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簪》是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一部优秀作品,很多越剧团都将它作为保留剧目,还曾拍成电影艺术片。但是,不管是出版本还是改拍成彩色电影,都只署整理改编者的名字,没有署剧本的首创人员姓名。那么原创人是谁呢?他们就是越剧创始人之一的马潮水和张云标。
1918年,马潮水与名伶王永春、卫梅朵、张云标等进上海,他感到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剧目不更新,不适应市民的口味是不行的。为此,他买回《李秀英宝卷》,一口气看完,觉得不错,并联想到曾在家乡看东阳婺剧《三家绝》的演出,认为《李秀英宝卷》可以改编成一出好戏。为了作好充分的准备,他又去书店买来《碧玉簪》全传,与师弟张云标共同商议,着手改编。经过他俩演出之余的精心整理、改编,《碧玉簪》终于诞生了,并于1918年7月20日在上海华兴戏院正式演出。
《碧玉簪》演出后,轰动了浦江两岸,获得极大成功。这不仅仅是演出精彩,几位主要演员扮演角色逼真感人,更主要的是剧本改编得好。
第一:改东阳婺剧班的大悲剧《三家绝》为大喜剧。原来的情节是李秀英新婚之夜受不白之冤,又遭夫婿冷落,受屈受辱,不白之冤难伸,其父李廷甫不问清红皂白,一脚将她踢死。顾文友则私造情书,陷害他人,送官问斩。玉林则在真相大白后,悔恨交加当场碰死。李、王、顾三家均系单丁,三人既死,绝了三家后,故名《三家绝》。马潮水、张云标的首功,在于将三人亡故的大悲剧编改为真相大白后,王玉林奉命上京赴试高中,夫妻大团圆喜剧结尾。这就是妇孺皆知的“送凤冠”一出。
玉林跪倒在秀英面前,这是作者惊人之笔。在封建社会里,夫为妻纲,让堂堂男儿跪倒在妻子面前,本就是件惊天动地之事,何况王玉林是钦点状元、天子门生,如今头戴官帽插宫花,身穿官袍,脚穿朝靴,跪在发妻跟前求情,陪罪认错,是绝无仅有的奇事。这一跪跪得好,大大反了封建传统礼教。
第二,有它特有的艺术效果。和睦相爱、合家团圆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者把悲剧改为喜剧,以大团圆结束,是符合人民心愿的,因此大受上海广大观众的欢迎。
第三,富有时代精神。《碧玉簪》创演于1918年,正是“五四”运动前夕,剧目内容与当时社会妇女争取解放、男女平等、求自由自主的新文化运动潮流及其时代脉搏相吻合。顺时代潮流而创,合时代精神而演的《碧玉簪》是当时上海戏曲舞台上出现的少有的好戏,越剧走在戏曲界之前列,因而受到各个阶层的肯定和欢迎。
正是由于《碧玉簪》在上海一炮打响,使初进沪地不到两年时间的越剧,巩固了演出地盘,牢牢地占领了上海戏曲舞台。《碧玉簪》的诞生与演出,是越剧史上一次质的大飞跃。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