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戏剧与教育

2009-07-07 10:51:4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吴戈

   

作者:吴戈

    戏剧与教育,表演与教学,是我近来常常比较和联系思考的问题。之所以这样比较和联系思考,是因为二者历史上的联系、生活中的互动和开展活动时的相似性。

    一.戏剧与教育的相似性

    戏剧是一种艺术活动,而教育是培养人、传授知识、按照一定的目标设定、经历一定的过程、达到教育目的的活动。这两种社会活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如果对整个中国现代历史尤其是对戏剧史进行一番考察,我们发现,戏剧和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二者有着内在的相似性:戏剧,是艺术性的教育活动;教育,是“言传身教”的一种“类戏剧”活动。戏剧与教育在对受众施以影响的目的性和方式上的类似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认知角度和借鉴方式,可以在戏剧活动与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中找到更有趣的联结点和方法,提高教育和具体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戏剧与教育大约可以建立这样几层关系:戏剧与教育活动的内在相似性(可以互利);戏剧与教育的历史渊源(能够互动);戏剧与教育的相似社会功能(应该借鉴)。这三层关系让我们意识到:戏剧与教育在生存与发展上其实可以互利互惠、彼此促进;在内容传播与扩大影响力方面可以互相借鉴、彼此彰显。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育、教学、戏剧的概念问题。一般来说,教育是人类社会按其生存发展和公共秩序规范的需要来培养人、训练人、对人的心声施以影响的社会活动,它包涵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行业教育、行业培训也可归入教育。教学则是教师按一定的目的、意愿、组织,实施自己方案的具体过程。戏剧是当众戏叙演故事的艺术活动。这种活动有受众和演员,演员的生理条件和技能是这种传播方式的的核心媒介,以假定性为前提,实现预设的艺术目的,并且以其表演作为观众的审美引导和兴趣要点。导演的设想、剧作家的剧本意蕴、灯光、服装、道具、效果等都必须服从于演员表演,在相对固定的、一定长度的时间里完成演出任务,传达艺术信息,收获艺术效果。在这一时段内,聚合所有具有意义的形象的核心,是演员塑造形象的表演。因此,戏剧是一种“代言体”特征的表演艺术。是演员的身体媒介为核心的、以“假定性”为前提缔结观众与创演者关系的、当众叙述、演出一定长度故事的表演艺术。演员是为演出努力的所有艺术家的“代言者”,实现一切预设的艺术目的,以他们的表演作为观众的审美引导和兴趣聚焦。

    教学、教育是以育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而戏剧是以审美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它们追求的基点、预期的目标不同,但二者有非常大的相似性。1、都具有对“受众”施以影响的目的性;2、都具有“教化”的广泛性与影响的具体性;3、方式、路径的相似性:教育、教学与戏剧艺术、戏剧演出都具有的公众性,都要面对受众群;4、社会教育、教学的主体与戏剧活动、剧目演出的主体的相似性:社会教育工作者、教师与戏剧工作者、演员;5、教学过程与演出过程的相似性:教学活动的“双边活动”与戏剧演出的“场效应”(观众与演员间的双边交流、观众与观众、观众整体与演员、演员与演员之间的三角反馈形成影响演出效果的“场效应”);6、从“角色准备”看教师修养与演员修养的相似性。具体讲:

    第一,它们对受众施以影响的目的性是一样的,都有教化功能。在文化普及面窄、人们受教育机会少的时代,戏剧演出承担了社会教育的教化的功能与作用。普通人的忠孝节义、美德观念、做人道理等等观念,多是从戏剧舞台上看来的、从剧目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的价值取向中学来的。戏剧与教育所追求的目的相似,都是为了传播公共知识,广泛地实施公众教化。教学和戏剧的演出过程中,都对每一个观众身心施以影响。教学通过知识传授、心灵滋养、理想尺度的规范等途径影响学生,实现教育目的。教师希望教学实绩有效,教学目的完全实现。戏剧诉诸人的情感和理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其所包含的审美内容、社会认识内容、知识内容、以及道德内容等让人接受,不管是情感的裹挟还是诉诸人的理性判断,无论是通过理智的渠道还是情感的渠道,每一场戏剧演出都会对人施加影响。没有一个戏剧家会希望自己的演出不被观众接受,同样,也没有一个教师希望教学达不到知识传播、情感规范、心灵铸造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戏剧与教育、教学相比较,行为是相似的,过程是一样的,目的是相近的。

