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华夏影界“三老”之一——郎静山

2014-05-06 15:53:06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郎静山

  简介:

  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从14岁起即喜爱摄影。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郎先生1926-1937年曾任上海《时报》新闻记者,是中国最旱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1926年,郎先生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这是我国旱期较有影响的摄影团体。1930年郎先生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郎先生1921年起参加国际沙龙活动,入选作品千余次,获奖数百次,先後被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接纳为高级会士,并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组织聘为荣誉会员。1939年,郎先生将现代科学摄影技术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子,“集锦之法”在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本,因而国际上评论郎先生的作品是“最现代的、同时又是最中国化的”。1963-1992年创办中华民国国际摄影展。三十年来共有七十余国家前来参加,每年举办一次,参展作品多达七千件。1966年创办亚洲影艺协会并为该会之永久荣誉会长。1905-1992年一直研究集锦摄影创作,八十七年如一日。1933-1977年出版十本书,其中包括摄影集和集锦摄影技术。1937-1992年参加世界各国无数摄影协会,并获颁无数荣誉。

  1995年4月13日,摄影大师郎静山在台北逝世,享年105岁。

  作品理论

  主要作品:

  《湖山揽胜》是郎静山的得意之作。此照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上,从画面最右边的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的奇石丛树,左边的孤舟,远处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像,就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此幅大师一生最后遗作及集锦摄影精华的完结篇,甚具历史与摄影艺术史上双重意义。

  主要理论:

  郎静山认为,所谓艺术摄影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

  郎静山曾表示,中国画里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NextPage]

  评论:

  集锦摄影大师——郎静山

                ——略论郎静山“集锦摄影”的意蕴追求

  摄影艺术大师郎静山,在他漫长的摄影岁月里,接触相机近百年,在摄影艺术领域里寻找表现“中国美”的方法。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在摄影艺术之中,创造了“集锦摄影”法,被人们称为“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一种自在无为的风格,他的一世纪摄影生涯,不仅富有传奇性色彩,同时他的“集锦摄影”作品内涵,是展现中国民族文化之美,用相机显影所创造的中国文人画意蕴,独树一帜,享誉全球,是中国影坛文人画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数以万计的摄影作品,构成了绚丽多姿的集锦摄影画廊,丰富了中国影坛和世界影坛。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确立,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和求索精神,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

  一、郎静山早期摄影创作与集锦摄影风格的形成

  郎静山认为摄影是西方科技的伟大发明,中国山水绘画则有独到的艺术境地,因此,让两者完美地融合,创造具有中国水墨渲染美感的集锦摄影作品,是他一生的追求目标。人们说:郎静山以一个世纪洞察生活的眼睛,用毕生的精力捕捉和创造中国山水意蕴的自然美,这双眼睛其实就是一只最精良的镜头。这话一点不假。他的近百年摄影生涯,创下了不少“第一”的头衔:中国第一位摄影记者,第一位开创教育先河的摄影老师,第一位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家,第一位拥有世界各国最高名衔的华人,第一位创造和举办“百岁摄影展”的世界纪录的摄影大师……

  人们提起郎静山,就会与集锦摄影联系起来。集锦摄影的“意蕴”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有此灵感呢?不妨从他小时候学习摄影开始。出身军人世家的郎静山,从小因受其父郎锦堂的影响偏爱书画。12岁进入南洋中学念书,由于他绘画基础成绩较好,很得国画老师的赏识,这位老师喜欢玩相机,在爱徒心切之下,将这门当时称为“绝活”的照相技术传播给郎静山。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因此而意外地造就了一位国际知名的摄影艺术大师。

  踏入社会后的郎静山,不久以业余记者身份首次发表取材于上海公园内景色的新闻照片,反响极为强烈。当时正值上海时报进口印报机,郎静山也就成为中国首位摄影记者专为报馆提供新闻照片,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

  一个摄影家的艺术思维,创作风格,创作方法,皆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郎静山的青年时代,刚好全球摄影界处于绘画主义的全盛期。我国的一批摄影家由于受传统绘画风气的影响,大都以文人画意唯美为主,尝试运用摄影来创造“中国画意”的特有韵味。他们提倡影艺,举办展览,成立影社,颇具活跃。摄影这个所谓的“舶来品”,在这个时期传播宣传媒介上发挥了它独特的功能。可以说几乎是与动荡的近代史同步发展。

  1931年,郎静山以一幅《柳丝下的摇船仕女》写实作品,首次入选日本国际摄影沙龙,开始他把艺术作品推进国际摄影界的历程。据介绍在当时国际摄影沙龙的镜头下的中国人,不是抽鸦片的烟民,便是裹小脚的女氏,他们每以好奇心理猎取中国不良风俗的照片,传播流传海外,甚为国民耻辱。这个时期一批包括郎静山等文人摄影家,以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与美好的山水意境、民族风情作品送展沙龙,用这种最有力的国际性语言,把中国山川之美,文物之博,道德之善介绍展示于世界,宣传中国民族文化之伟大,修正西方对中国人的印象。郎静山认为:摄影本身就是写真,但我们要利用它作为我们创作艺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而不是跟在西方科技后面跑,永追不止。他自己主张在技巧上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使摄影这个“舶来品”,在中国不再是件难事。但在艺术视界,无论是取景构图,还是画面色调,应多研究创作将中国画理融入摄影,表现气韵生动、高超意境、自己独特风格的“集锦摄影”作品。[NextPage]

