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市场化,能给京剧带来多少机会?

2009-04-26 10:48:37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

   

作者:雷新

  2008年岁末,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连演10场、场场爆满。2009年3月31日至4月7日,这台京剧在国家大剧院再度公演,同样大受欢迎。

  记者了解到,京剧《赤壁》是国家大剧院继歌剧《图兰朵》、《蝴蝶夫人》之后推出的首部原创京剧。共有22家实力院团加盟,300余位艺术家及演职人员参与制作、演出。数据显示,在第一轮的10场演出中,几乎所有场次的演出票均被售罄,总计近3万观众,平均上座率高达98%,最低的一场也达到91%。据调查,观众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6岁。更难得的是,一大批“80后”、“90后”的年轻人被深深吸引,许多人是平生头一回走进剧场看京剧。

  京剧《赤壁》的海外市场反响也不错,北京时间3月17日(美国当地时间16日晚19点),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南端的8块大屏幕同时响起中国京剧的皮黄腔,京剧《赤壁》在那里隆重播出,让美国的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担任主演之一的全国政协委员孟广禄感慨地说:“京剧的春天已经来了,现在从市场上看,京剧的牛市已经到来。国事兴,京剧兴。”

  一部京剧能创造这么多奇迹,这是近年来京剧界从来没有的事。据悉,京剧《赤壁》创作上的经验和在市场上取得的成绩,已经引起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并派出了专门调查小组到国家大剧院调研。

  京剧《赤壁》的走红是与其一系列市场化运作密切相关的。如聘请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跨领域导演;在服装、舞美、人物刻画上等大胆创新;推出 “经典版”同时还推出优秀青年演员演绎“青春版”……显然,一系列的创新观众是买账的。这也让人看到了京剧市场化道路的曙光。

  近年来,京剧市场化呼声不断,但是可以看到的实绩却不多

  几乎与京剧《赤壁》的推出同时,全国最大的一家民办京剧艺术发展基金会在京成立。记者得知,这家基金会部分参与了京剧《赤壁》的市场化运作。

  为深入调查京剧市场化的创新模式,3月25日,记者走进了这家民办京剧艺术基金会。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赵启暄明确告诉记者,基金会旨在推动并深化中国京剧的市场化进程。记者调查得知,“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1992年在京成立,是中国京剧的首家官办基金会。时隔16年后,正元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发起成立了首家民办京剧艺术基金会。目前北京的四家京剧基金会中,这是唯一的一家民办基金会。

  这16年来,京剧市场的主体逐渐在政府、院团、剧院之外发展了基金会这个链条。一直以来,京剧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官办基金会也包括其中。而民办基金会的成立,无疑宣告了民间资本对京剧市场的参与,也由此打开了过去由政府“统包、统管”模式上的一个“切口”。

  关于京剧市场化,赵启暄有深刻的体会,“从京剧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不是振兴的问题,而是要拯救。”“院团如果始终由政府‘养´着,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京剧就很难真正走向市场。”

  “现在和京剧辉煌的时代不同了,不可能再回到那个时代了。也不可能做到像当年那样全国都听京剧。所以,京剧的出路势必要推进市场化,而且应该深入市场化。”赵启暄说。

[NextPage]

  在赵启暄看来,现在京剧市场整体上有点像“开水煮青蛙”。“说严重一点,再这样下去的话就是慢性死亡。应该有人出来‘呐喊´一声,让大家能够惊醒。现在很多民间力量对京剧事业非常关心,也愿意参与到京剧的市场化进程中去。但是仍有很多人无动于衷,这对于京剧的市场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一直以来,京剧市场化的呼声不断,但是可以看到的实绩却不多。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出现过短暂的传统戏高潮。其后,中国京剧转入了资源整合和摸索出路的阶段。这期间,由于院团体制的束缚,京剧长期以来面临“阵地”失守而无能为力:一方面,流行文化和现代传媒的突飞猛进,使得京剧的观众一天天流失;另一方面,京剧人才的断层使得舞台一天天冷清。

  为此,国家对各京剧院团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近年来可谓空前。2005年,文化部对全国京剧院团评估确定了11家国家级剧团,17家省级重点剧团;2006年5月,京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全国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出台,国家5年投入5000 万元用于新剧目创作、人才培养计划、公益性演出等方面的扶持。

  “其实国家每年投入在京剧上的钱不少了,但效果并不好。”赵启暄说。当前,尽管吃了这么多‘救济粮´,但京剧“人才青黄不接”、“台上振兴,台下冷清”、“叫好不叫座”的普遍现状依然没有根本的改观。

  最关键的是要让京剧自己“造血”,而不是政府源源不断地“输血”