    第二,教育、教学与戏剧演出的主体也具有相似性。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他们通过个人经验将公共知识糅合在一起,升华为独特的体验,通过演讲、教授活动传播给受众。而戏剧演出的主体是演员,教学行为的主体是教师。演员塑造角色去感染观众,传递艺术信息,影响观众的情感与理智,获得艺术效果;教师备课,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引导型讨论、启发式提问的情景设计,课程内容的难点、重点就像演员对自己的表演设计一样,要在出现在舞台上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备课与备戏,在这一点上,教育工作者与演员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要通过他们“事前用功、精心设计”的“当众努力”来影响受众,本质一样,区别在于手段、方法和目的上有些不同。

    第三,它们的“过程控制性”,尤其是通过控制“在场性”创造的效果影响,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教学过程讲究双边互动的反馈机制,这是比较好的分享机制、参与机制,现场感的体验机制。而戏剧,讲的是三角反馈,更强调分享、参与和体验。观众在电视机前或荧幕前感觉场面很逼真却是幻影,是电影胶片上的声音和信息的还原,他们没有办法影响到演员。而戏剧不同,观众对演员的表演,对其情节设计的精彩性,以及场面的生动性认可与否,会立即通过他们的表情、语言、身体姿态乃至弄出的声响直接反馈到演员,影响到演员的表演情绪。同时,观众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观众的“场”。观众的“场”,是一个易于相互影响的群体构成。敏感的观众影响和带动其他观众的情绪,内行的观众制约、引导出入剧场的观众,没有人规定或者组织这种活动,但是,剧场千百年来就是如此的一种活动状态,是一种无法抑制、不由自主的活动生成。因此,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演员之间、演员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反馈,就成为一场戏演出成功与否的关键。理解戏剧的“场效应”的教师当然就应该明白:一个善于控制场面的教师知道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情,控制课堂节奏,引导课堂的情绪跌宕起伏,奔向预设的课堂效果,获得“课堂的场效应”,达到教学目的。这些也是戏剧里面提高观众的欣赏性,维持观众兴奋情绪的最有效手段。实际上,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面临着演员站在舞台上的同样处境。

    第四,从角色准备到过程设计的情形来看,就是对后来过程的“预设性”要求,对教师修养与演员修养提出的要求也具有相似之处。一个成功的教师需要对他的学生状况以及讲授的知识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向明晰概念与丰富知识的画山秀水,从中得到知识真、学问美和道德善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他所设计的步骤和过程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需要做好准备。演员要熟读自己的剧本,了解角色与其它角色及他自身的关系,剧本的每一个场面、细节、目标,以及观众的层次、兴趣点、兴奋点。显然,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与演员如何演好一出戏是相似的。教育、教学与戏剧演出面对受众,需要分析其可能的心理趋向、情感兴奋点,通过研究受众群的特征来设定自己的教学与演出计划,这一点上是一样的。[NextPage]

