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张艺谋的大时代

2009-09-01 13:17:01来源:网友推荐    作者:

   

作者:祖佳 张萍 白伟林

  一个形容消瘦的男人,鼻翼下有两条延伸过嘴角的深纹,这便是一个身价2亿美元且仍在不断升值的国际导演该有的样子——这并没有夸张抑或谄媚的嫌疑与必要,张艺谋,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规则,甚至,意识形态。

    然而,五年前,当文隽说“张艺谋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这类似一种软权力,它的形式是操纵和说服——借助资本和权力,强化审美、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非直接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吸引众人追随”的时候,没有人给出明确的附和——这之中,有因为嫉妒而不愿意承认的,有因为不服而不愿意示弱的,也有因为观望而不愿意过早下结论的。

    五年过去了,文隽的说法依旧摆在那里,没有收回或修正的苗头,所不同的是,如今的观众,甚至国人,当然也包括张艺谋自己,已经不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回应(当然,你也可以说是许可)——导演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仅此一项百年一遇的殊荣,便将张艺谋推上了百年一遇的地位。

    “国师”,在北京奥运会之后,这样一个颇具玄幻与神话色彩的称谓,经由数位商界人士之口,似乎当之无愧、堂而皇之地加冕到了张艺谋的头上。大概,张艺谋本人对此的态度是半推半就的——谨小慎微的处事方式决定了他不会公开接受这样的炒作,但紧跟时代的处世态度又注定了他不会绝然拒绝这样的宣传。

    时代,是的,张艺谋偏好用时代这类大图景解读自己的成功。“商业、资本、营销,这些我完全不清楚。我也没有走得太近的商人朋友,都是些活动或者应酬。今天所有成功的企业家,你问一问他们,真的是他们自己有那么大能耐吗?他首先应该感恩这个时代,要放到过去你还这么挣钱?还这么发展?早就收拾你了,你信不信?实际还是时代给了他们所有的可能性,才有了这些身价以亿计的企业家。”在许多场合,张艺谋都在表述着类似的观点。

    不难看出,张艺谋是有着“大”字情结的——他对大时代的洞悉、对大方向的把握,甚至对大领导的妥协,综合而成一些人口中的“迎合官方意识形态”。这个经历过各种挫折与坎坷的中年男人,无疑已经从过往的生活中提炼出了大智慧,他清楚地知道,主流地位一旦确定,便有更强的势力来向消费者推销自己的艺术,而风雅的商人就像苍蝇一样簇拥到他肥沃的创作能量中来。

    更重要的是,在拿到大钱之后,“我没让投资者赔过钱。”张艺谋说。“艺谋这点好,各方面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很体面。”他的一位合作伙伴说。也因此,张艺谋能够更加从容地坚守他对大制作的追逐、他对大场面的享受。

    接下来,从商业的角度,呈现出的是一个最完美的链条。“没有人出钱给张艺谋做《印象》、做《图兰朵》,可能奥运会开幕式也轮不到他,因为他没有实景演出和舞台演出的经验。”一位曾与张艺谋有合作的匿名商人这样说。

    简单来说,正是出于对时代与潮流的准确判断与跟从,张艺谋才有机会讨得资本持有者的欢心;正是因为这些人在金钱上的“大撒把”,张艺谋才有本事导出具有世界效应的作品;正是由于这些作品奠定的中国艺术符号地位,张艺谋才有资格赢得高层人士的青睐;正是基于这种来自官方的极大肯定,张艺谋才有能力引领属于自己的时代与潮流,甚至玩转资本与艺术、商业与文化。

    “大时代”“大方向”“大领导”“大制作”“大场面”……诸如此类元素的集中发力,最终将张艺谋送到了所谓“大人物”的巅峰。

    毫无疑问,今天,“张艺谋”这三个字俨然一块金字招牌,许多人、事物都在等待他的惠泽。事实上,一个个打着“张艺谋”旗号的贴牌行动正在进行,巨大的国际效应、惊人的商业价值让人们乐此不疲。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导演,张艺谋最大最成功的作品是他自己,而他也正在享受属于自己的大时代。

