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压迫》导读丁西林

2012-10-30 11:04:0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压迫(存目)

  丁西林

  导读独幕剧《压迫》作于1925年冬天,是丁西林为纪念他的亡友刘叔和而作,取材于这位朋友生前发生的一件小事。1924年冬,叔和想在北京租房住,作者同他开玩笑说:“你如果不结婚,你一定租不到房子。因为北京租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铺保,一是有家眷。”后来叔和果然没有租到房子,不久以后病逝。还在叔和生前,丁西林就想用租房这个题材写一个短剧,但等剧本写成时,叔和已经病故,这个剧本也就成了他对亡友的纪念。

  剧作以男客来房东太太家住宿拉开全剧的序幕。男客和老妈的对话,显示出房东母女在租房问题上的矛盾:房东太太整天在外面打牌,家里只有小姐和老妈,房东太太定下规矩,房子只租给有家眷的人,而小姐却愿意把房子租给未婚的单身汉,结果小姐收了单身房客的定金后,太太回来后又退掉。因此,三间房子空了一年多,始终没有租出去。这次,小姐趁其母亲不在家,又自作主张收了男客的定金。老妈告诉男客,房东太太脾气古怪,这次她会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他。

  房东太太回家后,男客和房东太太间的冲突正面展开。两个古怪的人一见面,很快就形成僵局。男客头脑灵活,能言善辩,他巧妙抓住房东母女间的矛盾,利用自己已付定金的有利条件,坚持要租房,房东太太则凭着自己是房子主人的有利条件坚决不同意。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辩论中,男客抓住房东太太和她女儿间的矛盾大做文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找出房东太太话中的漏洞,将房东太太的理由一一驳回。房东太太在万般无奈中只好打发老妈去找巡警,想借警察之力赶走男客。但出乎预料的是,紧接着到来的并不是巡警而是一个想租房的女客。这样,这对萍水相逢的男女在新的戏剧情景里发生了预想不到的喜剧波折。

  见面之初,女客就误把男客当作房子的主人,心情烦躁的男客没有心情也没有恰当的机会表明自己的身份。当女客得知房子已被人租走,失望之余,收拾行李准备重新寻找新的住处。男客得知女客应聘做书记的公司,正好就是自己所在的公司,为了不让未来的同事在雨夜中来回奔波,他有意把房子让给她,但却没有马上告诉她实情。当女客提出今晚就搬过来住时,男客突然问女客:“你结了婚没有?”女客认为男客的话对她是一种“侮辱”,但她听了男客解释后,马上对男客的处境深表同情,大胆地想出了“让我来做你的太太”的高招。

  最后,当巡警被请来时,男客和女客装做一对吵了嘴的夫妻。他们完美的表演,既回答了巡警的疑问,又堵住了房东太太的嘴巴。房东太太所谓“没有家眷不予租房”的理由,正成了必须把房子租给这对“夫妻”的最有力的根据。当房中只剩下男客和女客的时候,男客忽然转过头来问:“啊,你姓什么?”女房客则张口结舌:“我……啊……我……”全剧至此戛然而止。

  五四时期,话剧中最先为人们所知的是易卜生的问题剧。受易卜生的影响,早期话剧中注重社会政治教化功能的话剧始终占据主流地位,话剧在很长时间里被当作改善人生、变革社会的工具。但丁西林的话剧创作却与众不同,他不太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而专注于戏剧艺术本身。在多数人关注多幕剧的时候,他关注独幕剧;在以悲剧为主的年代里,他执着于喜剧的创作,并且创作出了堪称典范的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丁西林的喜剧以不同于主流话剧的独特风格,成了话剧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丁西林的作品具有某种程度的“超前性”(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因此,他的作品一面世,在受到赞誉的同时,也不时遇到种种误读与批评,《压迫》就是其中的代表。

  独幕剧《压迫》作于1925年冬天,洪深认为它是“那时期的创作喜剧中的惟一杰作”(洪深:《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7月版)。该剧以别具一格的喜剧风格,精巧的戏剧结构,机智幽默的戏剧对白,给当时的戏剧界吹来一股新鲜的空气。相比较而言,在丁西林的早期独幕剧中,该剧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作者在该剧作的序中明确告诉读者这篇短剧里既没有“问题”,也没有“教训”,不过是一种“幻想”。因此,该剧上演后不久,就受到了理论界的批评。20年代的批评家向培良就认为丁西林的剧作除“技术的纯熟和手段的狡猾”外,其它简直一无可取,不仅内容“空虚”,而且是“用漂亮的字句同漂亮的情节引起浅薄的趣味”的“趣味的创造者”。并指出该剧里的女客,“因为一点小的相互间有利益的事,便一时权认你做丈夫”,除了“满足这卑劣的欲望的舒服而外”,“人生,忠实的情绪,现实的再现,在他的剧本里,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一点痕迹”。(培良:《中国戏剧概评》,《丁西林研究资料》,孙庆升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第114—115页)的确,如果单纯从思想意义上来看,《压迫》反映的问题算不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中国初期的戏剧界来评价的话,就会发现它的价值所在。当时的戏剧界,没有一个剧作家能够写出好的剧本,甚至连可以在舞台上表演的剧作都很少。戏剧界流行的是简单的社会问题剧,这样的剧作只能算得上是人物对话的文章,缺乏舞台艺术的特质,离真正意义上的戏剧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丁西林的喜剧,以精巧的构思、洁净的对话,人物心境的自然转变与自然收场,使他的剧作在同时期大多数的粗糙、幼稚的作品中,显得“凤毛麟角一般可贵”。(张嘉铸:《评“艺专演习”》,1926年6月17日《晨报副刊?剧刊》)王瑶先生也认为丁西林在“戏剧的结构和对话的选择上,都有相当的成就,对于后来的发展和剧运的推进,也有一定的影响”。(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37页)

  《压迫》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剧作的结构,显示了丁西林在戏剧结构上的纯熟技巧。他曾经说:“独幕剧在结构上贵乎精巧,它常常只是表现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有时,一个独幕剧的艺术生命,甚至只是为了突出地描写某种气氛,某种情调,或者抓住一两个人物的个性,表现出来些生动的生活情趣和感受”。(吴启文:《丁西林谈独幕剧及其他》,见《丁西林研究资料》,孙庆升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第25页)《压迫》虽然是对于一个生活片段的描绘,人物不多,剧情也很简单,但行文曲折委婉,起伏变化,特别是剧作开头、结尾和整个情节的安排上处处显示出作者在结构上的独特匠心。戏剧是冲突的艺术,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压迫》的冲突主要集中在男客和房东太太之间,但剧作并没有从冲突的第一幕写起,而是巧妙地引进老妈这个角色,虽然她不是冲突的主角,但通过男客和老妈的对话,在观众的心目中造成了一个悬念:一个不肯租,一个要租,两个古怪的人碰到一起后,情形会怎样呢?这就引发了观众好奇心,造成一种紧张的期待心理。剧作一开始就以极其简练的手法,把补叙幕前的情节和展开戏剧冲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过去的戏作为眼前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