    第五、教育、教学和戏剧都要以人为核心,从人出发,影响人。课堂里面,教师是向学生讲授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为人所用的,其出发点是人,归属点也是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珍视教师的教学个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因势利导,是最理想的教学活动。而剧场里面,珍视演员的创造个性因而舞台千差万别,活色生香;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引导和激发观众的审美趣味,可以维持观众的欣赏兴趣。观众腻烦了那些居高临下的宣讲,干枯的、空洞抽象的道德说教以及教条的宣传,他们喜欢看活灵活现的表演和舞台上人的七情六欲的展现,喜欢追踪人的命运如何在规定的戏剧情境里得到检验,喜欢在规定情境里面探讨人性发展的可能性。关注人,尊重人,诱导人,养育人,建设人,戏剧在传播的逻辑起点上与教育是一致的。教育有如戏剧,教学有如演出,都十分注重手段、方式和过程。戏剧演出和教育、教学活动都有预设范本,并通过这一范本去影响受众,获得预期的效果。教育、教学有预设范本——教案,范本的好坏决定其成功与否。同样,剧本就是演员的预设范本,这一预设的范本预约观众的喜怒哀乐,在道理上与教师之师讲授与教师形象的展示范本是相似的。教育、教学存乐于教,而艺术寓教于乐,方法途径殊异,但在游戏性、娱乐性、分享性等诸方面是相似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在体验中获得趣味,在思考中获得快乐,这与剧场引导观众是相似的。教育、教学艺术“存乐于教”,戏剧艺术“寓教于乐”。在活动的游戏性,娱乐性和分享性上,戏剧人很明白。戏剧艺术对人类情感的“陶冶”作用、对人类心灵的“净化”作用、对世道人心的匡正作用古已有之,是社会教育的公器。“高台教化”俯就人生,教化社会,从来都知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教育、教学的严肃、严厉的表情应该松弛下来。

    二、戏剧与教育的历史关系

  戏剧与教育的彼此促进是19世纪末叶的事情。小剧场戏剧运动作为美学上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方式上的业余开展、思想上的平民思想与民主诉求的“世界现代戏剧大潮”将浪潮卷进了大学校园。综合大学设立戏剧学科开始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剧场戏剧风起云涌,但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有戏剧课程,1915年前后,哈佛大学设定了一个“workshop”的人才训练班,通过短训班的方式训练人才。1920年以后,耶鲁大学开始建戏剧系、戏剧博物馆、剧场,正式设立了戏剧学科。中国也在1924年前后的北京艺术专门学校设立了戏剧系。1926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由从美国回国的三个留学生创办了戏剧系,得到了同样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立志要开展中国的“国剧运动”的闻一多的支持,当时他兼舞台美术方面的课程和讲座。 

    无论是世界戏剧历史上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教育与戏剧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李叔同(弘一法师)在日本的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戏剧,他发起成立了春柳社,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此后,又组织演出了《黑奴吁天录》,在日本引起极大轰动,中国现代戏剧的诞生即以《黑奴吁天录》的演出为标志。李叔同等人认为戏剧是一种教化,是更大的社会教育,它对于世道人心的匡正,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形象、生动。在他们的理解中和实践里,改良戏剧是为了更大程度地适应新时代新条件下对社会人心的改造,成为一种社会改良的工具,即李泽厚概括的“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的利器。他们是从改造社会、教育国民出发来做戏剧的。从中国现代戏剧的诞生,改良旧戏到文明戏,到话剧的演出,这些先驱者首先不是纯粹的戏剧爱好者,而主要是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创作戏剧的。在抗战时期,用戏剧来救亡,唤起国民的觉醒更成为天下的共识,最有影响力的街头戏剧是《放下你的鞭子》。抗战时期的戏剧团体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史、文化史上最为壮观的一个时期,成为戏剧的黄金时代。除李叔同外,大量的志士仁人意识到戏剧对社会的教育作用、对民智的开启作用。南开在成立大学部之前的中学时期就开始了演剧活动,他们认为戏剧和教育是难舍难分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形式。从担负起天下教育的重任出发,提倡演剧活动,出现了周恩来(布景部部长)、曹禺等大量的戏剧家,时至今日,南开仍是戏剧的重要的校园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之中的风云人物胡适在戏剧教育、戏剧新文化的提倡方面也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在《新青年》上发表模仿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而创作的《终身大事》,当时中国许多女青年纷纷要求婚姻自主,青年不谈《终身大事》,不谈《玩偶之家》几乎就不是时髦青年、进步青年、智识青年。《终身大事》以戏剧形式带来的社会教育作用远比学校教育的意识容易渗透,概念易于接受。“中国现代戏剧之父”洪深,最早在美国留学学习戏剧,开创了中国的戏剧教育。另外一位“中国现代戏剧之父”田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先锋人物,他的南国社、南国戏剧社、南国艺术大学在当时几乎成为所有的艺术青年的向往。他既搞学校的教育,也搞舞台上的教育,一身二任。他们不仅仅谈浪漫的、感伤的艺术,也讲反抗,讲抗争,讲劳资问题,讲社会主义,讲平等,甚至提出离开教室,到野地中去,到舞台上去,搞在野的运动,用一种非常激进的情绪来彰显中国艺术青年的觉醒,彰显少年中国的觉醒,彰显东方睡狮的觉醒。

