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玩转生前事》:当悲剧遇上喜剧

2008-04-24 15:50:49来源:    作者:

   

    作者:舒琪(香港著名影评人、编剧、电影发行人)    

    有种说法是,最上乘的喜剧是将喜剧与悲剧的距离拉到最近。《玩转生前事》做到了。这部讲述两个男性间的情谊的影片玩的是黑色幽默,藉由杰克·尼科尔森和摩根·弗里曼的表演,做出了搞笑又不恶俗的难得效果。

    《玩转生前事》(The Bucket List)的最大魅力,肯定是来自两名男主角,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和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的演出。就跟他们的年龄一样,两人在影片里的表现,不独不分伯仲、旗鼓相当,而且一唱一和、互补长短,一言一语、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简直就是高手过招、识英雄重英雄。所有最伟大的导演都会跟你说,演员是一部电影的命脉(是的,甚至包括了坚持不要演员“演出”,而导致他们表面看似“木口木面”的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因为是他们把剧本上没有生命的文字,变成有血有肉的人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百老汇和好莱坞一度十分流行一种“扭计冤家”(oddcouple)式的处境喜剧(始作俑者是舞台剧作家尼尔·西蒙[Neil Simon])─两个性格南辕北辙的人物(通常是男性),被逼共处一室或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开始时水火不容,狗咬狗骨,最后终于做了难兄难弟。换言之,它的主题其实是男性间的情谊(male bonding),说不定还带点暧暧昧昧的同性恋意味(戏谑成分占多)。《玩》片可说是这个类型喜剧的继承者:尼科尔森的艾华与弗里曼的卡特,一个是富可敌国的有钱佬,一个是出身自劳动阶级的修车技工;一个狂妄任性,一个诚实忠直;一个结过4 次婚但却连女儿也不肯相见,一个却儿孙满堂。艾华以为说服了卡特趁临死前陪他尽情放纵一番的时候,却其实是后者领着他走上了救赎之旅(救赎,是占了八成以上的好莱坞剧本的指定主题)。So far so conventional(循规蹈矩)。

    影片有趣的是它在题材(死亡)和形式(喜剧)上的对立。有说最上乘的喜剧是将喜剧与悲剧的距离拉到最接近。《玩》片里有一段戏,是两名主角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最后笑到热泪盈眶。作为观众的我虽未至于潸然泪下,但也未至于不无所感(尤其是到了结局)。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北美最流行的影评人,以自己患鼻咽癌的经验出发,觉得影片跟末期癌症病人开玩笑,是不道德的行为。他大概忘记了在喜剧里有一种叫“黑色幽默”的手法,可以容许作者拿最不应该嘲弄的东西来调侃或戏谑一番。我觉得《玩》片在这层面上是成功的。你可以挑剔它不真实(两人几乎没有所有癌症病人的形容消瘦和变化,也没有太大的痛楚),但喜剧从来就容许夸张(它是放大了的现实)。影片惹笑,又不流于恶搞或恶俗,夫复何求?

    《玩》片的导演叫鲍勃·雷纳(Bob Reiner),电视演员出身,擅演喜剧,上世纪80 年代当上导演后,也擅拍喜剧,但其他的类型电影也有涉猎;可能没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或特色,但却有着不错的执行效率,总是颇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地步;最著名的作品有《摇滚万万岁》(This is Spinal Tap,1984,一部在今日已被推为经典的“仿摇滚音乐纪录/ 喜剧片”)、《伴我同行》(Stand by Me,1986,史蒂芬·金第一部非恐怖类的电影佳作)、《90 男欢女爱》(When SallyMet Sally,1989)、《危情十日》(Misery,1990) 和《义海雄风》(A Few GoodMen,1992)等。但自上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却再也没有很受注目的作品。从牌面上看,《玩》片本应可以是他的翻身之作。不过影片在美国本土的风评不好,大部分评论都不接受它的黑色题材。创作生涯类似鲍勃·雷纳的导演,好莱坞有不少例子。也就是说,在一段辉煌的日子后,却又忽然变得平平无奇,以致逐渐黯淡下来。究其原因,除了机遇难料外,我猜最主要的可能就是他们其实都只是执行者而非真正的作者(缺乏个人的视野和透视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很依赖(由片厂或经理人公司提供给他们的)剧本。于是风光过后,又或是一两次错误的选择后,人们都不怎样能记得他们。

    形成这样的起伏可能还有另一原因:modesty(谦虚)。这是一个优点但也是缺点。因为modest,不好大喜功、不不自量力,所以竞争力较弱(相反例子有罗恩·霍华德Ron Howard),但也因为modest,所以恰如其分,平稳中见实力。《玩转生前事》最能说明这个情况。正如前述,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两名炉火纯青的演员,剧本写得工整娴熟,对白生动,作为导演如果也争着抢镜,反而会造成破坏。雷纳的好处,正是稳稳正正,但这却不表示他什么也不做——很多场戏表面上虽然好像只是平板地来回对剪,但分镜却相当准确利落。艾华与卡特由针锋相对到同病相怜的那段montage(蒙太奇),便处理得经济简洁。影片的大部分场面都带着这份从容的自信,两个老鬼之间互相交戏时流露出来的那份sophistication(世故),不是老牌导演是不会拍得出这种味道的。

    当然,这份低调与含蓄,放在今日,注定又会被讥为过气、不合时宜。也罢,《玩转生前事》给了我十分愉悦的97 分钟,我是很心满意足的。只要想想看,其实时下没有很多的电影能够做到这地步,你便可能会懂得appreciate(欣赏)它多一点。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