  二、“郎氏风格”的精髓与意蕴追求

  郎静山说: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集锦摄影虽然制作过程复杂,但有一个标准镜头,就可以走天下。

  摄影技术是西方科技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而中国的绘画则在艺术上独到的艺术成就。普通的直观照相与艺术表现是两回事。也就是说,照片本身只取得对象,若以艺术家独具慧眼的角度去捕捉,用心思智慧改变光线气氛增加美感,才能产生艺术魅力。所以,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基本上是以两个途径研究和发展的。一是利用硬体的科技,新的机器,新的技术捕捉对象。二是在艺术表现上求突破。中国传统艺术不但历史悠久,并且博大精深,可以无穷地发掘,借鉴利用。那么,如何熔西方技术与中国艺术于一炉,是他突破传统摄影的模式限制,走出个人风格的基本创作动机。由于早年扎下的绘画基础,也是导引他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所韵,纳入摄影作品画面的主因。

  画家作画用笔,摄影家创作有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营造美好的画面的平面造型艺术。中国绘画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中“构图”定景的原则和方法,有疏密、繁简、虚实、阴阳、呼应、调和等等。这些均可运用于摄影艺术创作的构图之中,画家笔下的晴雨明晦、朝晖夕映、高山流水、万壑松风等表现气氛,同样也可能用摄影之法营造出来,甚至中国画中所强调的意境,如“远山一高一低则有情”,“云出岫而无心”、“鸟倦飞而自返”等画中的意境,摄影同样也能呈现出来。可以运用角度、光影的选择造成中国画所表现的“气韵生动”艺术效果。

  中国画在绘事六法中,有所谓“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的画理。画家在用笔墨时可以取舍万疏,支芜存菁。摄影在受机械与环境对象的限制时,则必须采用“集锦”之法。所谓“集锦”就是集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取画面之所画,如同国画中传模移写的经营位置之法,使作品达到理想、完美的境地。

  据朗毓祥先生在《我的父亲郎静山先生》一文中介绍:“父亲热爱中国艺术与民族文化,为了探索和创造能够反映灿烂的中国文化的摄影艺术,下了很大功夫研究历史画论,咀嚼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艺术精髓;遍阅唐诗、宋词、元曲,背诵其中的精篇名篇,他要把画意、诗意融进摄影作品。创造属于自己的摄影艺术,属于中国文化的摄影艺术。”

  由此看来,任何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时代,艺术都有其自身与历史割不断的师承关系。没有这个师承,艺术就失去其藉以发展的基础和联系,摄影也是这样,要看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吸收、理解和把握的程度。一个艺术家的独特个性,艺术风格,是与个人整个精神气质,创作理念,生活阅历分不开。艺术的气质,独特的生活感受,导引形成他在艺术上的个性和风格。这便是“郎氏风格”的理念产生由来。艺术创作要靠人生彻悟,心灵迸发;要靠热心浇铸,魂魄呼号。郎静山在创造集锦摄影之前,已有十余年的写实摄影基穿他以民族魂的中国绘画理法,呕心沥血地研究和创造相适应的写意摄影表现方法。他运用“师造化”而“出乎造化”,不“直观描末而有“有所取弃”的画论,浇注自己的意念和思想,来营造“理想境界”;他采醛鸟瞰透视”的国画布局来充实和丰富摄影画面,调整“平面透视”的不足。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别具中国风格的《集锦摄影》作品。

  “郎氏风格”的精髓在于中国化。事实上郎静山的成名作,并非从“集锦摄影”发端的。它只是体现“郎氏风格”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从开始的写实摄影为基础,创造了以写意为目的的画意摄影。他以具象摄影为根本,冲破具象拓展浪漫写真的集锦摄影。1942年他的第一件集锦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首度展出后观者称奇,并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首奖。1950年所作《松鹤长春》参加英国国际沙龙,被誉为最杰出的佳作。数十年来,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已名扬国际影坛。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各国沙龙400多个,入选作品逾千幅,获奖作品百余幅。[NextPage]

  三、郎静山“集锦摄影”技巧基础探讨

  郎静山认为,集锦摄影,拍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冲洗、剪裁、放大组合等技巧更为重要。每幅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窒闷面黑暗的冲映室中的心血结晶。

  集锦摄影是“郎氏风格”的杰作,在于尺幅之中成影于气象万千的画意效果。事实上这样的作品来之不易。每一帧作品花费的时间、功夫不一。有的只要拍几次即可成功。有的得花上几十张甚至几百张照片素材,才得以完成。通常一幅作品约需数十次试验放大,用尽匠心,方能浑然成趣。例如他的《百鹤图》完成时间跨度长达77年。《松鹤长春》这幅用了四张底片完成的佳作,时间跨度达33年。这也是集锦摄影的珍贵之处,也是郎静山得以名扬国际近百年的原因。