    果然,张艺谋,老谋子,“老谋深算”的“谋”。

  张艺谋式艺术链条

    拍摄商业大片,设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歌舞剧……这一系列的“跨界”举动,使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张艺谋,成为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导演。这种影响力体现于他在艺术上的广泛涉足。假设张艺谋是个品牌,某咨询机构测评后显示,他在奥运会之后的身价是2亿美元。当然,这是个玩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仍在升值。[NextPage]

    张艺谋的“跨界”之旅

    奥运会后,昔年的“走资派”子女、棉织厂工人、绯闻中的“负心汉”、大片里的说教者——张艺谋,荣升新一代“国宝”。他既可以用低成本文艺小品引泪水倾盆,又可以拍大场面豪华巨制赚钞票如海,还可以打造各种类型的歌剧、舞剧、歌舞剧,奥运更是登峰造极,以一个民族文化集大成者的身份,在殿堂般的国家舞台上,用最美轮美奂的主旋律方式打通了东西方的任督二脉,笑傲江湖,夫复何求。

    即使小小林妙可,也被他打造成了当前最炙手可热的童星。如今的张艺谋两手都在抓,两手都很硬,一面是国庆庆祝活动总导演,波澜壮阔处自可想象;另一面是黑色古装喜剧《三枪拍案惊奇》,所向披靡状更可期待。张艺谋的合作伙伴、制片人张伟平口气极大,他预测票房将达到4亿元,远超冯小刚、吴宇森、陈凯歌一干人等。其底牌便是2009年最红的两个明星——孙红雷、小沈阳。其实,他有句话没好意思说,放眼中国,哪里还有比张艺谋更大的腕儿?

    “国师”,奥运之后,数位与张艺谋相识的商界人士不约而同地这样称呼他。这不仅代表尊重,从大师到国师,也隐喻着与他们的合作将蒙上更炫目的色彩。从1987年的《红高粱》到2009年的《三枪拍案惊奇》,从1997年的歌剧《图兰朵》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艺术与商业的跨界之旅上行走得游刃有余。

    如果观察张艺谋近10年来的发展,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的艺术涉足了各种各样的领域。1997年在佛罗伦萨歌剧院,1998年在北京故宫太庙,2003年在韩国汉城上岩洞足球场,在不改动音乐的前提下,张艺谋运用中国特有的意境,对《图兰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颠覆,并成为历史上首个获准在紫禁城实地上演的歌剧。2001年,中央芭蕾舞团上演由“外行”张艺谋执导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该剧遭到“张艺谋败笔芭蕾”的炮轰,但从2001年到2003年,中央芭蕾舞团却因此创收近1000万元人民币。

    “我敢这么自豪地说,能把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与传统文化结合来做的,我们独一无二。说白了,其他国家的形式就是晚会,跳舞唱歌,而且都在剧场里边,我们跟他们的不一样。”这是张艺谋对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的豪言壮语。那一天,对灯光把握自如的张艺谋让夜幕下的天坛轻盈地变幻着色彩。这场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排场十足,给国家争了面子。此时的张艺谋,已不再是那个只拍电影的导演,他的艺术理念和创新思路正帮助他开始完成一系列使他扬名海内外的“壮举”。

    《印象》系列的推出,使张艺谋成为了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随着《印象》一系列带有旅游文化特色的商业片出炉,张艺谋开始了他真正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张艺谋用他执导的8分钟演出,向世界宣告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者。4年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其气势恢弘的演出将张艺谋的艺术生涯推向了顶峰。

    有批评与质疑,但更多的人选择与他合作。原因很简单,他有良好的回报纪录和独特的竞争力。张艺谋的投资价值在于既是艺术上的偏执狂也是生活中的现实主义者。“我没让投资者赔过钱。”他自信地说。

    内行看门道

    “张艺谋的所谓‘跨界’,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很正常的现象。一个优秀的、具有国际声望的导演,从事一件代表国家形象,或者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公共活动,肯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张艺谋的长处在于视觉艺术,他可算是当代中国电影的视觉先锋。无论歌剧、舞剧,还是大型场外歌舞剧,都和视觉艺术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来讲,张艺谋搞的是一种‘大视觉’,而并非像有些评论所说的‘不务正业’。”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认为。

