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道彩
或许是低迷的经济刺激了人们看电视剧的热情,今年的电视剧市场相当火爆。新春伊始,央视和地方卫视都是大戏连台:《走西口》,《中国往事》,《潜伏》等等,无论从编剧、制作,还是从演员的表演上看,的确有几部让人过目难忘的片子。
但是,就此推断今年电视剧的繁荣还为时尚早。因为就在去年开首的前几个月,电视剧的行情一点也不比现在差,《闯关东》,《乡村爱情2》等也曾引发一股电视剧收视热潮。但是,衡量电视剧繁荣不能只看热闹,更要看品质。在2008年度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颁奖盛典上,含金量最高的“国产电视剧品质大奖”出现空缺,多少让表面热闹的电视剧市场身陷尴尬,也给该年度国产剧的整体表现蒙上阴影。
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不少制作人认为,主要是因为电视人太关注收视率而盲目跟风,导致同质化严重,质量上打折扣。如果说这一反思还算深刻、透辟,但其警示与指导意义一点也没有彰显,因为从今年电视剧的情况看,上述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还是基本囿于谍战、军旅剧、苦情戏、年代传奇、历史剧等题材,特别以庭伦理剧及苦情戏为盛,已经成了一窝蜂而上之势,让人欲避之而不及。电视剧可供拍摄的题材似乎越来越窄,突破与创新越来越少。
二是无论首播、联播还是复播剧场,电视台都是生意兴隆,大量的电视剧排着队等待播放。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很多电视台只管播放挣钱,无暇顾及片子质量。有的电视台甚至将电视剧像萝卜白菜般一股脑往外“甩卖”,一晚上可以播放好几部片子的十几集电视剧。
记得王朔曾经说过:“傻子、老人、孩子才看电视剧。”相信王朔的话不是对观众的嘲弄,而是对电视剧质量的不满意。是什么让中国电视剧的品质一直难有大幅度提升?笔者以为,这中间除了有制片商、电视台的商业利益原因,还跟制播分离的体制密不可分:
现在我们的电视剧,基本是制播分离的,大都是制片商制作,然后卖给电视台播放。而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往往以保险起见,喜欢购买以往收视较好同一类型的,或者是有大牌演员参演的片子。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超过一万集。但这些电视剧仅有不到60%能够播出,剩余的根本无法和观众见面。在电视台味口的引导下,制片商出于生存考虑,往往是什么走俏就拍什么,对寻求突破十分谨慎。这无意中助长了一窝蜂现象,让电视剧质量难以提升。
另一方面,那些受电视台青睐的制片商,也在想方设法追求利益最大化。因为电视剧集数与片酬成正比,他们在缩短制作周期、制作成本的同时,还在极力拉长拍摄长度。如此一来,不少电视剧拖沓、琐碎,穿帮不断,无精巧雅致,浑然天成之感。还有的活生生将小生活讲成大故事,家族事做成关乎国家兴衰的史诗鸿篇:格非的《人面桃花》拍了第一部还有第二部,据说第三部计划已经浅搁,因为创作组已经江郎才尽;同样,张黎的《中国往事》也是计划拍摄三部,结局将从过去拍回到今天。我们在渴望《中国往事》回到今天的同时,更渴望看到经典的故事,精彩的制作与演艺。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