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即山西梆子、中路梆子,也叫中路戏。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
晋剧的音乐风格既高亢激越,又不失清新委婉。其唱腔包括乱弹、腔儿和曲子(即昆曲、越调等)。乱弹分为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倒板、滚白7种,每种板路又有如流水板(大流水、小流水、紧流水、慢流水、二流水)、腔儿(三花腔、五花腔、倒板腔、四不象、苦相思、“二音子”或鸣腔)等变化,演唱时,除“二音子”外,一般都用真嗓,吐字清楚,行腔圆润。
晋剧传统的乐队由9人组成,旧称“九手面”,文场有呼胡、二弦、三弦、四弦,称“十一根弦”;武场有鼓板、铙钹、小锣、马锣、梆子。
晋剧的行当有“三大门”(须生、正旦、大花脸)与“三小门”(小生、小旦、小花脸)之分,各行均有专工戏,其中须生的代表剧目有唱功戏《渭水河》、《困铜台》,功架戏《出棠邑》、《三劈关》;正旦有唱功戏《白蛇传》、《假金牌》;大花脸有唱功戏《明公断》、《沙陀国》,功架戏《海神庙》、《打渔杀家》,武功戏《战宛城》、《白水滩》;小生有唱功戏《告御状》、《火焰驹》,功架戏《长坂坡》、《伐子都》;小旦有做功戏《梵王宫》、《百花亭》,功架戏《凤台关》、《破洪州》。
(编辑∶杨帆)