    “如果现在能震撼过去,那么未来将带给我们什么?”中国联通的新广告大气磅礴,它就是张艺谋的手笔。奥运之后,张艺谋接拍了几部大企业的广告。在他眼中,这也是艺术,用来“练手”的艺术。“广告是赤裸裸的属于产品服务的东西,特别锻炼人,几秒钟,或者几分钟,你的画面、节奏,还有运动感要打动人。”张艺谋说。

    著名导演郭宝昌认为,张艺谋正是因为将触角触及到各个门类的艺术,才有了更多的积淀,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张艺谋赢就赢在了“不务正业”上。“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我不这么认为,只有通过多种尝试和各种前卫的想法,才能不断前进,使自身的东西得到提高。”郭宝昌说。

    截至2009年6月21日,在中国内地票房收入超过1亿的影片共有39部,其中,华人执导的影片22部。张艺谋作品据其三,票房总收入约为6.946亿元,这一成绩仅在冯小刚之下(冯有4部影片票房过亿,总收入为8.23亿元),而且张艺谋为奥运会已3年未拍新片。此外,其在实景演出、歌剧等领域创造的商业价值和个人收入都无法估算,为投资方创造的价值不会在一部大片之下。[NextPage]

    对于艺术,张艺谋同样在商业领域给足了投资者信心。对投资者来说,张艺谋的每一次“跨界”都意味着吸金之门洞开,他的艺术尝试可以被开发为系列产品,纳入文化工业流水线。不过张艺谋不是赵本山,后者已成典型的文化商人,主动参与商业,既是艺术家,也是东北文化的产业推手,而他在产业链中就是创作者,没有进入商业化状态,尽量在各种商业力量的拉扯中保持平衡,既不太远,也不太近。

    张艺谋的“跨界”有他的原则,但说到根本,成功“跨界”的背后还是他自我的努力。“没有人双手送给你一个白馍馍吃,你挣扎、你奋斗、你适应、你调整,最后从缝隙中挣扎出来的你长得一定旺。”张艺谋曾在一次讲座中告诫北影的学生。这符合他的名字:艺谋。20多年前同行陈凯歌为他写的那篇妙文《秦国人》中,将其解释成“为艺谋,而不为稻粱谋”。20多年后,也许可再次解释成“为艺,谋稻粱”。

  张艺谋成功的背后

    对作品中色彩的大胆运用,对宏大场面的有力控制,对时下潮流的把握,对文艺与商业趋势的操控,还有他那坚实的团队,使张艺谋不同于其他导演,总是能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成为一个新的文化符号。张艺谋凭借他的种种“特色”,让一部《图兰朵》火了12年。然而,火的不仅是《图兰朵》,更是张艺谋未来艺术的道路。

    张艺谋的为人与他的团队

  用空前宏大的方式演绎奥运会开幕式后,“找他的人可以从东直门排到西直门。”他的朋友、“老板”、新画面公司董事长张伟平说。张艺谋已成为中国跨界最广泛的导演,电影以外,还有歌剧、实景演出、芭蕾舞剧、广告等。“他就是写本书,不管什么内容,也一定会畅销。”

    毫无疑问,张艺谋是成功的。和许多成功人士一样,在他成功的背后有着他自己“审时度势”的抉择,同样也少不了他与团队的协作。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眼中,张艺谋是平衡大师,他始终既考虑艺术,也考虑观众、市场,还考虑别人的评价,他处于贾樟柯和冯小刚之间的状态。“不仅是艺术方面的平衡,还有为人处事的平衡。他在声望不断上升时,始终保持务实低调的形象,没有咄咄逼人,说话做事很会拿捏分寸。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回应批评都比较得体。尽管争议巨大,但他没有非常失败的作品。这最终形成综合效应,支撑他一直向前走,品牌不断放大。”

    正是善于选择合作伙伴,并且有着强大的团队,张艺谋才能在他的艺术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通过《图兰朵》这事就能看出来,他会挑选伙伴,挑你的背景,你的专业,你过往的经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你对这个项目是不是够上心,够热情。”《图兰朵》的投资方豪思国际集团总裁叶迅说。

    张艺谋最稳定的搭档是张伟平,“二张”是中国电影界一对独特组合。冯小刚之于华谊兄弟,陈凯歌之于中影集团,虽然也都夹杂了个人情感,但不如张艺谋和制片人之间如此浓厚。两个大男人加起来过100岁了,偶尔还转悠着一起买衣服。电影从融资到发行,张伟平全包了,张艺谋仅需要做形象大使。如果张艺谋挨骂,张伟平还是那张还击的嘴。