    戏剧既然与教育有彼此促进的历史,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把这种互动促进、互相借鉴的优势继续下去。毋庸讳言,在过去的观念里,学生演戏是不走正道,不思上进,出了演员或参加演戏是“家门不幸”,要“出族”的,很受歧视。但是今天,情况完全两样了,只用看看报考戏剧学院的俊男靓女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形便会明白,“换了人间”。从请看戏剧到青睐戏剧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作用,有一个社会变化、认知深化的观念转变过程。 [NextPage]

    中国的现代戏剧和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更多的来自于广泛的的业余演剧活动。1923年,一个叫陈大悲的提倡业余演剧的人参考了美国小剧场运动的专著后写出了风靡全国的专书《爱美的戏剧》,反对商业演出,提倡用业余的方式来来宣讲自己的主张,提供一种辩论场所,使得青年学生压抑了很久的热情在校园戏剧这一平台上展现出来。这对中国现代戏剧文化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而且,改变了人们对戏剧艺术的看法,将一种“玩意儿”看作一种艺术、一门学问,一个改造社会、启开民智、引导生活的社会公器,从此校园戏剧变成了中国戏剧文化与社会教育最为生动、丰富多彩的一景,一直延续到今天。其结果就是,校园演剧、伴随教育活动的广泛性,所以,我们的中学、大学时期,都或多或少地获得过演剧经验。

    标志性的活动是:2001年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戏剧节,至2008年,已举办了8届,它成为大学生表达对社会的判断、对教育价值与人生理想的思考、对爱情的追寻的一个平台,成为大学教育的第二课堂和重要补充。无论学生的自我教育,还是学生判断生活、评价社会、表达思想的初试锋芒,传播知识,分享经验,校园戏剧成为理想的教育延展平台。这项始发于民间的文化活动与戏剧盛事,从2008年起,党和政府开始介入,成为统领组织者和积极支持者。

    三、戏剧教育与教育戏剧、教育剧场

    戏剧教育指的是以戏剧人才培养或戏剧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因为戏剧在社会发展中对开启民智、教化人心的重要教育意义使得“戏剧教育”在大学里成为学科专门教育活动。戏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殊才能和专业技能,成为大学和艺术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教学内容。通常由三种戏剧教育:戏剧的通识教育、戏剧的文学教育和戏剧专门人才培养教育,根据不同教育目的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手段、过程。戏剧教育是一系列目的不同、教学内容深浅不一、侧重点不同的特殊教育活动。

    教育剧场通常叫做“Theater In Education”,是在教育活动里边的剧场或者是利用剧场开展的教育活动,受教育者通常通过观摩演出、参与演出体验和戏剧情节、人物的分析讨论获得学习效果;教育戏剧叫做“Drama In Education”,是在教育活动里边的戏剧,是在教育活动里引入戏剧理念、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陈规、提高教学效果的活动。教育戏剧、教育剧场的核心理念是用戏剧的手段来帮助教育和教学,提高它的有效性,用戏剧活动的方式让所有的受众、学习者能够参与、分享、互动,变成一个活动的过程,以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提高知识接受的有效性。这些剧场或者戏剧行动都是为了教育目的而设定的,戏剧成为了帮助教育、帮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剧场成为了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的一个活动平台。