  有人问,郎静山“集锦摄影”之法的艺术技巧、要诀是什么?我理解就是对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造,艺术加工,然后重新塑造画意。在有限的画幅中,达到无限境地。制作集锦摄影的要诀,在于不违背自然。它的创作步骤,包括收集素材,排比图片,规划草图,接合底片等几个过程。拍摄物景不限于地,不限于时,不限于远近,不限于气候,随游所至,任意取舍,一花一木,一水一石,皆是可以收存、集合的素材,达到传模移写的作用。

  制作集锦摄影的另一个要诀,就是要掌握其“真”。首重图片间角度、光线、透视排列与景物时序的关系。都应符合人们对自然的视觉观念,否则就会接合拼凑失真,弄巧成拙。景物的排置应以视觉印象为依据,力求突破呆板的镜头规律限制,仿佛国画中的构图布局,无论背景远近往往都是同样清晰。对主体及宾衬体关系惟以繁简、浓淡区别,方能成为胸中丘壑。在接合底片时,尽力寻出它们相通的脉络。避免出现硬接的痕迹。据介绍郎静山在制作接合景物时,多用散光点镜头,将光圈收小,用少许散光放映,照片色调显得格外浑融。如以网线版加在感光纸上套放,补救两底之间的接合痕迹,会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他的《松鹤长春》佳作,是用四张底片集锦合成。“山峰”取材黄山,“松树”取材上海,“山坡”取材苏州,连同仙鹤四景集成,历时33年完成。一幅作品的制作,从取材、构图、曝光、接合、重叠十分不易,成功与失败全凭摄影家的艺术技巧和功力。

  综观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作品中,山水是他最独到的一类。据郎老生前与笔者表示:他之所钟爱山水,除自幼喜爱国画山水深邃之美外,更因山水源于自然。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奥妙,移在静态的摄影之中,就很可观了。

  “郎氏风格”作品不仅蕴涵中国绘画的韵味,并且运用中国传统的写意手法,使作品含蓄蕴藉,“像外有像”、“画外有境”,把写实和寓意融合结合,将传统的绘画之法融于摄影画面构图之中,表现出东方艺术思想的特色,具有中国传统美学和人生观的内涵。作品中的山川气韵,皆取材于大自然的真实景物,原形入画,取精用宏。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变平面透视于鸟瞰透视,使画面具有气象万千错综复杂的真实美感。

  “郎氏风格”作品,除发挥其近取其势、远取其质的中国画意独特风貌之外,充分显示了黑白摄影的艺术韵律和品格。就艺术追求而言,其作品的形成与发展,思维与形式表现艺术独创性,也不是仅从书本上而来,而是从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以及当时绘画主义影响所获得,从摄影术输入中国,开始摄影到研究摄影;从写实到写意而至诗意,从具象到抽象乃至集锦格局,整个变化与发展,直到登上国际影坛高峰。那种对艺术不懈追求,不断进取的献身精神,表现了一位东方艺术家的典型的品格。

  当今中国影坛乃至世界影坛,百花争芳斗艳,个性、风格、流派纷呈。报导性、纪实性的、写实性的、抽象的、印象的,自由驰骋,相互交流,相互补益,展现出大河奔腾艺浪叠翠的生动局面。“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艺术创作要走自己的路,切莫模仿别人,继承传统要跳出传统,要创造独权一帜的作品,要继承师名,切莫继承师气。从张扬艺术个性方面,郎静山的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创作道路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探讨的。用相机显影的百年岁月“郎氏风格”的内涵是中国的、东方的,没有西方摄影的模式,是近代摄影拓荒有成就的杰出艺术家之一。(文/陈宝生)[NextPage]

郎静山作品欣赏:


晨鸡催不起,1975


美人胡为隔秋水,1932[NextPage]


齐白石,1946


张大千,20世纪50年代[NextPage]



挑妇,20世纪50年代


慎独无私,1928[NextPage]


八哥,1930


虎视眈眈,1938[NextPage]


狂野之最,1950


紧紧跟随,1970[NextPage]


小鸟,1957


竹子下的唱歌鸟,1968[NextPage]


山舍炊烟,1933


冬季森林,1934[NextPage]


春树奇峰,1934


晓汲清江,1934[NextPage]


水岸人家,1938


烟江晚泊,1937[NextPage]


华溪盐井,1938


日沉红有影 风定绿无波,1940[NextPage]


绝嶂回云,1942


云峰鸟语,1955


仙山楼阁,1956[NextPage]


鹿苑长春,1956


雪映岭浮空,1965[NextPage]


农舍幽情,1965


枫桥夜泊,20世纪60年代[NextPage]


春天,1957


衬花彩云,1975[NextPage]


斜风细雨不需归,1960


远山环绕亭可憩,1975[NextPage]


中国式大学,1972


三山半落青天外,1987[NextPage]


湖山揽胜,1984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