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世乾
《大有前途》中反复出现了《大电影之数百亿》的镜头,本片导演邓炽垣也正是《大电影》的出品人,加之两片在类型上沾亲带故,很容易把他们扔进一条战壕——典型后现代的狂欢化文本,充满戏仿、拼贴和反讽等叙事构建。
如此分类并不妥,只是两部影片质量有别,如果说《大电影》是欢场老手的一次故伎重试,那《大有前途》更像艺伎初亮相、保有一份纯粹和单纯,比较起来,如《熊猫大侠》等片,就属于东施效颦了。
这类目前多被宣传方归为“疯狂喜剧”的嬉闹剧,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疯狂系列”,宁浩前两部作品的基础逻辑,是海量巧合搭建出荒诞、乃至构建出一种反讽与幽默效果。巧合在许多同类“小笑片”中并构不成完整的逻辑基础(这可算创作者偷懒的证明之一),相反,大量嬉闹片徒有破碎的形式,演员的肢体动作和台词极尽夸张之能事,试图以破碎追求某种所谓的后现代,实是创作力不足。
喜剧片中的“破碎”,一贯很考验创作力。典型例子莫过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全片缺乏足够完整的逻辑结构,人物表演几近癫狂,但“笑果”惊人。其成功之处,除了明星反串的魅力外,在于导演巧妙的平衡了文本破碎和结构衔接,并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喜剧分寸感。让全片犹如一串精美的珍珠项链,情节是绳,细节是珍珠。这种做法在港式喜剧的全盛年代颇为常见,因其可高度适应当时的制作模式,灵活而充满想象力,但质量无法获得稳定保证。
《大有前途》的基础逻辑,大抵亦是如此,一样是充满破碎的拼贴: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村落歪打正着、饱经折磨迎来影视城投资,但一群不靠谱的人却酿出笑料多多。很明显,线性叙事在于方便减低观赏难度,由此展开各种人物线索、挂满笑料。影片故事本身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同样并不算严密,比如,富商方中信因选取在线视频的生意遭遇挫折,到偶遇大友村项目,产生好奇并到来。所凭借的,只是大友村冒冒失失的不靠谱广告,很难想象,一个成熟的商人会有如此幼稚的选择。当然,作为一个嬉闹剧,是没人会去苛求逻辑真实性的,但是,高级幽默效果从来都是经过严密计算而来。
如果说《大有前途》的逻辑关系尚属刚刚及格的话,那大量拼贴的笑料就段位颇高了。比如调侃“刺马”(《投名状》的原始故事),改成一个士兵用枪刺一张写有“刺马”大字的白纸,以及不靠谱艺术导演口口声声说:“我师哥,拍大庄稼那个,专攻奥斯卡;我师弟,拍大石头那个,专攻票房,我呢,包揽各种其他奖,容易么我?”最后一看获奖作品,也是XX好人,奖杯是十分金熊(或金狮)的金猪。简单说来,拼贴笑料的巧妙之处,一个在于喜剧节奏的精确计算,一个在于指摘讽刺对象的精确挑选和把玩尺度,从这个两方面来说,《大有前途》的水准在2009年属于中上,最重要是,从片片散乱细节的平均质量和呼应关系来看,主创是本着纯属开玩笑的平淡心态,认认真真投入的玩了一次。
此类后现代破碎喜剧若谈及诚意的话,《大有前途》对破碎的拥抱可谓诚意拳拳,虽贱,却贱得可爱,实在难得。
(实习编辑:罗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