    尽管张艺谋有着这么多要好的合作伙伴,但他依然十分重视他的团队,重视每一个人的意见,即便他们之间熟得不能再熟。张艺谋十分务实,甚至时常会妥协,不做荷戟彷徨的孤独战士,不做伤痕累累而又桀骜不驯的文化英雄。张艺谋总是知道每个阶段主流是什么,知道如何去迎合主流。“我是很实际的人,从来没有过建立宏伟蓝图的想法,首先考虑的都是生存。”张艺谋曾这样说过。

    张艺谋的谦逊使他的团队更加团结,同样是他的谦逊为他赢得了一个个机遇。张艺谋是最早主动交融了“主流文化”“市场文化”的艺术家。当田壮壮因“文革”题材而屡屡触礁,陈凯歌自闭于精神母体不可自拔时,张艺谋却总能趋时而动。尽管他本人或许对消费文化的前景并不乐观,却仍做出了顺应潮流的选择。

    “我们为什么喜欢与张艺谋合作?当然,他有名气,另外他的作品对商业的理解与把握非常好。另外,反过来想,投资者不愿意找什么人?”叶迅说,“很拽、很牛、不配合、要价特高、出尔反尔等等,这些毛病张艺谋一点也没有。”

     2006年4月16日上午,张艺谋受聘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当天下午,他就与同时受聘的文化艺术顾问、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以及副导演张继刚、陈维亚等人来到奥运工地参观。面对“鸟巢”模型,导演们一个比一个看得仔细。

    成功离不开大胆的突破

    从《红高粱》开始,到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一直红着。随着北京奥运会气势恢弘、色彩浓厚的开幕式惊艳世界,张艺谋成为了时下的焦点人物。张艺谋的红,就像他在他的作品中大胆运用的色彩,是一种艳丽,更是一种大胆的突破与尝试。[NextPage]

    《印象中国?张艺谋传》的作者黄晓阳认为,张艺谋对色彩的强调,对载体的重视,对形而下的刻意追求,以至于形而下大过了形而上,只追求形式上的大,却影响了电影内容的表述,这也成为他近期电影被诟病的原因。但是这些东西来自张艺谋对电影的理解,而这理解源于他对电影的热爱,这份热爱不但铸就了张艺谋的辉煌,也铸就了中国电影的辉煌。黄晓阳说张艺谋的电影就是一个理,“理就是力”,就是文化沉淀。这也许也是张艺谋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的原因之一。

   张艺谋曾经说过“人活得要有精气神”。从他创作的一系列电影,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无可否认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勤勉、敏感的创作者,他的合作者和后来随着电影创作而拍摄的纪录片都对此有所肯定。在张艺谋的影片中,他用色彩和造型表达了对这种精气神的象征,《红高粱》里最为典型,高粱的红色,是北方人民刚直不阿的性格象征。他将它们诠释得淋漓尽致。2000年,张艺谋受委托拍摄北京申奥片,加上后来的申博片,客观上他成为中国形象的表达者。像所有的广告片都要求视觉上的极端一样,申奥片要求在5分钟之内表现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影片用尽手段在每个画面里都能尽最大可能地给人强烈印象。然而,张艺谋做到了。浓重的色彩和对大场面的把握,使他将短短5分钟的宣传片刻画得栩栩如生,最终打动了奥组委。

    如果说张艺谋的视觉实践是表达精神,这种精神又与观众的心理相应和,那么夸张刺目的视觉信息可以转而成为观众的表达。《英雄》被当作一部商业片打造,以商业的强势推出更强烈的视觉信息,却造成了相反的效果,不是商业电影暨一位令人期待的导演而被抬高了,而是张艺谋被贬低了。因为张艺谋毕竟还是个有艺术追求的导演,他不能完全投降商业逻辑,当他用商业逻辑来表达他的艺术观念和象征寓意的时候,商业的强大势力就变成了意识形态化的利器,壮美、宏大,更加触目惊心。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张艺谋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商业片导演。在这个时代,他懂得顺应趋势,他选择了商业片。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说:“大家不要看不起商业电影,要从消费者手里拿到电影票钱,没点本事是做不到的。”他说,中影集团每年能够提供2.5亿—3亿元的资金,“但这些资金都带着一个神圣的使命——赚钱。每一个资本的毛孔中间充满了赢利的渴望。”

