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
由于最初几部歌剧的成功,歌剧很快由佛罗伦萨流传到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及意大利各地并逐渐流入到欧洲各国。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王公贵族们的宠物,很快得到了发展,到了17世纪几乎所有的音乐家都十分注重歌剧创作。处于黎明时期的歌剧,大多为单旋律说白式的歌剧,演出也基本上只是局限在宫廷中,成了王公贵族们在文化娱乐和享受方式上的一种特权。
罗马歌剧:
在《达芙尼》和《尤里狄茜》以后的30年内佛罗伦萨只上演了为数不多的几部歌剧。歌剧的中心开始向罗马转移。
罗马歌剧的题材偏重于神话寓言故事,具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舞台美术追求奢华富丽的效果。前期罗马歌剧的主要作曲家是佛罗伦萨艺术集团的奥?德?卡瓦里埃利(1550-1602)
他本是卡梅拉塔会社成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舞蹈设计师、外交家、也执着于歌剧创作,在1600年,他创作了歌剧《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并在罗马上演。》这是一部道德剧,以寓言故事的手法,宣扬了宗教的理念。以抽象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斗争,用寓言宣传宗教道德观,此剧篇幅最长,配乐最完整,是适合歌唱特点的朗诵式音调,这种介于说白朗诵和歌唱之间的曲调显示出罗马早期新型单声音乐的特有风格。
1623年,教皇乌尔班八世在罗马即位,他的上台对奠定罗马歌剧在意大利的领袖地位具有很大的影响。乌尔班家族支持歌剧发展。乌尔班八世的侄子巴贝里尼王子于1633年前后在王宫修建了能容纳3000名观众的歌剧院,研制了供歌剧舞台使用的机关布景等。由于罗马是教廷和王室的所在地,因此罗马歌剧崇尚奢侈浮华的场面,并以此来能迎合贵族的情趣,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这一时期的歌剧大多是根据史诗创作的神话剧和圣人剧。 1634年,由克雷芒九世的尤里奥?罗斯皮里奥西(后来的罗马教皇)创作剧本,斯特凡诺?兰迪谱曲的《圣?阿莱西奥》,在新落成的罗马歌剧院开幕典礼上演出。剧中描写了中世纪一位罗马“圣人”的故事,主题有是宗教道德的说教。
1662年,由多梅尼科?马佐基创作的《阿多内的锁链》在罗马上演,这是一部典型的“罗马式”风格的歌剧,它不仅弃了宣叙调中过于枯燥乏味的成分,而且它的歌剧前奏曲成为后来普遍采用的歌剧序曲的早期形式。这样既迎合了教会,又取悦了贵族,舞台效果豪华富丽。晚期罗马歌剧的主要作曲家是路易吉?罗西, 1647年他把古老的题材《奥菲欧》装满时髦、怪诞的流行素材。引起罗马歌剧舞台的轰动。但是,由于罗马歌剧思想主题上的局限性和贵族化倾向,使它逐渐切断了与广大市民的联系,在竭尽奢华中榨尽了自身的活力,终于慢慢淡出歌剧舞台,到了教皇伊诺桑十世时期,罗马歌剧日趋败落,而威尼斯乐派却大显威风。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