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彩色摄影先驱——索尔·雷特

2014-07-08 14:22:33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编者:有句话是对索尔·雷特最精到的概括:“被人忽略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优待”。在他的拍摄生活中,他似乎总是站在一个角落里,不愿被关注,拿着相机静静地看着眼前来往的人流和喧闹的城市。而结果是,他并没有被人忽略。

  在了解彩色摄影先驱索尔·雷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彩色摄影的概念和原理。

  彩色摄影(Color Photography),亦称彩色照相,从前曾叫过“天然色照相”。彩色摄影大致可忠实地再现被摄体的色彩。分对摄影集用、大倍率放大量方面有特长的使用彩色负片的负片——正片方式,和对色彩再现的忠实性、幻灯放快、印刷原稿等有特长的彩色反转片。彩色负片的晒印已由于自动化而降低了成本,但尚存在照片的耐久性问题。

  彩色摄影所用彩色感光片上通常涂有三层感光乳剂,并分别加入了不同性能的光学增感剂,使这种感光片能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色光。

  彩色负片经曝光和显影、漂白、定影后、每一乳剂层中的成色剂就和彩色显影剂的氧化产物偶合,形成与景物色彩互为补色的负像。再将这负片上的影像在正性的彩色感光材料上晒印或放大,就得到与被摄影物色彩一致的正片或照片。


索尔·雷特

  美国摄影师索尔·雷特(Saul Leiter)他早期的兴趣在于画画。1940年,雷特开始拍摄街头照片。雷特在其摄影生涯中,没有接受过正统培训,但他对于光影和构图上的出色把握,让这位天才摄影师在50年代脱颖而出。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开始成为“纽约派”的重要摄影师之一。(在简· 莱维斯顿的有关“纽约派摄影”的书中,索尔·雷特属于那十六个成员之一。这个摄影流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组织,而是后世史家通过当时纽约同时代人一些相对一致的风格、追求、生活方式、价值观等考察后命名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松散,包括罗伯特·弗兰克、黛安·阿巴丝、理查德·阿维东。)

  雷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味道,当时艺术圈普遍认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是来自艺术家内心感受的抽象,但雷特却认为这种抽象概括来自纽约街头。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油画感,却与许多抽象表现主义摄影师追求类似抽象画的画面效果不同,雷特作品中唯美的抽象味道并不依赖于柔焦、或不可识别的局部以及其他令人迷惑的特技摄影手段。他抓取那些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却稍纵即逝的场景,因此,这些作品被认为受到卡蒂尔·布列松摄影观念的影响。他的作品描述了人、建筑、天气的复杂关系,画面充满分割、局部、隐蔽或多层空间和形状。画面中的人物被安排在玻璃、镜面和其他割裂的空间中。他们的身体可能被置于深深的阴影中,有的轮廓则隐藏在雪中,而有些则被巨大的天棚遮盖。他的作品是城市的视觉体验——不是街头的人,而是人所看到的。[NextPage]

  顾铮谈索尔·雷特

  其实,在着眼于宏大叙事的人看来,雷特关注的东西非常有限。他就是着眼于城市里的错综驳杂的光影交叠,经过自己的再构成,让那光怪陆离的种种形成了丰富多变的画面结构。这种视觉变戏法,常常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半抽象的效果。而如今已经有所褪色的色彩,更使得他的画面带上一种忧伤的惨淡感。而不同形状的色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漫不经心的一瞥之下所整合得来的复杂构成,不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刻意的经营。

  恰恰是这种松弛的经营,才是真正的惨淡经营。是惨淡心境之下的直觉性、生理性的对于世界的本能的视觉经营。

  他喜欢拍摄的题材包括:雨中街景,玻璃橱窗中的反射、出租车窗玻璃挡掉的面孔、躺地上的醉酒者的半个后脑勺、已有年份的锈迹斑斑的消防龙头、从地铁窗子看出去的对面站台上的人们,雷特冷冷的观看与有着一定温度感的色彩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组合并发生了奇特的化学反应。

  他有点怕受伤害似地远离对象,但色彩的温情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疏离的观看所具有的冷淡甚或冷漠。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与罗伯特·弗兰克有某种相通之处。

  不过,能不能简单地说他就是一个“彩色的弗兰克”?好像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的摄影更具有一种冥想色彩,有一种静思之中的神秘与宗教气息。也就是说,他属于他自己。

  “我作为一个时尚摄影师开始摄影生涯。不能说我算是个成功的时尚摄影师,但我有足够多的活干,因此忙得很。我与《哈泼市场》和其他杂志合作,我有活干,得以谋生。同时我也拍摄自己的照片。我度过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是被忽略的。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被忽略是一个不得了的特权。因此我学会了看其他人所不看的,并且对于各种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我简单地看世界,真的不是为了什么而看。”雷特的这番话让我想到的是,许多摄影师都在最初投身商业摄影时会告诉自己,我不会放弃自己的创造理想,但最后真正把握好自己,能够在商业订单与个人兴趣之间平衡好的,却实在不多。

  雷特曾经拒绝了斯泰肯请他参加那个多少人想参加的《天下一家》展览会,他的理由是:“那个展览会与摄影的关系不大,展览所呈现的有关事物是我不信的。”而他最早的摄影老朋友罗伯特·弗兰克却是有好几幅参加了《天下一家》。因此他不无嘲笑地说,当初弗兰克对他说美国没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可拍,因此他要回瑞士去,“可他一转身却弄出个《美国人》。”这么看来,弗兰克好像比他更“投机”一些。

  因为《美国人》是对于宏大叙述的《天下一家》的颠覆,弗兰克是既参加又考虑如何颠覆,而那个雷特却比较“僵硬”,他不认可的就从一开始就不掺和。这种不妥协的性格可能决定了他长期的“被忽略”。[NextPage]

  雷特有点自欺欺人?

