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摄影师虞佳苗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个德国摄影师要找人录一段视频。4月10日,在小什字一个酒店里,这个摄影师的拍摄方式,让擅长拍照的虞佳苗也很新奇。背靠有黑色背景板的墙,保持面部平静,在一台家用摄像机前,静坐两分钟,就行了。虞佳苗说,这位名叫彼得·格兰瑟(Peter Granser)的德国摄影师,曾得过包括荷赛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在内的多个国际摄影奖。
在过去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彼得游走重庆,以街景为背景,把更多的重庆人拍进了他的照片里。“我一直关注着城市化,希望找到一个在全球最能代表城市化的地方。我找到了重庆。”彼得说。
3年拍了千张照片
前天下午,和彼得的采访约在小什字的酒店里,比预定的时间稍微晚了点,彼得匆匆地赶到后连忙道歉,因为他第二天一早就要乘飞机离开重庆,最后一天要忙着四处采购要带回国的礼物。喜欢喝茶的他已对重庆的茶叶了如指掌,他最喜欢的是永川春芽,特别购买了几大包。
穿着休闲外套、戴着鸭舌帽的彼得充满了活力,他说自己有一个朋友曾经在重庆工作过3年,感受到了重庆巨大的变化,回到德国后特别向他推荐。2008年,彼得在一个艺术机构的支持下开始准备拍摄重庆。2009年9月,彼得第一次来到重庆,他说自己立刻被吸引住了。
彼得说,他没有选择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是因为它们已经被国外市民所熟悉,重庆这座城市在山的背景下,在艺术上更有立体感和冲击力。
这个项目将拍摄大量的人像和城市景象,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展现城市化发展中,城市与人相互影响的关系。彼得说他三年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但最后只会选取20至30张展出。
拉二胡的老人也充满希望
彼得的这个拍摄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像,热情的重庆人让他顺利完成了项目。在三次的拍摄中,彼得游走在重庆各个街道,经常会直接在街上拉路人入镜。“重庆的棒棒、商人、时髦的青年、办公室白领我都有拍,大家很配合,非常的友好。”彼得说,其中有位拉二胡的老人让他印象很深刻。
老人住在一处老房子里,当时在门口快乐地拉着二胡,老人告诉他房子快拆了,过不了多久他就要搬到公租房去。彼得担心老人离开住了几十年的家和从小玩到大的邻居很不习惯,但老人说,虽然他舍不得老房子,但他相信到了新的地方后,会很快认识新的邻居,他还是可以拉着二胡和大伙一起唱歌跳舞。
“老人已经70多岁了,但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我被他这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所感染。”彼得说,而这样的感觉他在和每一个重庆人接触中都能感觉到,他感受到了大家的活力。
助理惠潇说,有一次她和彼得去珊瑚坝,当时有些涨水,一些地方不能通过,但一个水沟前被人用木板搭了桥,并铺上了红地毯,这个场景就被彼得摄入了相机中。“因为我从这个小地方看到了重庆人愿意相互帮助和追求美的情感。”彼得说。
最爱十八梯的老茶馆
彼得最喜欢的地方是十八梯的老茶馆,3月26日,彼得和助理惠潇再次来到重庆,第二天就赶到了那里。“那天是阴天,我一路走下去,到了茶馆却发现房子虽然在,但里面已经被拆了,已经没有营业了,我觉得有些伤心。”彼得说,他觉得十八梯承载着重庆的过去,代表这座城市的文化,他有时甚至会幻想一个场景,就是窗外下着濛濛的细雨,而他就住在十八梯的老房子里,看着窗外。
当记者告诉彼得十八梯将会被保护性开发,不会消失时,他非常高兴。
三年连续来重庆,彼得发现,重庆的绿色越来越多,公园也越来越多。三年拍成的“重庆”将于明年在欧洲各大城市进行展览,虞佳苗等20多位重庆人的视频将被投影在展览厅的墙上,“我要让参观者感觉就置身于重庆,更好的认识重庆。”
彼得·格兰瑟(Peter Granser),德国摄影师,1971年出生。作品《太阳城,美国亚利桑那州》曾获得第45届荷赛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人像类组照铜奖。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最初从事新闻摄影。
他强调现场、浸入的创作方式,他并不在意外在的表象,而更多的关注拍摄对象的内在思维。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