    教育戏剧是在教育发展中产生的一种交叉学科知识。戏剧艺术活色生香、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启悟教育工作者运用戏剧手段来提升教育成效和教学效果,产生了运用戏剧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教育理想的教育戏剧。教育戏剧是以戏剧为辅助手段、以戏剧活动形式承载不同社会内容、主观意图以达到教育目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教育活动。教育戏剧在大学曾经被有意识无意识地广泛运用。戏剧教育与教育戏剧之不同:戏剧教育是以戏剧人才培养和戏剧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教育戏剧是用戏剧作为辅助手段,以戏剧活动的形式承载不同的社会内容,以此来达到教育目的,提升教学效果。教育戏剧,是戏剧艺术活动与教育活动之间的一个连接点。戏剧教育是为达到培养专门戏剧人才目标的专门教育活动,而教育戏剧是一种利用戏剧方法、手段达到一般培养目标、获得培训效果的教育活动,二者的最终目标设定、目的追求是不同的。

    20世纪50、60年代的欧美国家开始注重教育原理与戏剧手段的结合,蓬勃发展了教育戏剧。在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学前教育广泛运用,获得了良好效果。香港20世纪80年代,台湾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提倡、推广教育戏剧,改革教育、教学手段那些深层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更富人性化,更讲心理学,更注意行为研究和潜能开发。

    教育戏剧的类型:童话剧,课本剧,论坛戏剧,行业培训诸如模拟法庭、个案考试、情景对话、机遇应变、境遇应对等等行业培训、形象规范培训等等活动,全都是用戏剧手段进行教育目的的活动或是达到行业培训效果的活动。童话剧是为教育目的而设置的,它可以包含审美内容,但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教育,多见于幼儿园。课本剧是将教材中的作品用戏剧方式编排出来。现在学校教育的很多内容可以编为戏剧,如历史教学中的大量历史故事可以编成课程剧,语文课本的许多内容可以编为课本剧,此外,许多政治课内容也可以编为课本剧。南开演剧的重镇天津的师范专科学校的几个有心的教师编写了中学生课本剧,在1989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课本剧戏剧集,令人兴奋。在课本剧的排演当中,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方式就变化了。教师引导学生排戏的时候,既完成了字、词、句和思想内容的教学,又将课本剧作为第二课堂和辅助手段,让学生在排演过程当中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人物形象,体验人物情感和生活,学习效果很显著。而论坛戏剧是将不同的观点在一个规定情境内像布莱希特式的演绎出来,观众可以从中判断是非,提出新的发展方向,以戏剧方式来讨论问题,判断是非,衡量价值。如北京大学2004年大学生的原创剧目之一名为《一流大学从厕所抓起》可以称为一个论坛戏剧,参与讨论当中可以充分表达学生对教育的思考。我们强调一流大学建设,讲究的是科研经费投入、重点实验室、国家项目等东西,而忽视了学生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学生通过论坛戏剧的形式表达对学校和教育尺度的评价,对人生理想的思考。这些戏剧可能很幼稚,但其思想的敏锐与犀利程度可能是艺术和教育工作者所不具备的。此外,进行行业培训等活动也可用戏剧手段。培养团队精神、行业规范可以采用戏剧手段,设定情境让人表演,借助戏剧来开展教育。如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先生与上海市委组织部开展合作,为政府培训党政官员的行为举止。行业形象规范、语言规范、职业培训等都可以运用戏剧方式和手段。现在社区和许多民间也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教育戏剧的活动。[NextPage]