  事实上,民间力量已在京剧市场化的进程中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去年11月,在山东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已走过5个年头的上海燕萍文化艺术工作室,成为自我国举办京剧艺术节以来首次登台的民营剧团。他们经过多年打磨的京剧《道观琴缘》,不仅带给观众以艺术的享受,更带来京剧演出市场化运作的惊喜。

  《道观琴缘》完全由民营剧团自筹资金、自发创作。不依托国家剧院的优越性,没有拨款排戏,没有团购包戏,《道观琴缘》的布景、创作、音乐、舞美、导演共花去70万元。经过市场检验,他们的探索取得了成功。

  记者同时也了解到,虽然民营院团已占据了京剧市场的部分“阵地”,但由于力量分散,还难成气候。目前,民营剧团有点类似于传统的“江湖艺人”,只有少部分剧团有固定舞台。由于演出不稳定,收入很难保障,再加上大部分院团没有民间资本的支持,普遍缺乏有效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和市场化的可持续运作。记者了解到,在北京,民营剧团在什刹海的九门小吃、湖广会馆、宣武区“天桥”等地有零散的演出。

  “虽然民间力量还很薄弱,但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在拯救京剧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赵启暄说,“企业是有积极性做这种事的。政府一定要把民营企业和民间基金会的作用发挥出来。京剧最辉煌的时候都是民间团体支持的。当年最有名的富连成的科班快办不下去的时候,就是富商牛子厚雪中送炭,借给富连成资金。当时牛子厚说‘你如果亏了我就认了,你如果以后赚了钱了,我不要利息,把本还给我就成。’就是这一笔钱救了富连成,成就了富连成的重生,后来富连成培养出一大批艺术家。富连成正是通过民间,通过企业化的运作,办成了著名的京剧科班。而今天,政府给京剧院团投钱往往是不用还的。因此,目前要振兴或拯救京剧,最关键的是要让京剧自己‘造血´,而不是政府源源不断地‘输血’。”

  从“输血”到“造血”,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相比于电影市场化,京剧的市场化之路注定更加艰难。最起码,京剧舞台的现场性明显比不上院线的灵活与多样,这一点制约了京剧在市场上与其他文化产业的竞争。

  国产电影的市场化可以从2003年的《英雄》算起。目前,中国电影单部票房过亿的越来越多。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43亿元,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名,其中国产电影连续6年超过进口影片。可以说,这主要来自于中国电影市场化的贡献。

[NextPage]

  “与电影相比,京剧的运作模式还没有建立制片人制度。”赵启暄指出。“现在电影为什么这么发达?因为建立了适应市场的制片人制度。制片人制度是由投资方来决定角色、演员和剧情。为此,投资方需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定,制片人也必须随时感应到市场信息。如果一部片子没人看、不挣钱,投资方是不会投资的。”

  在还没有建立制片人制度之前,赵启暄认为,拯救京剧市场,要从拯救“角”开始。他说,京剧归根结底是舞台艺术,是“角”的艺术,如果没有“角”的话,观众就会萎缩,这门艺术也会逐渐衰落。“有了新的名角,京剧的市场就不难打开。”

  “现在国家对剧团的扶持,相当于齐头并进的模式,没有突出的剧团,也很难出真正的名角。”赵启暄认为,剧团的发展也得靠“明星效应”。在现有体制下,要组织一支突出的剧团,尤其需要靠市场和民间的力量。

  在今年两会上,在讨论京剧院团、演员的市场化出路,中国京剧如何在困扰中“突围”等问题时,谭孝曾、叶少兰等委员都认为,除了“变”的东西外,还有一些“不变”的东西需要我们坚守。我们需要打造自己的经典,长久不变地传承下去。有了真正的经典之作,是能在市场上根深蒂固的。谭孝曾委员说:“近几年国家投资了许多京剧大制作、大投资、大手笔。然而能长久地演下去的却很少,造成了大浪费。据我了解,上座率实际上只有半成或者小半成。有的院团全军出动,其他演出无不为之让位,导致院团的演出无法可持续进行。还有很多大制作,都是一次性的。拿奖后就刀枪入库,卸鞍放马,甚至于需要几个仓库来存贮演出的道具,无法再利用,造成浪费。当前,我们的京剧普遍走这个模式。一些中小院团,有的甚至不惜借钱赔本。”

  委员们普遍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目前,京剧还是由院团的领导决定演什么戏,然后组织班子去演,很少考虑市场的好坏。另外,选传统剧还是选新剧,也很少考虑市场因素。因此,只有真正面对社会、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打造出真正的精品、经典,才是京剧在市场上长演不衰的唯一出路。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