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雅致优美的汕尾稀剧

2009-12-31 00:38:33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做工精细至柔至刚

  自远古开始,汕尾便有先民居住。到秦汉、南宋等时期,这里曾迎来由中原南迁而来的居民。他们携来了中原、西北文化,也带来了佛道文化,并与这里的原始居民一起,创造着这里的文明,锲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这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古今相承、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形成了这里古朴、纯真、正义、善良、大度的文化基碉,孕育产生了闪烁着令人注目的光辉的民间文化。汕尾三个稀有剧种正字、西秦、白字戏经过数百年历史的磨砺,达到至柔至刚、雅致优美的境地,成就了稀有剧种的鲜明特色。武戏,古朴豪放,气势恢弘。那激越的大唢呐、号角声,那激烈的“火炮锣鼓”声,那功架优美、枪法刚劲的南派武打套路,较好地再现了古战场上千军万马鏖战厮杀的惨烈场面。文戏,细腻雅致,声情并茂。那别具一格的唱腔,那足不踢裙的台步,那潇洒自如的水袖,以及独特的扇子功、须功、水发功、帽翅功、翎子功等,再现了古代宫廷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真实面貌。

  汕尾三个稀有剧种,从来是名伶辈出,薪火相传。早期有林妈章的“活吕布”、陈呀的“活张飞”等;中期有孙禄的“活刘备”、林友平的“活曹操”、陈宝寿的“活张春郎”、唐托的“活刘锡”、叶本南的“活王金真”、罗振标的“活高怀德”等;后期有严木田的“活罗成”,何循禧的“活况钟”,徐海辉的“活五辛”等等。他们都是戏曲舞台上巧思如泉的先辈,他们的奋进足迹,激励着来者。

  声腔丰富旋律优美

  “音乐是戏剧的灵魂”,也是剧种的特色。汕尾三个稀有剧种的吹打乐,是我省四大乐系之一。加上丰富多彩的笛套、曲牌、弦诗等,对表演各种场面、刻划各种人物的烘托绰绰有余。单就声腔而言,三个剧种各具特点:正字戏雍容华贵;西秦戏古雅动听;白字戏清丽委婉……令观众如痴如醉。

  这三个稀有剧种在各种政治风云和时代风雨的冲刷下得以流传至今,与其丰富优美的声腔不无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汕尾三个稀有剧种多次赴港演出。每次演出,观众一听到海陆丰的吹打乐和韵味十足的正字、西秦、白字戏声腔,顿时台下就沸腾起来。不少港胞对乡音妙韵大加赞赏,称不愧是戏曲百花园里别具一格的南国奇葩。

  曾经的辉煌,抢救的艰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的像浪花,稍纵即逝;有的像浪涛,经久不息。汕尾的三个稀有剧种,正像经久不息的波涛,奔涌几百年,并铸造着辉煌。

  早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南下劳军路过海丰时,要求看正字戏《百日缘》和西秦戏《重台别》。陈宝寿在《百日缘》中饰董永。演出中,他的高标逸韵,使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风英折服,上台向其讨教。《重台别》的演技也让她赞赏有加。此前,即1954年,《百日缘》在广东省戏曲汇报演出中,陈宝寿和饰七姐的蔡十二就双双获特别奖。

  上世纪80年代初,汕尾市城区成立了西秦戏剧团和白字戏剧团,培养造就了一批年轻演员。这两个剧团不仅与兄弟团一样多次赴港演出,西秦剧团还于1991年晋京参加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演出哑剧《重台别》,获特别演出奖。1991年,陆丰正字戏剧团在省艺术节上演《古城会》获特别奖;1992年,海丰西秦、白字戏剧团和陆丰正字戏剧团在全国东南片戏曲汇演中分获“天下第一团”称号;1995年,白字戏剧团《崔君瑞休妻》在广东国际艺术节的演出中荣获多个奖项。去年,在省第十届艺术节上,该市三个稀有剧种四个团参加演出,分获特别演出奖和演员个人表演二等奖及三等奖。

  “物以稀为贵”,汕尾三个稀有剧种是我国戏剧家族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振兴地方戏剧,不仅能美化地方的形象,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可以增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自豪感和家乡观念。因此,有必要进行全力抢救,让其永世流芳。

  由于10年浩劫,汕尾这三个剧种出现了演员断代、传统剧目得不到抢救等问题,导致总体演出水平滑坡。近几年来所排的戏也多为移植,好些特技和高难度技艺更是难以再续。汕尾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扶持、抢救。促使全市在专业剧团有所发展提高的前提下,陆续成立了156个职业、业余剧团。大大繁荣了全市的演出市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据悉,这些剧团每年演出1.4万场,创值4200万元。近3年来,他们采取多种方法,每年筹集投入资金350万元至450万元,添置服装道具和灯光设备,不断完善剧团的演出条件,同时实行老艺人带徒授技措施,先后培养演员300多名。陆丰市更是投入资金180万元,将41名有一定潜质且有意从艺者,送往广东粤剧院校学习编剧、导演和基本功。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还针对传统剧目整理难度大、成本高的情况,鼓励、帮助各剧团在提高原有传统剧目演出水平的同时,适当移植兄弟剧种的优秀剧目。实践证明,海丰西秦戏剧团和白字戏剧团分别移植的《狸猫换太子》和《楚宫风云》等,都是十分成功的。他们还鼓励一些老艺人与文人记录整理传统剧目,把一些濒危的剧目先挖掘整理出来。

  众所周知,戏剧是立体艺术,演技、声腔、器乐、服饰、灯光、场景等缺一不可。汕尾市领导虽在抢救中花了大力气,但毕竟力不从心。因此,期望整个社会都来关心,都来重视,同心协力地把濒临失传的艺术珍品抢救回来,并培养和造就新的艺术人才。如是,则海陆丰的戏剧一定能够振兴,“戏剧之乡”的美称也就必然会名副其实。

 

    (编辑:黄云  实习生:张亚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