛宴》中的人物——
刘邦是一个被欲望改变的男人,为生存而战的人,他符合现代人所有的立世法则,而刘邦的一生也是绝大部分中国男人想拥有的一生;
一个男人可以把一个女人变成虞姬,也可以把她变成吕后,只是看你打开了她哪扇窗而已。吕后从一个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到经历刘邦的背叛、失去爱情、沦为人质、九死一生,到最后,她只剩下最丑陋和最不堪的一面,成为刘邦重要的政治伙伴。[NextPage]
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有一个战场上的诗人,那一定是韩信,他曾是刘邦与项羽间最大的变量,却认准刘邦是值得寄托他理想的英主,最终成为千年不变的历史法则的牺牲品;
萧何和张良,则是面对皇权妥协和放弃自我的识时务者,他们身上有光明,有伤痕,却最终被人性中的灰色甚至黑色淹没,痛苦,但全身而退;
而始终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完人”项羽,他有自己的生活标准和精神标准,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他屡次放过刘邦的结局也只能是乌江自刎,悲哀地成为楚汉争霸中最令人唏嘘的遗憾。
找到项羽真正的灵魂
多数人眼中的项羽,是个身材魁梧、内心单纯的悲剧式人物,但在陆川看来,他是那场盛宴中的精神贵族,尽管与刘邦、韩信同怀起兵灭秦的大理想,他却把天下人的天下分封给各个诸侯,废除中央集权,恢复各个城邦的语言和文字,不强制统一思想以及精神上的奴化。但秦王子婴在率先闯入王宫的草民刘邦心中种下了欲望的种子,要坐拥天下的刘邦当然不会容忍项羽那种近乎天真的想法,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具有神性的人”输给了另一个男人的权欲驱逐,成就了后者的俗世成长史。
所以当扮演项羽的任务落在吴彦祖身上时,他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把这个人物“演活”。因为无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其他一些史书,对项羽的刻画“都很表面”,而多数人也已默认了这种表面的解读。在吴彦祖的概念中,项羽就是古代的明星、万人迷,从刘邦对他的仰视、虞姬对他的崇拜都不难看出,项羽已经被神化,“但实际上这些人都不了解项羽。”
在电影开拍前,陆川给吴彦祖写了封长信。陆川不相信一代霸王面对天下竟能放弃拥有权,他眼中的项羽是“楚汉时期的林肯”,“有春秋战国那种自由城邦开放的思想”,只不过生早了。
项羽的狠劲儿在鸿门宴中就“原形毕露”。那是吴彦祖进组拍的第一场戏,他当时心里打鼓,但陆川不太着急,他们慢慢磨戏,最后得知刘邦背着他偷偷先入了秦王宫,项羽怒了,骂人,摔了玉玺,那种凶狠凌厉的眼神与人物海报上一模一样,吴彦祖说他终于看到了“最里面的项羽”,一个“不能被控制的项羽”,在项羽陡然爆发自己的“可怕”之后,他的野心也一点点从角色中走出来。
另一个吴彦祖藏在黑暗背后
当然,需要诚恳地说一句,看完《王的盛宴》,令观众久久不能忘怀的也许还是吴彦祖的“帅”,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努力为角色交付身心。[NextPage]
尽管高圆圆已经在拍《单身男女》时警告过吴彦祖,陆川的“陆慢慢”本质相当“恶劣”,果然,《王的盛宴》还是拖了吴彦祖8个月。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吴彦祖根本不知道何时会拍到自己,他却要让自己一直保持项羽的状态,而且陆川拍电影喜欢跟着感觉走,好不容易将背了一两百遍的台词烂熟于心,可陆川盯着监视器拍完一条又感觉不对,临时改词,再拍,吴彦祖只能再背词。更悲催的是,作为一名普通话不利索患者,这简直要了亲命。
因为是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粉丝,吴彦祖特别珍惜这次合作机会。为接近项王伟岸的形象,他不惜增重10斤,再身披15公斤重的盔甲,挎上10公斤的大刀,在40℃的高温下争霸天下,真有点儿为艺术献身的劲头。
以往人们提到吴彦祖,多会将目光聚焦于他俊朗的外表和绅士的气质上,“帅”是他最醒目的标签。可吴彦祖曾说:“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艺术家。开始的时候觉得不够资格,不够成熟,或者在身份上太被动,但我不断提醒自己,总有一天我会找到机会,用电影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所以尽管也是一个拍了50多部戏的“老手”了,可磨了8个月的《王的盛宴》还是让他“最为享受”,甚至能够通过“这么厚重的故事让灵魂被洗刷”。在他身上,其实有着另一个吴彦祖的影子,正如项羽表象下的另一面,藏在骨髓里,静待某刻爆发。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