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演出公司总经理王斌回忆,自己在观看中文版《猫》公演时,比几年前看英文原版更加兴奋,“语言换成了中文,音乐剧带给观众的愉悦享受将达到100%,曾经因为文化隔阂消磨的30%,如今已不复存在”。中文版《猫》的确比英文原版显得更加“活泼”,和观众的互动从象征性的点缀变成了演出中的主导,更多的猫从观众席现身登上舞台;和观众俯首帖耳的逗趣撒娇也更加频繁亲密。
由于版权限制,《猫》剧在舞蹈和音乐的部分并无太大创新和突破,但中国元素的创新是不同于原版的新颖之处。来自台湾的驻团舞编郭祯容介绍道,舞蹈中融入不少杂耍特技,为的是更符合国人的口味。记者发现即便是细微之处也显出中方团队的精益求精,舞台上道具中一处车牌改为“沪A”。令不少观众津津乐道的中文词改编也是惊喜多多,“茅台要三十年”,“和警察侃侃大山”,“闪了”等中国特色的加入使得现场欢笑不断。猫儿们不仅说着纯正的普通话,更时不时蹦出几句上海方言。
原版《猫》中摇滚猫、魅力猫和领袖猫是绝对的主角,但在中文版《猫》上演之时,观众则将传统打破,全凭演员们台上的表现给予掌声。两位上海本地的年轻女观众最喜欢的是唱功和舞蹈功力兼备的领袖猫,优雅领袖气质也令他成为当晚的主角。耳熟能详的《回忆》成为上半场的压轴,本应引起巨大反响的魅力猫却在开口唱第一句时,换回台下观众的交头接耳。有观众表示,《回忆》一曲的编排和演唱都显得太突兀,当旋律响起都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耳熟,没有经典之作的震撼和感动。
一对从外地来上海旅游的夫妇,慕名来到上海大剧院观看《猫》剧。没有看过英文原版的他们觉得中文版的编排很精彩也很巧妙,提起印象最深刻的猫儿,夫妻俩一致将票投给了体型圆润的绅士猫。下半场出场的剧院猫赢得了当晚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无论是追忆当年勇时表现出的矫健潇洒,还是回到现实的步履蹒跚,这只猫儿都演绎得惟妙惟肖;和女演员美声、通俗不同唱法的混搭配合精彩连连,看点不断。
9月25日,英国原版音乐剧《猫》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公演。这部在31年间经久不衰的经典音乐剧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多个角落上演。而如今,《猫》终于开始开口“说”中文,11月10日-15日在武汉剧院,武汉的观众也将一睹“中国制造”《猫》的风采。
故事讲述的是午夜月色下,一场盛大的猫族舞会正在举行,就连凌乱的垃圾场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这是一场叫做“杰里科猫”的年度盛会,而一只猫将成为幸运儿,登上猫族的天堂“九重天”,获得重生。最终的决定将在黎明来临之前做出,伴随着音乐,等待的众猫歌唱舞蹈,讲述猫族里那些“风云人物”的过去和今天。
这部来自英国的音乐剧早已成为国人熟悉的记忆,也许是英文版《MEMORY》的先入为主,或是芭芭拉?史翠珊、伊莲?佩姬等多位名角的演绎让人印象深刻;也许是西方音乐剧漫长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英文版的先入为主,对于中文版《猫》观众反应褒贬不一。有的观众倾心于母语的亲切和即兴的互动;有的观众则纠结于东方演员的演绎不够热情饱满。[NextPage]
走进幕后
真正看得懂《猫》的观众只有2%
由亚洲联创出品的中文版《猫》,团队中集合了五湖四海的华人演员。技艺精湛的一对小偷猫王琼和李响都是从小学习体操的运动高手。李响是从鼎鼎大名的日本四季剧团归国的音乐剧前辈,而王琼是武汉的大四学生。不少高难度的动作让刚开始排练的二人吃不消,开玩笑称自己快“入土”,一步步让体能成长的秘诀也只有苦练二字。
摇滚猫若腾塔格绝对是《猫》中的万人迷,演员刘令非在生活中也绝对是会让你驻足停下多看几眼的大帅哥。学习音乐剧专业的刘令非告诉记者,自己在参与《猫》之前和大多数观众一样,以为这部流传甚远的音乐剧就是单纯的歌舞演出,但在外方导演介绍下才了解《猫》背后的深意和故事。“全世界只有2%的观众真正看得懂《猫》”,刘令非便成为了幸运的2%。
驻团舞编郭祯容是位年轻漂亮的台湾女生,曾和原版英方团队一起交流学习过的她,因为经验丰富加入了这支团队。如何鼓舞演员保有持续的热情成了工作中的难题。郭祯容介绍,除了不断鼓励,自己也会在排练期间播放其他音乐剧用以激发演员们对于音乐剧最初的热忱和理想。用西方惯用的声乐舞蹈相结合的体能训练方式来训练东方演员,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演员们体能上明显的进步,更使演员们能与欧美演员相媲美。
音乐剧在中国尚处起步时期,主创们都对此毫不避讳,但刘令非坦率又诚恳地说,“差距是肯定有的,国外是有发展历史的,用中文版去挑战原版肯定是有难度的。如果抱着挑刺的心态去观看中文版《猫》,我想观众肯定也不尽兴,若能放开心扉地去观看这部剧,肯定会收获不同感受。”
(实习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