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熙涵 张裕王磊
无论是站在中华民族近、现代史演进的高度,还是站在鸟瞰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的高度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这都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值得尽情讴歌的伟大时代。30年来,上海的文化工作者见证了时代变革、民族振兴的不寻常历程,更通过手中的笔,通过舞台、银幕和荧屏上的艺术形象,描绘出30年风云激荡的恢弘画卷。今天,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时刻,上海文化界纷纷以各自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呈现方式,向30年前那个伟大的出发点致敬,向提速中的30年中国建设致敬,向国人逐渐放飞的心灵致敬,向开拓者的生命和激情、理想和创意致敬,向一个多彩的时代致敬。
浓墨重彩,书写30年风云激荡
回溯30年来的大事件,记录每一个感人的细节,是出版人的方式。日前,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100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中,上海有7项入选。《上海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7种)站在经济学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及内在逻辑。因为编写这套丛书,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专门集合了国内外一流的经济学专家,以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命题为课题,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研究。丛书在系统总结中国30年来整个国家与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奇迹”的基础上,解读中国发展的路径,聚焦世界经济学界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热潮,并一举创立了“中国发展研究”学术流派。丛书将与美国圣智学习出版集团合作向全球发行英文版,在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举行英文版首发式。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30年来中国农村和农业制度的变迁值得一书。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创新基地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黄季焜说,中国农村的制度变迁,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系统考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和整体制度变迁,评估过去30年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改革和政策措施,总结有益经验,将有助于探索未来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度变迁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农业改革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应运而生。除此之外,《法治境界的新追求》,《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30年》、《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优秀歌曲作品选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均入选了全国百种重点图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而出版的书籍里,国外学者的眼光与论述也得到充分的呈现。如美国专栏作家库恩,他走访了众多部门和相关领域政策制定者、管理者,乃至国家领导人,查阅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及相关的研究而写成《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让我们看到一位国际观察者的角度,以及由这个角度出发的对中国30年变化的“一个外来者的评述”。[NextPage]
舞台优秀剧目,串起30年时代足迹
戏剧,在各个历史阶段,总在诠释着思想奔腾的脉络。上海戏剧界30年前的振臂一呼,令国人听到于无声处爆发的思想惊雷——1978年9月23日,由上海工人文化宫排演的《于无声处》在上海首演,炸响了刚刚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舞台。该剧首演之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召开前夕,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正在全国上下展开,而天安门“四五事件”尚未得到平反。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伟对记者说:“30年前的话剧《于无声处》,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无数中国人要求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心声。”
很快,“人民不会永远沉默”的呐喊,在全国各个剧场里轰然响起,话剧《于无声处》一举创下全国2700多个剧团搬演的盛况。30年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重排此剧,编剧宗福先感慨万端地说:“希望这部戏能给今天的年轻人说说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说说他们所不知道的,当年那些人为了坚持真理,而拼死抗争的故事。”事实上,《于无声处》的重演,不仅感动了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老年观众;一次次的高校巡演,同样让成千上万的“80后”大学生感动不已。
对戏曲的艺术还原是戏曲界改革的重要功课。京剧《曹操与杨修》的排演让上海戏曲登上了戏剧艺术新的高峰。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吕效平看来:“《曹操与杨修》诞生于思想解放的年代,也是思想解放的硕果。”当“样板戏”统治中国戏曲舞台10年之后,当全面深重的戏剧危机来临的时候,《曹操与杨修》的诞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京剧艺术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认为:“这部戏给中国戏曲带来了新的希望。”
《曹操与杨修》的创作,在坚持京剧艺术本体的同时,摆脱了传统戏曲文学司空见惯的道德评价尺度,接纳了当代文学的主流和精髓。它把艺术审美的目光伸向人性的深层,蕴涵着深邃的人文思考,开启了京剧文学的新篇章。戏剧评论家汪人元说:“《曹操与杨修》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戏曲发展中对人性的开掘和剖析。”
30年的上海舞台,一台台优秀的原创剧目,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开启了地方戏曲“都市化”的新征程;历史话剧《商鞅》成为“百年话剧史无法绕过的精品力作”;杂技剧《时空之旅》,以连演3年、票房上亿元的傲人纪录,创造了舞台剧文化产业运营的新样本;昆剧《班昭》、京剧《贞观盛事》、舞剧《闪闪的红星》、杂技芭蕾《天鹅湖》……这些30年来上海舞台辉煌一时的剧目,出现在申城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而举行的大型文艺作品回顾展中,上海各剧种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精彩演技,串起改革开放30年的闪光足迹。
屏幕百姓故事,感知30年社会冷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人和电视人用影像作品,在银幕和荧屏上留下了一部部深刻难忘的影片和电视剧。从改革开放的带头人、实践者,到普通百姓,影视剧中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我们生活变化的方方面面。
这两天,永华、新世纪、环艺、UME新天地等市区影院,嘉定影剧院、宝山文化馆等郊区影院,上海近30家电影院,正在上映一批反映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变化的影片。讲述改革开放宏大题材的《南中国1994》、《青藏线》、《东方大港》等影片,借大银幕描写大工程大事件,大手笔大制作,令人心潮澎湃。《小巷总理》的主角谭竹青是一个把理想和激情奉献给社区建设、为群众济困解难的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看似琐碎,但正是谭竹青这样的普通百姓,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石和动力。
电视荧屏上,《亮剑》、《编辑部的故事》、《历史的天空》、《渴望》、《金婚》等正在上海电视剧频道推出的改革开放优秀电视剧展播中接连登场,这些电视剧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围绕小人物的个体命运展开。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影视剧中心副主任徐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优秀的电视剧细腻深入地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和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贴近。许多电视剧中的人物和故事,不少观众至今记忆犹新。借家庭变化讲述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的《渴望》、《金婚》,荡气回肠的大手笔《历史的天空》、《亮剑》,电视剧情感描写的细腻,以及艺术底蕴的厚重,都能从荧屏展播中体现出来。而在大银幕上,既有讲述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东方大港》,也有反腐力作《生死抉择》,众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记录了30年来国家和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浓缩为一两个小时的人生故事,带出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的变化和百姓生活的冷暖。
(实习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