    衡量人才在特定环境市场价格的世界HR实验室(WHL)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品牌价值模型计算显示,如果张艺谋被一家娱乐公司雇佣,张将给雇佣方带来品牌方面的提升、广告收入、电影拍摄的收入等,总计1.4亿—1.5亿。“的确,在成百上千个制片人和导演为博资本一笑而犯愁时,张艺谋十几年来从未因缺少拍片资金而发愁。”韩三平说。

    “张艺谋”品牌的吸金力

    在奥运大业的召唤下,三年未推新片的张艺谋越来越像一位跨界艺术家,不过,如果你担心他“业余”工作那么多,会不会力有不逮,就未免显得多余。因为,无论从鸟巢版《图兰朵》吸引的眼球,还是《印象》系列的各地频频找上门,一切都在显示,仅凭“张艺谋”三个字,就能形成非凡的号召力。今时今日,堪与“张艺谋”的品牌影响力比肩的恐怕还不多见。

    标签的力量

    在北京奥运落幕一年之后,将开闭幕式导演的歌剧作品搬到国家体育场——鸟巢,谁都觉得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聪明的商业决策。想到这个“点子”的是豪思国际总裁叶迅,他跟张艺谋的上一次合作是共同组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竞标团队。

    有了合作愉快的前事,《图兰朵》“改嫁”鸟巢也顺理成章。在建国六十年庆典光环下,鸟巢版《图兰朵》整合了最著名歌剧产品、最有影响力的导演、最具特殊意义的舞台三大卖点,而写在LOGO上的“张艺谋”三个字更为鸟巢版《图兰朵》加上了一块金字招牌。

    关于《图兰朵》以及《图兰朵》的文化产业开发,叶迅拥有一整套详细的计划。在这个全盘计划中,张艺谋实际将扮演的角色可能并非那么举足轻重。鸟巢只是一个开始。“仅仅依靠在北京演出赚钱,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8年北京大大小小4000多场演出总收入不过3亿多元,就算达到盈亏平衡,也要吃下北京演出市场的1/3,而我只在北京演两场。”叶迅非常清醒。豪思国际投入了1.2亿元,绝不是鸟巢两天的收入可以收回。鸟巢版《图兰朵》的延伸版本将是世界各地的“奥运场馆版”《图兰朵》。除了离开北京后的第一站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外,2010年10月去韩国,2011年去悉尼,接着是意大利、法国、德国,2012年到英国伦敦,《图兰朵》将经历一场浪漫而悠长的“奥运场馆之旅”。同时,还会策划相关衍生产品,如图书、音像、青春歌舞剧、电视剧。

    在这可能是五年或者十年,也可能是更长时间的一系列演出和其他商业计划之中,张艺谋的作为或许仅仅是一个标签而已。有参与《图兰朵》的艺术家透露,《图兰朵》创作团队包括张艺谋在内的每个人都与豪思国际签了合同,他们拥有署名权,至于张艺谋在其中是否拥有股权,则没有人肯透露。[NextPage]

    但是,仅凭“张艺谋”这个标签,《图兰朵》尚未上演,即已赚足了“眼球”,北京演艺集团投资2000万元,列为出品方之一。奔驰、星巴克、罗技等国际品牌加入了赞助方行列,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百度、新浪纷纷加入媒体合作方。

    贴上“张艺谋”标签的不仅仅是鸟巢版《图兰朵》,还有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印象》系列。《印象?刘三姐》成功之后,过去只有一条街道的阳朔宾客盈门,旅游资源一度逐年下降的桂林市也因《刘三姐》,GDP拉高了2个点。