  摄影这个事有的时候真的非常难说,有的人一本书就名扬天下,像弗兰克的《美国人》。我这里绝对没有说他的成名名不符实,弗兰克的意义再怎么讨论也不为过。而且我非常之喜欢他,其程度远在卡蒂·布勒松之上。

  然而,历史的不甚公平也是事实,比如与他风格很是接近的路易斯·弗勒,我有时甚至觉得弗勒的忧伤与诗意更能够打动我,却是至死也就一介普通摄影家,没有像他曾经的暗室室友弗兰克那样名动天下。

  当然,在许多西方的好艺术家心中,对于这样落差很大的名位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因为他们真是自己喜欢表达或观看才会去从事摄影,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获取名利、改变命运甚至发财致富的手段。而且在心中有上帝的人心中(有点拗口),他们也可能相信那是上帝作的决定。因此,有许多人并不会去不择手段地孜孜以求那个名利。

  至于雷特,他更有一个令人(尤其是中国人)看来有点自欺欺人的说法,叫“有少数人喜欢就可以了”。这可能要怪他那研究哲学的父亲。他父亲曾经写过一本《少数人的关注》,有了他父亲这种哲学上的说道,他对于自己的清贫与无闻就更心安理得了。[NextPage]

  一个讲“情绪”的讲故事者

  不过现在,雷特先生想要清静下来可是有点困难了。因为突然之间,他被“发掘”出来了,被认为是彩色摄影的“先驱”。那个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摄影部主任萨考斯基“钦定”为彩色摄影鼻祖的威廉·埃格鲁斯顿的先驱地位岌岌可危乎?问题好像没有那么严重。包括埃格鲁斯顿在内的好摄影家们还是相信一条:只要你的东西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先驱与否其实并不重要。

  在1940年代后期开始用彩色胶卷的雷特,他的照片,不胜在情节,而胜在气氛。不,那不是气氛,而是氛围。由一种特殊气“氛”所包“围”的空间与气场。这种“氛围”,会把你深深地吸入进去。尽管他的照片画幅往往那么小。在他上手摄影的那个时候,关注人类生存的“关怀摄影”已是盛极一时,而他却似乎无意于此,不想以摄影来表示自己的人道主义高蹈,更不会去与那些“关怀摄影家”们比讲故事(他们经常喜欢讲人类悲惨故事,以让看故事的人,往往是生活比较优 越者,心生一种内疚感为己任)的技巧。其实,摄影并不只是为了记录历史事件,照相机在某些人手中,那就是一种吸收机器。它吸收的可能就是一种历史的氛围, 而这种氛围,有时其重要性并不在于活生生的或重大或细小的事件之下。因为没有氛围的烘托与帮助,我们无法更整体地感受历史。

  雷特只是要把一种在大都市里才会出现的无边弥散的疏离与无法言说的孤独,通过某种只具氛围性质而不具故事性质的个人呈现来加以表现。

  想想那时的文学,其实也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从“情节”向“情绪”或“意绪”的转向。情绪或意绪的流动与人在时空间的移动所构成的一幅幅画面,往往就这 么“拼”成了一部小说。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呢?在这种故事里去向不明,语焉不详者多。这也许是源自于现代都会生活特有的感受方式所产生的特有的都市 叙述方式。在摄影里,与文学的这种变化同步实施者,就是罗伯特·弗兰克、路易斯·弗勒,还有索尔·雷特等人。这几个人,当时可说是非常的少数,却是有着非常的勇气非常少数者。[NextPage]

  他喜欢冷眼观看和有温度的色彩

  在当时,他用价格不菲的彩色胶卷这么看世界,而且把世界用色彩整得这么的“一塌糊涂”,确实需要自己的独特判断与勇气。他向我们呈现的是,他用照相机记录的是一段个人的瞬间印象,有点阴冷、有时有点小小的灿烂,但却绝对不是历史事件。然而,那难道就不是历史记忆吗?我在想,就是这些雷特拍摄于冷战时期的照片,虽然不去证明什么,却也让我们感受到某种特殊的时代气氛。

  他喜欢隔着玻璃看去,隔着玻璃看进去。他照片里的许多场面,都是有着某种东西的阻挡。车中的座椅,商店橱窗里被放在架子上的衬衫,玻璃门后的模糊的女人身影,那一切显然都在告诉我们,摄影有时捕捉到的,仅仅是一种无法触及的实体。摄影家的观看,有的时候就是一种隔了很多的观看。

  他也喜欢拍摄事物的反射与影子,翻来覆去地投射与折射,最后被他拍摄下来后,变得更加虚幻,世界也变得阴晴无定。其实,照相机这个“裸眼”所直接看到的,拍摄到的,有的时候就是这个世界的影子。在这世界上,不可接近的现实处处皆是。也许,这才是他想要与我们分享的。如果你看到过美国大画家爱德华·霍珀的那些画,并且喜欢,那么你就有可能会喜欢上雷特的摄影。发呆的早晨或午后,无人上前的夜晚与独酌,街灯投下的长长的黑影,这些在霍珀的画里反复出现的东西,在雷特的照片里以不同的方式复杂出现。这一切,都是眼睛看得到,但却是被某种另外的现实所隔绝的现实。而他,就是通过这样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实的一部分真相。

  索尔·雷特对图片的说明也很简单,他并没有用强烈的表达方式强迫你认同他的视角,他总是安静地站在很远的地方,很少说话。但作品却用专属于雷特的强烈情绪,感染着看到图片的人。[NextPage]

  索尔·雷特的彩色摄影作品: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编辑:刘颖娜)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