    当然,提倡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最关乎教育的还是在校园、课堂。在这方面,香港、台湾、欧美做得比较好,大陆只是在民间比较红火,有的学生去参加教育戏剧的活动,演绎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我认为最容易借鉴戏剧的是师范院校,应从培养教师开始,教他们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满堂灌”变为双边的交流活动,使知识乐于为学生接受,把课堂组织得有声有色。当然,不可能要求所有课程都这样,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关于教育戏剧在课堂实施的可能性问题。首先,我们不要求所有教师都变成导演或演员,而是需要视个人的情况而定。其次,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变成教育戏剧,要选择那些最有可能,最有内容上的同构性的课程来实施。再次,关于人员的准备问题。欧美的大学有专门的教育戏剧课程,台湾台南大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设了教育戏剧课程。台南大学的前身是台南师范大学,台南师范大学前身是台南师范学院,再往前是教师培训班,他们招收幼儿园、小学、中学老师来学习教育戏剧的课程,让他们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自觉地运用戏剧手段、戏剧方法来开展富于启发性、参与性和体验型的教学活动,获得了区别于传统教学活动的良好的多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呼吁师范院校也应该开设这样的课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最后,是关于教育戏剧与教育剧场的成本问题。如果前面三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获得的教学效果与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两相比较,是事半功倍的,因为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教育问题来说,提高了全民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水平,费点儿事培养一些具有很强教学能力的教师、能够自觉运用戏剧手段帮助教学的教师,其实投入成本不大,产出价值极高,太划算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戏剧是一种素质教育,现在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之下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展。而且,必须强调:教育戏剧如果只是注重教育性,而淡化了戏剧性,缺少艺术能力,很可能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或活动厌倦,使教育戏剧、教育剧场半途而废。因此,这些活动一定要有独特的魅力来吸引人。因此,开展这样的活动,要强调专业:表演技能的训练,演出事件的完整性,戏剧性的场面,能够吸引观众情绪和参与感的元素都是必要的。这是必要的成本投入。

    四、教育戏剧实施的一般做法

    应用于教育事业当中的戏剧手段,通常由这样一些情况:

    在英国和欧洲国家把戏剧应用与教学的基本方法称为Drama in Education、Theatre in Education,应用戏剧与使用剧场在教育活动中;在美国称为:Creative Drama,创作性戏剧或创造性戏剧,当然也是戏剧手段在教育活动张的应用。他们强调活动的是:参与者在一定组织和引导下的放松状态中创造性地发展一定情境中的表演事件。我们国家的香港、台湾地区则吸取他们各自的长处形成适合自己地区的教育戏剧方法。教育戏剧是一种区别于舞台演出的、以过程为主的、即兴表演的戏剧/教育活动形式。参与者在组织者或指导人的引导下,运用想象、调动自己的经验、在戏剧实作中去开拓、发展应用于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普通教育、大学艺术通识教育、团队培训活动、职业训练、行业规范等等。这就是教育戏剧的基本方法。

    目前在我国普通教育中只有美术、音乐课,有的学校有舞蹈课。我们理想的是和世界同步在普通教育中正式设立戏剧课。这样的课程不仅仅是传统的扩大知识面的戏剧欣赏和排演戏剧活动,更重要的是运用教育戏剧方法进行的专门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训练,可以使青少年在戏剧实践中得到综合的训练,开启智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是改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综合式教育的方法。

    教育戏剧是一种相对于审美戏剧的应用戏剧,展开这样的活动,具有四大基础要求:虚拟的故事性;现场的表演性;活动内容的社会性;实践意义的目的性。通常用工作坊(workshop)的方式开展,用的是学校、公司安排的正常教学、课余、工作和专门培训时间。通过游戏、讲座将教育、培训内容编撰为融会了上述四大基础的戏剧游戏内容和虚拟故事,在建立松弛、信任、联想、模仿、创造、表现等等阶段能力的条件下完成教学、培训任务,达到目的。参与者建立起将故事的能力,模仿、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言语表达和与他人构成的现场事件与重要细节,已经做好开展教育戏剧活动的准备了。[NextPage]

    教育戏剧可以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运用;教育戏剧可以在大学校园有广泛的发展天地; 教育戏剧可以运用于职业培训和形象规范;职业知识培训、团队精神训练、行业形象规范到公众形象设计、面试表演训练等等,民间悄悄进行,教师培训早就接触到这一领域了。职业培训、形象规范的教育戏剧推广与社会表演学原理可以结合研究、携手实践,在实践事件当中对各种经验梳理总结,最终迈向理论升华,反过来指导更为广泛有效的实践活动。

    可惜,这方面的活动以民间为主,官方活动较少。上海、北京、辽宁都有不少“课本剧”活动,上海的“鲁迅杯”课本剧大赛就十分感人。上海85岁高龄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毅曾经写过120多万字的儿童戏剧,包括儿童剧《小霸王和皮大王》、小学课本剧《秘密》、中学课本剧《美猴王》、木偶剧《五彩小小鸡》、儿童相声《嘻嘻哈哈》和《娃娃剧场开演啦——孙爷爷教你写剧本》等丛书。60年里,他写了很多儿童剧、课本剧、木偶剧,他在80岁时还自费出版6卷本《孙毅儿童戏剧快活丛书》。十分感人,但是教育机构的回应、重视却令人扼腕。