    张艺谋曾亲口说过,他的主业还是电影,歌剧、实景演出都只是偶尔为之。《印象》系列还有两位导演,樊跃与王潮歌,张艺谋只是“偶尔参与一下,出出主意、看一看,宏观上把握,实际操刀者还是他们两位”。尽管如此,没有人会否认,《印象》作为一个产品,“张艺谋”三个字依然是其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看来,张艺谋的事业已经进入团队阶段,作为大师级的人物,他的挂名不仅是外人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在原则上仍然有自己的角色扮演。他认为,“一个人”跟“一个团队”是把一个事业做大的两个不同阶段,应该理解这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就像一些世界著名的设计师事务所一样,大师级的角色并不一定具体地操持某个方案,而是作为团队的精神领袖或者最高的指导者,他的某种精气神会渗透到团队基本的思路里面,统帅、决定团队的基本逻辑和框架,这一点很重要,“并不因为这是张继刚在做,就认为与张艺谋没关系了,其实绝不是这样。张继刚在导演中虽然有某些个人艺术创意的发挥,但总体上体现了张艺谋的艺术风格。”目前看来,众多助手和搭档在张艺谋的熏陶之下,都能够默契地贯彻他的某些艺术主张或者市场主张。

  资本的追逐

    韩三平说,十几年来张艺谋从未愁过缺钱拍片,这在中国电影导演里可谓凤毛麟角。在资本的追逐下,不但电影投资水涨船高,电影之外的大手笔带来的效益也越来越蔚为壮观。

    这大概源于张艺谋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导演,他自认为投资信用度比较好。在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很能体现他的这种责任感:“我的业绩在中国导演中属少数几个比较好的,几乎没有让投资人赔钱。我们以前拍电影,钱是国家的。今天拍电影钱可能是银行的,也可能是个人出资的。无论从哪儿来的,钱都是钱,做导演最基本的一个责任,就是你合理地去使用这些钱,不能烧钱,不能玩票。”

    张艺谋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回报纪录给了投资者定心丸。据了解,从《英雄》开始,张艺谋摸索通过海外金融机构融资,最初履行的手续颇为复杂。花旗风险评估部门对张艺谋、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陈道明、章子怡这个组合能创造的价值进行过详细测算。至《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的个人品牌再次提升,这次是另一家国际银行业巨头渣打银行为其提供贷款,程序就简化了许多。

    而对钱的尊重,也就是对投资人的负责,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受众的负责。喻国明也认为,作为文化产业,市场的接受度是必须强调的。任何一种文化产业的投入都要讲究产出,只顾自己爱好,不管市场需求,发挥自己一己之见的艺术家对于社会是不负责任的。强调市场需求本身就是对老百姓、对社会的一种服务,对文化产业来说,没有票房的项目肯定不是好项目。

    电影如此,其他艺术形式的活动也是如此。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相通之处,资本追逐的目标和途径更是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张艺谋的金牌制片人,“二张”的另一位张伟平说得很直白:投资者看重的就是“张艺谋品牌”。在回答《印象》系列相关问题时,尽管对张艺谋的“业余活动”并不插手,他的一番话仍道出了张艺谋品牌的吸金力:“因为‘张艺谋品牌’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贴上这个‘标签’,就可以提升市场认知度,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广告宣传的投入。”

    巅峰处的迷思

    执导奥运开闭幕式后,张艺谋再次被点名出任60年国庆焰火晚会的导演,如今的他俨然已升格为“国师”,可谓到达了巅峰状态。不过,关于极重形式与内容间失衡的质疑,关于中国元素应用和解读的争议等等,可能又是横亘在前的另一座大山,只有翻过了这座山,才能真正豁然开朗。

    票房与口碑之争

    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对电影画面的执著近乎偏执,从担任摄影师的《黄土地》令他一举成名之后,色彩的大胆运用可以说一直是他艺术风格的注解。画面对他有多么重要,从为跟他焦不离孟的搭档张伟平的电影公司取名“新画面”就可见一斑。[NextPage]

    然而,近几年来,对于张氏影片形式大于内容,画面强而叙事弱,浓墨重彩以致视觉暴力等等的诟病却似乎随着《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一部部商业大片而越来越汹涌。

    这些影片的国内票房将近7亿,很好地回报了投资者,也带来一定的国际影响。然而在国内的口碑上,除了《英雄》算是毁誉参半以外,后两部都比较惨淡。在喻国明看来,张艺谋的艺术特点大概也是跟他国际化的追求有关。从国际化的角度看,形式上的东西比较容易有相通之处,相对的在内容上,就存在“文化折扣”现象。比如,冯小刚的电影就相对难以走到国际上去,因为其内容与一个族群的文化、习俗等元素有着太深的关系。而张艺谋比较强调的形式化,比如色彩的运用、中国元素的形式化注入等等都是老外也能看得懂的。

