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昆、王姿桦
【摘要】音乐剧是一种集合了歌唱、舞蹈和故事叙述着三种基本内容的艺术结构形式。从音乐剧被国人所认识和接受的那天起,对于它的研究和争论就不曾停止过。本文将主要从音乐剧的戏剧观与表演体系、制作人与商人本性、音乐的流传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音乐剧;制作人;商业;流传
“音乐剧是戏剧表演作品,具有激发情感而又给人娱乐的特点,简单而又与众不同的情节,并伴有音乐舞蹈和对白。”这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九页给音乐剧的解释。从这样的解释当中我们至少可以断定音乐剧是一种集合了歌唱、舞蹈和故事叙述着三种基本内容的艺术结构形式。从音乐剧被国人所认识和接受的那天起,对于它的研究和争论就不曾停止过,对于它的属性归属,前人也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 戏剧观与表演体系
西方音乐剧遵循的是西方传统的写实主义美学体系,虽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由音乐剧剧作家斯蒂芬·桑德海姆引入并倡导的“概念音乐剧”(这种崭新的音乐剧形态是伴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欧美实验剧场兴起的“新前卫剧场Neo-Avant-Grade-Theatre”运动的,这种“概论”以新潮的美学观念击破了传统型古典音乐剧的“线型叙事”模式,而改由“概念”、“意象”为创作出发点,运用高度风格化的舞台景观及“电影剪辑”式的场面调度处理“表演文本”。而其中不免援用了东方的剧场美学。)但音乐剧总体上沿着这一美学传统。
二、制作人与商业本性
西方舞台艺术的呈现于剧场的密切关系是一个不能逾越的重要特征和环节。这一点从巴洛克时期之后的西方音乐的快速发展就可见一斑。各个音乐大师的作品问世及上演都必须依托剧场才能够实现其传播的可能,因为自古希腊至今,剧场都是西方民众接受和认识舞台艺术的一个手段和场所,而文艺复兴以后出现的莎士比亚等戏剧大师的经典作品更是要通过剧场来能够得以呈现。之后音乐与戏剧相互独立发展和合流交融也都没能走出剧场这一平台,可以说,西方的剧场一直以来都承载着西方非平面艺术的传承。而值得指出的是西方的剧场往往是由宫廷或是私人所有的,而且音乐家和戏剧家的相关作品问世往往是建立在受剧场赞助或合作基础之上的一种创作行为,这也正好体现了西方的制作人制度。
以音乐剧为例,前身为欧洲世俗喜歌剧和轻歌剧的音乐剧正式建立在正歌剧日渐式微、市民口味转变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两种新型的舞台艺术不仅导致了大量上演的正歌剧的剧场纷纷亏损甚至倒闭,更促生出了大量时髦的新的剧院的建立。而之所以有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剧目本身与剧院非常紧密的伴生关系。作为新的艺术样式的制作者和赞助人,剧院自始至终扮演着“制作人”或“准制作人”的角色。后来,这种传统进行了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艺术创作空间如:法国的红磨坊,美国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等。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方,一种艺术样式的发生、发展与剧院时刻都发生着关系,由于西方城市化的传统以及市民剧院(场)观剧的传统使得剧院能够在某一艺术样式不断兴盛时期能够不断的跟进、聚集并最终演化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百老汇、伦敦西区这样的区域性艺术研发基地,其实是有其传统的。
为何会形成这样的传统呢?说到底还是由于商业的驱动。百多年前英国伦敦西区太子剧院老板爱德华兹并非凭空发明出“音乐喜剧”,其真实的缘由正是因为剧院经营惨淡、难以维继。做出这样的举动实乃被逼之举,但就是这样的应时之作竟然使得他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于是个歌剧院纷纷效仿,这才兴起了英国的音乐喜剧市场。而美国百老汇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也是我们在认清音乐剧商业本性的同时还要深层次认识的,即移居原及其所有这所源发出来的“制作人”制度才是音乐剧得以实现商业本性的根本。之所以这么说是由制作人的工作职责所得出的。而制作人的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确立剧作的创作主题和基本轮廓,然后进行创作的基本准备工作,包括挑选合适的创作人员,更具需要随时聘请和解雇不同的创作人员以及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接下来要为创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保证他们能够进行充分的探讨和交流;当然,他们要对整个剧组的前景作一个恰如其分的估计,要考虑它们的商业前景,衡量投入产出比,并且要尽量促使作品的商业利益和艺术品位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