    2007年7月,以“百年树人――本土知识中的国际视野”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戏剧与教育联盟”大会(IDEA 2007)在香港召开。

    7月9日至7月25日,大陆内地从事民众戏剧、教育戏剧及以戏剧来推动发展、教育、公民社会、劳工、性别平等及环境保护等NGO的20多位同仁接受“亚洲民众戏剧节协会”向乐施会申请的资助,前往广东及香港出席“国际戏剧/剧场与教育联盟”世界会议相关活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与观摩、聆听、观看了不同形式的工作坊、报告以及演出。会议前后,又接受了不同主题的“大师工作坊”培训。学习、了解到各种教育戏剧的形式与知识。并且强烈地感受到教育戏剧在与个人成长、社区工作等方面带来的诸多益处。为了推广教育戏剧在内地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教育戏剧的应用与实践的不同形式,该次前往香港参加IDEA会议以及大师工作坊的北京教育戏剧工作者为此筹备了“IDEA后系列工作坊”分享活动。2009年6月,第七届“国际戏剧与教育联盟”大会(IDEA 2009)将在巴西召开,全球性的联络与准备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不知道中国大陆有多少人还会前去参加,但是,大陆民间的和准官方的一些活动还是令人振奋,远在云南边疆的玉溪市一家中学的活动引起我的注意:就在2008年12月30日,该中学组织了一场课本剧的演出:   

    报道说:“为了欢庆元旦,丰富我校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我校由语文组牵头,校团委组织,各语文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协助学生进行编排,于12月31日下午在学校礼堂将一场精彩纷呈的课本剧表演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此次课本剧表演共编排了《负荆请罪》、《郑人买履》、《愚公移山》、《变色龙》等11个节目,表演的服装及道具均由学生们自行设计,场上学生们风采各异的服装、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淋漓尽致的演出赢得了场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此次课本剧评奖一改往日的名次评比,设计了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奖等奖项,体现了重在参与,秀出自我,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表示:希望学校今后能多举办此类活动,让学生们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见玉溪新闻网)

    他们对教育戏剧的认识是到位的。这使我想起了20世纪前20、30年代昆明的学生演剧,那时,省立昆明第一中学聂耳、艾思奇、张四维他们的认识,也是一样的。

    从根本上说,呼吁教育戏剧、教育剧场,注目的是教育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改革的是手段,但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内容问题。手段的多样和形式的生动,不能替代内容问题:以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教育值得思考的根本问题,否则,现实不会发给教育质量的合格证,甚至戏剧艺术也不会。[NextPage]

    结论是:教育、教学可以借鉴戏剧手段和原理获得更为生动的过程和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是根本的有效性在于:以“人”为核心的内容,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的教育思想,否则,教育就缺少生机、活力,更缺少健康、和谐人性与理想、美满社会建设的有效性。这是戏剧与教育的引出来的题外话。

    戏剧以及其它教学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无非是提高教学效果。然而,教育有效性的最终决定的因素是什么?我认为还是教育内容与价值问题,以及价值的立足点的问题。我们强调提高教育手段的生动活泼,提供理解的有效性,但是教育有效性最终是由内容决定的,是从人出发,归属到人的根本教育指向,而不是手段。如果仅仅是将戏剧手段和网络、多媒体等物质手段引入教学,而不改变教育内容,教育事实上是低效的,没有前途的。如果教育和戏剧只是在形式上、手段上互相借鉴,在内容上没有根子上的突破,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没有正确的价值尺度,将会出现很多问题。戏剧的手段固然可以提高教学、教育的有效性,但假如在内容上出了问题,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戏剧加强了教育手段上的生动,影响力的细腻与深刻,但它根本上改变教学的有效性吗?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