    多年以来,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主要就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张艺谋为代表的形式性强的作品;一种是李小龙、成龙等代表的动作片,因为体态和行为的语言具有全世界范围的共通性。近几年来的张艺谋聪明地结合了两种形式,打造出一系列形式感极强的武侠商业大片,取得票房的大捷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从国际化的诉求来看,往高的说,中国在世界文化输出上还是一个弱国,还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作为生产者力量仍然有限,所以在跟国际打交道的时候以西方的审美为取向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说,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张艺谋仍然将遭遇着票房与口碑不可得兼的尴尬。

    从对投资、对市场的态度来看,张艺谋无疑是一个务实的导演。在那本《形式追索与视觉创造——张艺谋电影创作研究》之中,他将打造精品的目标阐释为“既结合了娱乐性、观赏性与消费文化的共同特点,观众喜闻乐见,又有较高的品位”,不再曲高和寡,务实地顺应了消费文化的潮流。但是,务实并不等于要票房不要口碑。

    为了挣回口碑,《千里走单骑》插入在三部古装武侠大片中间。它的票房也是其中深谷,在前后均为数亿的对照下,只得3000万,看起来就像是起伏很大的音符。张伟平说:“我们为什么拍这部片?就是为了堵别人的嘴,别人不是说我们拍商业大片堕落了吗,就拍部文艺片,几千万堵一把嘴,中国有几个导演付得起这种堵嘴的代价?”在他看来,“文艺片是中场休息,大片才是比赛的开始”。拍文艺片是“偶尔练把手”,作为投资人,“商业片赚点儿,文艺片上赔点儿”,没问题。当然赚与赔之间的比例,作为投资人更是会好好把握。对于张艺谋本身而言,《千里走单骑》应该不是赌气之作,或者更适合看作是平衡商业与艺术的产物。

    为了执导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而“息影”三年之后,“惊悚、悬疑、喜剧”新片《三枪拍案惊奇》将在年底上档,是形式是内容,是口碑是票房,都等到时揭晓。

    “独身”于商业之外

    一部《三枪拍案惊奇》,小沈阳成了新的“谋男郎”。对于小沈阳的加盟,张伟平表示是想为影片加入喜剧元素,并不是“投机倒把”,只用红人。根据张伟平的回忆,二张合作之初,正是张艺谋与巩俐分道扬镳之后,张伟平提出不需要别人,要把“张艺谋”这个品牌树立起来,“用谁谁就红”。从《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来看,确实如此。不过,从拍“大片”开始,显而易见,国际巨星的加盟大大增长了号召力。此次,张艺谋继续了品牌联盟之路,“张艺谋”与“赵本山”两大品牌的联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形成怎样的效果或“笑果”,也成了电影的一大卖点。

    将张艺谋和赵本山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并不奇怪,二人都是文化界举足轻重的名人,都行走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有所区别的是,赵本山身为“本山传媒”集团的董事长,已经成为典型的文化商人,推动着东北文化产业;而张艺谋始终是个创作者,平衡在各种商业力量间,基本处于闭门造车状态。

    张艺谋电影的营销引入了好莱坞的文化产业营销模式,好莱坞将投资的三分之一用在市场推广上,因为必须有市场推广的投入,才能引起普遍关注,而只有普遍关注才能迎来票房收入充分的价值实现。所以坊间关于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炒作的攻击其实大可不必。某种程度上,“卖萝卜”卖得异常的好,并不表示“种萝卜”种得不好。

    在宣传电影的时候,对于“参加推广活动”、“商业化了”,张艺谋可以一笑置之。不过,他仍然很小心避忌“堕落”。有报道称张艺谋坚持与广告主签订保密协议,不允许透露他接拍广告的合同细节,其实电影导演拍广告并不新鲜,张艺谋拍广告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但他仍然很谨慎,不给人留下“堕落”的口实。

    虽然商业片大导演的名号有甚过文艺片导演的势头,将艺术与市场结合也是他所擅长,在商业面前,张艺谋仍然保持着“独善其身”。电影上有张伟平做代言人,在电影之外,也都是由合作者出面,而他只扮演精神领袖和灵魂的角色。

  (实习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