从这些职责来看,当时欧洲制作人的功能事实上与剧院经理的功能发生着绝大部分的重叠,而在音乐剧的创作上更是尤为突出。因此,我们的除了之前的结论即“制作人”制度是音乐剧得以实现商业属性的根本。
三、音乐的流传形态
提到音乐剧,人们往往会注意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音乐,也就是音乐剧当中的歌曲部分,正是由于歌曲最直接诠释并演绎了音乐剧的定义,而一部音乐剧最容易被人所牢记的就是它其中的歌曲。也许有些人对于音乐剧了解不多,但提起“多来咪”、“孤独的牧羊人”以及“回忆”等名曲,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感到陌生。
作为音乐剧灵魂主体的音乐无疑称得上是这种艺术样式最为重要的因素了。而这一点也正是缘由其脱生于欧洲的世俗喜歌剧与轻歌剧,再往前迈一步,也即音乐剧的诞生与欧洲歌剧的发达有着直接的关系。
欧洲的音乐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其歌唱艺术的过早发达。早在中世纪,便由当时的宗教音乐催生并哺育了欧洲的教堂音乐艺术,而由于当时的器乐技术诸多限制,事实上所谓的教堂音乐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歌唱艺术的发达。随着中世纪后期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乐器种类的丰富以及演奏技巧的提高,更加为歌唱艺术的再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于是便出现诸多的歌唱艺术杰作及创作大师比如亨德尔的众多清唱剧作品,还有之后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等相继涌现。调式的建立与完善、作曲法的规范与突破,不仅一次次的使欧洲的器乐作品创作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峰,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催化了歌唱艺术的不断提升。从最初歌唱艺术器乐演奏的单线独立发展至后期两种形式的逐渐合流共同兴盛,欧洲的音乐传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所以,从音乐剧的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音乐剧作品往往具有古典歌剧风格的音乐,而创作者又必须是著名的作曲家来担纲。所以早期的音乐剧总是围绕着作曲家为中心而进行创作的。而且其中的音乐过多的具有严肃性和戏剧张力。这种情况在后来不断得到了改善,由于商业本性的趋势和观众欣赏口味的需求,音乐剧的音乐创作越来越趋向于线条化和抒情化,并且随着音乐剧的不断传播扩展,众多新的民族和地域音乐元素加入进来如爵士音乐等,使得音乐剧的音乐不再拘泥于严肃的作曲规范,而更多地强调音乐语言的风格化和个性化,当然,伴随这种情况出现的则是音乐旋律性的不断强化。作曲家有时为了强化歌曲的感染力和增强戏剧效果,创造戏剧冲突高潮,会对剧本进行比较大的改动,。不仅仅是几句对白和一些场景的变化,为了演出的需要甚至会加入一些剧本中原来根本不存在的人物。由此可见,音乐的重要性在音乐剧当中有时可以凌驾于剧本之上。而且,对于音乐剧音乐的创作来说,新颖独特具有个性,短小精悍,易记易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音乐剧传演至今,能够给世人留下如此众多美妙的歌曲唱段,是与强大的音乐传统和自身不断的侧重完善分不开的。所以,如今说到音乐剧的成功就不得不对音乐剧当中诸多音乐的成功进行肯定,正是音乐剧音乐的不断流传才使得音乐剧这一戏剧艺术取得了越老越多的骄人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2]张旭,文硕.音乐剧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周小川,肖梦.音乐剧之旅[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